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

全草类中药(含常用别名)全草类中药,全指草本植物的全体部分被用于药用的植物。
全草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中,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治疗功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包括其常用别名及其主要药用功效。
1.罗布麻(又名乌麻、黑麻)罗布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
它的全草部分被广泛用于制成中药。
罗布麻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感染、肿瘤等疾病。
2.白花蛇舌草(又名南蛇草)白花蛇舌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的全草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病症、瘀血症以及风湿疼痛等疾病。
3.川连(又名天仙藤)川连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川连的全草常被用作中药材。
川连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症、咳嗽痰多、便血等病症。
4.石斛(又名冰羊角)石斛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石斛是一种常见的草药,以其鲜花入药。
石斛具有滋补养生、清热祛湿、补肾壮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早泄以及热病烦渴等症状。
5.党参(又名太子参)党参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党参的地上部分全草被广泛用作中药。
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气虚血瘀、虚劳乏力以及肺病咳嗽等病症。
6.川穹花(又名白花川穹)川穹花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年生花卉。
川穹花的全草常被用于中药制剂中。
川穹花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凉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7.白花姜(又名冰片姜)白花姜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植物。
白花姜的全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白花姜具有理气祛湿、温中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湿阻痰滞等症状。
8.华佗草(又名夏枯草)华佗草是一种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代中医养生方剂大全

古代中医养生方剂大全方剂概述方剂是中医药学的独特疗法之一,通过组方运用中药材的特性和药性,以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
古代中医养生方剂是中药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能起到保健和养生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古代中医养生方剂。
方剂分类古代中医养生方剂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作用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下列几种:补虚类此类方剂适用于体弱虚损,精神疲乏,气血不足等情况,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和养生能力。
常见的方剂有:1. 四物汤:主要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组成,适用于血虚及经血不调症状。
2. 八珍汤:由人参、黄耆、白术、党参、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适用于气血两虚、脾胃虚弱等情况。
清热类此类方剂适用于内热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口渴、口舌生疮等。
常见的方剂有:1. 清热解毒汤:由黄连、黄芩、黄柏、连翘、茵陈组成,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
2. 凉血清热汤:由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地黄组成,适用于血热引起的各种症状。
调理类此类方剂适用于体内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情况,可以起到平衡身体功能的作用。
常见的方剂有:1. 加味八珍汤: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入杞菊、山萸肉等,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情况。
2.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陈皮、甘草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情况。
方剂应用古代中医养生方剂的应用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方剂的剂量和用法是经验性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在使用方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方剂应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调配和选择,不能随意使用。
2. 服用方剂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法,不可超量使用。
3. 服用方剂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卫生和生活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总结古代中医养生方剂是中药学中重要的组方形式,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
通过补虚、清热、调理等不同类型的方剂,可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然而,在使用方剂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和个体情况,以保证安全和有效性。
【中药养生】这些中药让你年轻十岁

【中药养生】这些中药让你年轻十岁虽然现在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的提高了,但是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身体都会有点病痛,亚健康人群更是比比皆是。
