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温泉养生概述
温泉养生探索中国的温泉养生文化

温泉养生探索中国的温泉养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温泉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热爱和推崇。
温泉养生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本文将探索中国的温泉养生文化,从历史渊源、养生方法以及地域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重视这一独特的养生方式。
一、温泉养生的历史渊源温泉养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就在他的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提到了温泉的疗效。
随后的唐宋时期,温泉养生逐渐流行起来,成为皇室贵族乃至士人雅士都喜爱的养身之法。
由于温泉所含的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人们发现泡温泉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温泉养生的养生方法温泉养生有着多种养生方法,包括泡温泉、饮温泉水、温泉石药浴等。
其中,泡温泉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方法。
泡温泉时,人们可以享受水温和水压带来的按摩效果,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压力。
而且,温泉水所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和呼吸系统也有益处。
此外,饮用温泉水可以调节身体的酸碱平衡,帮助消化和排毒。
而采用温泉石进行药浴则可以通过体内的吸收,起到调理身体、缓解疼痛、养护皮肤等功效。
三、中国温泉养生的地域特色中国是一个地域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众多的温泉资源。
不同地区的温泉养生文化也有各自的特色。
比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以澄江地热温泉闻名,这里的温泉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元素,如硫酸、钡、锶等。
而陕西华山温泉则以其高温、中温和低温温泉共存而著名。
此外,还有以江南苏州市相城区温泉、香港大浪淘沙温泉等为代表的地方温泉养生。
四、温泉养生的时尚与现代化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养生意识的增强,温泉养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泡温泉来放松身心,解压缓解工作压力。
在中国,许多温泉度假村开始兴起,提供各种各样的温泉浴池和疗养设施,带给人们更舒适的温泉体验。
温泉文化Word版

温泉养生有很多种效果,其实温泉的种类也很多,而且不同的温泉养生疗效也不相同。
具体分类如下:第一种:按化学组成分类温泉中主要的成份包括:含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依这三种阴离子所占的比例可分为氯化物泉、碳酸氢盐泉、硫酸盐泉等。
第二种:按地质分类以产生温泉的地质特性,可将温泉分类为火成岩区温泉、变质岩区温泉、沉积岩区温泉。
第三种:按物理性质分类根据温泉的温度、活动、型态等物理性质,可将温泉分为普通温泉、间歇温泉、沸泉、喷泉、喷气孔(或硫气孔)、热泥泉六类。
第四种:按性质不同分类按性质不同可将温泉分为火山型和非火山型两种。
1)火山型温泉: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到地壳深处,受高热、压力作用后,循裂缝上升涌出地表时,温度仍高于人体体温,即形成所谓温泉。
其涌出的形态很多,有默默无声缓缓涌出,也有隆隆巨喷而出,还有一些是热水和着泥浆、天然气一起涌出。
2)非火山型温泉:包括深城岩温泉、变质岩温泉、沉积岩温泉。
即通过物理探测、地质分析,推算出因地热产生的含水层深度,从而在有温泉开发可能性的地热地区进行钻探,从深层断裂带打出温泉水。
第五种:按温泉流出地表时与当地地表温度差分类可分为低温温泉、中温温泉、高温温泉、沸腾温泉四种。
第六种:按温度高低分类将温泉以温度高低主要可分为:高于75℃者为高温温泉;介于40℃至75℃者为中温温泉;低于40℃者为低温温泉三种类型。
第七种:按热水酸碱性分类根据温泉的热水酸碱性可将温泉分为:酸碱值低于6者为酸性温泉;氢离子浓度大于8者为碱性温泉;酸碱值在6与8之间者为中性温泉三类。
第八种:按成分不同分类以温泉成分为主主要可分为:重曹泉(重碳酸钠为主)、重碳酸土类泉、食盐泉(以氯化钠离子为主)、氯化土盐泉、芒硝泉(硫酸钠离子为主)、石膏泉(以硫酸钙为主)、正苦味泉(以硫酸镁为主)、含铁泉(白磺泉)、含铜、铁泉(又称青铜泉)等类型。
其中食盐泉也称盐泉,可依含氯化物食盐的多寡,区分为弱食盐泉和强食盐泉。
中国古代温泉养生著述

中国古代温泉养生著述
中国古代温泉养生著述源远流长,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于温泉的记载。
古人认为温泉具有独特的疗效,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因此温泉养生逐渐成为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海经》中,就有提到温泉的地方,称之为“汤谷”,认为这里的水能够治愈百病。
随着时代的发展,温泉养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到了唐代,温泉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自下令修建温泉宫,将温泉引入宫中,供皇室贵族养生之用。
古人认为温泉之所以具有疗效,是因为其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这些物质能够通过皮肤吸收,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神经,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
因此,在古代温泉养生的著述中,不乏对温泉成分和疗效的详细记载。
除了疗效之外,古人还注重温泉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认为温泉周围的山水环境能够影响人的心情和身体健康,因此在选择温泉时,往往会选择山水优美、环境清幽的地方。
同时,在温泉池中还会加入各种中草药和花瓣等,以增加温泉的香气和疗效。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温泉养生著述非常丰富,其中包含了温泉的成分、疗效、环境和氛围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著述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养生资料,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追求。
