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化学考纲(2018版)

611化学考纲(2018版)
611化学考纲(2018版)

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硕士自命题考试说明

2018年《611 化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化学》考试涵盖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门本科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应用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并体现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表达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其中:

《普通化学》部分,75分,含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有机化学》部分,75分,含命名题、选择题、填空题(完成反应方程式)、判断题(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物异构类型)、鉴别题、推测结构题和合成题。

Ⅲ.考查范围

《普通化学》部分

一、气体、溶液和胶体

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与换算;

2.理解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概念;掌握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及渗透压等计算公式的应用条件及依数性与溶液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3.掌握溶胶的性质和胶团结构式的书写;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与其电荷、水合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化学热力学基础

1.了解系统、环境、状态函数、过程、途径、标准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定化学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化学反应的摩尔熵变、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等基本概念;

3.掌握计算化学反应△r H mθ、△r S mθ、△r G mθ的计算与应用;

4.掌握自发反应的判断条件及应用。

三、化学反应速率

1.了解活化分子、有效碰撞、活化能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基本概念;

3.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非基元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推导;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掌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

2.Kθ(T)与Δr Gθm(T)的关系以及多重平衡反应Kθ(T)的计算方法;

3.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能判断和计算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五、电解质溶液(或解离平衡)

1.了解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强度、活度和活度系数等概念;

2.比较酸碱电离(阿式)理论、质子(布朗斯特)理论和电子(路易斯)理论的区别;

3.掌握质子酸、质子碱、同离子效应、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等概念的判断与应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K aθ和K bθ的关系;

4.能利用近似式和最简式熟练计算弱酸(碱)水溶液的酸度及有关离子平衡浓度。包括一元弱酸(碱)、多元弱酸(碱)、两性物质水溶液、缓冲溶液等;

5.掌握缓冲溶液的缓冲pH范围、缓冲容量的影响因素、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方法。

6.掌握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溶度积规则,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条件与计算;

7.掌握分步沉淀先后次序的判断与计算;

8.掌握酸碱反应、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

六、氧化还原反应

1.掌握氧化数、氧化与还原、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电对、原电池、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等基本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

2.掌握原电池符号的表示方法(书写格式)及原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3.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和程度);

4.掌握能斯特方程式及浓度、酸度、沉淀反应、配位反应对对电极电势影响的相关计算;

5.掌握标准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6.能用元素标准电势图计算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相关计算与判断物质的稳定性。

七、原子结构

1.了解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波函数ψ及ψ2的意义;

2.理解量子数的意义,并掌握量子数的取值规则与应用;

3.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填充原则及常见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构型,能根据电子排布式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理解和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变化规律的关系。

八、分子结构

1.了解离子键理论的要点和离子晶体晶格能的概念,理解同类型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离子电荷和离子的电子构型对晶格能及离子晶体重要物理性质的影响;

2.了解共价键理论和轨道杂化理论要点,掌握共价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及配位键)与特点。

3.理解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不等性sp3)、空间构型、键型、分子极性等内在关系;会判断主族元素原子形成的简单分子中轨道杂化情况和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及分子间力的形式;

4.理解分子间力、氢键及其对物质重要性质(熔点、沸点、溶解性)的影响。

九、配位化合物

1.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定义和组成(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及配位数)与命名;

2.了解配合物结构的价键理论要点,能判别配合物的杂化类型(sp3与dsp2、sp3d2与d2sp3)、内轨型外轨型和空间构型;

3.理解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不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能进行配位解离平衡的计算及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复合平衡如配位解离平衡与酸碱平衡、配位解离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配位解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有机化学》部分

一、有机化学概论

1.共价键的形成、特点、σ键与π键、键参数,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结构,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及对物质溶解度、熔沸点的影响,Bronsted酸碱质子理论与Lewis酸碱电子理论;

2.碳原子的特性及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形象(投影式、锯架式、纽曼式);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构象异构、几何异构、旋光异构);

3.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均裂反应—自由基反应,异裂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试剂与亲电反应,亲核试剂与亲核反应];

4.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架分类—开链(链形)化合物(饱和烃、不饱和烃)、环状化合物(碳环、芳环、杂环);按官能团分类。

二、饱和烃(烷烃)

1.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构象异构—乙烷和丁烷的构象(重叠式、交叉式);构象表示方法;

2.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卤代——自由基链反应;自由基的稳定性,共轭效应。

三、不饱和脂肪烃

1.命名、结构与异构—几何异构(顺反,Z、E命名法);

2.化学性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马式规则)[与卤素、无机酸、次卤酸],烯烃的自由基加成反应[过氧化物效应],烯烃的氧化反应[环氧化、高锰酸钾、臭氧化],烯烃与乙硼烷的加成,烯烃的催化氢化,烯烃α-氢的卤代[自由基取代],诱导效应;

