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语文小升初指导--说明文阅读技巧及练习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

完整版)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主要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以达到解释、阐述的目的。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以下是五个步骤: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
我们可以从标题入手,也可以从材料中归纳,看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事理,以及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例如,《蜘蛛》一课的对象是蜘蛛,写作的目的是介绍有关蜘蛛的科学知识,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蜘蛛。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时,要阐述其特征,即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
3、了解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常用的顺序大致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采用时间顺序,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采用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则包括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4、注意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和举例子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就是下定义的例子;“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就是打比方的例子;“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则是分类别的例子;“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
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则是举例子的例子。
综上所述,阅读说明文需要明确说明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把握事物对象的特征,了解说明的顺序,注意说明方法。
飞船的结构一般为多舱体,要求舱体之间能够分离,因此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
2018年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阅读较为快捷有效。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问题——按问题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以下是针对《考试说明》,提出的几种答题技巧:一、看分值答题法: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
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二、用原文答题法: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
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
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一、说明文的类型:1、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来分)。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即“对象+内容”) 。
2、平实性说明文、生动性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二、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平实、简明三、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与答案一、【说明文】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银杏银杏有非常古老的历史。
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
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
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
一点儿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
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
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银杏长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
这是因为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A.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C.银杏和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D.银杏和恐龙一样都灭绝了。
2、第三自然段画“_______”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列数字B.打比方列数字C.打比方作比较D.作比较举例子3、下列不属于银杏树长寿原因的一项是()。
A.有极为发达的根系B.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少C.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D.和恐龙一样悠久4、文中第一自然段画“_______”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2、A;3、D;4、不能。
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综合全解

小升初语文《说明文阅读》考点综合全解
考点梳理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形类别、来源、成因、功能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内容。
2.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3.了解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子:通过列举事例对事物进行具体说明。
(2)列数字:用数字资料加以说明。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形象化说明。
(4)作比较:用具体的或大家熟悉的事物与抽象的或人们陌生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人们获得具体、鲜明的印象。
(5)下定义: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出规定性的说明。
考点点拨
★典型实例
1.举例子和列数字
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2.打比方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3.作比较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做题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做题技巧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和做题技巧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2、概括某段大意(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高分阅读】小升初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梳理+技法点拨+例文分析)(有答案)

【培优阅读】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方法点拨+参考答案 (四)说明性文章阅读 一、考点要求: 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 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3.了解说明的顺序 说明文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4.注意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学校: 姓名: 班级: --------------------密-----------------------封----------------------线---------------------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精]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精]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556f82964bcf84b9d57bb7.png)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有四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二是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三是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四是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简单来说,它的特点就是内容科学、结构清晰、语言准确、实用性强。
二、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①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
②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③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
说明文的分类——按内容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按语言表达方式分:平时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如《只有一个地球》)(注:什么是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三、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①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
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
②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
小升初语文高分技巧-说明文阅读复习

