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生产地质报告

xxx煤业股份有限公司xxxx生产地质报告xxxx地测部二0一四年二月xxx煤业股份有限公司xxxx生产地质报告编制:审核:地测副总:总工程师:矿长:编写报告单位:xxxx地测部编写日期:2014年2月绪论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基建煤矿移交生产后,应在3年内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之后每5年修编1次。
矿井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编写生产地质报告,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报告由地测部人员编制,编制后提交地测副总工程师、矿总工程师、矿长组织审定。
xxxx于1998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年产15万吨/年。
该矿于2000年5月基建结束进行试生产阶段,2002年以前未达到设计能力,2005年技改扩能为30万吨/年。
现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修编矿井生产地质报告。
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报告编写依据 (1)第二节位置、自然地理及四邻关系 (2)第三节周边老窑、老空区及相邻矿井生产情况 (6)第四节生产概况 (9)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13)第一节煤田勘探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13)第二节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14)第三节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14)第三章地层构造 (16)第一节地层 (16)第二节煤层 (25)第三节构造 (28)第四节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44)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45)第一节煤层 (45)第二节煤岩、煤质 (51)第三节煤的用途 (54)第四节其它有益矿产 (54)第五节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7)第五章瓦斯地质 (58)第一节煤层瓦斯参数和瓦斯等级 (58)第二节瓦斯赋存规律 (59)第三节瓦斯涌出量预测 (62)第四节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63)第五节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3)第六章水文地质 (64)第一节水文地质概况 (64)第二节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74)第三节涌水量构成及预测 (76)第四节矿井水害及防治措施 (77)第五节突水点 (80)第六节水文地质类型评价 (81)第七章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地质条件 (82)第一节岩石物理性质 (82)第二节煤层顶底板 (82)第三节地层产状要素 (85)第四节其它开采地质条件 (86)第五节工程地质及其它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6)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87)第一节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87)第二节瓦斯资源/储量估算 (92)第九章煤矿地质类型 (94)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94)第二节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96)第十章探采对比 (97)第一节地质因素探采对比 (97)第二节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101)第三节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101)第四节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102)第十一章结论及建议 (103)第一节主要认识 (103)第二节主要问题 (104)第三节建议 (105)第十二章附图 (107)第十三章附表 (108)第一章概况第一节目的、任务、要求及报告编写依据一、目的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下发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
某某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

XX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编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XX煤矿隶属于XX煤矿集团XX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7月,1966年10月投产,其前身为XX矿务局XX煤矿。
依据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件“关于2005年省属煤炭集团及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部分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的批复”,XX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t/a。
自建矿以来,XX煤矿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能源,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井地质工作者在以往煤田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井下地质情况,为开拓、掘进、回采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是今后矿井生产的重要依据。
由于地质资料具有分散性,地质认识具有阶段性,所以,全面收集、适时整理和分析地质资料,对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矿井地质报告是生产矿井地质工作的全面总结,是保证煤矿正常生产,制订矿井发展规划,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地质依据。
按照《矿井地质规程》和《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的要求,矿井地质报告一般每8~10年修改一次,并报省煤炭厅(局、公司)批准。
XX煤矿原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于1992年,经过十几年矿井生产又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在地质构造和矿井储量等方面,与原地质报告均有相当大的变化。
随着煤矿深部开采地质环境的变化,对矿井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矿井地质报告已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
所以,必须修改原有的各种基本图件和文字结论,进行井田地质的重新评价。
2006年9月,XX煤矿委托XX理工大学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双方签订了修编合同并明确了技术要求。
本次报告修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综合分析矿井地质特征,包括井田内煤系地层的发育特点、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厚度及变化、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等;二是估算和核实矿井储量,掌握储量动态,为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