3.烯烃的制备:醇失水[酸催化脱水],卤代烷失卤化氢,邻二卤代烷失卤素;

4.掌握炔烃的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HCN、B2H6),催化氢化(Lindlar,Na+NH3)]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5.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双烯合成(Diels—Alder反应)。

四、环烃

1.环烷烃命名、结构(顺反)和构象(椅式、船式、a键、e键、多取代环优势构象);

2.环烷烃的化学性质(三元环、四元环的加成反应,五元环、六元环的取代反应及氧化);

3.芳香烃的分类、结构、命名;芳香性及Huckel规则(芳香性的判断);

4.苯和苯的衍生物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烷基化及碳正离子重排、酰基化),侧链的氧化反应,侧链的卤代反应;

5.芳环亲电取代反应机制,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电子效应的影响。

五、旋光异构

1.偏振光与旋光性、旋光度与比旋光度、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与旋光活性、对映体与非对映体、内消旋体与外消旋体等基本概念;

2.旋光异构体构型的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掌握构型的R/S和D/L标记法(命名);

3.结合糖类掌握多个手性碳化合物的命名与相互关系判断。

六、卤代烃

1.卤代烃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

2.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与H2O、NaOH、NaCN、RONa、氨或胺),与AgNO3/乙醇反应(鉴别)、消除反应(Saytzeff规则)、与金属Mg的反应[格氏试剂];

3.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的S N1、S N2机制及立体化学特征;

4.卤代烃消除反应的E1、E2机制;

5.卤代烃的的制备:加成法,取代法等。

七、醇酚醚

1.醇、酚、醚的分类、结构和命名,醇、酚、醚的物理性质;

2.醇与金属Na、Mg、Ca的反应,醇在低温下与浓强酸作用,醇的卤代反应(与HX、PX3、PX5、氯化亚砜、Lucas试剂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及碳正离子重排(分子内、分子间脱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

3.醇的制备:以羰基化合物为原料[格氏反应],以烯烃为原料(马式与反马式的应用);

4.酚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酚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硝化、磺化、卤代),酚与FeCl3的显色反应;

6.醚与浓强酸作用,醚键的断裂,醚过氧化物的生成、检验和处理;

7.环氧乙烷的开环反应(加水、氨或胺、醇、卤化氢、格氏试剂)。

八、醛酮醌

1.醛、酮、醌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醛、酮、醌的物理性质;

2.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与HCN、NaHSO3、RMgX、ROH/H+、氨的衍生物、H2O 的反应)及其活泼性;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机制;

3.醛、酮的α-氢的活性与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卤仿反应),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加成(1、2和1、4加成);

4.醛的氧化(Tollens、Fehling、Benedict、KMnO4、K2Cr2O7、HNO3)和歧化反应(Cannizzaro反应);

5.醛、酮的还原反应(金属氢化物、Clemmneson、Wolff—Kishner);

6.醛酮的制备:醇氧化,不饱和烃加成,芳环上引入羰基(傅-克反应)。

九、羧酸及其衍生物

1.羧酸、羧酸衍生物、取代酸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2.不同结构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受热分解反应,羧酸的还原反应,羧酸α-氢的卤代反应;

3.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反应,Claisen酯缩合反应,酯的还原反应;

4.各种羟基酸的脱水反应,α-羟基酸及α-酮酸的氧化反应和分解反应;

5.β-酮酸酯的酮式一烯醇式互变异构,乙酰乙酸乙酯合成法和丙二酸酯合成法;

6.羧酸的制法:醇、醛、芳香烃氧化,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制备(与CO2),CN水解等。

十、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还原反应,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备及硝基对芳香羧酸的酸性影响;

2.胺的结构、分类、命名和理化性质;

3.不同结构胺的碱性,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磺酰化反应(Hinsberg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

4.芳香胺的制备(芳香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及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磺化、硝化);

5.重氮盐的制备及反应(与H2O、H3PO2、CuX、CuCN反应)。

十一、杂环化合物

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

2.五元杂环(呋喃、吡咯、噻吩),六元杂环(吡啶,吡喃)的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结构与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关系(与苯环一章结合);

3.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十二、碳水化合物

1.糖的分类、单糖的命名与表示方法(D-、L-,R-、S-,+、-);

2.单糖的结构:单糖的链状结构,变旋现象与环状结构(α-、β-、Haworth式、优势构象);

3.单糖的化学性质:单糖的氧化反应(碱性、酸性),还原反应,成脎反应,差向异构化,成苷反应,甲基化,成酯反应,脱水和显色反应;

