实验三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报告

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报告

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探究电感、电阻和电容对电路稳态响应的影响,并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实验原理:RLC串联电路是由电感、电阻和电容依次串联而成。

在交流电源的作用下,电感、电阻和电容分别产生不同的响应,从而影响电路的稳态特性。

实验步骤:1. 将电感、电阻和电容依次串联,组成RLC串联电路。

2. 将交流电源接入电路,调节电源频率为一定值。

3. 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波形。

4. 记录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压和电流的振幅、相位差等数据。

5. 改变电源频率,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频率下的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电压和电流波形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当电源频率接近电感的共振频率时,电感对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振幅最大。

这是因为在共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的阻抗相互抵消,电路中的电流得到最大增强。

2. 当电源频率远离电感的共振频率时,电感对电路的阻抗逐渐增加,电流振幅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较大,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减弱。

3. 电容对电路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关系。

当电源频率较低时,电容对电路的阻抗较大,电流振幅较小。

随着频率的增加,电容的阻抗逐渐减小,电流振幅逐渐增大。

4. 电阻对电路的阻抗不随频率变化。

电阻对电路的阻抗始终保持不变,不影响电流的振幅和相位。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RLC串联电路中,电感、电阻和电容对电路的稳态响应有着不同的影响。

2. 电感在共振频率附近对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振幅最大。

3. 电容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关系,频率越高,电容的阻抗越小。

4. 电阻对电路的阻抗不随频率变化,对电流的振幅和相位没有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对RLC串联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的研究,我们验证了电感、电阻和电容对电路稳态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电感在共振频率附近对电路的阻抗最小,电流振幅最大;电容的阻抗与频率成反比关系;电阻对电路的阻抗不随频率变化。

RLC电路暂态特性研究

RLC电路暂态特性研究

1.RC电路
T方波 t / ms UC / V UR / V 0 1/5 2/5 1/2 3/5 4/5 1
2.RLC电路
T Uc t / ms UC / V 0 1/2 1 3/2 2
R 1 K C 0 .1 F
2.RLC电路
R 60 R 47 R L 内 L 0 . 01 H
1.RC电路暂态过程的观测
( 1 )把方波信号发生器、电阻 R=0~4.7K 、 电容C=0.1F,示波器按图接线。 (2)调节可调电阻R,观察VC 和VR的波形。 (3)记录电阻 R=1K、电容C=0.1F,VC 和VR的波形. (4) 测量半衰期 T1/2 ,求出 τ 的实验值,并与 理论值τ=RC进行比较.
(1)
初始条件:充电时 t=0,Uc=0; 放电时 t=0,Uc=E。 由此得方程(1)的解为 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
) U E ( 1 e C
t
t
RC
UR Ee


t
t
UC Ee
UR Ee
UC、UR均按指数规律变化。
充电时电容器上电压UC是按指数逐渐上升, UR按指数逐渐减小。 而放电时UC则按指数逐 渐减小, UR 反向,按指数逐渐减小。
1.RC串联电路
当电键合向“ 1” 时,电源 E 通过 R 对电容 C 充 电,直到电容两端电压等于E;在电容充电后, 把电键合向“2”,电容C将通过R放电。
充电时
dU C iC dt U iR 0 放电时 c
U iR E c
dU 1 E c U c dt dU 1 c Uc 0 dt
2
此电路的各物理量均呈现振荡特性. UC的 振幅按指数衰减,它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 示,欠阻尼振荡状态。为振荡角频率

RLC暂态实验报告

RLC暂态实验报告

RLC暂态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搭建RLC电路实验仪器,测量了电路中电压、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RLC电路在不同电阻、电感和电容条件下的暂态特性,并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电路中的能量转移和电流振荡现象。

关键词:RLC电路、暂态特性、电流振荡、能量转移引言:RLC电路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构成的电路,它是电工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电路。

在RLC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电路的暂态特性,如电流振荡、能量转移等。

了解RLC电路的暂态特性对于电路设计和故障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主要通过测量和分析RLC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以及研究不同电阻、电感和电容条件下电路的暂态特性。

实验仪器与方法:1.实验仪器:RLC电路实验箱,数字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2.实验方法:(1)按照实验电路连接图,搭建实验电路。

(2)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值,通过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

(3)改变电阻、电感、电容的数值,记录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变化情况。

(4)分析实验数据,研究电路的暂态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电阻条件下的电路暂态特性:随着电阻值的增加,电路的阻尼增大,电流振荡的周期逐渐减小。