建井地质报告

建井地质报告
一、报告简介
本报告旨在为建井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数据和信息,包括(但
不局限于)地质勘测、土壤和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情况等。
本报告的编制依据建井工程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保证建井工程顺
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地质概况
1. 地质位置:建井位于XX地区;
2. 地质背景:建井位于一条侵蚀断裂带上,地质构造活跃,地
层变化剧烈,地下水位较高,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
3. 地质勘测:对建井工程区域进行了综合地质勘测,包括地貌、地质、土壤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勘测结果显示,地质构造活跃,
地层主要由X、Y两种地层组成,土壤为红黏土,平均厚度为Z,透水性较弱;
4.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通过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得出了X、Y地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包括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
模量等;
5. 地下水情况:对建井工程区域的地下水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根据取样分析得出,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良好,但存在一定的地
下水流动风险。
三、工程建议
结合地质概况和地下水情况,本报告对建井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在建井周边区域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因地
质灾害引发意外事故;
2. 在建井工程中根据地层特征选取合适的钻井技术和工艺;
3.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因地下水流动等问题引发工程事故。
四、总结
通过本次建井地质报告的编制,为建井工程提供了必要的地质
数据和信息,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钻井工程,降低施工风险,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同时,建议建井施工方结合本报告给出的建议,加强钻井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汇报ppt[煤矿井下矿井地质相关问题探析]
![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汇报ppt[煤矿井下矿井地质相关问题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cd46ff4b73f242326c5f82.png)
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汇报ppt[煤矿井下矿井地质相关问题探析]地质问题是影响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的关键基础,地质不清是引起连锁反应的基本根源。
在当前煤矿生产中,矿井作为主要的工作地点和作业方式,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问题。
事实上.施工时间和工程量等因素与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在一个高产优质的矿产工程中,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矿产井下地质进行探讨和分析,确保地质结构模式能够满足当前生产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减小工程量,缩短工期,特别是针对各种矿产生产中长期生产的模式,其在生产中地质要求是不容忽视的过程。
在这种影响的管理分析中,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在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影响的过程中,更是要注重矿井地质工作中最容易出现的地质影响问题,最大限度的确保地质资料的准确性。
这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矿产生产安全的关键问题所在。
一、矿井地质分析影响煤炭开采的地质因素很多,主要是由于煤层的厚度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影响顶板岩层之间的结构形成一定的缺陷,同时好存在着空间分布、构造(包括断层、褶曲等)、矿井水文地质及瓦斯地质、其他的地质异常情况,这些地质问题是影响和制约煤矿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形式,更是其关键性因素所在。
为了提高煤炭生产量和生产效益,仅仅依靠过去的地质分析模式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煤炭生产需求。
从地质需求进行研究,确保地质保障系统的应用是当前分析的主要方式:1.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由于受基底构造、原始成煤环境、后期冲刷和构造作用的影响,造成不同煤田、矿井或同一矿井的不同采区、工作面的煤层厚度不同或出现增厚、变薄现象。
当煤层厚度小于实际采高时.在工作面煤壁表现为破顶或破底,给综采设备维护带来困难;当煤层厚度大于工作面采高并撇顶煤时。
由于煤层松软,极易造成漏顶,给顶板管理造成不便。
2.顶、底板岩性空间分布及其稳定性:研究表明:煤矿顶、底板岩层在垂向上和侧向上的厚度和岩性变化很大,存煤炭开采过程中,在一定的采深条件下,顶板冒落、底鼓及煤岩层突出往往发生在老顶砂岩与泥岩的过渡部位。
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地质报告是一份核心的文档,它为矿井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它是矿井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产勘察、开采、管理和评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矿井地质报告是一份专业的地质学报告,其中包括了业主、设计人员和建筑师所需要了解的地理环境、煤层构造和煤层特性、地质风险和安全评估、地下水问题、煤层开采方案和采掘系统以及地质工程技术特性等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出可行性方案,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矿井的效益都非常重要。
矿井地质报告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野外地质勘探、土层采样、地下水调查、岩石力学试验、地球物理测量、地层学、矿物学和煤学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在矿山评估和开发前,必须对采矿区域的地理条件、地表形态、地质学和岩土工程学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案并提供多个技术选项。
如果需要,还需要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包括地下勘探、井筒施工和水评估。
矿井地质报告对于矿山设计及其相关机构显得尤为必要。
它确保了建立矿井或进行新巷道建设的时候,设计人员经过仔细考虑和评估了地质因素对矿井运营和矿人的影响。
另外,如果出现了地质灾害,比如地面沉陷、地裂缝、岩溶、冲刷、岩层滑动等,必须及时向客户报告,以便他们采取措施修改或提前停工。
因此,矿井地质报告应该是详细和准确的,确保了建设者/操作者遵循标准的质量和安全规范。
