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翅虫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国隐翅虫分布地区
33例隐翅虫调查与对策

重庆铁路地区33例“隐翅虫皮炎”侵害状况调查及对策成都铁路局重庆疾控所所辖范围的车务段、工务段等少数单位的职工相继被不明小虫子侵害,黄水所流之处皮肤即溃烂,人数达数十人。
被迅速认定为“隐翅虫皮炎”感染。
以下对此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循求对常见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和宣传的方法,仅与同行交流。
一、疫情概况:2006年8月29日,成都铁路局涪陵车务段反映,下属的观阁火车站出现当地称为“影子虫”的爬行小虫子,咬伤职工后,黄水所流之处皮肤即溃烂,寻求治疗和杀虫方法。
8月30日接报,内江车务段、工务段长河扁火车站和工区,峰高铺火车站和工区等也相继出现大量不明虫子,只要人接触到就会出现皮肤溃烂和流黄水。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立即查找资料,征询相关专家意见,根据提供的图片和临床症状体征,迅速锁定该虫子为“隐翅虫”,引发的炎症为“隐翅虫皮炎”。
并立即对相关站段进行电话调查,得知数个临近重庆周边地区的铁路职工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
就在30日当天,立即编写预防宣传资料电传各站段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图)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首发病例:男,43岁,成都铁路局涪陵车务段华蓥火车站职工。
2006年8月9日手被隐翅虫毒素感染,皮肤损害为红斑,患处灼痛,使用药物治疗,9天后治愈。
患者系晚上当班时被虫子爬过。
2、时间分布:2006年8月9日出现第一例病例后,到8月26日、27日达到最高峰。
(见图)9 10 17 23 24 25 26 27 28 2(8)(9)3、年龄性别分布:33例被感染者中,女性2名、男性31名;年龄21-53岁,不同年龄段均有。
4、地区及职业分布:33例被感染者分布于重庆市周边地区的渝东、渝西的渝达、成渝铁路线上的车务、工务等部门主要从事运转和线路养护工作。
5、临床表现及体征:主要症状,感染后出现皮肤红斑、丘疹、脓疱、糜烂,患处有灼痛和微痒感,个别患者有局部剧痛及出现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6、现场调查结果:(见表)二、讨论:“隐翅虫皮炎”是由一种体长0.6-0.8厘米,头为黑色,胸部桔黄色的一种小甲虫---“隐翅虫”引起。
警防隐翅虫叮咬

健康温馨提示——警防隐翅虫叮咬
隐翅虫科在全球有上万种,在中国约183种。
江南较为常见的黄胸青腰隐翅虫,俗称疯蚂蚁。
该种类食性复杂,食腐败的植物与腐烂的动物、粪肥与菌类。
常有夜间飞集灯光的习惯。
其大本营是在稻田。
由于春季雨水多,空气湿润,隐翅虫则大量繁殖。
所以靠近稻田、死水潭旁公寓居住的同学们在春夏秋季均有不少被隐翅虫叮咬的事件发生,全体医护人员温馨提示同学们必须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预防的措施很简单。
关键在傍晚时关好纱窗,尽量少开日光灯,开灯时拉好窗帘,睡眠时放下蚊帐,让虫子进不来。
同时搞好室内及周边环境卫生,消除卫生死角。
2、如虫子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或压死。
因隐翅虫本性并不会蜇人,可是一旦你把它打死(包括睡觉时翻身,不小心压到),隐翅虫体内含有隐翅虫素的体液(强酸性,PH1~2)就会溢出,则引起一种毒性皮炎,一般1周后痊愈,愈后留有色素沉着。
3、如已发生了皮疹,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皮肤,然后用无极膏、皮炎平软膏等激素类药膏或炉甘石洗剂外涂。
千万不要用手乱抓,以免毒液蔓延。
4、如发生糜烂或有疱液时尽早到校医务所就诊。
校医院宣。
隐翅虫在哪里会出现

隐翅虫在哪里会出现隐翅虫在哪里会出现隐翅虫大多分布在林间或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草原、倒伏松树的皮下宽松的空间、腐败的水果、绽放的花朵、腐烂的树木、漂流在河岸和湖泊里的植物、粪便、腐肉、脊椎动物的巢穴等地方。
还有些隐翅虫生活在特殊的生境里,有的寄生在蘑菇里面,有的寄生在蜗牛身上。
隐翅虫能飞到20楼以上吗隐翅虫能飞到20楼以上。
隐翅虫具有趋光性,会顺着灯光、窗户等具有吸引力地方飞到房屋的高处,具有飞行能力,可以飞行到20多层楼的高度,且隐翅虫喜欢具有发酵性的食物,在广东地区由于气候因素,环境适合隐翅虫的生存,因此,隐翅虫皮炎的发病率较高。