当电阻较小时,电路阻尼较小,电流振荡的周期较大;当电阻较大时,电路阻尼较大,电流振荡的周期较小。

2.不同电感条件下的电路暂态特性:随着电感值的增加,电路的振荡频率减小,振荡持续时间延长。

当电感较小时,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振荡持续时间较短;当电感较大时,电路的振荡频率较低,振荡持续时间较长。

3.不同电容条件下的电路暂态特性:随着电容值的增加,电路的振荡频率增加,振荡持续时间减小。

当电容较小时,电路的振荡频率较低,振荡持续时间较长;当电容较大时,电路的振荡频率较高,振荡持续时间较短。

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发现,RLC电路的暂态特性与电阻、电感和电容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当电阻较小时,电路中的能量转移相对较慢,电流振荡周期较大;当电感较小时,电路中的振荡频率较高,振荡持续时间较短;当电容较小时,电路中的振荡频率较低,振荡持续时间较长。

RLC串联电路的

RLC串联电路的

图2实验15 RL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RLC 电路的暂态特性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例如在脉冲电路中经常遇到元件的开关特性和电容充放电的问题;在电子技术中常利用暂态特性来改善波形或是产生特定波形。

但是在某些情况,暂态特性也会造成危害,例如在接通、切断电源的瞬间,暂态特性会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过大,这将造成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的损坏,这是需要防止的。

【目的要求】1、 观察RC 、RL 电路的暂态过程,理解电容、电感特性及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2、 观察RL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理解阻尼振动规律;3、 学会用示波器测量时间 【仪器用具】DH4503-2RLC 实验仪 SS -5702A 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电压由一个值跳变到另一个值时称为“阶跃电压”,如图1所示。

在阶跃电压作用下,RLC 串联电路由一个平衡态跳变到另一个平衡态,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暂态过程。

在此期间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容、电感上的电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称为暂态特性。

这一过程主要由电容、电感的特性所决定。

在实验中观察分析RL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中电压及电流的变化规律。

一、RC 电路的暂态过程电路如图2,当电键K 合向“1”时,直流电源E 通过R 对电容C 充电;在电容C 充电后,把电键K 从“1”合向“2”,电容C 将通过R放电。

根据克希荷夫电压定律,分别得出充电和放电过程的方程。

{EiR u iR u c c =+=+充电过程放电过程0 (1)将dtdu Ci c=代入(1)式得: 充电过程RC Eu RC dt du c c =+1 , 0=t 时,0=c u ; (2) 放电过程01=+c c u RCdt du , 0=t 时,E u c =。

(3) 方程的解分别为:充电过程 ⎪⎪⎩⎪⎪⎨⎧⎪⎪⎪⎪⎪⎪⎭⎫ ⎝⎛--=-=-=,RC t e 1E U RC t Ee Ru RC t e RE i C或(4)tt图 1图4图5放电过程 ⎪⎪⎩⎪⎪⎨⎧-=--=--=,RC t EeU RCt Eeu或RC t e R E i c R(5)由上述公式可知,在充电过程中,c u 和I 均按指数规律变化,充电时c u 逐渐加大,而放电时则逐渐减小。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rlc电路暂态过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RLC电路的暂态过程,了解电路中电感、电容和电阻的作用。

实验原理:RLC电路是由电感、电容和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

在电路中加入直流电源后,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暂态过程。

在暂态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会经历一定的变化过程,最终趋于稳定。

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直流电源、电感、电容和电阻等元件,以及示波器、万用表等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1. 将电感、电容和电阻按照串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连接好,并接入直流电源。

2.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 测量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观察到,当电路中加入直流电源后,电流和电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首先,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会出现瞬态过程,即在刚接通电源时,电流和电压会迅速增大,然后逐渐趋于稳定。

这是由于电感和电容的作用,在电路刚接通电源时,会出现电感和电容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导致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通过测量和观察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电路中电感、电容和电阻的作用。

电感在电路刚接通电源时会抵抗电流的变化,导致电流变化缓慢;电容则会导致电压的变化缓慢;而电阻则会影响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RLC电路的暂态过程,我们了解了电感、电容和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在电路中加入直流电源后,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会经历一定的变化过程,最终趋于稳定。

这些变化过程是由电感、电容和电阻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对RLC电路的暂态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021年RLC串联电路暂态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2021年RLC串联电路暂态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试验汇报课程名称: 一般物理试验(2)试验名称: RLC串联电路暂态特征研究学院: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学号:试验地点: 座位号:试验时间:一、试验目:1、研究方波电源加于RC串联电路时产生暂态放电曲线及用示波器测量电路半衰期方法, 加深对电容充电、放电规律认识。