在矿井运营的整个过程中,矿井地质报告还起到了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地质报告,了解没有探明的地带和岩石学特性、承压水流情况、地下水短期变化情况等等,从而规避地质风险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效率。
同样的,矿井地质报告还可以帮助管理层掌握矿山资源状况,制定运营和维修计划、监测地下水资源以及安全水平。
总之,矿井地质报告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使建设者和管理者更好的了解矿井地质特征,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只有制定出详尽、准确和全面的地质报告,才能让矿山顺利地运转,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

附件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修改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阐明本次修改修改地质报告的依据、目的和任务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主要阐明井田的地理位置、井口坐标、井田边界和面积与采矿许可证相一致,与临井关系。
扼要说明通过本井田或临近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线等。
第三节自然地理叙述井田的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气象情形等。
第四节生产建设概况阐明矿井建设和投产时刻、设计能力、服务年限、核定能力、开拓方式、采煤方式,开拓延伸及改扩建、技术改造历史、开采煤层、现生产水平、开拓延伸水平和开采范围等。
简述原报告提供和这次修改地质报告时各类储量情形等。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况简述本井田以往地质勘探工作情形及评价,包括历次勘查(补勘)单位、时刻、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手腕、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情形和存在主要问题等。
第二节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叙述自上次报告以来所采用的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方式,各类主要手腕的利用情形、主要工作量和质量情形评述。
上述内容可按照情形分类叙述。
第三节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说明原地质报告的提出单位、时刻,报告审批单位、时刻和审批意见。
对勘探方式、勘探类型、工程质量、地质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和储量计算等作出评价。
第四节矿井中及周边小煤窑的开采情形主要叙述与本矿井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同时还要说明需要采取的办法。
第三章矿井地质第一节地层简述井田内地层层序、时期、厚度、岩性及其转变、古生物组合等,并叙述井田内地层对比的方式和依据及靠得住程度(或对原报告对比的评价)。
第二节含煤地层详述井田内含煤地层的厚度、岩性、岩相、标志层特征及沿走向和偏向的转变情形等。
第三节构造一、简述区域地质构造大体特征及井田所处的构造位置。
二、详述井田的大体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及其转变,井田内主要褶曲和断层的散布情形;逐个描述井田内主要构造的接露地址、断层落差或轴向、产状要素、延展方向、生成顺序、断层与褶曲之间的彼此关系及其规律,各类工程对构造的控制研究程度。
矿井地质补勘报告

矿井地质补勘报告矿井地质补勘报告是矿井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矿区内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并结合矿井开采要求,提出针对性的矿井地质补勘意见的重要报告。
在矿井勘探的过程中,矿井地质补勘报告对于确定矿井作业计划、制定采矿方案、保障矿属及人员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矿井地质补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矿床地质、矿井围岩稳定性评价、水力地质条件、气体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矿井支护锚杆和胶结剂使用等方面。
其中,矿床地质是矿井地质补勘报告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分析矿床形成、矿石地质特征、矿石成分及各种岩石构造等,为矿井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在矿井围岩稳定性评价方面,主要对围岩类别、工作面支护设计、煤层理论厚度、工作面边际和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以确保在矿井开采中围岩稳定性得到保障。
对于水力地质条件,矿井地质补勘报告主要分析矿井底板和巷道倾向的水流情况,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抽排方案。
在气体地质条件方面,报告需要分析矿井内的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以确保作业安全。
除了对矿井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矿井地质补勘报告还需要考虑地质环境的影响,例如地质灾害以及矿井工程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在矿井支护锚杆和胶结剂使用方面,报告需要根据围岩地质和工程结构性质,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法,保障矿井开采的稳定性。
对于一份完整的矿井地质补勘报告,它不仅要包括上述各方面内容的分析和评估,还需要结合矿井的具体情况,提出可行的矿井开采方案。
矿井开采方案需要考虑到矿井开采成本、矿石质量、矿井勘探结果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提供全面可行的建议。
同时,报告也需要考虑到矿井开采所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社会责任的相关建议。
总之,矿井地质补勘报告是整个矿井勘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对矿区内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综合运用各种地质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未来的矿井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可行的矿井开采方案。
矿井地质研究报告

矿井地质研究报告矿井地质研究报告一、引言矿井地质研究是矿山开采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对某矿井的地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矿山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二、地质概况该矿井位于山西省某地,地处山区,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床属于煤炭矿床,主要煤种为烟煤和褐煤,产地较为丰富。
在该地区,煤矿层主要分布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中,地层倾角较大,形成了较大的煤矿层厚度。
三、地质特征1. 地层情况:矿井所在地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主要由上古地层和新生代地层组成。
上古地层主要为花岗岩、砂岩和泥岩,总厚度约为500米,呈均匀分布。
新生代地层主要是白垩纪地层,主要有白垩纪砂岩、泥岩和煤层等。
矿井所在地的地层倾角较大,平均倾角为25°。
2. 矿床类型:该矿床主要为断层煤矿床,煤层分布不规则,存在断层、褶皱等构造扰动,煤层厚度和煤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3. 矿井陷落:由于地层倾角较大,矿井开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地层陷落和冒顶等现象,特别是在断层附近,地表也会出现陷落和沉降。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对矿井地质状况的综合分析,我们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恶劣程度、地质灾害频发度和人员伤亡风险等因素。