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吃些西药来缓解不适症状,但是你知道吗,中药的效果更加好,而且还能够让我们变美,延缓衰老等作用哦,这就是中药养生。
目录1、日常中药功效大全2、十种最养胃的中药3、去肝火的10种中药4、抗衰老的中药5、补肾的中药6、吃中药警惕六大禁忌日常中药功效大全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除此中药的功效更是齐全,不过,现在的人对于中药的认识还是非常少的,都想通过中药养生但是都不知道吃什么,那么今天图老师小编不妨为大家介绍下常见中药的功效吧。
每个中国家庭必备的十味中药灵芝:固本祛邪,神仙上药;人参:每天吃一点,健康延年好福;山楂:如果你经常觉得胃涨涨的,消化不良的话,不妨吃点山楂吧,它可是消食化瘀的好手;黄芪:首屈一指的补气要药;生姜:御百邪,助阳气,散一身寒湿;白茅根:凉血止血的草根太医;菊花:现在的人因为环境以及生活等各种原因,大多数人的肝脏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这时候不妨和好最佳保肝茶,菊花茶吧;薏苡仁:不是珍珠胜似珍珠;甘草:养人又养颜,平民百姓的补益药;花椒:麻辣医生.中药驱寒很有性格;好草药让女人美丽一生当归:养血圣物,保女人一生平安;红花:活血养颜的女人花;益母草:女皇武则天的驻颜美容师;雪莲花:冰山来客养出花样年华;艾草:天然养生“舒肤佳”;芦荟:埃及艳后靠它征服世界;白芨:草药里的美白仙子;葛根:解热生津的“女人参”;白芍:养阴补血的女性知音杏仁:润养肌肤,容颜不老白嫩嫩;玉簪花:养血祛斑,像花一样美丽无瑕;保佑我们的先天之本何首乌:温补肾阳,再活500年还是黑发飘飘; 枸杞子:古人的四季养生不老丹;冬虫夏草:世间有、天上无的阴阳双补药;三七:起死回生“金不换”;芡实:对脾肾忠心耿耿的水中仙子;女贞子:补肝益肾,完美的天人合一;杜仲:双向调节血压第一药;菟丝子:温和补养,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可以开始; 后天之本的健康源泉白茯苓:健脾补中,连慈禧都能“返老还童”;山药:神仙药食,养足我们的后天之本;番木瓜:“万寿果”保你肠胃平安;陈皮:身边最常见的健脾良药;藿香:助脾胃正气,让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丁香花:香喷喷的暖胃好手;常见病不求人板蓝根:治感冒的经典药方;桔梗:让大长今微笑的止咳药膳;罗汉果:可以降血糖的甜果子;桃仁:最擅长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紫苏:散寒暖胃,吃海鲜绝对少不了它;南瓜子:每天吃一把,不用担心前列腺;槟榔:消食化积,南药第一名;茱萸:外用降血压的最佳选择;冬桑叶:止盗汗、自汗之妙品;款冬:久咳不愈肺寒患者的首选良药;落地生根:傣家跌打损伤圣药;石菖蒲:善入心经,冠心病患者的福音;大蓟:无论外用还是内服,都是止血良药;卷柏:消炎止血的还魂草;仙鹤草:让人迅速恢复体力;蒲黄:可以降血脂的花粉;现代白领的健脑安神大法天麻:聪明人一辈子不糊涂的保护神;酸枣仁:失眠去无踪,美梦伴一生;红枣:补血安神,每天都可以当零食吃;黄花菜:健脑清心,乐而忘忧;桂圆:养血安神、益智强身,说不完的好处;莲花:清心养神,固精气、强筋骨的宝贝;远志:治疗惊悸健忘、失眠多梦的特效药;轻轻松松草本排毒金银花:有了它,炎炎夏日也清凉;蒲公英:身上长了无名肿毒就用它;鱼腥草:消炎解毒,小草药有大作用;决明子:历史上使用最早的眼科药;枇杷叶:清肺热的常用药;栀子:擅长解全身热毒;夏枯草:清热泻火,治淋巴结核第一药;紫花地丁:解毒消痈要药;牡丹:凉血妙品,花中神药;凤仙花:外用可以清热解毒的“女儿花”;黄连:清五脏湿热,世间第一苦;麻黄:发汗?止汗?看明白再用;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常用中药的功效作用,当然,这些介绍只是很简单的介绍,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中草药知识还是要查看相关书籍。
补脾胃的中药有什么药材

补脾胃的中药有什么药材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补脾胃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中草药中,具有补脾胃作用的药材很多,以下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和其用量及制作方法,并注意相关注意事项。
一、陈皮:陈皮又称陈皮柑,是中药调理胃肠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药理论认为,陈皮味辛、性温、具有温中行气的功效。
因此,陈皮可以改善脾胃消化不良、胀气、呕吐等一系列胃肠症状。
在家庭中,可以将陈皮切成细末或者片状,泡水或者放入食物中一同食用。
具体使用方法为:将陈皮5克加入400毫升热水中浸泡10分钟,待其稍凉后饮用;或者将其加入煲汤、炖肉等中药配伍中食用;或者将其研成粉末,加入面粉中制成饺子、馒头等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陈皮不宜与芹菜同食,不宜与生物碱类药物一起服用,因为会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二、黄芪:黄芪又称黄耆,是中药养生调理免疫系统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草药理论认为,黄芪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在家庭中,可以将黄芪制成黄芪水、黄芪糖水、黄芪粥等食品。
具体方法为:将黄芪10克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放到热水中泡制,2至3小时后即可饮用;或者将其研成细末,加入糖或者蜂蜜中用开水冲泡,加少量丹参、当归等配合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不能与青虫、花粉混用,因为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茯苓:茯苓又称茯神,是中药补脾益肾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药理论认为,茯苓味甘、性平、具有滋阴利水、补脾健胃功效。
因此,茯苓可以改善水肿、腹泻等症状。
在家庭中,可以将其煮成茯苓粥或者茯苓糖水进行补益。
具体用法为:取30克茯苓,放入适量的水中。
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煮20至30分钟,然后加入少量的冰糖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可以与玄参、知母、山萸肉、五味子等药物一起食用,但需根据药典上的比例配伍。
四、山楂:山楂是中药理论中的补脾胃消渴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药理论认为,山楂味酸、性温,具有消食、理气、解酒、降血脂、减肥的功效。
中医养生中医草药的养生应用

中医养生中医草药的养生应用中医草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宝库,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
中草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起到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医养生中的草药应用进行探讨,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及其养生效果。
