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 ×4 = 12(乘数)×(乘数)= (积)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一、连加计算方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列竖式直接把三个数相加。

注意数位对齐,满十进位。

二、连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差,再去减第三个数。

注意数位对齐,退位。

三、加减混合从左到右计算,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两个竖式连写。

可以口算的,不用列竖式。

四、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多边形含义:由几条边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注意必须是直线、首尾顺次。

几边形必须用大写的汉子如:四边形不能写4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形如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如家里用的推拉门。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一、乘法的含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

注意是相同数。

二、各部分名称2 x 5 = 10 读作:2乘以5等于10乘数乘号乘数积两个乘数分别表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位置是可以互调的。

(乘法算式中一个乘数既可以表示相同的加数,又可以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4x3=4+4+4 4x3=3+3+3+3三、1-6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一五得五一六得六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1.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书写口诀时,不能用阿拉伯数字,要用汉子小写数字。

2.为了使口诀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的,就加“得”字;积满十的,就不加“得”字。

3.一个口诀一般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如:三四十二,3x4=12或4x3=12。

四、乘加、乘减: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的认识1、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平均分时,无论怎样分,每份都要分得同样多)2、方法:(1)先确定每份的个数,再看平均分成几份;(2)先确定平均分成几份,再看每份分得多少。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厘米:认识厘米的长度,1厘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cm表示;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用尺子上以厘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认识米的长度,1米大于有多长,用字母m表示,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尺子以米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和米);根据图形数线段的数量;画线段: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解决问题: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长度单位(限厘米和米)。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注意个位进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加掉了。

1、不进位加法;2、进位加法。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十位借一作十。

注意十位借一后,在十位计算时不要减掉了。

1、不退位减法:2、退位减法。

两步计算:无括号,一个竖式来计算,有括号,分两步,先算括号再算外,注意进位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有括号:括号在后面两个数上。

解决问题:1、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的数。

通过连贯思考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一、认识角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二、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一、乘法的初步认识:1、意义: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 ×4 = 12(乘数)× (乘数)= (积)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各单元知识点及错题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各单元知识点及错题整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及易错题整理第一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一、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三、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一定要检查。

四、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一行拿走( 4 )个,就和第二行同样多。

第二行添上( 4 )个,就和第一行同样多。

从第一行拿( 2 )个摆到第二行,两行就同样多。

(要看清要求:第一个填空是“拿走”,就把多余的4个拿走;第三个填空是“拿()个摆到第二行,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4÷2=2,拿2个摆到第二行。

)2、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解题思路:要先弄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易错题:灰兔采了48个蘑菇,比白兔少采15个,白兔采了多少个?(“比白兔少采15个”说明“白兔比灰兔多采15个”,也就是“比48多15”,求白兔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小兔、小猪和小羊一起拔萝卜。

小兔拔了36个,小猪拔得比小兔少8个,比小羊多9个。

①小猪拔了多少个?②小羊拔了多少个?3、解决实际问题(易错题)(1)小华上午在饲养棚里拾了28个鸡蛋,下午拾了25个鸡蛋和37个鸭蛋。

①小华这天一共拾了多少个鸡蛋?②拾的鸡蛋比鸭蛋多多少个?(2)一根电线长40米,第一次用去13米,第二次用去18米。

①这根电线比原来短了多少米?②还剩多少米?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二、从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个、6个……双数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⑴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变成平行四边形:⑵用四根木条做成的长方形,可以拉一拉变成平行四边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自然数和整数1. 自然数的认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于等于1的数,这些数就是自然数。

自然数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并且遵循结合律和交换律。

2. 整数的认识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会使用自然数,还会遇到比0更小的数,这些数就是整数。

整数包括自然数、零和负数。

3. 整数的比较整数的比较是通过数轴上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的。

数轴的左侧是负数,右侧是正数,零位于原点。

二、数的拆分与合并1. 数的拆分与组合数的拆分就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部分,数的合并就是将几个数合并为一个数。