1. 地质构造恶劣程度:根据地层倾角大小和存在的断层褶皱情况,判断该矿井地质构造恶劣程度较高,地层变化大,对矿井开采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风险。
2. 地质灾害频发度:由于矿井所在地区地质构造较复杂,煤层厚度不均匀,存在断层和褶皱等构造扰动,地质灾害频发度较高,容易导致地层陷落、冒顶、滑坡、塌方等灾害。
3. 人员伤亡风险:根据地质灾害的频发度和矿井的开采条件,判断矿山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存在一定的人员伤亡风险。
五、安全建议针对该矿井地质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1. 加强地质勘查和预测,提前发现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2. 加强保护层的支护和延伸,提高矿井结构的稳定性;3. 加强瓦斯的抽采和通风系统的改造,以减少地质灾害对瓦斯爆炸的引发;4.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二○○七年十月报告名称: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报告编制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报告主编:李振谭效林报告编制人员:李振谭效林卢忠良王明山潘发旺华夏张晓坤王孝臣审核人:谭效林总工程师:卢忠良队长:张正修正文目次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1)第二节位置、范围和交通 (2)第三节自然地理 (3)第四节生产建设情况 (4)第五节对原地质报告的评价 (6)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 (8)第一节以往勘探工作简况 (8)第二节矿井补充勘探 (9)第三章矿井地质 (11)第一节地层 (11)第二节含煤地层 (14)第三节构造 (16)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 (34)第一节煤层 (34)第二节煤质 (42)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 (46)第五章水文地质 (49)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49)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 (50)第三节矿井涌水规律及涌水量预计 (59)第四节矿井主要水害及其防治措施 (63)第五节供水 (65)第六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66)第六章开采技术条件 (68)第一节开采方法与顶底板条件 (68)第二节特殊开采 (69)第三节瓦斯、煤尘和煤自燃 (71)第四节地温和地压 (74)第五节环境地质 (75)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77)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的范围、工业指标 (77)第二节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 (77)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参数的确定 (78)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81)第五节资源储量变化及原因 (93)第六节矿井服务年限 (96)第八章结论及建议 (97)附图目次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 1 古城煤矿地形地质图 1:50002 2 地层综合柱状图 1:5003-1 3 主井井筒断面图 1:500、1:100 3-2 4 副井井筒断面图 1:500、1:100 4-1 5 2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4-2 6 3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4-3 7 6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4-4 8 10下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4-5 9 15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4-6 10 16上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4-7 11 17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50005 12 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6-1 13 2-2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2 14 4-4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3 15 5-5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4 16 6-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5 17 7-7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6 18 8-8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7 19 8-8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8 20 9-9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9 21 10-10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0 22 14-14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1 23 15-15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2 24 16-1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3 25 16-1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4 26 17-17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5 27 25-25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6 28 26-2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7 29 27-27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8 30 28-28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6-19 31 2-29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7 32 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8-1 33 煤岩层对比图1 1:10008-2 34 煤岩层对比图2 1:10008-3 35 煤岩层对比图3 1:10008-4 36 煤岩层对比图4 1:10009 37 井上下对照图1:500010 38 综合水文地质图1:1000011 39 水文地质综合柱状图1:100012 40 矿井充水性图1:500013 41 