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的观察描述(1)

合集下载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岩石的观察与描述及实例

沉积岩的观察与描述一、砾岩、角砾岩、砂岩常见岩石类型:砾岩、角砾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杂砂岩、铁质砂岩、海绿石砂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粗粒砂岩。

1、鉴定方法和步骤(1)鉴别确定岩石中的碎屑成分并估计其含量。

(2)实际测量(薄片中)和估测(手标本上)碎屑颗粒的粒径(最大、最小和一般的)。

(也可利用粒度管或粒度盘以及较标准的标本进行对比)。

并确定岩石的分选程度。

(3)鉴别碎屑颗粒的磨圆度。

(4)鉴别填隙物的成分硅质胶结物:白色、致密状、硬度大于小刀、加HCl不起泡。

铁质胶结物:岩石往往呈紫红色。

碳酸盐质胶结物:浅灰一浅绿色、加HCl起泡。

海绿石胶结物:暗绿色,风化后使岩石带绿色斑痕。

泥质杂基:灰色、褐色、硬度小、岩石易破碎松散、加HCI不起泡。

(5)区分岩石的支撑性质并尽可能地区分出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类型。

2.描述实例(1)砾岩(河北宣化)灰色、砾状结构、胶结紧密、标本呈块状构造。

其中砾石占70%,填隙物占30%。

砾石大小不一,粒径一般在2-20mm,以2-10mm为主。

砾石呈圆状及次圆状,少数次棱角状,断面多呈椭圆及长条形。

砾石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还有少量喷出岩和硅质岩。

填隙物浅灰绿色,多为与砾石成分相同的砂及粉砂、砂及粉砂间有钙质、泥质等填隙物。

属基底式胶结类型。

(2)紫褐色中粒铁质砂岩暗紫褐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中粒砂状结构,标本呈块状构造。

碎屑含量占整个岩石85%左右,胶结物约占15%。

砂粒几乎都是石英,粒径0.15-1mm左右,分选性好,大小比较一致。

胶结物主要为氧化铁,分布不均匀,局部聚集成团块。

岩石为颗粒支撑,呈孔隙式胶结。

二、粉砂岩、泥质岩此类岩石的主要类型:细粉砂岩、粗粉砂岩、粘土、泥岩、含粉砂泥岩、砂质页岩、铁质页岩、钙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油页岩、硅质页岩。

1、鉴定方法与步骤(1)粉砂岩的观察方法与砂岩基本相同。

(2)泥质岩因矿物颗位非常细小、,肉眼无法鉴定,因而要注意其颜色及各种物理性质的观察。

沉积岩描述实例

沉积岩描述实例

沉积岩描述实例
x
沉积岩描述实例
一、沉积岩的定义
沉积岩是指由现有物质曾经以沉积和结晶的形式构成的岩石,其中包括碎屑岩、砂岩、灰岩、火成岩、贝壳等。

沉积岩是地壳上最为普遍的类型,大多数是碳酸盐岩。

二、沉积岩描述实例
1. 碎屑岩:
碎屑岩是由物质被流体运输,经过搅拌运动和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它的组成以石英、长石和粘土为主,常见的碎屑岩有砂岩、砾岩、灰岩和淤泥岩。

2. 火成岩:
火成岩是由火山口爆发时熔岩飞溅或喷出经过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它的组成以玄武岩、花岗岩、安山岩和斜长石岩为主,常被用于建筑材料及雕刻石材。

3. 贝壳岩:
贝壳岩是由物质运输到深海中,通过连续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它的组成以珊瑚、贝壳、缂粒等为主,常被用于装饰材料或者做古生物学的研究。

- 1 -。

石英砂岩野外编录描述

石英砂岩野外编录描述

石英砂岩野外编录描述
石英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

在野外观察时,可以描述以下内容:
1. 结构类型:石英砂岩通常具有中粒砂状结构,颗粒大小均匀,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2. 碎屑颗粒大小和变化范围:石英砂岩中的碎屑颗粒大小范围较广,通常直径在 0.05-2 毫米之间。

