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资源整合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二稿

风雨后的华丽转身——山西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带来的效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枕戈待旦,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2011年5月底,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宣布,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基本结束,全面进入现代化矿井建设阶段。
这标志着山西在中国率先终结“小煤窑时代”,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以崭新的阵容在国际能源的版图中精彩亮相,高碳地区实现低碳发展不再是纸上谈兵!“保护了生命,保护了资源,保护了环境,保护了干部,保护了后代子孙赖以生存的条件,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绿色、持久、安全的能源保障。
”借用中央领导概括的“五个保护”,来形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恰如其分。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外国的记者就曾说过,山西这个省的行政长官工作难做呀,一面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百姓的生命权,煤矿不整合老百姓不同意;一面是煤老板的金饭碗一整合要失去,拼死保矿、到处告状,不让整合,也许告得连乌纱帽也难保。
这两面都是雷区,不能碰但又不能不碰。
要保官就只能纸上谈兵,要保民就是和既得利益唱对台戏。
资源整合工作难开展呀!这位国外记者的话一点也不夸张。
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实际就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博弈,既是一场办矿体制的大变革,又是一场标本兼治的大战役。
国外记者看到的难,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所涉及的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考虑。
煤炭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业人员100多万,财政收入贡献率位居第一,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影响,这次的整合兼并重组将积极推动山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山西省推进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是抓住时机,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坚持优进劣退、强进弱退,实现从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转变的战略措施。
在整合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强调兼顾各方利益,使整合煤矿、地方政府、合作伙伴、当地群众组成了责任和利益共同体,形成了和谐的整合环境,实现了和谐整合。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分析

全 国水平 且逐 年下 降 ,这 表明 山西的安全 生产 形势逐 渐好 转 。2 0 0 9年 山西 的煤炭 生产百 万 吨死亡 率 降至 0 3 8 . 2 ,比
20 0 0年 降低 了 8 . % 。 23
表 4 山西省煤炭资源 回采率 单位 : %
资料来 源:根据 山西煤炭信息网数据计算整理。
山 西 .5 .5 _6 . 4 . 8 . 8 .O .4 .4 . 2 .2 19 0 18O l60 1 20 1 100 9 00 9 20 8 50 78O 4 30 3 8
1 山西煤炭 市场 集 中度及绩 效指标 的分 析
本 文计算 行业集 中率测 定 山西煤炭 市场集 中度 ,以 山
年 份 0 l o 2 2 0 2o 2 o 20 2 0 2 o 2 0 2H 20 0 3 0 4 o5 o6 o 7 o 8 o 9 D 1 2 _ 月
山西 . 2 . 5 . 3 . 1 1 . 7 9 1 8 5 6 4 3 6 1 . 9 2 O 3 7 7 2 9 4 0 4 . 3 . 6 1 . 5 1 . 1 5 2
全 国 .9 . 6 . 6 . 6 .0 .5 1 .21.8I.5 3 5 5 9 7 4 9 1 7 9 9 6 95 04 6 18 1. 4
资料来源 :根据 《 中国统计年鉴 》 ( 0 2 2 1 )和 《 20- 0o 山西统计 年鉴》 ( o 2 2 l )数据计算整理 。 2o - O O
现 ,行 业利 润率较 20 0 7年几 乎 翻 了一 番 ,2 0 0 9年 和 2 1 00 年基 本上保 持在 1 %左 右 。 5
表 2 煤 炭 产 业 销 售 利 润 率 单位 : %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状况分析

