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测量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测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测棱镜顶角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自准直法和反射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方法。
2、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加深对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分光计、三棱镜、钠光灯。
三、实验原理1、自准直法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光,使之垂直入射于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反射光又返回望远镜,若望远镜光轴与反射光平行,此时望远镜的方位角即为顶角的一半。
2、反射法让一束平行光照射在三棱镜的两个光学面上,分别测出两束反射光的方位角,其差值的一半即为顶角。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分光计的调整调节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通过目镜观察分划板,调整目镜调焦手轮,使分划板清晰。
然后将平面反射镜置于载物台上,使反射镜与望远镜光轴大致垂直。
通过望远镜观察反射镜,找到反射像。
调节望远镜俯仰螺丝和载物台水平调节螺丝,使反射像位于分划板上十字叉丝的交点。
此时望远镜已聚焦于无穷远。
调节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将平面反射镜在载物台上旋转 180°,观察反射像是否仍在十字叉丝交点。
若不在,调节望远镜俯仰螺丝,使反射像回到交点。
反复调节,直至平面反射镜在任意位置,反射像均能与十字叉丝交点重合。
调节平行光管产生平行光。
将已调好的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调节平行光管狭缝宽度,使其适中。
然后调节平行光管的俯仰螺丝和聚焦螺丝,使通过狭缝的光形成清晰的像位于分划板上。
调节平行光管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将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观察狭缝像是否与十字叉丝竖线重合。
若不重合,调节平行光管俯仰螺丝,使其重合。
2、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顶角将三棱镜放置在载物台上,使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与平行光管光轴垂直。
点亮钠光灯,通过望远镜观察三棱镜的一个光学面,找到反射像。
调节载物台,使反射像位于分划板上十字叉丝的交点。
此时望远镜的方位角即为顶角的一半,记为。
旋转载物台 180°,再次找到反射像,记录此时望远镜的方位角。
则顶角。
3、反射法测量三棱镜顶角将三棱镜放置在载物台上,使平行光管的光束照射在三棱镜的两个光学面上。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一、名称: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二、目的:采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三、器材:1、分光计(1)望远镜(2)载物台(3)平行光管(4)读数装置(5)底座四、原理图1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示意图,图中所示三棱镜是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柱体。
AB和AC是透光的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棱角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角的底面。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光,固定载物台(或固定望远镜),转动望远镜光轴(或转动载物台),先使棱镜AB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与三棱镜AB 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I I ϕϕ'和。
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载物台)使AC 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双十字叉丝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ϕϕII II '和(注意ϕI 与ϕII 分别为同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望远镜在位置I 和位置II 的方位角,而和则为另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A 的补角ϕ。
()()()121122ϕϕϕϕϕϕϕII I II I ⎡⎤''=+=-+-⎢⎥⎣⎦ 则三棱镜的顶角()()11801802A ϕϕϕϕϕII I II I ⎡⎤''=-=--+-⎢⎥⎣⎦五、 步骤:(一)分光计的调节为了精确测量角度,必须使待测角平面平行于读数盘平面,所以测量前须对分光计进行调节。
调节分光计的要求是:(1) 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2) 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即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3) 经过光学元件的光线构成的平面应与仪器的中心转轴垂直,即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载物台中轴线与中心转轴重合。