颗粒形状为卵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

3. 分选性和磨圆度:石英砂岩的分选性通常很好,大部分颗粒大小均匀。

磨圆度也很好,大多数颗粒都具有圆滑的表面。

4. 胶结类型:石英砂岩通常采用孔隙式胶结,胶结物通常是硅质和钙质的。

5. 宏观沉积构造类型:石英砂岩通常具有典型的层理构造,层理方向通常与沉积韵律相关。

此外,还可能观察到波痕、底模、生物扰动构造等宏观构造类型。

6. 百分含量和肉眼鉴定特征:可以根据目估含量和肉眼鉴定特征来描述石英砂岩的特征。

例如,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看到清晰的平行层理和孔隙式胶结物。

7. 上下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可以描述石英砂岩与上下岩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包括接触方式、接触面特征等。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编写出一份详细的石英砂岩野外观察描述。

沉积岩实验报告

沉积岩实验报告

沉积岩实验报告沉积岩实验报告引言: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形成于地壳表面的沉积过程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沉积过程,观察和分析沉积岩的特性和形成机制。

实验一:沉积物的颗粒分选在实验一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粒径的砂子和泥浆,模拟了沉积物在水流中的运动过程。

首先,将不同粒径的沉积物加入水槽中,然后通过调整水流速度,观察沉积物的分选现象。

实验结果显示,较大粒径的沉积物在水流中具有较高的沉积速度,往往首先沉积下来。

而较小粒径的沉积物则具有较低的沉积速度,往往会被水流带走,形成悬浮态。

这种分选现象是沉积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之一。

实验二:沉积岩的成分分析在实验二中,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的沉积样本,并进行了成分分析。

通过对样本中的矿物和有机物进行鉴定和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沉积岩的成分组成及其来源。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地点的沉积样本具有不同的成分组成。

一些样本中富含石英和长石等矿物,表明它们可能来自于附近的岩石风化和侵蚀。

而另一些样本中富含有机物和碳酸盐矿物,表明它们可能来自于植物和动物的遗骸。

实验三:沉积岩的岩性描述在实验三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沉积岩进行了岩性描述。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和成分等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沉积环境和形成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沉积岩的岩性特征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粗砂岩通常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砂粒之间的孔隙,表明它们可能在河流或海滩等高能环境下形成。

而泥岩则具有细腻的质地和均匀的颜色,表明它们可能在湖泊或海洋等低能环境下形成。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沉积岩的特性和形成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沉积物的来源、水流的能量、气候条件等。

不同的沉积环境和过程会导致不同类型和特征的沉积岩的形成。

此外,沉积岩在地质学和石油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沉积岩的特性和分布,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预测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评估石油和天然气的潜力。

沉积岩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观察与描述

沉积岩观察与描述实例
标本(236)
新鲜面灰绿色,细粒砂状结构,分选好,磨圆、胶接类型不祥。

可见波状层理,细层由灰绿色纹理显示。

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总量应在(长石、石英、岩屑的)95%以上,少量海绿石自生颗粒。

石英:粒状,0.2mm左右;灰—暗灰色,油脂光泽,多具自生边,磨圆不易观察,且构成细层底部不连续的纹理。

海绿石:浑圆状,0.1mm左右;灰—鲜绿色,蜡状光泽,多被海绿石微晶掩盖。

填隙物:以海绿石胶结物为主,总量约占(填隙物的)70%;微—隐晶状,灰绿色,土状或蜡状光泽,纹理状分布,构成细层顶部纹理,胶结较松散。

其次为石英质胶结物,呈石英碎屑的再生边,灰—灰白色,油脂光泽,为无痕状加
大,胶结致密。

定名:海绿石石英砂岩
标本(262)
新鲜面灰色,蜡状光泽,贝壳状或瓷状断口,表面光滑,用小刀刻划有不均匀砂感;固结好,浸水后不泥化,胶结紧密程度高(好);以此应为变泥状结构,块状构造,未见明显的层理或板理。

定名:灰色泥板岩。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

沉积岩区的构造特点简介当我们在沉积岩发育地区作地质旅行时,并把地层的层序关系、地层的地质年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其名称等大体上搞清楚以后,紧接着就应该研究穿越剖面时所遇到的地质构造的特点了。