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温泉养生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其核心思想仍源于古代温泉养生的传统。
温泉养生之道体验温泉的身心健康

温泉养生之道体验温泉的身心健康温泉养生之道:体验温泉的身心健康温泉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誉为“天然疗法”的经典之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与关注的增加,温泉养生逐渐成为当代人们重视的健康方式之一。
温泉疗养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恢复体力,还能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心理与情绪,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温泉养生的基本概念,以及体验温泉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温泉养生的基本概念温泉,顾名思义是指地下水经过地壳活动而加热到一定温度的天然水源。
温泉中所含有的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温泉水的温度通常在25摄氏度至42摄氏度之间,不同的温泉所含的矿物质成分和温度也有所差异。
人们可以通过泡温泉的方式来享受这些矿物质的益处,从而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二、温泉对身心健康的益处1. 疲劳缓解与身体恢复:泡温泉可以通过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清除疲劳物质,缓解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
温暖的水和舒适的氛围可以使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2. 改善睡眠质量:温泉疗法可以使人的身体放松,平静神经系统,促进深度睡眠。
在温泉中泡澡后,人们通常会感觉到全身舒畅,从而更容易入睡,并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
3. 改善皮肤健康: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有着良好的保养作用。
泡温泉可以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的营养供应,帮助预防皮肤老化,同时也对某些皮肤问题如湿疹、牛皮癣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 心理与情绪的调节:泡温泉可以缓解压力,减轻焦虑与疲劳,同时也能够促进大脑中内啡肽等幸福激素的分泌,带来愉悦和平静的感受。
温泉疗养甚至被用于治疗轻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
三、合理体验温泉的注意事项为了更好地享受温泉带来的健康益处,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温泉水温选择:不同的温泉水温和矿物质组成适合的人群也有所不同。
对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该选择适宜的温度,避免温泉水温过高或过低对身体带来不适。
中医处方与温泉养生

中医与温泉药浴养疗药浴法,即以中药沐浴以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方法。
具体地讲,是将中药(单味或是复方)置于容器中,加清水适量,经煎煮沸后取出药液,倒入浴盆或浴桶、浴池中,待水温适宜后,入水浸浴,可以毛巾沾水擦洗,也可以单以泡浴,可重在某个局部,也可全身浸泡时间在15分至60分之间,随不同病症或体质而定。
如以上述药液置于特定温泉之中,即所谓“温泉药浴”。
温泉,具有诸多化学方面的特性,包括多种多样鬅的气体、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优质水质的保健、防病、治病作用,我们特别请到了我国著名中医大家张大宁教授,以其几十年的治疗经验,制定了37个中药药浴配方,开展“龙达温泉药浴养疗”,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
从而打造“中医和温泉相得益彰”。
—、古代有关药浴的论述战国时期的《礼记·曲礼》中即有“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的记载。
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也有不少关于“外洗”、“药摩”等外治方法的论述,其中单单熏蒸洗浴药方即有八个之多。
至秦汉时期,时期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中,关于“药浴”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即是直熏蒸药浴治疗,书中还记载了使用椒、姜、桂和酒煮沸熏蒸药浴的方法治疗痹症等。
最早记载熏蒸药浴医案的为西汉的《史记·仓公列传》,淳于意治疗韩女腰背痛以“窜以药,旋下,病已”,其中“窜”即为药物熏蒸药浴治疗。
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金匾要略》中,记载了不少以熏蒸药浴方法治疗的病症,如雄黄熏洗治疗狐感惑蚀于肛,苦参汤熏洗治疗狐感“蚀于下部”等。
至唐宋金元时期,熏蒸药浴疗法得到了较快发展,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更细分烟熏法、气熏法、淋洗法等,其中淋洗法即为当今药浴之法。
唐代宫廷皇妃就有用温泉、鲜花浴身、治疗关节痛、腰痛等病症的方法。
明清时期,药浴疗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串雅外篇》中,治疗多汗症以“黄芪一两、葛根一两、荆芥三钱,水煎汤一盆,热熏而温洗”。
古代有关温泉养生的方式

古代对温泉养生的认知和利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许多古代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温泉的疗养效果。
以下是一些古代有关温泉养生的方式:
1. 罗马浴:古罗马人在公元前3世纪就建造了一系列公共浴场,如位于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等。
这些浴场结合温泉和冷水浴,强调热浴对身体的放松和清洁作用。
罗马人认为,定期的浴疗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2. 中医温泉疗法: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提到了对温泉的利用。