从 20 05年 6 月开始 ,山西 省政府先 后制定 出台 了 《 山西省人 民政府 关 于推进 煤炭 企业 资源整 合 和 有偿使用 的意 见》 、《 山西省 煤炭 资源整合 和 有偿使
价款。
煤炭 资 源 整 合 和 有 偿 使 用 的 目的 ,是 为 了 提 高煤 炭 产业 集 中度 ,加 强 对煤 炭 资 源 的 保 护 和 合 理 开发利 用 ,维 护 矿 产 资 源 国家 所 有 者 权 益 。煤 炭 资源整 合 是 实 施 煤 炭 资 源 有 偿 使 用 的 前 提 和 基 础 ,是全 面提 升 资 源 开 发 水 平 、煤 炭 企 业 产 业 集 中度 和安 全 防范 能 力 的重 要 途 径 。煤 炭 资 源 有 偿
施步骤 。特别是进入 20 07年 以来 ,山西煤炭 工业可
使 用 ,是 促 进 煤 炭 合 理 有 序 开 发 的 根 本 性 措 施 , 是对 煤 炭 资 源 全 面 实 行 有 偿 使 用 或 资 本 化 管 理 , 是矿 产 资源 国家所有 的重要 法律体 现 。 1 2 煤 炭资源 整合 和有偿使 用 的成效 . 山西 自全 面部署 、实施煤 炭 资源整 合 和有偿 使
步合理 。据山西省 国土 资源厅 统计 ,到 20 08年 9
煤炭 资 源 整 合 是 指 以 现 有 合 法 煤 矿 为 基 础 ,
月底 ,全省煤矿 ( 井) 由整合前 的 4 8 39座 ,整合关
对两 座 以上煤 矿 的井 田合 并 和 对 已关 闭 煤 矿 的资
源/ 量及 其 他 零 星 边 角 的 空 白 资 源/ 量 合 并 , 储 储 实现 统 一 规 划 ,提 升 矿 井 生 产 、技 术 、安 全 保 障 等综合 能 力 ;并 对 布局 不 合 理 和 经 整 改 仍 不 具 备 安全 生产 条 件 的 煤 矿 实施 关 闭 。煤 炭 资 源 有 偿 使 用 是指 通 过 行 政 审批 取 得 采 矿 权 的 采 矿 权 人 ,除 缴 纳采 矿 权 使 用 费 外 ,还 应 当 依 法 缴 纳 采 矿 权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晋政发[2005]20号【发布部门】山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05.06.27【实施日期】2005.06.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晋政发[2005]2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提出的“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的精神,为推进煤炭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现根据临汾试点实践,就我省煤矿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提出如下意见(试行)。
一、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切实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切实保护采矿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要充分考虑保护国家资源,体现国家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价值;妥善处理好政府、投资者、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努力做到国家资源不浪费,资源性资产不流失,投资者权益不受损害,农村集体经济不受影响,农民既得利益不受损失;充分考虑资源有偿使用与资源整合的有效衔接,坚持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并重、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与煤炭产业政策衔接的原则,坚持政府规划引导和企业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稳步推进资源整合和采矿权的市场化改革,全面实现资源资本化管理或有偿使用。
三、按照“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对小煤矿实施资源整合,进行联合改造,实现减少矿点数量、扩大单井规模、优化矿井布局、增强安全保障程度、提升整体开发水平的目的;鼓励和支持国有重点。
山西省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方案

山西省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方案煤炭资源整合是全面提升资源整体开发水平、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和安全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煤炭资源全面实行有偿使用或资本化管理,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重要法律体现。
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三大煤炭基地建设,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晋政发[2005]6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晋政发[2005]20号),为实现我省提出的“到2010年全省形成2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3个5000万吨级以上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全省30万吨/年以上矿井煤炭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的目标,促进煤炭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保障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高标准现代化矿井为重点,以“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能力置换、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为方针,以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目标,通过“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的方法,切实做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和显化资源价值,切实维护投资者、农村集体、农民的既得利益,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
根据开采现状和资源条件,按照资源储量与生产规模匹配、有序开发与统筹规划并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方案。
坚持关小改中上大的原则。
在重点产煤县,不再保留年生产能力9万吨以下的煤矿;对于实施资源整合的煤矿,要按照储量与规模匹配的原则进行改造,扩大单井生产能力;对矿井布局不合理又不能进行资源整合的煤矿,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关闭。
坚持有偿出让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对于拟单独保留的煤矿、拟整合的煤矿、拟整合的已关闭矿的剩余资源及边角零星资源全部实行有偿出让;对于多个矿区包围的关闭矿资源或空白资源,具备公开出让条件的,应通过公开出让的方式确定整合资源的归属。
山西整合 保留煤矿资源一览表

