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供兼并重组用)

一、概述(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矿区位置整合后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城127°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下合村,行政区隶属于武乡县韩北乡管辖。
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4′11″—113°06′17″,北纬36°43′02″—36°44′29″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05′16″,北纬36°43′44″。
井田公路与武乡-左权公路约5.5km,有公路与之相通;距武乡-左权铁路监漳镇火车站6.5km,交通运输较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
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据2009年11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送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对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空白区重组而成。
重组后井田面积3.4544km2,批采15号煤层,核定生产规模30万t/年。
矿井隶属山西王家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企业性质为股份制公司。
2011年9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批准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的产能由原来的30万t/年调整变更为90万t/年。
(二)井田境界2012年9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6051;批准开采14—15号煤层,许可生产规模300kt/a,井田面积3.452km2,开采深度为+935m—+450m。
拐点坐标见表1-2-1。
图1-1-1 交通位置图拐点编号1954坐标系(6度带)1980坐标系(6度带)1980坐标系(3度带)X Y X Y X Y1 4068640 19687830 4068591.61 19687761.35 4066907.53 38419771.382 4068160 19688090 4068111.61 19688021.35 4066419.80 38420016.143 4067230 19686960 4067181.60 19686891.35 4065525.94 38418857.984 4067500 19686515 4067451.60 19686446.35 4065809.64 38418421.805 4067240 19686370 4067191.59 19686301.35 4065554.39 38418268.796 4067700 19686030 4067651.60 19686961.34 4066024.65 38417943.467 4069850 19684925 4069801.60 19684856.33 4068207.46 38416906.678 4068940 19686280 4068891.60 19686211.34 4067255.79 38418232.069 4069050 19687000 4069001.61 19686031.34 4067343.17 38418954.91在由以上9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的井田范围内,需扣除武乡县韩北乡下合砖厂矿区范围,砖厂范围由4个坐标拐点连线圈定(1980坐标系3度带):1、X=4066303.32 Y=38418063.862、X=4066295.76 Y=38418145.643、X=4066175.24Y=38418129.864、X=4066185.83Y=38418047.18(三)矿山开发现状本次兼并重组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井田重组而成。
人教版必修三3.1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煤炭资源开发的地质特征、开发技术、环境影响等关键知识点。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整合能力。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掌握。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针对高中生,本节课的知识深度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地质特征,以及煤炭开发对地形、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地照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情景。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山西煤炭资源的分布图、实地照片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煤炭资源。
2.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煤炭资源开发对当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对煤炭资源开发相关问题的兴趣。
导入新课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同时,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数据处理的能力。
山西省煤的分布、特点及应用

山西省煤炭分布、特点及用途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
具有储量大,埋藏浅,煤质好的特点。
据测算,含煤地层面积共6105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9.1%,在全省一级的118个县、市、区行政单元中,就有94个分布着煤炭,占80%。
煤炭保有储量为2565亿吨(2000年),占全国的25%,位居全国之首。
其中,炼焦用煤与无烟煤分别占到全国保有储量的53%与46%。
山西省有6大煤田:大同、宁武、河东、西山、霍西和沁水,其面积分别为1800 km2、3500 km2、16900 km2、1600 km2、3900 km2、30000 km2。
山西省煤炭资源品质优良,煤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长焰煤到高变质的贫煤、无烟煤,省内均有分布。
煤炭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由北向南,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依此分布着低变质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不粘煤)、中变质煤(气煤、气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高变质煤(瘦煤、贫瘦煤、贫煤、无烟煤)。
山西北部,特别是大同煤田、宁武煤田东北部和河东煤田北部以弱粘结煤和气煤为主,是重要的动力煤。
河东煤田中部、霍西煤田、太原西山煤田和宁武煤田西南部多为炼焦煤,是重要的焦煤基地。
焦煤用于炼焦炭,焦炭是钢铁炉料。
焦煤是稀缺资源。
资料显示,我国焦煤储量占煤炭总储量的27.65%。
山西、安徽、贵州、山东四省的焦煤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0.43%,其中,以山西最多,焦煤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60%,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沁水煤田的东北部阳泉和晋东南晋城、阳城以无烟煤为主,是民用煤和化工用煤的重要产地。
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无烟煤产量区域相对集中,年产量超过1.3 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9%。
由于我省的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小煤矿在各地都有分布。
据了解,山西省煤矿数量最多时曾经超过1万座,整体上呈现出多、小、粗、散的局面。
