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和比较 人教版 (共35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和比较   人教版 (共35张PPT)

)。
(3)0.013表示( )分之( ),写成分数是(
)。
11
填一填
(1)0.3表示( 十 )分之( 三 ),写成分数是( 3
10
)。
(2)0.17表示( 百 )分之( 十七 ),写成分数是( 17 )。
100
(3)0.013表示(

)分之(
十三
),写成分数是(
13 1000
)。
12
填空题
1.循环小数是指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或几个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环小数0.123 232 3…的循环节是 (),用简便方法写作 :_____ 3.一个分数总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 _______ 4.将小数0.12化为最简分数是 ______.
3
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1
2
7
4
5
11
23
100
25
30
9
6
50
20
4
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1
2
100
25
31 100 =0.31
7 30 ≈0.23
5 6 ≈ 0.83
7
4
5
11
23
30
9
6
50
20
2 25 =0.08
4 9
≈0.44
23 20 = 1.15
20
22=3.142…
7
157=3.14
50
因为3.14<3.141…<3.242…<3.15 所以:15507< π<272<3230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9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共21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9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件(共21张PPT)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下)
第 9 讲
专题解析
专题分享
课后巩固
专题附加
1.
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2.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专题分享
练5.(1)把下列小数转化成分数0.2 0.08 0.625 5.04(2)把下列分数转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专题分享
0.4 0.125 1.33 1.43
4.
挑战1. 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
专题附加


再 见
祝24年9月1日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专题分享
4
8
例2.(1)教师节快到了,五年级(1)班的同学们准备了长度为128厘米和160厘米的两根彩带,打算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做成勋章送给老师们,如果彩带刚好全用完,且每一小段彩带做一枚勋章,那么每段彩带最长可以是多少厘米?
专题分享
(128,160)=32厘米
练习2-1.填空题.(1)高老师把60支铅笔和75块橡皮平均分给班上的学生,刚好分完,那么高老师班上最多有( )名学生.(2)有2根铁丝,长度分别是36厘米和48厘米,现在要把它们剪成长度相等的小段,且每一根铁丝都没有剩余,那么每一小段铁丝最长是( )厘米。
专题解析
2.
例1.计算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18,81 (2) 12,60
专题分享
9
16
练习1-1.计算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36,48 (2) 28, 70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人教版(共48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应用人教版(共48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一个分数的分母扩大2倍,分子缩小2倍,这个分数( )
扩大4倍
(B)缩小4倍
大小不变
(D)大小无法确定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小明做作业的时候不小心在作业本上滴上了墨水(如图),现在知道A点表 示的数是 ,那么B点表示的数是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经典例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最大公因数和最 小公倍 数应用 人教版(共 48 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堂课件--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人教版(38张)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堂课件--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人教版(38张)