《黄帝内经》等古籍记载了温泉对风湿、关节炎等病症的疗效。
中医认为温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调理人体气血有益。
3. 古希腊温泉庙:古希腊文明也注重温泉养生。
希腊有一些著名的温泉庙,如希波克拉庙,供奉着希波克拉特斯,被认为是医学之神。
人们相信泡温泉能够缓解身体的不适,提高免疫力。
4. 日本温泉文化:在日本,古老的文学作品《万叶集》中就记载了温泉的疗养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温泉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和疗养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温泉疗法、温泉浴等。
5. 欧洲温泉疗养: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也有悠久的温泉疗养传统。
一些温泉疗养胜地如巴德恩-巴登、温泉小镇等在欧洲享有盛誉。
这些方式涵盖了古代文明中不同地区对温泉的认知和应用。
尽管时代不同,但人们对温泉养生的追求和认知在不同文明中都有相似之处。
今天,温泉疗养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养生方式,受到了现代人们的重视。
温泉养生的益处与注意事项

温泉养生的益处与注意事项温泉养生是指通过泡温泉来达到保健养生的一种方法。
温泉养生具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着多种益处。
然而,在享受温泉养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养生效果的最大化。
以下是关于温泉养生的益处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1.放松身心。
温泉中的热水能够有效地舒缓肌肉紧张,放松身心,增强睡眠质量。
泡温泉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氧含量,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疲劳和压力。
2.促进血液循环。
温泉水中的温度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帮助排毒,增强免疫力。
泡温泉还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动性,提高血管弹性,预防心血管疾病。
3.缓解皮肤问题。
温泉水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缓解皮肤问题,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促进皮肤的健康。
同时,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够滋养皮肤,使其保持水润和光滑。
4.缓解关节炎和骨质疏松。
温泉水中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减轻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泡温泉还能促进关节的灵活性,预防关节疾病的发生。
5.改善消化系统。
泡温泉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提高消化功能,缓解便秘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温泉水中的矿物质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
1.温度要适中。
泡温泉时,水温要适中,不能太高或太低。
水温过高容易导致热伤害,水温过低则可能引起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
一般来说,泡温泉的水温应在37-42摄氏度之间。
2.时间要控制。
泡温泉的时间要适可而止,一般泡温泉的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
时间过长会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和脱水,时间过短则可能不能达到养生效果。
3.饮水要注意。
泡温泉时由于出汗较多,容易导致身体脱水,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饮用温水或盐开水可以有效补充水分,并增加电解质的摄入。
4.首次泡温泉要谨慎。
对于第一次泡温泉的人来说,应该谨慎选择温度适中的温泉,并持续时间较短。
初次泡温泉时,身体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弱,过高的水温可能引起中暑等健康问题。
5.避免在饭后泡温泉。
药浴古疗项目概述

药浴古疗项目概述药浴古疗项目是一种将中草药和温泉结合的古老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亚洲国家的传统医学中。
药浴古疗通过将草药和温泉水混合,让草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温泉水中,然后通过泡浴的方式,让人的身体吸收草药的药性和温泉的热能,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药浴古疗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在古代帝王将相或者优质生活的人们都会使用药浴古疗来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
而今天,药浴古疗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养生项目,在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药浴古疗的场所。
药浴古疗项目的实施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草药: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草药。
常用的草药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党参等,这些草药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气血、脏腑和经络等方面的功能。
2. 准备温泉水:确保温泉水的温度适中,通常在38~42摄氏度之间。
同时要保证水的清洁和卫生,以免引起感染。
3. 混合草药和温泉水:将选好的草药放入温泉水中,让草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
草药的数量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草药的特性来调整。
4. 泡浴:将准备好的草药温泉水倒入浴盆中,然后进入浴盆中泡浴。
可以使用自己的方法泡浴,如整个身体浸泡在水中或只泡脚。
泡浴的时间一般为20分钟到1小时不等,具体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而定。