所谓地质构造,实际上就是观察褶皱、节理、断层这三项主要的项目。

不言而喻,这些构造现象在层状岩石中是表现得最为清楚的了。

(1)褶皱:岩层受力的挤压而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几乎在任何沉积岩区都能见到的一种极普通的构造地质现象,只是其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大者长达几十千米,甚至几百千米,小者在标本上就能观察到,甚至在显微镜下可见。

不过,在野外视野所及者,几百米、几千米的规模居多。

真正特大的褶皱,在距离较短的剖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必须通过长距离的剖面穿越,或通过填绘地质图以后才能分析出来,而本书所谈的褶皱,主要是指视野范围之内能观察到的褶皱。

研究褶皱的基本要点,不外乎褶皱的形态、产状、类型、形成的方式以及分布的特点。

①褶皱的基本形态,只有两种:背斜和向斜。

背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是老岩层,两侧为新岩层。

向斜的标志是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为新地层,两侧翼部为老地层。

如果岩层被侵蚀风化,在地表暴露出来(以平面图形式表示的话)时,从中心到两侧,岩层的排列,由老到新,对称出现,是为背斜。

相反,从中心向两侧的岩层,自新到老,对称出现,则为向斜。

认识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后,就可以按照褶皱要素——核部、翼部、转折端、轴向、倾伏等进行具体的描述了。

例如某背斜构造,核部由志留系地层构成,两侧由泥盆系至石炭系地层构成,轴向东北,向西南倾伏。

然后,再将观察的褶皱进行分类,最常用的褶皱分类是根据褶皱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

一般说来,这些褶皱的形态都反映了岩层受力程度的不同。

或者说,从直立褶皱到翻卷褶皱,受力越来越强,因两侧受力的程度不同,轴面向受力较弱的一侧倾斜。

另一种褶皱形态分类,根据岩层弯曲的形态而定,也是野外观察剖面时常用的,有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扇形褶皱及挠曲。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

常见沉积岩肉眼鉴定简介鉴定内容和方法: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泥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铁质岩等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对照教材中所列沉积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沉积岩的特征主要通过其颜色、构造、结构和成分来认识,沉积岩一般呈层状。

按成因及成分可大致分类为:1、碎屑岩类:包括正常的碎屑岩、火山碎屑岩;2、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一)沉积岩的颜色:沉积岩的颜色往往反映了岩石的成分和形成的环境。

白色的沉积岩多为纯净的高岭土、石英、方解石、盐类成分组成。

深灰色-黑色一般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成分或散状的硫化铁等杂质。

是还原环境下形成的岩石;肉红色或深红色可能含有较多的正长石或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含二价铁的硅酸盐组成绿色沉积岩,形成于弱还原环境。

沉积岩的系统分类表:二)沉积岩的构造:层理和层面构造是沉积岩特有的构造。

沉积岩因层理构造显示其非均匀性,层理有:水平的、波状起伏的、倾斜的、交错的等,肉眼看不到层理构造的为块状层理。

层面构造是各种地质作用在沉积物表面留下的痕迹。

常见的有波痕、泥裂、雨痕、虫迹等。

三)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与沉积岩的成因紧密相关可分为: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化学岩具有化学结构、生物成因的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按碎屑颗粒的直径大小又可分为:砾状结构:>2mm砂状结构:0.05—2mm之间粉砂状结构:0.O05—0.05mm之问.泥质结构:<0.005mm。

化学结构:矿物是通过胶体溶液或真溶液中以化学方式沉淀而生成的结构,它可以是隐晶的,也可以是显晶的。

生物结构:岩石中几乎全部或大部分由生物遗体(如贝壳等)所组成.四)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有二十多种,各类沉积岩中的矿物成分有较大差别。