一、黄芪:补气养血黄芪是中医常用的补气药物,具有扶正固本的功效。
黄芪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黄酮类、多糖类、氨基酸等,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同时,黄芪还有补血作用,对贫血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
建议每天适量食用黄芪,可以泡水喝,或者炖汤食用。
二、当归:养血调经当归是中医补血的圣药,具有滋补血虚、调理经血的作用。
对于女性来说,在经期前后食用当归,能够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痛和经期不适。
当归还能够改善面色黯淡、皮肤干燥等症状,使人焕发光彩。
当归可以炖汤、煮粥或者煲骨头汤一起煮,养生效果更佳。
三、枸杞子:明目养肝枸杞子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中草药,被称为“明目圣草”。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够提高眼睛的适应能力,改善视力模糊和夜间视力问题。
同时,枸杞子还具有养肝护肝的功效,能够帮助肝脏排毒,促进肝功能恢复。
每天食用适量的枸杞子,可以泡水喝,或者加入食物中一起烹饪。
四、人参:滋补元气人参是中医补气养阳的重要草药,对于身体虚弱、疲劳乏力的人群特别适用。
人参具有滋补元气、提神醒脑的作用,能够增强体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此外,人参还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功效。
人参可以煮水喝,也可以配合其他草药一起炖汤食用。
五、菊花:清热解毒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对于夏季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的人群,适量喝菊花茶可以起到解暑消炎的作用。
菊花还能够净化肝脏,促进胃肠蠕动,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问题。
菊花泡水饮用,或者用来泡茶,味道清香宜人。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预防保健还是调养身体,中医草药都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
中医养生宝典护眼明目的秘方

中医养生宝典护眼明目的秘方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高强度的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眼睛疲劳、干涩、视力下降等眼部问题。
中医学认为,眼睛是人体五官中最为脆弱的器官之一,需要特别的关怀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宝典中,护眼明目的秘方,帮助大家改善眼睛健康。
秘方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汤剂,由当归、熟地黄、川芎和白芍组成。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妇科疾病,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眼睛疲劳和视力模糊等问题。
使用方法简单,只需将以上四种药材按照一定比例煎煮,每日饮用一次。
秘方二:菊花茶菊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将菊花放入沸水中,冲泡成茶饮,可以常饮。
其花香四溢,不仅可以舒缓眼疲劳,还有利于消除内热和火气,对改善眼睛干涩、疼痛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秘方三:龟鳖精龟鳖精是一种中药保健品,主要由鳖甲、鳖盖、鳖板等多种中药材制成。
据中医理论,龟鳖精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可以每天服用适量的龟鳖精,帮助改善眼睛疲劳、提高视力。
秘方四:适量运动除了中药秘方外,适当的眼部运动也对眼睛的健康大有裨益。
平时可以进行眼球转动、眨眼、按摩太阳穴等眼部运动,有助于改善眼睛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提高视力。
秘方五:合理膳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眼睛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学认为,眼睛的健康和肝脏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对肝脏加以保护。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红枣、柠檬等,有助于促进眼睛的新陈代谢、减轻眼部疲劳。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宝典提供了多种护眼明目的秘方,包括四物汤、菊花茶、龟鳖精等。
此外,适量进行眼部运动和保持合理的膳食也是维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改善眼部问题,使视力更加明亮。
养生中药配方

养生中药配方 篇一:十大中药养生秘方 “返老还童”的十大中药养生秘方 1、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
《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 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
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 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2、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 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
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 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3、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 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 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 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
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 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 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
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