调节前,应对照实物和图1的结构熟悉仪器,了解各个调节螺钉的作用。
调节时要先粗调再细调。
1、目测粗调根据眼睛的粗略估计,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上的高低调节螺钉14和29,使它们的光轴大致与中心转轴垂直;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其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通过使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2.了解分光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也称作折射定律),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存在着一个常量关系,sin(i)/sin(r) = n12,其中n1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比。
三棱镜由两个面构成,其中一个面是垂直于基座的底面,而另一个面是与底面交相边构成一定角度的顶面。
当光线从空气射入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三棱镜内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
最后,光线从顶面射出,并形成折射角。
在本实验中,使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分光计是一种仪器,它可以将光通过光栅等分成几个亮度相同的光束。
当一束光通过分光计时,可以观察到一串亮度相同的光斑,并通过测量光斑间距来计算出顶角。
实验器材:1.三棱镜2.分光计3.准直器4.角度规实验步骤:1.将三棱镜放置在平整的台面上,并使用准直器将光线直接照射到顶面上。
2.调整分光计和准直器,使得光线垂直照射到顶面上,并且通过分光计的光栅。
3.观察分光计产生的光斑,并记录每个光斑之间的距离。
4.使用角度规测量三棱镜的顶角,并记录测量结果。
数据记录与分析:通过观察分光计产生的光斑,我们可以计算出顶角。
假设光斑之间的距离为d,分光计与三棱镜之间的距离为L,则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出tan(顶角/2) = d/L。
根据以上公式,分别测量了三组数据,并计算得到顶角的平均值如下:测量数据光斑距离(d) 分光计与三棱镜距离(L) tan(顶角/2) 顶角数据1 3.5cm 15.2cm 0.2309 28.32°数据2 3.6cm 15.3cm 0.2355 28.92°数据3 3.7cm 15.4cm 0.2403 29.59°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数据计算得到的顶角分别为28.32°,28.92°和29.59°。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DOC

参考报告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2、学习分光计调节的要求和调节方法;3、测量三棱镜顶角;二、仪器与用具:1(1〈1+”〈2〈3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注意:这一步及后面操作绝对不能动望远镜的仰角调节螺丝以及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从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狭缝的像,调节平行光管透镜的焦距,使从望远镜清晰看到狭缝的像(一条明亮的细线)呈现在分划板上为止。
这时望远镜接收到的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行光管出射的是平行光。
〈4〉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调整方法:望远镜看狭缝像与分光板竖直准线重合,狭缝像转90o后又能与中心水平准线重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调节平行光管(或望远镜)的水平摆向调节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十字竖线重合,然后转动狭缝90o,调节平行光管的仰角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中心水平线重合。
这时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也就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2)三棱镜的顶角的测量〈1〉方法:反射法测量。
〈2〉原理:如下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由顶角方向射入,在两光学面上分成两束反射光。
测出两束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φ,则可得到顶角A 为〈3〉方法:实验时,将待测棱镜放在分光计载物小平台上,使棱镜的折射棱正对平行光管,并接近载物台的中心位置,如图4-26-2所示。
调节载物台面平面与分光计主轴垂直,旋紧7、25,锁紧载物台和游标盘,缓慢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寻找经过棱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狭缝像,使狭缝像与分划板中心竖线重合。