被隐翅虫咬了怎么办被隐翅虫咬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治疗:及时冲洗:隐翅虫会释放强酸性的有毒物质,被隐翅虫叮咬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叮咬部位,可以中和酸性有毒物质,缓解疼痛。
局部涂抹药物:隐翅虫叮咬后可能会导致皮炎,可以遵医嘱涂抹碳酸氢钠溶液、地奈德乳膏、氧化锌油等,缓解皮肤过敏的症状,也可以使用雷夫诺尔溶液湿敷,缓解皮肤红肿、疼痛的症状。
口服药物:可以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减轻过敏症状。
症状缓解后,还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达到淡化色素沉着的目的。
隐翅虫的防治方法隐翅虫的防治方法如下: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滋生隐翅虫。
夏天夜间关好门窗,使用蚊帐、纱窗等,尽量避免接触虫子。
到户外游玩时,尽量穿长袖长裤,喷洒驱蚊液,预防蚊虫叮咬。
一旦发现隐翅虫落在身上,要小心吹走或抖落,不要用手拍打、揉搓或者压碎。
万一不小心接触其毒液,可用肥皂水冲洗患处,中和毒性,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隐翅虫在水盆里会死吗隐翅虫在水盆里不会死。
隐翅虫的生活环境多为阴暗潮湿的地方,所以轻易不会被水淹死。
隐翅虫主要分布在哪里(出现在什么地方)

隐翅虫主要分布在哪里(出现在什么地方)隐翅虫主要分布在哪里隐翅虫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隐翅虫也叫做“影子虫”、“青腰虫”广泛分布在农田、林间、雨林、山地、河畔等地。
隐翅虫是杂食性昆虫,主要以肉食为主,靠捕食农林害虫为生,少部分的隐翅虫会使用菌菇、植物的花果。
如何消灭隐翅虫一、防虫措施(一)安装纱门纱窗或悬挂用溴氰菊酯浸泡过的蚊帐,以防止隐翅虫进入室内或叮咬人体。
(二)傍晚以后尽量减少户外纳凉,少开门窗,减少或减弱室内光线。
二、杀灭措施及方法对室内外环境应用化学药物进行杀灭。
可选用高(速)效、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的有机磷类药物和拟除虫菊酯类及氨基甲酸酯类药物。
(一)室外环境杀虫可选用下列药物进行常量喷酒的方法杀虫。
如:1、马拉硫磷。
2、倍硫磷。
3、敌敌畏。
(二)室内杀虫可选用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加适量残杀威进行滞留喷洒,或卫生级敌敌畏喷洒,但使用时室内最好无人,应防止农药中毒。
隐翅虫有什么种类隐翅虫(rove beetle)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
是鞘翅目中物种最丰富的一科,已知全世界有 58500 多种,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隐翅虫的生境复杂,在农田、林间、雨林、山地、河畔及海边均有分布,在某些哺乳动物的体表也有发现。
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大部分以肉食为主,靠捕食农林害虫为生;一部分为腐食性、粪食性的昆虫,可以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循环;另外一些以菌菇、植物的果实以及花粉等为食物。
少数的种类可引起皮肤炎症,隐翅虫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翅虫咬到会自行痊愈吗被隐翅虫咬到之后是否能够自愈,需要分情况。
如果损伤的程度比较轻,也有自愈的可能。
比如被隐翅虫咬伤之后,皮肤仅有轻微的红点、红斑,没有出现丘疱疹,此时恶化以及扩散的可能性比较小,只要及时使用肥皂水或者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也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进而达到自愈的目的。
隐翅虫分布在哪些省份,被咬后擦什么药膏

隐翅虫分布在哪些省份,被咬后擦什么药膏隐翅虫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一般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多见。
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大部分隐翅虫主要以肉食为主,还有一部分为腐食性、粪食性的昆虫,还有一些隐翅虫以菌菇、植物的果实和花粉等为食。
隐翅虫一般栖息在林间、森林地表的枯枝落叶层、草原等地方。