地区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治 长炭 长治县6处煤矿 山西煤运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吉祥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吉祥煤业有限公司 潞安集团 山西潞安温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三元马堡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三元福达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三元新村煤业有限公司 东庄煤业 山西东庄煤业有限公司 东庄煤业 山西槐安煤业有限公司 东庄煤业 山西阳迪煤业有限公司 王家峪 山西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 王家峪 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 王家峪 山西庄底煤业有限公司 王家峪 山西太行王家峪煤业有限公司 王家峪 山西永红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长治县3处煤矿 山煤能源 经坊煤业 羊头岭 长治县10处煤矿 雄山煤炭 长治县6处煤矿 单独保留 长治县红山、西山、红兴、新建煤业 襄矿环能 山西襄矿环能有限责任公司襄垣煤矿 襄矿环能 山西襄矿环能有限责任公司辉坡煤矿 襄矿环能 山西襄矿环能有限责任公司水碾沟煤矿 襄矿环能 山西襄矿环能有限责任公司石板沟煤矿 襄矿环能 山西襄矿环能有限责任公司上良联营煤矿 襄矿环能 山西襄矿环能有限责任公司故县联营煤矿 单独保留 金星煤业有限公司 七一集团 山西襄垣七一集团七一煤矿 七一集团 山西襄垣七一集团善福联营煤矿 七一集团 山西襄垣七一集团大雁沟煤业 山西煤运 三元古韩煤业集团三荆沟煤矿 山西煤运 三元古韩煤业集团古韩联营煤矿 山西煤运 三元古韩煤业集团鑫能煤业有限公司 山煤能源 山西太平煤业有限公司 潞安集团 山西汇宝煤业有限公司 潞安集团 潞安环能上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百尺第一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百尺第二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赵屋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井岭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煤运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整合左云县12处煤矿 山煤能源 山煤国际能源集团整合左云县7处煤矿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7号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7号)《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已经2006年2月21日省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于幼军2006年2月28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加强对煤炭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煤炭资源整合应当坚持科学规划、淘汰落后、明晰产权、资源/储量与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相匹配的原则。
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的组织协调,负责核实煤炭资源/储量,办理采矿权变更登记,征收采矿权价款;(二)煤炭工业部门负责对煤矿生产能力进行核定,并负责整合后矿井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竣工验收,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三)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整合后矿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审核,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四)工商部门负责对整合后采矿权人发生变更的煤炭企业的股份构成进行审核,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注册登记;(五)财政部门负责监管采矿权价款的入库,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审核采矿权价款转国有股份和国家资本金;(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采矿权价款转国有股份和国家资本金形成的国有股权;(七)行政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察。
抓住机遇搞好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工作

抓住机遇搞好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工作【摘要】本文分析了山西煤炭产业现状,论述了山西煤炭产业整合的必要性,指出了搞好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整合后要保持产能持续稳定;二是妥善解决小煤矿及其他煤矿业主的退出问题;三是要加强对煤矿开发的各项政策研究;四是加强对整合后煤炭企业的管理;五是矿产资源整合要取得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有力配合。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产业;产业整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山西煤炭产业现状1、煤炭资源概况山西煤炭资源非常丰富。
山西全省国土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其中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近40%;全省118个县级行政区中94个县地下有煤,91个县有煤矿。
1995年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显示,山西2000米煤炭资源的总量为6400亿t,占全国的16%;截止1996年末,已累计探明储量2662亿t,占全国27%(其中:煤焦煤占57%),保有储量2613亿t,占全国的27%,境内各类煤矿批准占用储量约1500亿t。
众所周知,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以来都以煤为主。
煤炭无论是在一次能源的生产或是消费结构中均占到75%。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煤炭开发方面实行“强化东部,战略西移”的战略决策,从而确立了山西省在全国能源基地中的战略中心地位。
山西顺势成为新时期以来向全国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调”最便捷的煤炭产地,晋煤在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80%。
同时山西的煤炭也出口至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约占全国的70%,成为重要的创汇商品。
2、煤炭产业当前布局及存在的问题山西煤炭产业一直以来与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密不可分。
在经历了“六五”时期国家为解决能源危机而实行“有水快流”的方针从而获的了大发展、“七五”时期以安全为中心的全面整顿、“八五”时期重点改造以后,山西煤炭产业步入了“九五”时期的稳步发展阶段。
目前山西煤炭产业已颇具规模。
以煤炭开发为主,同时围绕煤炭及其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兴办第三产业,煤炭经济已成为山西的龙头产业、山西经济的支柱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