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 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参有 明显的优势。
5、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
现代研究发现, 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6、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现代 研究证实,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清除 自由基、平衡代谢等功能,直接影响人体衰老进程。
7、红景天 在古代本草中没有红景天的记载,是近代才发现的抗衰老新秀。
中药养身增强肠道健康的中药秘方

中药养身增强肠道健康的中药秘方肠道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消化吸收功能,还与免疫系统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中药作为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数千年的历史,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秘方,可用于增强肠道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秘方,这些秘方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被用来调理肠道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肠道问题等。
1. 麦门冬麦门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在中医养生中被广泛用于调理肠胃。
它具有润肺、滋阴清热、润燥止渴的功效。
将麦门冬用开水泡制,常饮可起到滋润肠道的作用。
此外,麦门冬还可以用来制作麦门冬粥,有助于缓解腹泻和肠道不适。
2. 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具有清热、利水的中药材,常被用于调理肠胃功能。
薏苡仁中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肠道健康有益。
将薏苡仁煮水喝,可以起到健胃消食、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保持肠道通畅。
3. 金钱草金钱草是一种中医常用的草药,具有清热、利尿、滋阴的功效。
它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和维生素C,可助于调理肠道功能。
将金钱草用开水冲泡,每天饮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等问题。
4. 决明子决明子是常见的中药材,可被运用于多种中药方剂中。
决明子具有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作用。
将决明子煮水喝,可以起到清热解毒、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5. 枸杞子枸杞子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被视为滋补肝肾、益气补血的中药。
枸杞子对肠道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常饮枸杞子泡水,可以滋养肠道,帮助保持肠道黏膜功能的正常运作。
总结: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提供了许多秘方来增强肠道健康。
通过使用这些中药秘方,我们可以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舒缓肠道问题等。
然而,在使用中药秘方之前,我们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来选择适合的药材和用量。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也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06期·总第110期 2011年03月·下半月刊
91
介绍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
沈小满 林汉钦
关键词:中医养生;中药;中医养生学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6.064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06-0091-02
中医养生文化是我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警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科学思想是中医的健康观,是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健康医学模式,其中中药的应用在中医“治未病”的养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现将几种与中医养生有关的中药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以便让更多的人从传统中医中药养生文化中受益,使自己的生活更快乐更健康。
1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病证。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有右旋柠檬烯、柠檬醛、ß-月桂烯等挥发油和橙皮苷,橘皮素,新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还含肌醇、ß-谷甾醇、维生素B 、对羟福林等成分,具有调节平滑肌,促进消化液分泌,抗胃溃疡、利胆、保肝、平喘祛痰、抑制子宫平滑肌、兴奋心脏、升压与降压、抗氧化、抗炎等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3~10g ;入丸、散可酌减。
注意事项:①内有实热者及气虚、阴虚燥咳者宜慎用,吐血者慎用;②不宜超量用药。
常用养生方:①咽炎(梅核气)、急慢性胃炎:陈皮、干姜各10g 大枣(炒)7枚。
放入茶杯中,用开水200ml 冲泡,加盖放10min 后服用,饭前饭后均可,也可作保健茶长期服用。
②慢性气管炎:陈皮1.5g ,榭寄生3g ,加入茶杯中,开水200ml 冲泡,加盖饭前饭后服均可。
2 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活血散瘀作用
适用于油腻肉积,肠炎,急性菌痢等引起的消化不良病证;也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现代药理研究:山楂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及有机酸、磷脂、维生素、核黄素等。
具有促进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强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
另外,山楂还具有抗菌、降压、收缩子宫、抗血小板聚集、抗癌、提高自身免疫
力等作用。