一、隐翅虫分布在哪些省份1、隐翅虫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福建等省份,一般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多见。
隐翅虫有叫做影子虫等,它是鞘翅目隐翅虫科甲虫的通称。
2、隐翅虫为杂食性昆虫,大部分隐翅虫主要以肉食为主,主要捕食农林的害虫;还有一部分为腐食性、粪食性的昆虫,它们可以促进自然界物质的循环;还有一些隐翅虫以菌菇、植物的果实和花粉等为食物。
3、隐翅虫栖息的地方比较广泛,一般在林间、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草原、腐败的水果、腐肉、脊椎动物的巢穴等地方都可以看见隐翅虫的身影。
4、隐翅虫比较常见的捕食方式有积极搜索方式、坐等捕食方式、搜索活动依猎物密度而变化的混合式等。
而且它还是一些害虫的天敌,可以捕食蚜虫、玉米螟、叶蝉、飞虱等。
二、被隐翅虫咬后擦什么药膏1、隐翅虫通常是昆虫类的一种,如果被它咬伤了,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局部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其主要是以过敏性、炎症性的症状为主。
2、被隐翅虫咬后可以擦糖皮质激素药物,这类药物可以起到抗过敏、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的治疗效果,比如地奈德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药膏。
3、被隐翅虫咬后可以擦抗过敏类的软膏,比如氧化锌硼酸软膏、黑豆馏油等。
4、被隐翅虫咬后也可以擦中成药类的软膏,这类软膏可以达到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治疗效果,比如冰黄肤乐软膏、丹皮酚软膏等。
5、被隐翅虫咬后还可以擦具有消炎类的软膏,这类软膏主要作用于出现糜烂、黄色渗出、脓痂的时候,比如夫西地酸乳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国肩隐翅虫亚族系统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

中国肩隐翅虫亚族系统分类研究(鞘翅目,隐翅虫科)肩隐翅虫亚族(Quediina)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隐翅虫族(Staphylinini),是一类生活在农林生态系统中的小型甲虫,大部分种类捕食农林害虫和其他小型昆虫,属天敌昆虫。
迄今为止肩隐翅虫亚族全世界共记载43属、1352种。
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区系。
我国的肩隐翅虫亚族共记载12属、249种,其中大陆记载199种,台湾记载55种,大陆和台湾共有种5种。
虽然历史上有20多位学者曾对我国的肩隐翅虫亚族作过研究报道,但至今还没有系统总结报道。
而本次研究,在查阅了与我国肩隐翅虫亚族所有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检视700多头采自全国各地的肩隐翅虫亚族标本,对我国的本亚族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对我国肩隐翅虫亚族进行系统分类研究。
2.共记述我国肩隐翅虫亚族12属,71种,其中新种22种,分别是:硕宽颈隐翅虫Anchocerus giganteus sp. nov.,黄灏弧胸隐翅虫Bolitogyrus huanghaoi sp. nov.,暗棕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brunneus sp. nov.,曹氏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caoi sp. nov.,硕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giganteus sp. nov.,云南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yunnanensis sp. nov.,暗棕肩隐翅虫Quedius (Microsaurus) brunneus sp. nov.,铜绿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aeruginosus sp. nov.,暗青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caeruleus sp. nov.,曹氏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caoi