4.典型二糖及其鉴别反应。

十三、氨基酸、多肽

1.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

2.α-氨基酸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3.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与亚硝酸反应,与甲醛反应,络合性能,受热反应,与茚三酮反应,失羧作用,失羧与失氨作用。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 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2018年相比,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 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做好衔 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 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考试大纲》,重温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热点知识,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常考知识一定要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强化,但是也要更多关注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脚注等等,2019年考查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就源自于教材中的图片。 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强化实验探究 高考命题专家多是从学科体系、自身学术研究和命题技术层面命题、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高考考查的方向。

2018年高考化学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试题(全国II) 7.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得吸收 C.蛋白质就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得物质 D.硒就是人体必需得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就是沿用下来得叫法,故A正确;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得吸收,故B正确; C、蛋白质含有C、H、O、N、S等元素,故C错误; D、硒就是人体必需得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脱发等,故D正确; 【答案】C 8.阿伏加德罗常数得值为。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1 L 0、1 mol·NH4Cl溶液中, 得数量为0、1 B.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得电子数为0、1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与O2得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0、1 mol H2与0、1 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解析】 A、NH4+能够发生水解,故NH4+得数量小于0、1N A,故A错误; B、 2、4 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得电子数为0、2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N2与O2得混合气体得物质得量为0、1mol,故混合气体得分子数为0、1N A; D、 H2 + I22HI,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其分子总数为0、2N A,故D正确; 【答案】D 9.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得短周期主族元素,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得电子数相同;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与a同族。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 A.原子半径:d>c>b>a B.4种元素中b得金属性最强 C.c得氧化物得水化物就是强碱 D.d单质得氧化性比a单质得氧化性强 【解析】 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原子次外层得电子数相同,故a为O,d与a 同族,故d为S,c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故c为Al,则b为Na或Mg; A、原子半径b>c>d>a,故A错误; B、4种元素种b得失电子能力最强,故其金属性最强,故B正确; C、c得氧化物得水化物就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故C错误; D、O2得氧化性强于S,故D错误; 【答案】B 10.下列由实验得出得结论正确得就是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 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 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 1.修订的主要目的 (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 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 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 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 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 (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 (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 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 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 【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 【能力目标的调整】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表述略有调整,能力要求不变。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2卷(附答案)

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卷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8.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9.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10.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C.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11.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 A B.100 mL 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和1 mol 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12.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 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 4 ClO-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2 3 CO-+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 + e?Na 13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0 mol·L?1的 NaOH溶液 城区4.0 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 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 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产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溶液、浓盐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 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26.(1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一种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2018广东高考化学大纲【最新公布】

2018广东高考化学大纲【最新公布】 在高考中化学占的分数比重是非常的大的,很多的高三考生都是非常的关心2018广东高考化学大纲,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

2018年高考全国I卷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7.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 mol C5H12至少需要2 mol H2 12.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13.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2018年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化学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 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 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 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 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

2018年全国1卷化学试题及解析

1.(2018年全国卷I) 硫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D 2. (2018年全国卷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CCl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A、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错误;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正确;C、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C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3. (2018年全国卷I) 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解析】A、反应物均是液体,且需要加热,因此试管口要高于试管底,A正确; 【答案】D 4. (2018年全国卷I)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标准状况)氨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 【解析】A、16.25g氯化铁的物质的量是16.25g÷162.5g/mol=0.1mol,由于氢氧化铁胶体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 N A,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是1mol,氩气是一个Ar原子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18N A,B正确;C、1分子丙三醇含有3个羟基,92.0g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3 N A,C错误;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卤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CH3Cl 分子数小于1.0 N A,D错误。 【答案】B 5. (2018年全国卷I)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2018化学考纲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 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1.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 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 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了解“绿色化 学”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 )、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含义。 ⑧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ⅠA 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2.(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3.(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B. C.D. 4.(6分)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为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1.0N A 5.(6分)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化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molC5H12,至少需要2molH2

6.(6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台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7.(6分)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络;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 是;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 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2020年度全国高考~化学专业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化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化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例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2016年全国I·T13)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理解。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短周期主族元素,并将原子结构、元素单质性质、化合物性质与相关化学反应等内容进行综合运用,正确得出相关元素的名称及其化合物,并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化学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Ⅲ)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年全国1卷理综化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 卷) 理综化学 7.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3Fe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24Br /CCl 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10.A N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3FeCl 水解形成的3Fe(OH)胶体粒子数为0.1A N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A N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A N D .1.0mol 4CH 与2Cl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3CH Cl 分子数为A 1.0N 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 )是最简单的一 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 .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 .生成1 mol 512C H 至少需要2 mol 2H 12.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 、X 、Z 最外层电子 数之和为10;W 与Y 同族;W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