常用养生方:①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类型的人:生山楂3个(相当于中药饮片山楂片9~12片),大枣10枚,黄牛肉500g ,猪蹄250g ,鲫鱼一条(3~4两大),加水1.5~2L 的冷水,用紫砂锅慢火炖8~12h 而成。
此汤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有益的氨基酸和胶原蛋白,可补益人体的气血,尤其补益人体的元阳之气,此汤三锅下肚,脸色红润,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
②高蔻脂血症:山楂、玉米须各15g ,水煎代茶。
③消化不良、纳呆食减、口臭:薄荷5g ,山楂6g ,藿香3g ,白豆蒄1.5g ,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3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补血活血,消肿定痛作用
可改善心脏血液循环,适用于各种有出血性与瘀血性的疼痛。
现代药理研究:三七含有达玛烷型总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其止血的活性成分是三七氨酸,此外还有绞股蓝苷Ⅹ、Ⅶ,人参炔三醇。
三七有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的双向作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并含有止血活性成分三七酸,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功能;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提高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注意事项:本品性温,治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常用养生方:①、预防脑梗,可治眼底出血症:三七粉2g 调米汤饭后送服,一天2次;②、预防心梗、脑梗、可治颈椎动脉型高血压:三七与洋参按1:1研末,米汤送服,每次5g ,一天2次;③、伤口日久不愈或手术后疤痕过大:三七粉适调米醋外敷伤口。
4 大枣——具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作用
可用于脾虚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血虚脏躁等病证。
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在《本经疏证》中也提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共有113个方)用枣者达58方……”。
可见大枣在医圣张仲景的眼中是一味相当有药用价值的中药。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漳州363000)
第9卷第06期·总第110期 2011年03月·下半月刊
92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皂苷、生物碱、黄酮、氨基酸、糖类、钙、磷、铁、镁、钾,以及维生素C 、P 、A 、B 2,尚含苹果酸、酒石酸等。
红枣具有cAMP 活性以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肝、强壮、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
用法用量:3~12枚,或9~30g ,入丸剂当去皮核捣烂。
注意事项:本品甘温,易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中满、食积、虫积、龋齿作痛及痰热咳嗽者忌用。
常用养生方:①气血不足,月经不调,血虚头痛,眩晕及便秘等证:当归15g ,红枣50g ,白糖20g ,粳米50g ,先将当归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水200ml ,煎浓汁100ml ,去渣取汁,与粳米、红枣和白糖一同加水适量,煎至粥成;②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20枚,葱白若干,水煎去滓顿服;③高胆固醇血症:大枣、芹菜根,煎汤常服;④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健忘、梦遗滑精等证:何首乌粉25g ,红枣50g ,冰糖15g ,粳米50g ,先将粳米、红枣一同入锅,熬煮成粥,待粥半熟时加入何首乌粉,边煮边搅匀,至粥黏稠即成,再加入冰糖调味;⑤春秋季节,预防伤风感冒:红枣20枚加10g 左右的桑叶煎汤代茶饮。
5 红花——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作用
多用去瘀血,少用养血。
适用于血瘀疼痛,冠状动脉血行不畅引起的胸闷心悸及女性血滞经闭、痛经等病证。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红花醌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及红花油等,能降低血胆固醇、血总酯、甘油三脂及非酯化脂肪酸的水平,抗血小板积聚、降低血液黏度,
有轻度的兴奋心肌作用,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延缓衰老及抗炎等作用。
用法用量:5~10g ,水煎服;或制成丸散、膏滋服用。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行散而活血力强,故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常用养生方:①手脚冰凉:红花10g ,艾叶10g ,生姜3~4片、温水(40℃左右)木桶泡手(约15min )泡脚(约20min )。
用红花、艾叶(陈艾)水煎液外搽还可治老年性皮肤干燥瘙痒证。
②褥疮:红花适量泡酒外搽。
③一切肿痛:红花,熟揉捣取汁服用。
6 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作用
可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遗精、或阴虚咳嗽、消渴等证。
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枸杞多糖、甜菜碱、类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酯、维生素C 、莨菪碱、多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具有增强和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延缓衰老、抗肿瘤、降血酯、护肝、降血糖及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
用法用量:10~15g ,煎服,亦可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本品滋阴润燥、故大便溏薄者慎用。
常用养生方:①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枸杞子15g ,山药15g ,小米适量熬成枸杞山药粥,每天早上服;②目赤生翳:鲜枸杞子适量,捣汁服,另每日用汁点眼3~5次;③劳伤虚损:枸杞子150g ,干地黄、天门冬各50g ,
研细末蜜和作丸,每日9g ,每日2次。
○
F (本文校对:吴良才 收稿日期:201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