记录下望远镜所处位置分别为Ⅰ和Ⅱ时的两刻度盘读数φ、φ??'和φ2?、φ2?',则望远镜分别处于Ⅰ和Ⅱ位置时光轴的夹角为: ==∆±=ααα_59°57′±5′或=∆±=ααα_59°57′±3′公式:()()‘右右,左左θθθθθ-+-=4 数据处理:411=θ[(331°14′-211°10′)+(151°12′-31°10′)]=59°57′ 412=θ[(328°3′-208°9′)+(148°5′-28°7′)]=60°1′ 413=θ[(319°41′-199°34′)+(139°38′-19°34′)]=59°54′ 414=θ[(318°48′-198°44′)+(138°43′-18°43′)]=59°58′平均值:)(414321ααααα+++=-=59°57′ 不确定度: 1)(2_1--∑==∆=n S i n i x A αα=4)'57598559()'5759'5459()'5759'160()57595759(2222'' -'+-+-+-≈4′ 仪∆≈∆B =1′=∆总=α_ r E <Ep实验心得:(学生自己写,可视情况适当额外加分)。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完整版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参考报告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2、学习分光计调节的要求和调节方法;3、测量三棱镜顶角;二、仪器与用具:1、分光计:(型号:JJY-Π型, ';2、钠灯:(型号:GY-5,3、三棱镜棱角:60o±5′(材料:重火石玻璃,nD = 1.6475);4、双面反射镜,变压器(6.3V/220V)三、预习报告:1、实验原理(力求简要):(1)分光计调整总要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分要求:有三个如下:〈1〉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调整方法:①对望远镜的目镜进行调焦,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分划板十字准线②对望远镜的物镜进行调焦,用“自准直法”进行,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绿“+”字像、且无视差。
③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小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④在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的基础上,根据反射定律,应用“各半调节法”进行调整。
〈2〉载物台垂直仪器主轴调整方法:将双面镜旋转90°,同时旋转载物台90°,调节一个螺丝,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双面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3〉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调整方法:从望远镜里看到平行光管狭缝清晰像呈现在分划板上且无视差。
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注意:这一步及后面操作绝对不能动望远镜的仰角调节螺丝以及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从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狭缝的像,调节平行光管透镜的焦距,使从望远镜清晰看到狭缝的像(一条明亮的细线)呈现在分划板上为止。
这时望远镜接收到的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行光管出射的是平行光。
分光计调整和三棱镜顶角测定报告

分光计调整和三棱镜顶角测定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习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利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实验仪器】分光计,双面平面反射镜,玻璃三棱镜。
【实验原理】如图6所示,设要测三棱镜AB面和AC面所夹的顶角a,只需求出j即可,则a=1800-j。
图6测三棱镜顶角【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分光计的调整调整要求:1.望远镜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望远镜调节1.目镜调焦目镜调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过目镜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镜中分划板上的刻线和叉丝,调焦办法:接通仪器电源,把目镜调焦手轮12旋出,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察,直到分划板刻线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轮,至目镜中刻线的清晰度将被破坏而未被破坏时为止。
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2.望远镜调焦望远镜调焦的目的是将分划板上十字叉丝调整到焦平面上,也就是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
其方法如下:将双面反射镜紧贴望远镜镜筒,从目镜中观察,找到从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光斑,前后移动目镜装置11,对望远镜调焦,使绿十字叉丝成像清晰。
往复移动目镜装置,使绿十字叉丝像与分划板上十字刻度线无视差,最后锁紧目镜装置锁紧螺丝%26#8197;10.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调节如图7%26#8197;所示的载物台调平螺丝%26#8197;b%26#8197;和%26#8197;c%26#8197;以及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分别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皆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重合,如图8所示。
此时望远镜光轴就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了。
具体调节方法如下:将双面反射镜放在载物台上,使镜面处于任意两个载物台调平螺丝间连线的中垂面,如图7所示。
图7用平面镜调整分光计目测粗调。