宽、高
已知,利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5×5×2+5×20×4 =50+400 =450(平方厘米) 答:做一只这样的纸盒至少需要硬纸450平方厘米.
17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宽的3倍,高是宽的2倍.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 12厘米,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18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2)要使割后的表面积之和最小,沿平行6×8面切割,这 样表面积 就会增加两个原来长方体的最小的面,由此把原来 长方体的表面积 加上增加的面积就是切割后的长方体表面积之 25
切把一拼个问长16题厘米,宽6厘米,高8厘米的大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
体,这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最小是 多少?
22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有个长方体铁盒,它的高与宽相等.如果长缩短15厘米,就成为表面积 是54平方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盒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解答】解:54÷6=9(平方厘米),
因为3×3=9平方厘米,
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3厘米,
则长方体的长为3+15=18厘米,宽为3厘米,
3÷18=16.
答:这个长方体盒的宽是长的1.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纸盒厂加工一批装工具的纸盒,盒长20厘米,宽和高都是5厘米, 做一只这样的纸盒至少需要硬纸多少平方厘米?
16
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纸盒厂加工一批装工具的纸盒,盒长20厘米,宽和高都是5厘米,做一只这样 的纸盒至少需要硬纸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求制作这样一个纸盒积,实际上是求纸盒的表面积,长方体的长、
2.一个正方体的木料,它的底面积是10cm ,把它横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 (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2课时 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人教版(共10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2课时 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人教版(共10张PPT)
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3)那么奇数+偶数=?用刚才的方法试一下。 奇数: 偶数: 结论:奇数+偶数=奇数
三、巩固练习 1.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奇 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积呢?
答: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偶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99、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100、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2.探索6的倍数的特征,并记录你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答:是偶数,各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还是 偶数?如果甲队人数为偶数呢?
答:如果甲队人数为奇数,乙队人数为奇数; 如果甲队人数为 偶数,则乙队人数为偶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 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 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 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 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 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 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 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 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 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 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 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 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 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 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 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82、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83、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8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 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8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8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87、读一本好书,就 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88、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8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9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9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9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94、抛弃时间的人,时 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9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9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7、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拉罗什夫科98、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1 因数和倍数的认识(1)课件(共20张PPT)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作业2:完成练习题。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例如,12÷2=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算式中,还有谁 是谁的因数?谁是 谁的倍数?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2÷2=6 第 20÷10=2 一 30÷6=5 种 21÷21=1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1.把符合条件的数填入相应的热气球里。 (选自教材P7 T1)
1、2、3、4、 6、9、12、 18、36
1、2、3、4、5 、6、10、12、 15、20、30、60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2. 填空题。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 整 )数而没有 (余数 ),我们就说,除数是被除数的( 因数 ) 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 )的,不能单独存在。 (3)12÷4=3,我们就说 4 和 3 是 12 的( 因数 ), 12 是 4 和 3 的( 倍数 ) 。
知识提炼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
数,那么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 数的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小试牛刀
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选自教材P5 做一做)
4和24
26和13
4是24的因数 24是4的倍数
13是26的因数 26是13的倍数
你发现因数和倍数之间有什么 关系?
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精编教学PPT课件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长方体的认识(共19张PPT)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长方体的认识(共19张PPT)人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一、情境导入
平面图形
立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形
正方体
长方体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梯形
圆柱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那长方体
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 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长方形。 =160+120+120+120
三、巩固练习
1.(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 同的面是哪个?
它的右面是长方形。 长是12 cm,宽是9 cm。 和它相同的面是左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三、巩固练习
1.(3)哪几个面的长是24 cm,宽是12 cm?
上面和下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二、探究新知




长宽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
1.(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 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长方形。 长是24 cm,宽是9 cm。 和它相同的面是后面。
正面 24 cm
9 cm 12 cm
80×2+60×2+30×4+120 =160+120+120+120 =520(cm) 答:这条彩带的长度是520厘米。
四、课堂小结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PPT课件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PPT课件

方法二:前后两排,前面三个, 后排一个在最右边 。
2021/8/17
方法三:前后两排,前面三 个,后排一个在最中间。
2021/8/17
方法四:前后两排,前排放一 个,放在最左边,后排放三个。
2021/8/17
方法五:前后两排,前排放一 个,放在最右边,后排放三个。
2021/8/17
方法六:前后两排,前排放一个, 放在最中间,后排放三个.
2021/8/17
我们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 所说的数一般指非0自然数。
2021/8/17
典例剖析
1.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7,这个数是 ( 17 ),它的最小的因数是( 1 ),17 的因数一共有( 2 )个.
2021/8/17
2、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8是倍数,2是因数。
(× )
(2)32是5的倍数。
71 72 81 82 91 92
3 4 5 6 7 8 9 1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2021/8/17
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 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 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 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
2021/8/17
1.3× 6=7.8 4÷ 5=0.8
45 ÷ 6=7 ······3
这三个算式都不能说谁是谁的因数或倍数,因为
因数和倍数是在非零自然数相乘或整除的 关系中产生的。
2和5的共同倍数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分成三组。
子方案一:每组都是5人。
模型:
时间:7分钟。
子方案二:每组人数不同,如分别是6、5、4人(还可变化)。
模型:
时间:6分钟。
假设分成四组呢?(略)
假设分成五组呢?
子方案一:每组都是3人。 模型:
时间:7分钟。
子方案二:每组人数不同,如分别是5、4、3、2、1人。 模型:
时间:5分钟。
旋转两个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
改变旋转角
改变旋转中心
设计图案
(2)相似变换
形状不变,大小改变(图形的放大、缩小)
四、具体编排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例1)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画出另一半(例2) 旋转的性质(例3) 根据要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例4)
旋转
欣赏设计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探究,以利于培养空间 观念。 2.注意利用已有知识基础,把握阶段性目标。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通分
例1(真分数) 例2(假分数) 例3(带分数) 例4(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原理)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约分 例3(最简分数) 例4(约分)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通分 例3(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4(通分) 例1(小数化分数) 例2(分数化小数)
第六单元
统计
一、教学内容
• • 众数 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 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 据的不同特征。 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 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例1)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例2)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2、5、3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 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找10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 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涉及到的两个问题
1. 什么样的方案是比较好的方案?(优化的问题) 2. 在某一方案下,怎样知道用多少次就能保证找出目
标物来?(逻辑推理的问题)
需要真实地用天平去称吗?
抽象数学的作用如何体现?
四、具体编排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区别于真实的实验操作结果。