sp. nov.,美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decoris sp. nov.,细长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gracilis sp. nov.,海南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hainanensis sp. nov.,钩突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hamatus sp. nov.,丽肩隐翅虫Ouedius (Raphirus) kallos sp. nov.,墨脱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motuoensis sp. nov.,青绿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prasinatus sp. nov.,青城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qingchengensis sp. nov.,强壮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robustus sp. nov.,棕褐肩隐翅虫Ouedius (Raphirus) spadiceus sp. nov.,李氏杜边隐翅虫Ouwatanabius lii sp. nov.,浙江杜边隐翅虫Quwatanabius zhejiangensis sp. nov.;中国新记录种4种,分别是:刻点膝角隐翅虫Acylophorus puncticeps Fauvel,胫节膝角隐翅虫Acylophorus tibialis Cameron,达氏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daai Smetana,日本肩隐翅虫Quedius (Distichalius) japonicus Sharp;中国大陆新记录种5种分别是:大眼狭须隐翅虫Heterolhops oculatus Fauvel,柴田印度肩隐翅虫Indoquedius shibatai Smetana,碧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bih Smetana,黑泽明肩隐翅虫Quedius (Raphirus) kurosawai Shibata.宽跗节隐翅虫Quetarsius neu Smetana。
隐翅虫:自然界的精妙之作

隐翅虫:自然界的精妙之作1. 引言隐翅虫,学名:Phasmatodea,又称树懒虫,是昆虫界中的奇特群体之一。
以其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详细探讨隐翅虫的各个方面特征,从动物学历史到近年研究进展,为读者呈现一幅鲜活的隐翅虫世界。
2. 动物学史隐翅虫在动物学界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科学家对这种奇特的生物充满了兴趣。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和形态学特征方面,但直到近年来,对隐翅虫生态、行为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才逐渐揭示了这个群体的奥秘。
3. 形态特征与近种区别隐翅虫的身体形态极为多样,通常体长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不等。
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模仿植物的外貌,从而在环境中具有很高的伪装能力。
身体延伸,呈细长的形状,使其能够在树枝、叶片间融为一体。
此外,隐翅虫还具有特化的触角和口器,用于感知环境和摄取食物。
4. 栖息环境隐翅虫主要栖息在森林、丛林等植被丰富的地区。
它们选择在树木、植物叶片上建立巢穴,以躲避捕食者的注意。
其卓越的伪装能力使其成为自然界中的隐藏高手。
5. 生活习性隐翅虫以植物为食,主要以叶片为食。
它们会小心翼翼地咀嚼植物,以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多破坏,保持伪装的同时获取足够的营养。
6. 分布范围隐翅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主。
它们的分布范围涵盖了从南美洲到东南亚,甚至在澳大利亚和非洲也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7. 繁殖与生育隐翅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卵生、胎生等。
雌性隐翅虫通常会将卵产在叶片或树干上,以保护幼虫的生存环境。