小煤矿数量太多,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年,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七成以上,不但生产水平低下,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太原的煤炭资源的作文范文

太原的煤炭资源的作文范文太原的煤炭资源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
太原的煤炭资源丰富,对山西省及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将从太原的煤炭资源概况、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太原的煤炭资源概况太原地处中国北方地区,是山西省最北部的城市。
山西省被誉为中国的煤炭王国,而太原是该省最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太原周边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煤炭矿区,这些矿区储量丰富,质量优良。
太原煤炭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含硫量较高,但褐煤储量较少。
煤炭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太原市东南部的山区。
太原的煤炭矿井众多,开采方法多样,包括露天矿、井下开采等。
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太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对国家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煤电厂建设太原的煤炭资源为当地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太原及周边地区,建设了多座大型煤电厂,用以发电供应当地居民以及工业生产的需求。
这些煤电厂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有效利用煤炭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供应。
2. 煤化工产业在太原及周边地区,煤化工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利用煤炭资源进行煤化工生产,可以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如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
这些化工产品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煤矿企业发展太原的煤矿企业也在积极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煤炭的开采效率和质量。
通过引进现代化采矿设备和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安全性,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三、面临的挑战太原的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1. 环境污染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
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煤矿开采和煤化工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污染。
2. 安全事故煤矿安全事故对中国煤炭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附件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行动计划》(晋发〔2017〕49号)要求,为加快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省是煤炭生产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
建国以来,省累计生产原煤183亿吨,外调量超过121亿吨。
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
全省2000米以浅含气面积35796.86平方公里,煤层气资源总量83097.8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3。
2017年,全省煤炭产量8.56亿吨,产出煤矸石1.3亿吨,综合利用8800万吨,抽采瓦斯(煤层气)115亿m3,利用70亿m3,大中型煤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5%以上,矿井水达标排放率100%。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煤矸石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积极落实瓦斯利用补贴政策,企业开展煤矸石、瓦斯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全省建成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45家,煤矸石新型墙材企业327家,煤矸石瓷生产企业45家,其他煤矸石利用企业21家。
全省煤层气输气管覆盖全省11个市,建成了80余座瓦斯发电厂。
通过采取瓦斯集输、压缩(CNG)、液化(LNG)、发电、民用等多种方式开展利用。
其中,晋煤集团形成了瓦斯发电机组107台、运行瓦斯发电装机容量209兆瓦的瓦斯发电集群,年利用瓦斯4亿多立方米。
我省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地区煤矸石违规排放、超高堆放,煤层气抽采效果不达标,矿井水利用率低,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等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晋发49号各项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矿井水、煤层气等煤炭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山西煤炭简介和历史

山西煤炭简介和历史
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其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西省的煤炭资源面临着枯竭。
因此,山西省政府决定实施“转型综改”战略,将煤炭资源与其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早在100多年前,就有许多外国商人来山西从事贸易活动,其中最早来山西开采和销售煤炭的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
1890年前后,世界上第一个
煤炭公司在山西成立。
以后的几十年中,随着各国经济贸易活动的扩大和发展,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到了不断开发利用。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全省各地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大同、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忻州、吕梁、临汾等地。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主要为无烟煤和烟煤。
煤种有气煤和焦煤两种。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山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最
大的煤炭输出省之一。
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以上。
—— 1 —1 —。
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
,
炭 的初 级产 品生 产 技术 含 量较 低 更容 易 取得 经 济 效益 因此 煤炭 企 业对 开 发 附加 价 值 较高 的 煤 炭 能 源 产 品 积 极 性 不 高 对 生 产 技术 含量 较高 的 产 品 缺乏 足 够 的重 视
,
。
炭资 源在 一 个 较 长 时期 内具 有 广 阔 的市 场
科 技 经 济 与 资 源 环境
.