用目测法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7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29,使载物台平面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大致垂直。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使用三棱镜测量分光计,以确定其准确的顶角大小。
二、实验原理
入射光由镜片表面反射,而出射光在三棱镜表面以及相关介质之间传播。
当介质具有
折射率不同时,就会发生反射、折射、衍射等光学效应。
三棱镜的通过参数给定顶角决定
了出射光的路径,从而影响出射光的角度。
将这个角度与参考角度相比较,就可以测量三
棱镜的顶角。
三、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的装置主要有分光计、真空管、水平尺、三棱镜、煤油等。
四、实验步骤
(一)准备实验:将分光计放置在实验台上,通过夹具将三棱镜固定在一起,将一支
真空管固定在真空口上,将一支水平尺放置在实验台上,将煤油放入真空口内,等等。
(二)调节实验:通过观察出射光的方向,使用水平尺调整三棱镜顶角,得到准确的
角度值。
(三)使用分光计测量:通过观察出射光的方向与参考点,使用分光仪测量其准确的
顶角大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观察。
五、实验结果
通过使用分光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测量结果顶角°
1 60.3
2 60.2
3 60.2
4 60.1
平均顶角:60.2°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三棱镜的平均顶角为60.2度,用分光计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与三棱镜的实际顶角一致。
分光计的调整与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实验报告

分光计的调整与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掌握分光计的调整方法;2. 学习使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与材料:1. 分光计;2. 三棱镜;3. 白纸。
实验原理:1. 分光计调整方法:分光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线偏转角度的仪器。
调整分光计需要先进行水平调整,然后再进行垂直调整。
水平调整:将分光计放置在水平台上,调整平台的水平度,使得分光计能够稳定放置在上面。
垂直调整:使用调整螺丝调节分光计的旋转轴,使得分光计的平台与分束镜平行。
2. 三棱镜顶角的测量:将三棱镜放置在分光计的平台上,调整分光计使得光线能够通过三棱镜。
将白纸放在三棱镜的侧面,用来观察光线的偏转。
旋转调节分光计的旋钮,使得光线通过三棱镜的顶角处,并使得光线在纸上形成一个明显的亮点。
测量纸上亮点的位置与水平线的夹角,即为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步骤:1. 将分光计放置在水平台上,调整平台使其水平。
2. 使用调整螺丝调节分光计的旋转轴,使得分光计的平台与分束镜平行。
3. 将三棱镜放置在分光计的平台上,调整分光计使得光线能够通过三棱镜。
4. 将白纸放在三棱镜的侧面,用来观察光线的偏转。
5. 旋转调节分光计的旋钮,使得光线通过三棱镜的顶角处,并使得光线在纸上形成一个明显的亮点。
6. 使用直尺测量纸上亮点的位置与水平线的夹角,即为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调整分光计,使得光线通过三棱镜的顶角处,并在纸上形成一个明显的亮点。
测量纸上亮点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θ,即为三棱镜的顶角。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三棱镜的顶角,并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实验的准确性和误差。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分光计的调整方法,并使用分光计测量了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后,可以判断实验的准确性和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报告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2、学习分光计调节的要求和调节方法;
3、测量三棱镜顶角;
二、仪器与用具:
1、分光计:(型号:JJY-Π型, 编号:99056400),最小刻度1';
2、钠灯:(型号:GY-5, 编号:20020072);
3、三棱镜棱角:60º±5′(材料:重火石玻璃,nD= 1.6475);
4、双面反射镜,变压器(6.3V/220V)
三、预习报告:
1、实验原理(力求简要):
(1)分光计调整
总要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分要求:有三个如下:
〈1〉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调整方法:
①对望远镜的目镜进行调焦,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分划板十字准线
②对望远镜的物镜进行调焦,用“自准直法”进行,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绿“+”字像、
且无视差。
③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小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
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④在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的基础上,根据反射定律,应用“各半调节法”进行调整。
〈2〉载物台垂直仪器主轴
调整方法:
将双面镜旋转90°,同时旋转载物台90°,调节一个螺丝,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双面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
十字叉线)重合。
〈3〉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调整方法:
从望远镜里看到平行光管狭缝清晰像呈现在分划板上且无视差。
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注意:这一步及后面操作绝对不能动望远镜的仰角调节螺丝以及物镜
和目镜的焦距),从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狭缝的像,调节平行光管透镜的焦距,使从望远镜
清晰看到狭缝的像(一条明亮的细线)呈现在分划板上为止。
这时望远镜接收到的是平行光,
也就是说,平行光管出射的是平行光。
〈4〉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调整方法:
望远镜看狭缝像与分光板竖直准线重合,狭缝像转90o后又能与中心水平准线重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调节平行光管(或望远镜)的水平摆向调节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十字竖线重合,然后转动狭缝90o,调节平行光管的仰角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中心水平线重合。
这时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也就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三棱镜的顶角的测量
〈1〉方法:反射法测量。
〈2〉原理:如下图所示:
一束平行光由顶角方向射入,在两光学面上分成两束反射光。
测出两束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φ,则可得到顶角A 为
〈3〉方法:实验时,将待测棱镜放在分光计载物小平台上,使棱镜的折射棱正对平行光管,并接
近载物台的中心位置,如图4-26-2所示。
调节载物台面平面与分光计主轴垂直,旋紧7、25,锁紧载物台和游标盘,缓慢转动望远镜,用望远镜寻找经过棱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狭缝像,使狭缝像与分划板中心竖线重合。
记录下望远镜所处位置分别为Ⅰ和Ⅱ时的两刻度盘读数φ、φ'和φ2、φ2',则望远镜分别处于Ⅰ和Ⅱ位置时光轴的夹角为:
()()[]
4
,
1,
212
ααααα-+-=
重复测量五次,按(4-26-1)式求出顶角A ,计算其测量不确定度。
〈4〉读数时超过0点处理:转动望远镜时,如果越过了刻度0点,则应按下式计算望远镜转过的
角度
Φ=360O —︱Φ2—Φ1︱
2、实验步骤:(写出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步骤)
〈1〉将双面镜放在载物台上;三个螺钉高度分别为“h ” 〈2〉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接收平行光)
〈3〉望远镜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自准法)
〈4〉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3、注意事项:(主要)。
〈1〉不要用手摸三棱镜棱角、双面反射镜镜面
〈2〉读数时每半小格在游标盘上分成30等份;超过0°时要加360° 〈3〉计算时借位为60′
〈4〉钠灯开启后直至结束(中途不要关闭)再关闭。
四、数据及处理:(以下数据仅供参考、有错误请勿抄袭) 一、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 表一:数据(注意单位)
1
2
3 4 平均
K=1
K=-1
K=1
K=-1
K=1
K=-1
K=1
K=-1
59°57′ 示数
左 331°14′ 211°10′ 328°03′ 208°09′ 319°41′ 199°34′ 198°44′ 318°48′ 右 151°12′ 31°10′ 148°05′ 28°07′ 139°38′ 19°34′ 18°43′ 138°43′
==∆±=ααα_
59°57′±5′或=∆±=ααα_
59°57′±3′
公式:()()‘
右右,左左θθθθθ-+-=
4
数据处理:41
1=
θ[(331°14′-211°10′)+(151°12′-31°10′)]= 59°57′ 41
2=θ[(328°3′-208°9′)+(148°5′-28°7′)]= 60°1′ 41
3=θ[(319°41′-199°34′)+(139°38′-19°34′)]= 59°54′
41
4=θ[(318°48′-198°44′)+(138°43′-18°43′)]= 59°58′
平均值:)(4
1
4321ααααα+++=-=59°57′
不确定度:
1
)(2
_
1
--∑=
=∆=n S i n i x A αα=
4
)'57598559()'5759'5459()'5759'160()57595759(2
222'' -'+-+-+- ≈4′
仪∆≈∆B =1′
22B A ∆+∆=
∆总=2
2''14+≈5′
=∆±=ααα_
59°57′±05′ %100*_
α
α
∆=
p E
结果分析:〈1〉结果评价(见课本p 9页)
参考值:三棱镜棱角:60º±05′
百分差:00_
ααα-=
r E ⅹ100%=︒
︒
-︒6060'5759ⅹ100%=0.09% r E <Ep 测量结果在随机误差的范围内比较相符.
误差分析:(以下为分析方向、具体由同学自己写,勿抄老师)(一)定性分析:
分光计属于精密仪器,其操作调节的要求在测量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不是很大,主要有:(1)载物台倾角对应的顶角系统误差
(2)望远镜垂直主轴时的叉丝像位置的系统误差
(3)望远镜和主轴的垂直度的系统误差
(4)平行光管狭缝较宽引起的误差
(5)人眼视觉引起的误差
(二)定量分析:
(1)三棱镜对贡灯各条谱线的折射率与谱线波长的关系?
作图
实验心得:(学生自己写,可视情况适当额外加分)。
实验建议:(学生自己写,可视情况适当额外加分)。
实验改进:(学生自己写,可视情况适当额外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