幼虫在孵化后会经历多次蜕皮,直至成为成虫。
8. 亚种分化隐翅虫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分化为多个亚种,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食物资源。
这些亚种在形态、生态和行为上可能会存在差异,进一步丰富了隐翅虫的多样性。
9. 分类信息隐翅虫属于昆虫纲中的一支,被归类为昆虫目。
根据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科学家将其分为多个科、属和种。
分类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隐翅虫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隐刺虫的介绍及处理

隐翅虫是一种小型昆虫,因翅膀不明显而得名,它属于节肢动物门的隐翅虫属。
台湾地区最常见的是褐毒隐翅虫,体长约零点五至一公分,宽约零点二公分,胸部是铁青色,腹部是黑黄色相间的环纹(图一)。
隐翅虫皮肤炎的流行和虫体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系。
此虫喜好栖息在草丛或树林中,所以受害者以山区、农村或郊区居民为主;近来由于都市绿化的结果,都会地区的病例亦不在少数。
其主要在每年的夏季出没,爬行的速度很快,也能飞行,尤其是阴雨或湿热的天气或栖息处受到骚扰时(如整地、伐木及除草等),它的活动性会更加剧烈,甚至会倾巢而出。
隐翅虫本身还有趋光习性,夜间会飞到有灯火的地方,再加上体型小,可穿过一般家庭门窗之纱窗。
所以很容易潜入住家中,侵害人体;夏夜中在公园约会的情侣及野外活动的民众也都是高危险群。
侵害之部位主要以没有衣物遮蔽的曝露部位为主。
图一隐刺虫隐翅虫的毒害并非虫体螫咬人体所致,而是由虫体内所含之刺激性毒素「隐翅虫素」造成的。
隐翅虫素附着皮肤后会产生缓慢痊愈的坏死性红斑。
隐翅虫在皮肤上爬行时,就会从关节腔中分泌出体液(富含隐翅虫素),而引起皮肤病变,造成线状的病灶;当虫体被打死或捻碎时,则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形成糜烂的局面,这时若患者之手指沾到毒液,再去碰触到的皮肤,会有如同抹果酱一般,将毒液散布开来而引起广泛的病灶。
也就是说因为虫子在人体曝露部位爬行而造成线状痕迹(图二),当不自觉地打死或夹死虫体会造成大片糜烂的病灶(图三)。
隐翅虫皮肤炎通常是在早上醒来才突然发觉的急性接触性皮肤炎。
患者常觉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民间常认为这是「长脚蜘蛛撒尿」的结果。
临床上病灶一开始呈现线状、斑片状或混合型的浮肿性红斑,有灼热及刺痛感,在二十四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水、脓及溃烂的变化;如果有适当的处置,病灶可在三至四天后干涸,并在六至七天左右落屑痊愈,但可能会有一至二个月的色素沉着反应。
若是处理不当,如:乱擦药膏、以不当之溶液或药剂洗涤、随意搔抓弄破水及脓,可能造成续发性的细菌感染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甚至于会留下难以磨灭的色素或疤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翅虫主要分布在哪里中国隐翅虫分布地区
隐翅虫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影子虫、青腰虫、青蚂蚁等,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其状似白蚁,体长约0.5至1.0厘米,身体为橘黄色,头、胸及尾部为铁青色,南方地区包括四川是隐翅虫的重要分布地,而北方则较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隐翅虫剧毒致命是不是真的吧!
隐翅虫的分布地区
隐翅虫孳生在潮湿的地方,如淡水湖边、水沟、池塘、河流漫滩、杂草丛、水稻、玉米等作物田中。
白天活动,常在作物或杂草茎叶上爬行,受惊时奔跑速度很快。
以小型昆虫、植物花粉、腐烂的有机质为食。
具有明显的向光性(特别是对荧光),光亮越强,招来的虫子越多。
同时还具有向高性,在同等条件下,隐翅虫总是喜欢飞向高处。
其爬行速度很快,飞进室内后便在天花板、墙壁上、家俱、衣物表面、人体上四处爬行,使人染病。
进入室内的隐翅虫能耐饥数日,使人体不断受到损害。
在我们中国,各省都有隐翅虫的分布,总的特征是南方多,北方少。
隐翅虫一般什么时间出现
晚上睡觉不关灯它们就来了,它们吃腐败的东西,如果家里阳台有种花之类的都会有它们在,所以晚上睡觉关灯可以大大降低被它们侵袭的风险。
睡觉不开灯它们也有可能来光顾,它们会在你开灯的时候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