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类基本知识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知识分享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一)、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实验五 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

实验五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鉴别方法。
2.通过实验,巩固岩石学知识,提高岩石鉴别和描述能力。
3.培养细致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火成岩: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岩石,按照形成方式可分为喷发岩和侵入岩。
2.沉积岩:由物质在水、风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在地表或海洋中沉积、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在地质过程中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程度分为低级变质岩、中级变质岩和高级变质岩。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1.手镜:用于放大观察岩石的细节特征。
2.硬度计:用于测试岩石的硬度,判断它们的矿物组成。
3.几何锤:用于测试岩石的断口,观察其结晶程度。
4.显微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
5.盐酸:用于测试岩石的酸性反应,判断其石英含量。
6.矿物手册:用于参考矿物的外貌特征和物理性质,帮助鉴别岩石的矿物组成。
四、实验步骤1.岩石外貌特征观察:先用肉眼观察样品的颜色、质地、断口和大小等外貌特征,初步判断其岩石类型。
2.硬度和断口测试:用硬度计和几何锤测试样品的硬度和断口类型,确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晶程度。
五、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岩石学原理,确定实验样品的岩石类型和鉴别特征。
例如,黑色块状岩石颜色深、硬度大、断口不整齐、有石英含量,经显微镜观察,矿物组成为黑云母和石英,判断其为变质岩中的云母片岩。
同时,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测试和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观察和判断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岩石学的理解,为实际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眼镜等。
2.样品应当干燥,无杂质,表面应当干净,方便细致观察。
3.在进行实验前,应当对岩石学相关理论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各种岩石类型和鉴别特征。
4.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当按照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次进行观察、测试、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地质历史的诉说【地质演化概述】-QH0524

1地质历史的诉说其和日格第一部分:首先了解基础地质知识一、地质学上的三大岩类是指哪几种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其中岩浆岩包括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岩与岩浆侵位形成的侵入岩。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 ):是由各种岩石经风化剥蚀,然后又经搬运、沉积和硬结而成的岩石。
在地质历史上,沉积物形成之后,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一层压一层,保持近于水平的状态,而保存下来的岩石在地质上叫做“沉积岩”(图1.1)。
图1.1 三大岩类示意简图(摘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2 我们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图 1.2、1.3)、砂岩、粉砂岩(图1.4、1.5)、石灰岩(图1.6)、页岩等。
根据岩石中的矿物成分、碎屑物的粒度大小,磨圆程度,所含生物化石,地质学家可推知沉积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
通过分析保存在岩石中的波痕(图1.7、1.8、1.9)、层理、泥裂(图1.10)、雨痕等遗迹(图1.11、1.12、1.13)可推断出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事件,从而分析出当时的自然环境。
图1.2 砾岩(北京古北口,白垩系)3图1.3 砾岩,中元古代底砾岩(北京平谷)图1.4 紫褐色粉砂岩与浅黄色砂岩互层,具水平层里(北京古北口,白垩系)图1.5 长石石英粗砂岩(辽宁,侏罗系)4图1.6 燧石条带灰岩(北京,Pt)图1.7 中元古代蓟县系中的两次波痕(天津蓟县剖面)5图1.8 中元古代蓟县系中的两次波痕(天津蓟县剖面)图 1.9 石英砂岩中的波痕(河南黛眉龙潭峡谷)图 1.10 现代沉积粉砂质泥干裂(江苏,南京郊外)叠层石是化石吗、是什么化石?叠层石是以蓝藻为主及其它菌、藻植物参与而沉积形成的生物遗存。
它是前寒武纪碳酸盐沉积中最常见的一种“准化石”。