2、了解当方波电源加于RLC电路时产生阻尼衰减震荡特征及测量方法。

二、试验原理:1、 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在由R 、 C 组成电路中, 暂态过程是电容充放电过程。

图1为RC 串联电路。

其中信号源用方波信号。

在上半个周期内, 方波电源(+E )对电容充电; 在下半个周期内, 方波电压为零, 电容对地放电。

充电过程中回路方程为 RC dU C dt +U C =E(1) 由初始条件t=0时, U C =0, 得解为 U C =E(1−e −1RC )(2) U R =iR =Ee −1RC 从U C 、 U R 二式可见, U C 是随时间t 按指数函数规律增加, 而电阻电压U R 随时间t 按指数函数规律衰减, 如图2中U-t 、 U C -t 及U R -t 曲线所表示。

在放电过程中回路方程为RC dU Cdt +U C =0(3) 由初始条件t=0时, U C =E , 得解为 U C =Ee −1RC (4)U R =iR =−Ee −1RC物理量RC=τ含有时间量纲, 称为时间常数, 是表征暂态过程进行得快慢一个关键物理量。

与时间常数τ相关另一个在试验中较轻易测定特征值, 称为半衰期T 1/2, 即当U C (t)下降到初值(或上升至终值)二分之一时所需要时间, 它一样反应了暂态过程快慢程度, 与t 关系为T 1/2=τ ln 2=0.693τ (或τ=1.443T 1/2)(5)3、 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 s c c c u t u t t u RC t t u LC =++)()()(22d d d d图1RLC 串联电路求解微分方程, 能够得出电容上电压)t (U C 。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量时间常数 。 (3)改变方波频率,观察波形的变化情况,分析相同的 值在不同频率时的波形变化 情况。 2. RL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观测 (1)观测三种阻尼状态 电路如图 20-7 ,方波信号取 500 H Z ,电容取
0.005 F ,改变电阻 R 值,在示波器上观测三种阻
尼状态的波形。
于i
di UC 0 。 由 dt
图 20-3
dU C dq C ,则得 dt dt
d 2U C dU C LC RC UC 0 2 dt dt
RL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20.10)
初始条件为 t
0 , UC E 和
C
dU C 0 ,这样方程的解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dt
iR q E C
( 20.1) (20.2)
或写成
R
dq q E dt C
图 20-1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示意图
上述方程的初始条件是 q(0) 0 ,因此可以解出式( 20.2)的解
q Q(1 et / )
式中
( 20.3)
( RC )称为 RC 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单位为秒;Q ( EC )为电容器 C 端
图 20-4 为上述 3 种情况下的 U C 变化曲线, 其中 1 为欠阻尼, 2 为过阻尼, 3 为临界阻尼。
图 20-4 RLC 串联电路放电时的 U C 曲线示意图
对于充电过程,与放电过程类似,只是初始条件和最后平衡的位置不同。 【仪器设备】 双踪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 电容器、电感器、电阻箱等。 【实验内容】 1. RC 串联电路暂态过程的观测 参照图 20 5 的电路图, S 为示波器, F 为方波信号发生器,用来代替图 20-1 中的直 流电源和开关 K 。如图 20-6 所示,方波信号在 0 到 t1 时间内,以恒定电压 U 加在 RC 电路 两端,这时电容在充电,而在 t1 到 t 2 时间内,输出电压降到零,相当于放电过程。在此实验

实验3-11RLC电路的暂态特性

实验3-11RLC电路的暂态特性

实验3-11 RLC 电路的暂态特性在阶跃电压作用下,RLC 串联电路由一个平衡态跳变到另一个平衡态,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暂态过程。

在此期间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容、电感上的电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称为暂态特性。

RLC 电路的暂态特性在实际工作中十分重要,例如在脉冲电路中经常遇到元件的开关特性和电容充放电的问题;在电子技术中常利用暂态特性来改善波形。

暂态过程研究牵涉到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在电子技术中的电路分析、信号系统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实验目的】1.观测RC 、RL 及RLC 电路的暂(瞬)态过程,加深对电容、电感特性的认识和对时间常数RC 、RLR L 2、的理解。