【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阅卷角度看备考word版)-物理小金刚系列

从高考评卷视角看高中化学的教与学 2017高考理综化学全国(I)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9.已知(b)、(d)、(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11.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 .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 .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 .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 的原子半径 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 、Y 和Z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强 B .Y 的简单离子与X 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Y 与Z 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 .Z 与X 属于同一主族,与Y 属于同一周期 13.常温下将NaOH 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 2X )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K a 2(H 2X )的数量级为10- 6 B .曲线N 表示pH 与2(HX ) lg (H X) c c 的变化关系 C .NaHX 溶液中c(H +)>c(OH - ) D .当混合溶液呈中性时,c(Na +)>c(HX - )>c(X 2- ) > c(OH - )=c(H +)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

(完整word版)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2.(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3.(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B. C.D. 4.(6分)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为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1.0N A (6分)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5.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化学试题部分)答案与分析

2018年全国高考理综(Ⅰ)卷 化学试题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磷酸亚铁锂(LiFePO 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 .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 .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 、Fe 、Li C .“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 3+ D .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分析】D 。硫酸锂可溶于水,不能形成沉淀,所以上述最后从滤液中将锂形成沉淀而从滤液中分离的目的,不宜用硫酸钠。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 .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 2/CCl 4褪色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生均为葡萄糖 【答案与分析】A 。果糖属于单糖。 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答案与分析】D 。实验室用乙醇与乙酸酯化反应制备并分离乙酸乙酯的方法是用分液法,而不能采用加热蒸发结晶法, 10.N A 是阿伏加得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g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 .22.4L (标准状况下)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molCH 4与Cl 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答案与分析】B 。盐类水解的程度是很小的,A 不对;隋性气体属于单原子分子,1mol 的氩气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22.4L ,所含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均为18mol ,B 正确;1mol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3N A 的羟基,C 错误;CH 4与CL2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中含有CH 3Cl 、CH 2Cl 2、CHCl 3及CCl 4,则生成物中含有的CH 3Cl 少于1mol ,D 不对。 饱和碳酸钠 溶液 2溶液 LiFePO 4Li 、Fe 、P Na 2CO 3 含锂沉淀

2018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考纲

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基本要求 说明: 1.本基本要求旨在明确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试题的知识水平,作为试题命题的依据。本基本要求不包括国家代表队选手选拔赛的要求。 2.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规定的内容均属初赛要求。高中数学、物理、生物、地理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包括与化学相关的我国基本国情、宇宙、地球的基本知识等)也是本化学竞赛的内容。初赛基本要求对某些化学原理的定量关系、物质结构、立体化学和有机化学作适当补充,一般说来,补充的内容是中学化学内容的自然生长点。 3.决赛基本要求在初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补充和提高。4.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针对竞赛的课外活动的总时数是制定竞赛基本要求的重要制约因素。本基本要求估计初赛基本要求需40单元(每单元3小时)的课外活动(注:40单元是按高一、高二两年约40周,每周一单元计算的);决赛基本要求需追加30单元课外活动(其中实验至少10单元)(注:30单元是按10、11和12月共三个月约14周,每周2~3个单元计算的)。 5.最近三年同一级别竞赛试题所涉及的符合本基本要求的知识自动成为下届竞赛的要求。 6.本基本要求若有必要做出调整,在竞赛前4个月发出通知。新基本要求启用后,原基本要求自动失效。 初赛基本要求 1.有效数字在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有效数字。定量仪器(天平、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等)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数字运算的约化规则和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实验方法对有效数字的制约。 2.气体理想气体标准状况(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常量R。体系标准压力。分压定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原理。气体溶解度(亨利定律)。 3.溶液溶液浓度。溶解度。浓度和溶解度的单位与换算。溶液配制(仪器的选择)。重结晶方法以及溶质/溶剂相对量的估算。过滤与洗涤(洗涤液选择、洗涤方式选择)。重结晶和洗涤溶剂(包括混合溶剂)的选择。胶体。分散相和连续相。胶体的形成和破坏。胶体的分类。胶粒的基本结构。 4.容量分析被测物、基准物质、标准溶液、指示剂、滴定反应等基本概念。酸碱滴定曲线(酸碱强度、浓度、溶剂极性对滴定突跃影响的定性关系)。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以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硫

2018年全国卷2化学试题与解析

1.(2018 年全国卷II)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 正确;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 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D 2. (2018 年全国卷II)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解析】 【答案】C

3. (2018 年全国卷II)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 【解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液面会上升。但 氯代烃是不溶于水的气体或油状液体,所以最终水不会充满试管,。【答案】D 4. (2018 年全国卷II) W 、X、Y 和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 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 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 3 倍;Z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 Y 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 W 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解析】 【答案】A 5. (2018 年全国卷II)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