沉积岩实习

沉积岩实习

泥质岩主要类型有:
泥岩和页岩:页岩是具有页理的泥质岩,无页理的称 为泥岩。此类岩石成分复杂,主要有水云母、高岭石、 蒙脱石。常含有一些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根据颜色、 碎屑物及混入的化学物质成分可进一步详细命名,如 钙质泥岩和页岩、硅质泥岩和页岩、碳质泥岩和页岩、 粉砂质泥岩和页岩、黑色页岩等等。 单成分粘土岩:当粘土矿物中某种粘土矿物含量 >50%时,可直接用这种粘土矿物的名称命名,主要 类型有:高岭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 岩等等。
石灰岩
矿物成分:石灰岩的矿物成分较简单,在较纯的石灰岩中几乎完全 由方解石组成。不纯的石灰岩中常含有粘土矿物、石英粉砂、海绿 石、硅质、铁质等,当石灰岩经历白云岩化交代作用时可出现数量 不等的白云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在手标本和显微镜下特征相似,不 易区分,通常要借助于5%的稀盐酸和茜素红S试剂。在标本上加稀 盐后,方解石剧烈起泡而白云石轻微冒泡;在薄片上加茜素红S试 剂后,方解石被染成红色,而白云石无变化。 结构:石灰岩的结构以泥晶结构和各种颗粒结构为主,其次为晶粒 结构、生物骨架结构及交代结构。
高岭石粘土岩中的高岭石:片状、蠕 虫状,一组完全解理,干涉色一级灰 白。产地:北京怀柔,正交偏光。
蒙脱石页岩:泥质结构,页理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一级黄干涉 色),含少量石英粉砂。产地:北京 怀柔,正交偏光。
黄色页岩;泥质结构,页理构 造
紫红色泥岩.泥质结构,块状构 造。
碳酸盐岩类
实验内容与要求: 观察各类碳酸盐岩标本,掌握基本的鉴定特征。 观察碳酸盐岩主要结构特征(包括晶粒结构、粒屑结构、 生物骨架结构和交代结构)、胶结类型,注意泥晶基质与 亮晶胶结物的区别。 学会对碳酸盐岩标本及薄片的描述方法。 掌握碳酸盐岩岩石分类命名原则和最基本的岩石类型。 碳酸盐岩主要由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 自生的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含量>50%时称为石灰岩;若一 半以上为白云石时为白云岩。它们经常还和陆源碎屑及粘 土矿物组成过渡类型岩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的观察描述(1)沉积岩的观察2009.03.15一砾(角砾)岩1.颜色。

①应描述岩石整体的颜色,若碎屑与填隙物颜色不均匀时,将岩石标本置于距眼睛0.5m以远处,观察描述其整体颜色。

②分别描述新鲜面与风化面的颜色。

2.砾石。

应逐项观察描述下列内容:①砾石的组成。

注意砾石常为岩石碎屑,由单矿物组成的砾石一般较少,且多为细小的砾石。

②粒度(或称砾径)。

指砾石长轴(A轴)的大小。

应从平均砾径和砾径范围两个方面描述。

③分选性。

指砾石大小相对集中的程度。

④磨圆度。

以大部分砾石所具有的圆度为准,必要时可作粗略统计,如次圆状约60%,次棱角状约40%,圆状约10%。

⑤观察砾石的形状(扁平状、球状、条带状等)。

若以扁平状砾石为主,应注意砾石是否呈定向排列。

3.填隙物。

指砾石之间的杂基(粘土和粉砂)或胶结物。

若填隙物为胶结物,则须进一步判断其化学成分。

常见胶结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识别方法如下:硅质:矿物成分主要为玉髓和自生石英。

一般色较浅,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

钙质: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

硬度较小,加稀盐酸剧烈起泡。

铁质:矿物成分多为赤铁矿(风化后成褐铁矿)。

常呈红、黄、紫、褐等色调。

填隙物为杂基,则应确定其支撑类型(颗粒支撑、杂基支撑);填隙物为胶结物,应确定其胶结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