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附表目次钻孔坐标一览表抽水试验成果表钻孔情况一览表漏水钻孔统计表钻孔封闭质量一览表水质分析成果表钻孔综合确定成果表各煤层块断厚度统计表3煤层采样情况表各煤层资源量计算基础表各煤层化验成果表钻孔简易测温记录表钻孔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抽水试验成果表附件目次1、古城煤矿采矿许可证2、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函3、《山东省临沂矿务局古城煤矿资源储量复核报告》评审意见书4、对《山东省兖州煤田临沂矿务局古城矿井储量报告》的审批意见5、《山东省兖州煤田曲阜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审查决议书6、关于同意将曲阜井田划归临沂矿务局开发的批复7、《古城煤矿2006年度储量检测报告》审查意见8、《东山矿业集团古城煤矿2005年度储量检测报告》审查意见9、《关于大宇水泥厂、古城煤矿等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评审结果》的复核申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和任务1990年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以“(90)中煤总字第147号”文批复,将原曲阜井田移交给临沂矿务局开发,确定企业名称为“山东临沂矿务局曲阜矿井”, 1993年临沂矿务局以“临煤干字(93)第269号文”批准将“山东临沂矿务局曲阜矿井”更名为“临沂矿务局古城矿井”,现更名为山东东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隶属于临沂矿业集团。
古城煤矿于2001年1月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设计服务年限51.9年。
采用立井、暗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一水平标高为-505m,二水平标高为-850m,三水平标高为-1030m,采用综采放顶煤方法开采3煤层。
为总结投产以来矿井地质工作经验和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为设计和生产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根据煤炭部1984年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的规定,编制本报告。
编制本报告的依据是:1、煤炭部(84)煤生字第607号文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2、《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1984)3、《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1983)4、《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2002)5、《煤矿安全规程》(2006)6、鲁煤管生便字[1992]4号文转发的原中煤总公司制定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1992)7、《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试行)(1987)8、原能源部煤字[1989]第26号文颁发的《煤矿地质测量图例》9、原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煤生字[1992]第15号文颁发的《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煤矿地质测量图例]实施补充规定》10、《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999)编制本报告的资料来源是:原煤炭工业部119煤炭地质勘探队和物探队于1983年提交的《山东省兖州煤田曲阜井田精查地质报告》,临沂矿务局于2000年提交的《临沂矿务局古城矿井建井地质报告》,2002年提交的《山东省兖州煤田临沂矿务局古城矿井储量复核报告》,2003、2004、2005、2006年度《资源储量检测报告》,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于2006年提交的《古城煤矿扩大区勘探报告》,以及在生产期间揭露的实际资料、生产补充勘探资料、井下勘探资料与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同时参考了相邻矿井的地质资料及报告。
编制本报告的目的是:依据建井、生产工作中积累的地质资料,在2000年提交的《建井地质报告》、历年资源储量检测报告、2006年提交的《古城煤矿扩大区勘探报告》及2007年提交的《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的基础上,对矿井内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从而加强生产矿井的地质工作,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矿井安全生产计划的制定和安排、制订发展规划提供更充分和可靠的地质依据。
编制本报告的基本任务是:1、编制主要地质图件、附表,系统整理各种地质资料,最终提出文字报告,使之适应和满足矿井生产的需要。
2、估算矿井各类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核实矿井可采储量,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建议和意见。
3、进一步研究含煤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变化规律,研究矿井水文地质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在研究地质规律的基础上,查明影响矿井生产、建设的各种地质因素,为解决采掘工作的地质问题提供依据。
4、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含煤地层中,共伴生有益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
第二节位置、范围和交通一、位置与范围古城煤矿位于兖州市东郊曲阜市以西,分属兖州、曲阜两市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5°33′~35°36′,东经116°49′~116°54′,西南部以铁路煤柱线分界,浅部自煤层露头及单家村煤矿为界,具体由2003年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核定的23个坐标点确定,开采深度-400~-1000m,矿井面积16.66km2。
矿井边界范围坐标见表1-1。
古城矿边界拐点坐标表表1-1二、交通情况本矿井交通非常方便,京沪铁路从古城煤矿西侧通过,矿井西南方2.5km即是兖州车站,三二七国道横贯本矿井,各村间均有简易公路可通汽车。
交通情况见图1-1。
第三节自然地理一、地形及河流本区地势平坦,为冲积平原,一般高程+51m~56m,地势东高西低,仅泗河及其河堤高程相对变化较大。
泗河、沂河流经本矿井,泗河发源于新泰市太平顶山的西部,全长142km,为全年性河流,洪峰期流量为4020m3/s;沂河发源于尼山,属泗河支流,洪峰期流量为445m3/s。
二、气象本区位于北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海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3.5℃,月平均最高气温29℃(1966年),日最高气温41.6℃(2002年7月15日);月平均最低气温4.11℃(1975年),日最低气温-19.4℃(1967年1月15日)。
年平均降水量701.9mm,年最大降水量为1179.3mm,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春季水量少。
年平均蒸发量1654.7mm,年最大蒸发量1819.5mm(1966年)。
春、夏季多东及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2.3m/s。
历年最大积雪厚度0.19m(1975年1月),最大冻土厚度0.45m(1968年1月)。
古城煤矿图1-1 交通位置示意图三、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1992]160号文“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使用规定》的通知”:兖州市的地震烈度为7度,据《中国地震资料年表》记载,本区地震活动性不强,但无感地震频发。
兖州、曲阜历史上曾发生过5.5~5.6级地震。
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