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似层状的生物沉积,这种化石常呈现叠层构67造,因此得名“叠层石”。
高三地理砂岩页岩知识点

高三地理砂岩页岩知识点砂岩和页岩是地质学中常见的岩石类型,它们在地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理学中关于砂岩和页岩的重要知识点。
一、砂岩1. 定义:砂岩是一种由砂粒聚结而成的沉积岩石,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构成。
2. 特征:砂岩呈现颗粒状结构,具有明显的沉积层理。
其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白色、灰色、红色等。
砂岩的硬度适中,易于加工和利用。
3. 形成:砂岩是由砂粒在沉积环境中堆积、运移、聚集而形成的。
常见的砂岩形成环境包括河流、海岸、沙漠等。
4. 应用:砂岩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常被用于建筑材料、雕塑、装饰等领域。
二、页岩1. 定义:页岩是一种由泥粒聚结而成的沉积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和少量有机质构成。
2. 特征:页岩呈现泥质状结构,没有明显的沉积层理。
其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灰色、黑色等。
页岩的硬度较高,较难加工和利用。
3. 形成:页岩形成于低能量沉积环境中,如湖泊、湿地、海洋底部等。
有机质在这些环境中逐渐沉淀并形成页岩。
4. 应用:页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近年来的能源资源开发中,页岩气开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砂岩和页岩的比较1. 成分: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等矿物组成,而页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构成。
2. 结构:砂岩呈现颗粒状结构,有明显的沉积层理;页岩呈现泥质状结构,没有明显的沉积层理。
3. 形成环境:砂岩形成于河流、海岸、沙漠等环境;页岩形成于湖泊、湿地、海洋底部等低能量沉积环境。
4. 应用价值:砂岩在建筑材料、雕塑、装饰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页岩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总结:在高三地理学中,砂岩和页岩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砂岩是由砂粒聚结而成的沉积岩石,具有多样的颜色和适中的硬度,常用于建筑材料和装饰领域。
页岩是由泥粒聚结而成的沉积岩石,具有含有机质的特点,是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岩石分类基本知识

第三章岩石特征在岩石圈中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本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在野外识别和描述这三大类岩石是地质认识实习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大气、生物、生物化学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喷发物质、生物以及宇宙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本区沉积岩主要有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两大类和火山碎屑岩。
一、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是指陆源碎屑颗粒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碎屑颗粒的粒度大小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四类。
1.砾岩本区砾岩按所在层位分为底砾岩和层间砾岩两种类型;根据砾石成分,把砾岩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两类。
底砾岩是在大旋回底部,即在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如长龙山组底部硅质砾底砾岩、府君山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馒头组底部泥灰质砾底砾岩、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灰岩砾底砾岩以及北票组底部各种砂质砾底砾岩。
层间砾岩整合地夹于其它岩层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
如石千蜂组中的层间砾岩(砂页岩沉积韵律的底部、但砾石成分为砂质、泥质及燧石等)和北票组中的层间砾岩〔砾石成分为各种砂岩及燧石〕。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同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
这种单一成分可以是稳定性较高的岩屑或矿屑,也可以是风化稳定性较低的岩屑。
前者主要是石英岩质砾岩,它是长期改造的产物,多见于滨岸沉积。
后者常见为石灰岩质角砾岩,它是岩石破碎后就近快速堆积并被埋藏的产物。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砾岩中含有多种成分的砾石,任何一种成分的砾石都不超过50%,砾岩的成分直接与母岩区有关。
这种砾岩在河流沉积及山前堆积物中常见。
2.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砂岩(颗粒粒径为2~0.5mm)、中砂岩(颗粒粒径为0.5~0.25mm)和细砂岩(颗粒粒径为0.25~0.1mm)。