5. 整理身体:泡浴结束后,用毛巾轻轻擦拭身体,然后休息片刻,让身体逐渐恢复。
药浴古疗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草药的药性和温泉的热能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
药浴古疗还可以舒缓疲劳,缓解压力,改善睡眠质量,促进身心放松,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尽管药浴古疗在亚洲国家非常受欢迎,但在实施时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场所:由于药浴古疗涉及到草药和水的使用,为了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安全,选择正规的场所是非常重要的。
确保场所的卫生条件良好,草药的质量可靠。
2. 了解个人健康状况:在进行药浴古疗之前,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是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温泉养生概述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温泉养生,更是中国文化所特有。
古代中华温泉养生文化的精髓则是帝王养生。
秦始皇为治疗疮伤而建“骊山汤”,由此开中国温泉养生之先河。
汉朝皇帝喜欢将西域进贡的香料煮成香水倒入温泉池中,以沐香汤。
隋唐皇家大兴土木,扩建华清池,还设有温泉监一职,专门负责皇家沐汤事务。
唐皇于温泉养生十分讲究,温泉养生的器物用品大多采用玉器、桃木等辟邪之物,唐皇沐浴前后的饮食都由随行太医特别调备,并有详细记录在案,甚至连入浴的时间都有要求。
中国历史上,温泉较大规模的利用,起源于秦汉而盛于唐。
其中北魏元茛在《温泉颂》碑文赞颂道: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出于河渭之南,泄于骊山之下,渊华玉澈,心清万仞,于是左汤谷,右蒙记,南九江,北瀚海,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沉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斯水”。
而同一时期的北魏《水经注》所记载的温泉共有31个,其中12个可以疗养。
《水经注》中载有温泉31个,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
如“炎热特甚”的温泉,可以将鸡、猪等动物的毛去掉;“炎热倍甚”能使人的足部烫烂;“炎热奇毒”泉水可以将稻米煮熟。
书中还对各个温泉的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等。
《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治百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次,四十日后,身中百病愈”,真实的记载了温泉的保健养生作用。
到唐太宗时,御驾东征经过辽宁鞍山汤岗子温泉,唐太宗亲率士兵泡温泉,展开“浴战活动”,以练兵和欢娱身心。
唐太宗晚年因为“忧劳积虑,风疾屡婴”他写了一篇《汤泉赋》表达自己“每濯患于斯源,不移时而获损”以温泉治风疾的愿望。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他命阎立德在骊山营建宫殿,名为“汤泉宫”。
中华民族勤劳、聪明、富于创造性,善于利用温泉,并且达到很高的水平。
“春日洗浴、升阳固脱。
夏日浴泉,暑温可祛。
秋日泡泉,肺润肠蠕。
冬日洗池,丹田温灼。
”屈原《离骚》有云“浴兰汤兮沐芳”,泡在加料温泉中,处于四围花木繁荫、泉石流泉、明月松间的天人合一之境,疗疾养生、其乐陶陶,这正如古人泡浸菊花、人参汤恢复元气后写的一首诗,“崆峒山下秘阳春,泻作温泉向广堂。
解起沉疴参菊水,顿除污恶陋兰汤。
源抽坤髓元元浑,气夺炎精本自香。
万似华清浴妃子,一身膏泽万民疮。
”中华汤的创造,为人们延年益寿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医温泉养生的科学依据温泉的保健功效主要有三部分,一是依靠地热水的温度,二是温泉流动时产生的机械冲击作用,三是温泉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
汩汩流动的泉水柱本身就对人体有按摩作用,在一些专门修建的“按摩池”中,泉水集束泻下,利用落差产生的冲击力,“按摩”人肩部、背部、腰部、腿部的肌肉,对平常久坐电脑前的肩背僵硬、腰酸腿疼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赢得许多上班族的赞叹。
有健康专家认为,泡温泉还对现在脑力劳动者的“亚健康”状态(即慢性疲劳综合症)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并将泡温泉与劳逸结合、进行有氧运动并列为消除、预防“亚健康”状态的三大良好生活习惯。
有资料显示,泡温泉不仅能够松弛神经、缓解压力,还有排除毒素、增强体质等“实质性”的功用。
温泉的养生作用虽然得到大家公认,但由于其泉口出水温度相差较大,矿化度不同,泉水内含有的各种化学离子、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数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温泉的养生作用也不同。
现在温泉研究界已经在推广一种更新的温泉养生方式,开始向“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即由专业医师对泡温泉者进行健康检查,然后为其制定适宜的温泉养生方案,这种服务,应该是热爱养生者的福音。
中医温泉养生的方法中医温泉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
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
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
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是“治未病”。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
“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
“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黄帝内经》强调“恬淡虚无”,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简言之,要做到“淡”字。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诸如先天遗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营养状况、个人职业等等。
但能否讲究养生之道,也很重要。