活动过程:
目标:设计合理的方案,使整个时间最短。 方案一:教师挨个通知15名学生(单层结构):相当于分成15组。 时间:15分钟。 方案二:教师通知组长,再由组长通知组员(双层结构)。 问题:分多少组比较合适? 每组人数是否应相同? 时间分别是多少? 在分层结构里,时间分成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有序的和重合的。 纵向:即用去的时间。 横向:需考虑同一时间内有多少人在同时打电话,在每一时间内同时 打电话的人越多,用去的时间越少。
2.注重对统计量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避免仅仅 停留在计算层面。
教学目标:
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步渗透用图表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编排特点:
从生活化的情境引入,但更多的是数学化、模型化的过程。 (不考虑是否每个电话真的是1分钟,也不考虑相邻两个电话 之间是否有时间间隔。)
方案三:每个队员接到通知后马上通知别人(多层结构)。
模型:
时间:4分钟。
找到最优化的方案。
发现规律:第一分钟:1人
第二分钟:2人 第三分钟:4人
第几 分钟
几人 接到 总人 数
1
1 2
2
2 4
3
4 8
4
8 16
5
16 32
6
32 64
第四分钟:8人
……
第n分钟:2(n-1)人
第n分钟能通知到的最多人数就是等比数列1,2,4,8,…,之和 S=a1(1-qn)/1-q=2n-1。 应用规律:5分钟、50人。 需要注意:
3.注意有关概念的数学性。
同一平面内。 数学概念与生活概念的区分。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内容
• • • 因数和倍数 2、5、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 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 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1)全等变换(合同变换)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A′
B′
C′
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图形重 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了讨论的方便,区分为两种。
A
A’
C B
C’
A’
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且被对称轴平分。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 •
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 和倍数的概念。 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 进行介绍。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 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 •
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四、具体编排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 例1(单位“1”是一个物体) 例2(单位“1”是多个物体) 例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例1)
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例2) 体积单位间 的进率 体积单位间的常用进率 体积单位间的直接换算(例3)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应用(例4)
容积和容积 单位 容积概念和常用的容积单位 容积的计算(例5) 利用容积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例6)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 建构新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 学:五年级下册
简 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
(一)数与代数
1.数论初步:因数和倍数
九义:六年制十册“约数和倍数” 实验:进行适当精简。 例如:删去“整除”、“分解质因数”等概念,把“最 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分别移至“通分”“约分” 前面。
2.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教学内容
•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真分数与假分数
• 分数的基本性质 •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 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 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特征和性 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
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º。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
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三、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
2.重视让学生在猜测、探究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让学生从2个、3个、4个„ „进行有顺序地探究。

谢!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 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 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 1ml的实际意义。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
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 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三、与九义教材相比
1.更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2.淡化分数加减法意义的教学。 3.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平移
形状、大小不变。 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或垂直的。
小学阶段:直观认识平移现象。
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移动,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
旋转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 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 变换叫做旋转。
形状、大小不变。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