地理岩石知识点

地理岩石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地理岩石知识点》①基本定义:岩石啊,简单说就是构成地球外壳(地壳)的那些硬邦邦的东西。
就像房子是由砖头组成的,地球这个大房子呢,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岩石一块一块凑起来的。
②重要程度:在地理学科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岩石的种类、特征可以反映出很多地球的秘密,像地球的历史、地质构造啥的。
了解岩石就像去了解地球这个巨人的骨骼构造。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一些地球的基本结构,比如地壳、地幔、地核这些概念。
还有地球的形成之类的基础知识也会有些帮助。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可多了。
比如说找石油天然气的时候,不同的岩石地方藏这些东西的可能性不一样。
建筑上也跟岩石有关,好的岩石能拿来做建材,像花岗岩就常被用到。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地理学科里,岩石这部分知识和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这些知识紧密相关。
它就像一个链条中的一环,少了它很多地理现象都解释不通。
②关联知识:和矿物知识联系紧密,因为岩石就是由矿物组成的。
还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板块运动到不同的地方,那里的岩石类型、特性也不同。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的难点在于岩石的分类,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每类下面又分不少种。
关键点是记住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④考点分析:考试里经常会让分辨岩石类型,或者根据岩石特征判断地质环境。
可能会出选择、填空或者简答题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和天然玻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
比如说花岗岩,里面有石英、长石这些矿物。
②特征分析:有硬度、颜色、纹理等特性。
像石灰岩一般是灰白色的,质地比较软,纹理相对比较平整。
③分类说明:火成岩,是岩浆冷却形成的。
如果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像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玄武岩就是这类。
如果岩浆在地下慢慢冷却,会形成花岗岩这种火成岩。
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火山喷发后,地面上那些黑色冒着热气的岩石就是新鲜的玄武岩,这种形成过程多酷啊。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漫长的时间堆积、压实形成的。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归纳自然地理的知识1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高中 地理三大岩类知识点

高中地理三大岩类知识点
地理三大岩类是指岩石学中的三大类岩石,分别是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壳中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的不同冷却速度和成分,火成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如花岗岩、辉绿岩等,常见于地壳深部;浅成岩如安山岩、玄武岩等,常见于地壳浅部。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石破碎物质在水、风、冰等力量作用下搬运沉积形成的岩石。
主要包括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岩。
碎屑岩如砂岩、页岩等是由碎石、砂土等物质沉积而成;化学岩如石盐、石灰岩等是由溶解的矿物质重新沉积而成;生物岩如煤、石膏等是由生物遗体沉积而成。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岩石,常见于地壳深部。
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石英岩等。
变质岩的形成是由于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使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和结构上的变化而形成新的岩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沉积岩沉积岩的颜色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及所含杂质。
有的颜色能反映岩石的生成环境。
白色的岩石多为高岭石、石英、盐类等成分组成;深灰到黑色说明岩石中含有有机质或锰、硫铁矿等杂质,是在还原环境中生成的岩石;肉红色及深红色是岩石中含较多的正长石或高价氧化铁,是在氧化环境下生成的;黄褐色与含褐铁矿有关;绿色常与含氧化亚铁有关,常生成于相对缺氧的还原环境.2、沉积岩的分类碎屑岩类:除正常沉积碎屑岩外,也包括火山碎屑岩。
粘土岩类:页岩、泥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碳酸盐——结晶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等。
石灰岩与白云岩对比区别如下(表3-1)。