《内经》中把“治未病”的预防为主的思想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并提出能否抗衰老的关键是实行正确的养生之道。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
但《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养生之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补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从而不得病或少得病。
因此,真正的温泉,应该赋予每一位到来的客人一个养心的环境,在真正的自然山水,让客人置身真正的大自然中,放松心情。
只有环境清雅了,心情安逸了,才有可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顺应四时是中医温泉养生的最佳方法。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
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
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
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这个意思。
不要存在“苦夏”心态。
夏天时暑、湿、热三气交蒸,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表现为没有精神,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
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多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温泉享受清凉一夏,在现代温泉理念中,夏季温泉可以做成海浪,可以做成冷雾,甚至可以让温泉蒸汽变成雪花,在天沐温泉,就会让你把“苦夏”变为享受夏天。
中医认为,冬天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二气闭藏,故谓之“冬藏”。
现代医学认为,“冬藏”是人体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的刺所做出的反应,并且冬要“藏”好,贵在抓“早”: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但是,冬天的运动量因该以微汗或不出汗为宜,目的就是以防阳气外泄。
这是因为肾为水脏,五行土克水,冬季养肾保养肾精至关重要。
肾藏精,因此肾被称为封藏之本。
肾精关系着人的生命全过程,包括生长、发育及生殖。
肾还主骨生髓,通于脑,从而影响人的大脑功能。
所以保养肾精至关重要。
那这个时候,也就只有温泉最适合这种安静的养生了。
无论天气多冷,躺在暖和的温泉水里,让肾脏得到最好的保暖,出一点点汗,再欣赏一下冬季独有的雪景,就是最好的养生了。
养生是一个人终生的事业,光依靠温泉或某一种方式进行养生,都不是最合适的。
按照古人的养生理论,现代人要养生,要记得这么一个原则:“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也就是说,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温泉浴与中医养生发表者:(访问人次:673)信息时报健康版(医健馆)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陈秀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讯员:徐珊宋莉平李健敏温泉是从地下自然涌出地面的一种地下水。
泉水的温度,高于当地常年平均气温的可称为温泉。
温泉浴是健身护肤的最佳沐浴方式之一。
中医学认为,温泉性味多辛热,有微毒,外浴以除疥癣诸疮毒,有温通经络、活畅气血、化瘀舒筋,使精神愉快,情志舒展,增强体质等功效。
1500年前,北魏时代《水经注》就记载:“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
”说的就是古人用温泉水进行饮疗、浴疗治病。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教患疥癣风癞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得汗乃止,旬日自愈。
”说明了温泉浴是治疗一些皮肤病较好的康复方法。
各温泉因化学成分不同,作用也不一样,用温泉浴保健医疗,必须因人而宜。
根据我国《医疗矿泉分类的标准》规定,只有温度在34℃以上,含有一定浓度的矿物质(每升水含可溶性固体1克以上),含有特殊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氡等),以及含有一定量的化学成分(如铁、溴、氟等)的温泉,才对人体有医疗保健作用。
古代文献记载,在温泉水中加些草药、鲜花,可预防疾病、抗衰老,比如加当归,能补益气血,最适合女性;加纯天然植物灵芝菌、熟地等,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芦荟池能美白肌肤、清除皮肤表面油脂,对去除青春痘、祛斑有疗效;薄荷池则可以提神醒脑、洁肤抗瘙痒。
温泉水的保健意义取决于水温、成分及其含量三方面。
不同温度的水,对人体的作用不同。
34℃—36℃是微温浴,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平缓情绪;37℃—38℃是温浴,能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皮肤紧张;39℃—42℃是高温浴,能改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但水温过高,对人体也有害。
温泉疗法是利用各种不同温度、压力、成分的温泉水,以不同形式作用于人体,一般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每次10~20分钟,15~3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3~5天后再作第二个疗程,可适用于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肩等肌肉、关节病;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尤其不主张接受冷热交替的温泉浴。
温泉热浴不仅可使肌肉、关节松弛,消除疲劳;还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新陈代谢。
温泉水成分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
目前已明确的是,氡元素能增进造血功能、降低血脂。
因此,氡泉能调整心律、血压,对内分泌功能紊乱、单纯性肥胖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硫泉可软化角质,对多种皮肤病(疥、癣、慢性湿疹、痤疮、痒疹、硬皮症、神经性皮炎等)都有疗效,对各种慢性关节疾病,特别是慢性风湿性的疗效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