4.结构。

均为砾(角砾)状结构。

可根据砾石的大不作进一步划分,如中砾砾状结构、中-细砾砾状结构。

5.构造。

砾岩中常见的原生沉积物构造为叠互状构造。

如果砾石或颜色分布较均匀,可称之为块状构造。

6.命名。

一般原则为:颜色+砾石大小+砾石成分+基本名(砾石或角砾岩)。

如:灰白色中粗砾石英岩质砾岩;深灰色中-细砾复成成砾岩。

7.描述举例(砾岩):颜色:浅灰色。

砾石:砾石成分以白云岩为主,灰白色,粉末加稀盐酸起泡;次为硅质岩,深灰-黑色,致密坚硬。

白云岩砾石以次圆状为主,硅质岩砾石以次棱角状为主。

砾径最大20mm,最小2mm,以10-15mm为主。

大小不均匀,分选中-差。

砾石表面具明显的红色氧化圈。

填隙物:浅灰色,加稀盐酸剧烈起泡,为钙质胶结物。

胶结类型为基底式,胶结紧密。

结构:中-细砾砾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命名:浅灰色中-细砾复成分砾岩。

**注意事项1.描述砾岩时应注意砾石成分、大小、含量、磨圆度以及胶结物,胶结物中往往有中细砂粒。

注意胶结方式。

二、砂岩1.颜色。

注意事项同砾岩。

2.碎屑成分。

常见的组成砂粒的矿物碎屑是石英、正长石、酸性斜长石和白云母。

组成砂粒的岩屑多为颗粒细小或隐晶质的岩石,其岩性的准确鉴定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

常见的岩屑成分有燧石岩、石英岩、板岩、千枚岩、熔结凝灰岩等。

在砂粒成分鉴定出来以后,应进一步描述其粒度、分选性、磨圆度(参考砾石的描述)。

对各成分砂粒的百分含量做出统计。

3.填隙物。

填隙物种类的确定和支撑(胶结)类型的描述参考砾岩部分。

4.结构。

砂状结构。

根据砂粒大小进一步划分,如中-细粒砂状结构。

5.构造。

注意观察描述砂岩中的各种沉积构造(层理、层面构造)。

6.命名。

①根据砂粒的成分组成(石英、长石、岩屑的含量百分比),在砂岩三角分类图上投影定出砂岩的基本名。

②结合颜色、粒度作综合命名。

一般原则:颜色+粒度+基本名(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

如: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

7.描述举例(砂岩):颜色:肉红色。

碎屑: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粗粒(0.5-2mm);次圆状-次棱角状;含量约60%。

钾长石,肉红色,玻璃光泽,完全解理;中-粗粒(0.25-2mm);含量约30%;次圆状为主。

白云母,白色鳞片状;少量。

填隙物:粘土和铁质。

胶结紧密。

孔隙式胶结。

结构:中-粗粒砂状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命名:肉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

**注意事项.砂岩的胶结物主要有硅质、铁质和钙质以及粘土胶结。

注意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中石英、长石和岩屑的含量三、粉砂岩1.颜色。

填隙物的观察描述同砂岩。

2.粉砂岩中碎屑成分以石英、白云母为主,长石、岩屑较少,暗色矿物含量较多。

因悬浮搬运,分选较好、磨圆较差(次棱角状、棱角状为主)。

3.结构为粉砂结构。

按砂粒进一步分为粗粉砂结构和细粉砂结构。

4.构造。

水平层理、对称波痕等沉积构造较常见。

5.综合命名原则:颜色+填隙物成分+粒度+粉砂岩。

如:灰绿色泥质粉砂岩。

6.描述举例(粉砂岩):颜色:风化面土黄色,新鲜面灰绿色。

碎屑:石英,无色透明,油脂光泽;含量约60%。

长石,已风化成白色高岭石粉末;含量约30%。

白云母,细小鳞片状;平行层面排列。

填隙物:粘土为主,少量铁质。

结构:粗粉砂结构。

构造:水平层理明显。

命名:灰绿色泥质粗粉砂岩。

四、粘土岩1.颜色。

注意观察新鲜面和风化面、干燥和潮湿颜色的差别。

2.成分。

以粘土矿物为主,还有少量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非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类型肉眼难以鉴别;常见的陆源碎屑为粉砂和砂;常见的非粘土矿物有钙质(方解石)、铁质(铁的氧化和和氢氧化物)、硅质(蛋白石、玉髓)、碳质、细分散黄铁矿、沥青质等。