表3-1 石灰岩和白云岩特征对比表表3-2沉积岩的胶结物类型及其特征二、变质岩(一)变质岩的基本特征1、变质岩的矿物变质岩既然是由火成岩或沉积岩等岩石变化而来的,那么其矿物成分一方面保留有原岩成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矿物。
如火成岩中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及辉石等,由于本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在变质作用下依然保存。
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于沉积岩中的特有矿物,特别是岩盐类矿物,除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外,一般很难保存在变质岩中。
变质岩除了保存着上述火成岩和沉积岩中的共有继承矿物外,变质岩中还有它特有的矿物,如石榴石、红柱石、兰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墨、金云母、透闪石、阳起石、透辉石、蛇纹石、绿泥石、绿帘石、滑石等。
2、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变质岩的构造系指各种矿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特点。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变成构造:指变质作用过程中已形成的构造。
这类构造是变质岩中最重要的。
常见者有:板状构造--是页岩或泥岩(粘土岩)在经微变质中所形成的一种构造。
原岩组分基本上没有重结晶,岩石中表现的一组平整的破裂面,破裂面光滑而具微弱的丝绢光泽。
千枚状构造矿物初步具有定向排列,但重结晶不强烈,矿物颗粒肉眼不能分辨,仅在片理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裂开面不平整而且有小褶皱。
片理构造——主要由片状、柱状矿物(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平行排列连续形成面理,其粒度较千枚岩的矿物为粗,肉眼可分辨。
为各种片岩特有的构造.<1片麻状构造是由变质形成的粒状矿物(长石、石英)和定向排列的片状、柱状矿物(云母、角闪石等)断续相间排列而成。
往往形成片麻理,如片麻岩就具有此构造。
上述几种构造主要是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的。
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都很均匀,无定向排列。
如石英岩、大理岩等变余构造是指变质岩中仍存在原来岩石的构造特征。
例如变余层理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和变余流纹构造等.混合岩构造在变质过程中,由于外来物质的加入,或原来岩石局部重熔形成的脉体与原来岩石变成的基体混合而形成的构造,如眼球状构造,脉体呈眼球形、条带状构造,脉体与原有岩体相间成条带、肠状构造,脉体被揉皱成肠状。
4、变质岩的分类变质岩是由原有的某种岩石(沉积岩、火成岩或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而成,由于原岩引起变质作用原因和变质作用的类型不同,故产生的变质岩也不同.因此,变质作用的类型是变质岩划分大类的依据.现将其分类列于表4-1.表4-1变质岩分类简表(二)观察变质岩的方法在野外鉴定变质岩时,首先要注意产状的观察,如石英岩和大理岩在接触变质或区域变质作用中均可形成,片岩和片麻岩为区域变质的产物,从岩性上无法区别某些变质岩的成因类型。
又如有些石英岩与变质石英砂岩,结晶灰岩与大理岩等在室内也难于区别,但我们只要结合野外产状、分布及共生的岩石类型就能较好的解决。
在室内肉眼鉴定变质岩的具体步骤是:区别常见的几种变质岩构造如板状、千枚状、片状及片麻状等,在辨别时首先观察矿物的结晶颗粒大小。
当肉眼无法分辨的则可能属板状或千枚状构造类;反之属于片状或片麻状构造类。
然后观察破裂面的特点,如破裂面光滑整齐,易裂成均匀的薄板者为板状构造;若片理面上有强烈的丝绢光泽和小褶皱者为千枚状构造。
对于片理与片麻理构造的区别,主要是看矿物的形态特征和定向排列的连续性,若主要由片状或柱状矿物组成且又连续分布,则为片理构造,若是以粒状矿物为主,片、柱状矿物虽定向排列但不连续成层则为片麻状构造。
若岩石中全部由粒状矿物组成,无定向性,则为块状构造。
(三)常见变质岩的特征1、大理岩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和白云岩)在热变质或区域变质后,因受热重结晶形成的变质岩,一般呈白色,块状构造,粒状变晶结构。
大理岩可以是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大理岩,也可以是由白云石组成白云石大理岩。
2、石英岩是石英砂岩等硅质岩石在充分热力影响下重结晶而成的块状岩石,主要是区域变质,部分是由热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岩石具粒状变晶结构,还因重结晶而失去原有的碎屑结构,其颗粒大小决定于原来岩石的粒度及重结晶程度。
石英岩主要由石英组成,并有云母、绿泥石等矿物混入,其重要变种是含铁石英岩。
含铁石英岩除有石英岩外并发育有薄片状赤铁矿及粒状磁铁矿、当铁质矿物占主要地位时,岩石就转变为矿石。
3、角岩(角页岩)是一种常见的泥质岩石的热变质产物,常产于侵入体周围.岩石呈深色、细粒,致密块状,坚硬,断口光滑平整或贝壳状,颜色决定于母岩成分。
4、矽卡岩主要是由含钙的石榴石和辉石及其他一些铁镁硅酸盐矿物所组成的岩石。
岩石常产于中酸性侵入体和碳酸盐岩石接触带附近,由粗粒到细粒、块状构造,其组成成分及颜色则因地而异,根据其组成矽卡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又有石榴石矽卡岩、辉石矽卡岩等。
为变晶结构,常见为花岗变晶结构,有时有斑状变晶结构。
5、板岩由泥质的沉积岩变质而成。
岩石由细小的云母、绿泥石、石英等组成,隐晶质,有大量的泥质残余,并具板状劈开,片理面平整。
变余泥质结构,板状构造。
6、千枚岩由板岩进一步变质而成,成分与板岩同,但结晶程度较好,在稍有弯曲的片理面上常可见云母小片,呈丝绢光泽,千枚状构造。