通过拆分和合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和运算法则。

2. 数的进位与借位在数的拆分和合并中,我们会遇到进位和借位的情况。

当位数增加时,需要进位;当位数减少时,需要借位。

3. 位置与位的认识数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位置,包括个位、十位、百位等。

每一位都代表了不同的数值。

三、加法与减法1. 加法的认识与运算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

加法的结果叫做和。

加法运算中,我们需要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2. 减法的认识与运算减法是通过求差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差距。

减法的结果叫做差。

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

3. 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加法和减法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运算法则。

通过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解决问题,计算结果。

四、乘法与除法1. 乘法的认识与运算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运算。

乘法的结果叫做积。

乘法运算中,我们需要遵循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用来帮助我们记忆乘法的。

通过乘法口诀表,我们可以更快地计算乘法。

3. 除法的认识与运算除法是通过求商来确定两个数的比例关系。

除法的结果叫做商。

除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的关系。

五、数的序数表示1. 数的序数表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顺序、排序等概念。

为了表示数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使用序数。

2. 序数的写法序数的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带单位的写法,如第一、第二、第三;另一种是不带单位的写法,如一、二、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8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一、米和厘米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厘米()厘米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6、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7、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跑道长4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

3、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4、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法:先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一个问题,再把答案作为已知的数学信息,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定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练习:1、1米=()厘米 300厘米=()米 8米=()厘米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3、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棵树高25()数学书厚约7()小明身高1()22()4、在()里填上“>”、“<”或“=”。

3米()3厘米 30厘米()29厘米1米()100厘米 3米()2米75厘米5、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5米-8米=() 40厘米+26厘米=() 60厘米-16厘米=()30米+15米=() 1米-12厘米=()6、正确的在()里画√,错误的在()里画×。

(1)、小明今年读二年级了,他的身高是128厘米。

()(2)、爸爸的身高有178米。

()7、我估计我的铅笔盒长()厘米,用尺量铅笔盒的长是()厘米。

8、量一量。

我的手掌宽约()厘米。

我的一拃长()厘米。

我的身高是()厘米。

我的一步长()厘米。

9、游泳池长50米,小明游了一个来回,一共游了()米。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

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
()边形;也可能是()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
∶∶∶∶∶∶;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数) = (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四、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2.把6个分成两堆;请你画出不同的分法。

(1)()
(2)()
(3)()
上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

4.6颗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颗;平均分给3名同学;
每人分()颗;平均分给6名同学;每人分()颗。

5.12个花瓶;每4个装一盒;装了()盒。

6.12个花瓶;装了3盒;平均每盒装()个。

(二) 除法的含义
1.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枝。

2.8只玩具小象;每4只装一盒;装了()盒。

4.15个小朋友;每5人一组;分成了()组。

5.读一读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

6÷3=2 12÷6=2 30÷5=6
6.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把6个桃分成3份;每份一定有2个。

()
(2)8÷2读作“8除2”。

()
(3)15颗平均分成5份;没份有3颗。

()
(4)把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列式是3×2=6。

()7.列式计算
1.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几?
2.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3.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几?
(三)口诀求商
1.美术组有6人;一共做30朵花;平均每人做多少朵?
2.口算
8÷2= 10÷2= 15÷5= 20÷4= 6÷2= 25÷5= 24÷4= 12÷6= 6÷1= 5÷5= 12÷4= 4÷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
4.有30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

(1)分成5组;每组几名同学?
(2)已经跑了18人;还剩几组没有跑?
5.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

(1)锯断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
(2)如果完成任务用了20分钟;那么锯断一次要几分钟?
五、米和厘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

例题1:下列三角形一共有( )条线段;


比一比,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线段()最长;线段()最短。

例题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4米 30厘米 10米 70厘米 7米 3米99厘米
六、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2.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3.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 4 = 12
(乘数)×(乘数) = (积)
4.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5.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6.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7.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8.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9.用表内乘法求商。

例题1:用3、5、15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口诀是()
例题2: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例题3: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
例题4:计算49÷7=();想口诀();商是()。

七.观察物
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

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