成分单一、无陆源碎屑混入的粘土岩,刀切面光滑、牙磨无砂感;含粉砂时,刀切面具粗糙感,小刀刻划有沙沙声,牙磨有砂感;含砂粒时肉眼可见砂粒。

粘土岩含碳质,色黑且污手,有时可见植物叶片化石;含细分散黄铁矿,色黑但不污手;含沥青质,呈棕色调,质地轻,指甲刻划有油脂光泽;铁质、钙质、硅质的鉴定已在砾岩中介绍。

3.结构。

①若含陆源碎屑,根据粘土、粉砂或砂的相对含量确定其结构类型,如含粉砂泥质结构。

②根据粘土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分为胶状结构、鲕状结构等。

4.构造。

以水平层理、页理最为特征,泥裂、雨痕等也较常见。

5.命名。

首先根据有无页理构造分出泥岩和页岩两各基本类型,然后根据陆源碎屑或非粘土矿物的种类与含量进一步分类命名。

如:粉砂质泥(页)岩,钙质泥(页)岩,油页岩。

前面尚可冠以岩石的颜色,如:黄绿色粉砂质泥岩,黑色页岩等。

6.描述举例(泥岩):颜色:黄绿色,风化面土黄色。

成分: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粉砂(10-20%),具粗糙感。

结构:含粉砂泥质结构。

构造:水平层理发育。

其它:具弱粘舌性。

命名:黄绿色含粉砂泥岩。

五碳酸盐岩的观察1.颜色。

碳酸盐岩的颜色与其矿物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灰岩以灰色为基本色调,白云岩以白色为主。

灰岩中一般随白云石含量的增加颜色变浅;而常因含粘土矿物(泥质)而略带黄色调;有机质常使灰岩颜色加深至黑灰色甚至为黑色。

2.碳酸盐岩矿物成分的鉴定(利用稀盐酸试液)。

(1)迅速起泡,并发出嘶嘶声响,气泡大且消失迅速,后续气泡出现块。

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岩石类型为灰岩。

(2)缓慢起泡或不起泡,粉末加稀盐酸起泡,但气泡小且量少,气泡存在时间长。

矿物以白云石为主,岩石类型属白云岩。

(3)起泡迅速,大气泡消失后有小气泡产生。

矿物以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岩石类型为白云质灰岩或灰质白云岩。

(4)起泡迅速,但气泡较混浊,反应后的残留物以泥质为主(可用白纸揩下来观察)。

矿物以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为主,岩石类型属泥质灰岩。

3.结构。

碳酸盐岩的结构类型较复杂,手标本上以粒屑结构和晶粒结构较常见。

粒屑结构类似于陆源碎屑岩的碎屑结构。

描述内容应包括:①颗粒的类型(内碎屑、生物屑、包粒、球粒、团块),其中砾屑、砂屑、豆粒、鲕粒较常见。

应具体描述其粒度、形态、含量等方面的特征。

根据粒屑的类型可将结构细分为砾屑结构、鲕状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类型。

②填隙物,包括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

泥晶基质多为粉屑和泥屑,一般色较深,暗淡无光泽;亮晶胶结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重结晶后可见到方解石晶体及其解理面。

最后观察胶结类型。

晶粒结构可按晶粒大小进一步划分。

4.碳酸盐岩的命名。

在岩石基本名前加上颜色名。

岩石基本名的确定可参照课文中碳酸盐岩的分类方案。

如:灰黄色泥质岩,灰色鲕状灰岩。

5.硅质岩的矿物成分以非晶质的蛋白石、隐晶质的玉髓为主,肉眼难作细分。

其结构以胶状或隐晶质结构为主。

6.描述举例(灰岩):颜色:灰黑色。

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加稀盐酸剧烈起泡,硬度小于小刀。

方解石晶粒0.5-0.25mm,可见完全解理面。

结构:中晶晶粒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

命名:灰黑色结晶灰岩。

注意事项:1.注意使用HCL来判别CaCO3含量的高低。

2.注意灰岩与白云岩过渡类型、灰岩灰泥岩过渡类型的成分变化、命名及鉴定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