7、片岩可以由各种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也可以是千枚岩进一步变质,矿物重结晶而形成。
矿物成分不定,但经常有多量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滑石等)或柱状矿物(角闪石等),它们呈定向排列故具明显的片状构造。
岩石可按其主要成分分为:石英片岩、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等。
片岩中一般不含或很少含长石。
变晶结构。
8、片麻岩也是一种变质较深的岩石,可由各种岩石变质而成。
由石英、长石及某些暗色矿物所组成,岩石中片状或条状矿物较少,矿物常成断续条带状定向排列,形成典型的片麻构造.片麻岩可按长石种类分出钾长石片麻岩和斜长石片麻岩.然后再按所含其他矿物进一步详细定名,如黑云母钾长石片麻岩等。
三、岩浆岩确定岩体的形成环境,如深成的、浅成的或喷出的环境等。
然后对岩石进行详细描述。
一、侵入岩的肉眼鉴定(一)岩类的确定1。
主要造岩矿物:组成侵入岩的矿物,主要有碱性岩石、斜长石、似长石(霞石、白榴石、方钠石等)、辉石、角闪石、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等。
这里将其特征综述如下:(1)石英:岩石中有石英出现。
通常表明SiO2过饱和,石英是酸性岩类的主要矿物。
石英在岩石中多呈烟色灰,不规则的粒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断口为油脂光泽。
晶面显玻璃光泽.因此易与灰白色的斜长石区别.但当长石等矿物的解理不发育时,可用肉眼观察长石的双晶来区别。
(2)碱性长石:产于侵入岩中的碱性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微长石、在浅斜成侵入岩中可以出现透长石。
这些长石从化学成分说,可统称为钾长石。
钾长石经常是肉红色、褐黄色、灰紫色、灰白色等(3)斜长石:斜长石广泛产于各种侵入岩中,多呈暗灰色—白色,有时也有肉红色或褐灰色的.玻璃光泽,风化和蚀变后呈土状光泽,两组解理完全.聚片双晶为重要鉴定特征,其观察方法如下;将标本来回旋转,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在一般情况下,酸性斜长石聚片双晶纹较密,基性斜长石的双晶纹较疏.状晶体.但在某些花岗闪长岩中,一向延长的特点不十分显著,肉眼观察时容易误认为是辉石,横断面呈菱形的六边形。
在细粒岩石中,角闪石与黑云母有时相混淆,但角闪石硬度大,小刀不易刻划;黑云母硬度小,小刀易于刻划,且成鳞片状粉末。
此外,角闪石常常绿色,玻璃光泽,黑云母常褐色,解理面上可见珍珠光泽。
(5)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主要矿物.绿黑、绿褐、褐等色;少部分有翠绿色或灰、灰绿色。
短柱状,玻璃光泽,解理不完全,新鲜断面呈密集而不整齐的阶梯断口,两组柱面解理的夹角近于90°。
横断面为近正方形或近正方形的八边形。
表Ⅱ-11 辉石和角闪石肉眼鉴定对比表(6)黑云母:主要出现于中性岩和酸性岩中.黑色、黑褐色,有时因退色而颜色变浅。
呈金黄色。
解理极完全,常成片状,解理面呈现珍珠光泽。
横断面呈六边形,纵断面成长条状,硬度小,次生变化后面颜色变为绿褐色,绿色。
(7)橄榄石:为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常见矿物.新鲜者多呈柱状晶体,鲜艳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玻璃光泽,不规则断口或贝壳状断口。
2。
岩石的颜色:岩石的颜色通常用色率来表示。
色率即暗色矿物占造岩矿物总量的百分比。
岩石颜色的深浅,是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相对含量的反映。
因此,根据岩石颜色的深浅,大致分为浅色、中色与暗色岩石三类,它们大致可与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相对应。
(1)当岩石为暗色,几乎全由暗色矿物组成时,这种岩石可能为超基性岩类,可进一步再根据矿物成分及其性质确定岩石名称。
如果全为粒状矿物,无解理时,则可能石纯橄榄岩;如果全部矿物都有解理,则可能是辉石岩或角闪石岩;如果部分矿物有解理,部分矿物是粒状,则可能石辉(石)橄(榄)岩;若岩石结构致密,可能为蛇纹石化橄榄岩。
(2)当岩石为黑灰或灰色,且不含石英,而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之比大致为1:1时,可能是辉长岩;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含量之比为1:2,可能是闪长岩。
(3)当岩石为浅色,几乎全由浅色矿物组成,又含石英时,可能是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等。
若不含石英时,则可能是正长岩,二长岩、霞石正长岩等。
在鉴定侵入岩属何种岩石类型时,需要观察石英的有无和含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有无和含量以及暗色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等来确定。
现将上述三因素归纳为表12。
(二)侵入岩形成深度的确定从理论上说,岩浆侵入到地下6km的地方,而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深成岩,岩浆侵入到2-6km形成的岩浆岩,称为中深成岩;岩浆侵入到0—2km形成的岩浆岩,称为浅成岩.上述情况是指当时岩石形成的环境。
但是,地壳在不断的运动,深成岩可能被剥蚀而露出地面,喷出岩则可能被覆盖上很厚的地层。
那么,根据什么来确定岩浆岩的侵入深度呢?一般根据侵入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和某些矿物成分来确定其形成深度。
1.浅成岩:0-2km岩体产状多为岩墙、岩床、小岩株、岩筒、岩盖、岩瘤等.出露面积一般小于一至十几平方公里。
常具斑状结构。
岩体内流动构造发育,捕虏体以棱角状者为主,表明岩浆对围岩的机械作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