科 技经 济导 刊
0
16
02期
2
山 西 煤 炭 资 源开发 利 用 的 问题及 对 策
乔亮华
( 山 西 省偏 关 县 煤炭 工 业 服 务中 心
山西
偏关
0 36 40
0
)
要 : 丰 富 的 煤 炭资 源 给 山 西 及 至 全 国 经 济 的 发 展提供 了 一 定 的 能 源 支 持 但 山 西 煤炭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过 程 中存 在诸 多 问 题 影 响 了 其 煤炭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的 效率 文 章在 剖 析 山 西 煤 炭资 源 开 发 利 用 中存 在 问 题 的 基础 上 提 出 了 解 决 相 应 问 题 的 对 策 关 键 词 : 煤炭资 源 ; 开 发 利 用 ; 能 源 消 费 ; 产 业 结 构 5 (2 0 1 6 )2 0 一 0 0 8 4 一 。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7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0 9 6 一 19 9
,
。
,
但是 在 其 煤 炭 资源 的 开 发利 用 中也 存在 以下
,
到极 大 影 响 染破 坏 严 重
。
。
其 次 煤炭 资 源 开 发利 用 中土 地 资 源 的污 山西 地 下煤 炭 开 采 形 成 大量 采 空 区 产 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考点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考点分析一、考点分析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
(3)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1)扩大煤炭开采量:形成了大同、平朔、西山、沁水、霍西、河东等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逐步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向外输出焦炭。
二、例题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炭资源丰富,埋藏深B.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天然气为主C.山西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D.市场广阔,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条件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煤炭为主,而且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些为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山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临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电、输煤的距离较短。
三、跟踪训练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1~3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A .原料工业B .加工工业C .采掘业D .冶金业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③④⑤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B .原料工业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25%C .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D .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解析:第1题,从图中1985年工业增加值结构图中可知采掘业占比重大,改革开放初期,产业结构十分单一,核心工业为采掘业;第2题,围绕能源开发、结合本区铁矿、铝土等资源优势,构造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条产业链;第3题,1995年原料工业占工业增值比重约40%,2000年为50%,因而2000年比1995年增加了50%-40%40%=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价格来看 ?从环境效益来看 ?从运输成本来看 ?从山西省水资源状况看
输电好 对本地输电好 输电好 输煤好
综合考虑输电和输煤各有利弊,正因为如此 这两种方式一直并存。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 开发利用
山西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
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 ——环境保护
思考1:
试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 优势条件。
开
市
交
丰 广
?山西省已探 明的煤炭储 量为2700亿 吨,可开采
560年。煤 层气储量占 全国的三分 之一。
?山西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1)从价格来看,2002年1吨煤的平均价格 为160多元,如按平均发电煤耗400克/千瓦 时测算,那么1吨煤可发电2500千瓦时。山 西省向外省输电的价格为245/千千瓦时。
(2)从环境效益来看,向外输电,会改善能 源消费地区的环境,但燃煤发电会造成当地 大气环境的污染。
(3)从运输成本来看,输电的成本较低,而 输煤需要建设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煤炭 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损耗,运输成本较高。
?资源状况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思考2: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表现 在那些方面?
开
运
转
山西省扩大 煤炭开采规 模,形成了 多个大型煤 炭生产基地 。生产量、 输出量均增 加较快。
二、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 ?(2)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
辩论:山西是输煤好还是输电好?
?全国十大煤种,山西省都有分布。
?山西省煤质具有低灰、低硫、低磷、 发热量高的特点。
?山西省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 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以___为主。使山西 省的煤炭资源具有广 阔的____,必然会 加速山西省煤炭资源 的开发。
分析某地资源开发的优势 条件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