2.分别观测RLC 串联电路三种阻尼暂态过程,掌握其形成和转化条件。

3.学会用存储示波器观测暂态过程。

【仪器用具】低频信号发生器(用其中方波信号)、示波器、电感器、电容器及交流电阻箱。

【实验原理】电压由一个值跳变到另一个值时称为“阶跃电压”,如图3-11-1所示。

如果电路中包含有电容、电感等元件,则在阶跃电压的作用下,电路状态的变化通常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稳定下来。

电路在阶跃电压的作用下,从开始发生变化到变为另一种稳定状态的过渡过程称为“暂态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由电容、电感的特性所决定。

1. RC 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RC 电路暂态过程可以分为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首先研究充电过程。

图3-11-2为研究RC 暂态过程的电路。

当开关K 接到“1”点时,电源E 通过电阻R 对C 充电,此充电过程满足如下方程E Cqdt dq R=+ (3-11-1) 图3-11-1 图3-11-2式中:q 是电容C 上的电荷,dtdq是电路中的电流。

考虑初始条件t=0,00=q,便得到它的解为 )1(/RCt e CE q --= (3-11-2)因而有)1(/RC t C e E Cqu --==(3-11-3) RCt eR E dt dq i /-== (3-11-4) RCt R Eei R u /-== (3-11-5)以上四式都是指数形式,我们只需观测电容电压C u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了解其余三个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实验报告
14级软件工程班
候梅洁14047021
【实验目的】
1.用存储示波器观察RC,RL电路的暂态过程,理解电容,电感特性及电路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

2.用示波器观察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理解阻尼振动规律。

3.进一步熟悉使用示波器。

【实验仪器】
电感箱、电容箱、电阻箱、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导线等。

【实验原理】
在阶跃电压作用下,RLC串联电路由一个平衡态跳变到另一平衡态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称为暂态过程。

暂态过程期间,电路中的电流及电容,电感上的电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称为暂态特性。

1.RC电路的暂态过程。

电路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与分析】
1.观测U c波形时:方波信号500Hz输出;分别取:第一组R=1000ῼ,C=0.5uF,第二组R=500ῼ,C=0.2uF;
用示波器观测波形后,我们在坐标纸上绘制了U、U c、U
R

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到:U、U
R
、U c三者周期、相位均相同。


U
R
=U-U c。

U、U c都是呈指数型变化的,然而U比U c变化的缓一些。

在阶跃电压的作用,U c是渐变接近新的平衡值,而不是跃变,
这是由于电筒C储能元件,在暂态过程中不能跃变。

而U
R
变化幅度
很大,理论上,U
R
的峰值应该是是U的峰值的两倍,因为开关接1时,给电容正向充电时,R两端的电压为E,当反向电容放时,R两
端电压为-E,两者之差为2E,就是U
R
的峰值。

而事实上,我们看到
的波形图中U
R
的峰值小于2U,这可能是由于:
(1)电阻内部有损耗、欠阻尼振荡状态下的电感和电容存在着附加损耗电阻,并且其阻值随着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故实际上电路中的等效阻值大于R与用万用表测出的电感阻值之和.
(2)数字示波器记录的数据精确度有限造成误差。

(3)数字示波器系统存在内部系统误差。

(4)外界扰动信号会对示波器产生影响。

(5)电器元件使用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相应的参数有误差。

(6)电源电压不稳定.
2.测量RC串联电路的时间常数:我们取一个峰值处为t
1
,取与其最
近的一个零点处为t
2,调节示波器将t
1
和t
2
时间段的波形放大到合适
大小,从光屏上测出半衰期(此时U c=E/2)t为92.0s,通过公式U c=E·e-t/τ,计算出时间常数为132.73s。

3.RL电路暂态的观测:
观测方法与RC电路暂态过程的观测方法类似,分别测试了两组数据:第一组R=200ῼ,L=0.02H,第二组R=40ῼ,L=0.04。

从图
中可以看到:U、U
R 、U
L
三者周期、相位均相同,且三者都是呈指
数型变化。

此时观测到U、U
R 、U
L
三者的峰值不同。

从波形图可看
出,RL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是不能突然变化,而电感两端的电压是能够突然变化的。

RL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快慢与时间常数有关。

通过与测量RC中时间常数的类似方法,可以测出相应的时间常数。

所测的时间常数可能会偏小,原因是欠阻尼振荡状态下的电感和电容存在着附加损耗电阻,并且其阻值随着振荡频率的升高而增大.故实际上电路中的等效阻值大于R与用万用表测出的电感阻值之和。

六.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试验,让我们学会了用示波器来观测RC和RL的暂态过程,更加深入的理解了电容、电感特性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同时进一步熟悉使用示波器。

培养我们对物理电路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