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1、7的乘法口诀(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看一看、摆一摆(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知识点【概念】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1厘米=10毫米=0。
1分米=0。
01米=0。
00001千米)【认识米】(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 ×4 = 12(乘数)×(乘数)= (积)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公式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公式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公式精选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公式精选①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②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③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④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比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用前向除以后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四则混合运算①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③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9.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单位“1”已知,用乘法。
单位“1”未知,用除法。
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基本公式:前一个数÷后一个数(比较量÷标准量)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单位“1”已知)基本公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③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基本公式:分率对应的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列方程解。
④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两个数的差÷单位“1”的量(标准量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②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利息税=本金×时间×利率×5%41.四则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运算性质①减法的基本性质:a-(b+c)=a-b-ca-b-c=a-(b+c)②除法的基本性质:a÷b÷c=a÷(b×c)(a±b)÷c=a÷c±b÷c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h=π(d÷2)h=π(C÷2÷π)h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V=Sh÷3=πrh÷3=π(d÷2)h÷3=π(C÷2÷π)h÷3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永丰县实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知识总结苏教版

第一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各单元知识点及错题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及易错题整理第一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一、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三、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检查。
四、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一行拿走( 4 )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第二行添上( 4 )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从第一行拿( 2 )个摆到第二行,两行就同样多。
(要看清要求:第一个填空是“拿走”,就把多余的4个拿走;第三个填空是“拿()个摆到第二行,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4÷2=2,拿2个摆到第二行。
)2、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解题思路:要先弄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易错题:灰兔采了48个蘑菇,比白兔少采15个,白兔采了多少个?(“比白兔少采15个”说明“白兔比灰兔多采15个”,也就是“比48多15”,求白兔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小兔、小猪和小羊一起拔萝卜。
小兔拔了36个,小猪拔得比小兔少8个,比小羊多9个。
①小猪拔了多少个?②小羊拔了多少个?3、解决实际问题(易错题)(1)小华上午在饲养棚里拾了28个鸡蛋,下午拾了25个鸡蛋和37个鸭蛋。
①小华这天一共拾了多少个鸡蛋?②拾的鸡蛋比鸭蛋多多少个?(2)一根电线长40米,第一次用去13米,第二次用去18米。
①这根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②还剩多少米?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二、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个、6个……双数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⑴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平行四边形:⑵用四根木条做成的长方形,可以拉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 100厘米 100厘米= 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数学学习方法一、看课本补基础基础很差,那就不要总想着有什么捷径,不要给自己找理由去偷懒,积累的过程从来就没有捷径,看课本补上基础,是一个缓慢但却最实际最靠谱的方法,特别是高三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对于概念,公式,如何推导公式等一定要重点弄懂,还有每个知识点后面的例题,至于有同学会问那些课后习题需要做么?我觉得应该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那些针对性也不强,毕竟有些必修课本是面向全部学生,没有分文理科的。
二、跟着老师步骤去看课本补基础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很多同学会觉得很多知识点都不懂并且还会有不知从哪里去看课本好,这时老师复习节奏很重要,你就不要自己计划今天要复习课本哪里,第一轮复习可以跟着老师步骤,老师讲到哪,就去看这部分知识点的内容,具体按照上一步骤。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各单元知识点及错题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及易错题整理第一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一、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三、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检查。
四、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一行拿走( 4 )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第二行添上( 4 )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从第一行拿( 2 )个摆到第二行,两行就同样多。
(要看清要求:第一个填空是“拿走”,就把多余的4个拿走;第三个填空是“拿()个摆到第二行,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4÷2=2,拿2个摆到第二行。
)2、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解题思路:要先弄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易错题:灰兔采了48个蘑菇,比白兔少采15个,白兔采了多少个?(“比白兔少采15个”说明“白兔比灰兔多采15个”,也就是“比48多15”,求白兔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小兔、小猪和小羊一起拔萝卜。
小兔拔了36个,小猪拔得比小兔少8个,比小羊多9个。
①小猪拔了多少个?②小羊拔了多少个?3、解决实际问题(易错题)(1)小华上午在饲养棚里拾了28个鸡蛋,下午拾了25个鸡蛋和37个鸭蛋。
①小华这天一共拾了多少个鸡蛋?②拾的鸡蛋比鸭蛋多多少个?(2)一根电线长40米,第一次用去13米,第二次用去18米。
①这根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②还剩多少米?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二、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个、6个……双数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⑴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平行四边形:⑵用四根木条做成的长方形,可以拉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c5、测量时:把尺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1米=100厘利100厘米=1汞。
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100厘米1 米-40厘米=60 厘米1-40100厘米-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练习:1、1米=( )厘米 300 厘米=( )米 8 米=( )厘米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 做单位。
3、在下面的(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25 () 数学书厚约7 () 小明身高1( ) 22 ()4、在()里填上或“=”。
3 米() 3 厘米30 厘米() 29 厘米1 米() 100 厘米 3 米()2 米 75 厘米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 米- 8 米 =() 40 厘米+ 26 厘米=() 60 厘米- 16 厘米=()30 米+ 15 米 =() 1 米- 12 厘米=()6、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X。
(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 厘米。
()( 2)、爸爸的身高有 178 米。
()7、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8、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厘米。
我的一拃长()厘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
我的一步长()厘米。
9、游泳池长50 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米。
二、线段1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
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
()边形,也可能是()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
∶∶∶∶∶∶,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数) = (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四、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2.把6个分成两堆,请你画出不同的分法。
(1)()
(2)()
(3)()
上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
4.6颗,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颗;平均分给3名同
学,每人分()颗;平均分给6名同学,每人分()颗。
5.12个花瓶,每4个装一盒,装了()盒。
6.12个花瓶,装了3盒,平均每盒装()个。
(二) 除法的含义
1.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枝。
2.8只玩具小象,每4只装一盒,装了()盒。
4.15个小朋友,每5人一组,分成了()组。
5.读一读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
6÷3=2 12÷6=2 30÷5=6
6.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把6个桃分成3份,每份一定有2个。
()
(2)8÷2读作“8除2”。
()
(3)15颗,平均分成5份,没份有3颗。
()
(4)把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列式是3×2=6。
()7.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几?
2.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3.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几?
(三)口诀求商
1.美术组有6人,一共做30朵花,平均每人做多少朵?
2.口算
8÷2= 10÷2= 15÷5= 20÷4= 6÷2= 25÷5= 24÷4= 12÷6= 6÷1= 5÷5= 12÷4= 4÷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4.有30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
(1)分成5组,每组几名同学?
(2)已经跑了18人,还剩几组没有跑?
5.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
(1)锯断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
(2)如果完成任务用了20分钟,那么锯断一次要几分钟?
五、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例题1:下列三角形一共有( )条线段,
①
②
比一比,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线段()最长,线段()最短。
例题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米 30厘米 10米 70厘米 7米 3米99厘米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2.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3.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数) = (积)
4.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5.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6.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7.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8.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9.用表内乘法求商。
例题1:用3、5、15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口诀是()
例题2: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例题3: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
例题4:计算49÷7=(),想口诀(),商是()。
七.观察物
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
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