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删 去不符合实际, “部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练习:
•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问:“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答:不能。“几乎”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
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如去掉意 思就太绝对了。“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一、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 二、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了解结构特点。
一、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
语段一: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唐家山堰 塞湖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处,是北川灾 区面积最大、危险最大的一个堰塞湖。 语段二: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 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 1.两段文字所属课文都是 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 文、事理说明文)。 2.语段一,说明对象是 唐家山堰塞湖 ,说明对象 的特征是___面__积__最__大__、__危__险__最__大___________ 。
• 所选文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作比较、列数字,更准确突出了涂改液的危害 性很大。
三、理解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谨、简明
• 一般表现在一些表示程度、估计、范围、时间、频率、 等的词语上——
表程度:一般、比较、几乎、相当、更、最……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 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经常、常常……
练习:
•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 请分析“左右”一词的表达效果。
• 答:“左右”表示估计,因为年代久远不敢肯 定。所以加上“左右”一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练习一
姓名:等级:
一、填空。
1、说明文由于说明对象的不同,分()和()。
2、把握()是我们迅捷把握被说明事物特征的有效方法。
3、你知道的说明方法有()、()、()。
4、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在运用举例子时,常会出现()、()等字样。
5、列数字能给人()的印象。
6、作比较是将一事物与()相比较。
作比较能使原先难于说清的事物特征变得()。
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是()、()。
8、表示修饰、限制、补充类的词语,如果去掉,会()。
9、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等。
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
10、常见的说明顺序一般包括、()、()、()。
二、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长郡7卷)
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张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
②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
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藉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
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山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有“白玉”“青王”“青白玉”“黄玉”“墨玉”“翠绿色玉”等,丰富的色泽便于区分金、银、铜奖牌的等级。
③据悉,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由“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
玉环的内环周长为31.9毫米,外环周长为57.7毫米,厚为3毫米。
④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王,最大块体超过10吨,质地细密
(A柔嫩B柔润),加工处理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玉石种类。
此外,青海昆仑玉储量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
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王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由于新疆和田玉资源储量已十分稀少,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
(A份额B份量)。
⑤数千年来,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文化历来崇尚以玉比德、以王袁情、以玉明志。
玉舍有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凝聚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
绵延于青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羡誉的昆仑山,不仅出产了品质优关的青海昆仑玉,也孕育了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汇发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1、从第④段的两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主要”不能删去,原因是
3、第②段的画线句“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的记载”在全文的作用是:
4、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思想精髓?(请用原文的语句同答)
5、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
请补全下面与“玉”有关的成语。
(1) ,败絮其中。
(2) ,不为瓦全。
(3)它山之石,。
说明文阅读练习二
姓名:等级: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长郡2卷)
最早的镜子是水面,后来人们发明了青铜镜。
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
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销往日本、朝鲜等。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里的“以铜为镜”指的便是青铜镜。
在埃及,也很早就有青铜镜了。
此外,欧洲人曾造过银镜,俄国人制造过钢镜。
然而青铜镜毕竟太过晦暗,银镜太贵,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现在人们使用的这镜子,都是又亮、又大的玻璃镜。
1、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几种镜子的特点。
(1)青铜镜:
(2)银镜:
(3)钢镜:
(4)玻璃镜:
2、上文介绍几种镜子时,详细说明的是()
A.银镜
B.青铜镜
C.钢镜
D.玻璃镜
3、“估计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
的()特点。
4、说说你对“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句话的理解。
二、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雅礼17卷)
①人类的航天时代,如果从l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算起,已有40多年的历史。
这期间人类挣脱了地球的引力,飞出了地球村,登上了月球。
可人类总嫌飞天的步伐太慢,总以焦急的心情盼望着——如何才能飞出太阳系,进入宇航时代。
约20世纪70年代人类放飞的太空天使“先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到目前已飞出了二三十年,跋涉60亿千米,已飞越了最远的冥王星轨道,但它是否已飞出了太阳系呢?
②其实,太阳系的边界十分广阔,如果以太阳风影响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l 35亿千米~l 80亿千米;如果以太阳的引力所及的范围来计算,半径可达15万亿千米,约l.5光年。
由此可见,上述的飞行探测器离太阳系的边界还差得很远很远。
从宇宙的尺度来说,太阳系只是沧海一粟,跨越一条小河沟容易,要跨越大洋,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条件。
就目前人类对宇航的了解认识和所具有的航天技术,对宇航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还远远不能适应飞出太阳系的要求。
③所以“选驱者”和“旅行者”探测器只能算是冲出地球大气层的“航天",还远远谈不上冲出太阳系的“宇航"。
④对于飞出太阳系的宇宙航行来说,眼下还只是一张白纸,任凭人们去设计、去幻想。
目前人们的设想之一是必须开发质量小、作用时间长和高能的空间动力能源:如电能火箭、激光火箭、核能火箭以及微波动力飞船、激光动力飞船、反物质推进星际飞船,等等。
必须大大提高宇宙飞船的速度,以每秒几百千米、几千千米、几万千米甚至已接近光速的速度飞行,这样,人们在数十年的有生之年,才有可能飞出太阳系,去别的恒星系、银河系或更遥远的星系进行星际航行。
⑤何时能飞出太阳系,取决于我们地球人类的智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努力吧,也许在几十年、上百年后,人类向往星际航行的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请从文中摘录出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2、联系全文内容,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沧海一粟”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简要概括“先驱者”与“旅行者”没有飞出太阳系的原因。
4、第③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一中34卷)
动物的环境意识
兔子知道,“窝边草”再可口,自己再饥饿,这种身边的美味也万万动不得。
其固的之一当然是为了保护自己周边的生存环境,至少可以让“窝边”茂密的青草成为掩藏自己的天然屏蔽,或者让低矮的灌木阻挡自己的天敌——老鹰的进攻。
许多动物在死亡时要走到很远的地方,比如獾、大猩猩都这么做。
长期以来,动物的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却被人忽略,而且给予了它们种种解释。
比较能认同的一种解释是,动物有灵性,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不愿引起其他同伴的悲伤。
虽然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动物这种行为的最重要的本质却被淹没了。
显然它既是动物的特有的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又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最大保护,从而使自己所属的这个群体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近年来环境生态学和公共卫生学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大象或其他动物自我埋葬或被同伴埋葬是为了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疾病的流行,因为即使只周泥土浅浅地掩埋或遮盖住尸体,也可以极大地减少尸体的腐烂和苍蝇传播疾病的机会。
另一些鲜为人知的事实是,一些动物利用自己环境的独特物质,在自己死后为群体创造较好的公共卫生条件,使得整个群体能健康地生活。
蜜蜂死亡如同人一样喜欢“寿终正寝”,即死在自己的巢穴里。
但是众所周知,如果动物死亡后不做任何处理,其尸体就会腐烂,病菌丛生,从而造成其他动物的生病和死亡。
事实上,尽管每天蜂巢里都有很多蜜蜂死亡,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死亡蜜蜂的腐烂现象或传染病在蜜蜂中的大流行。
原因在于,蜜蜂死后会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生产的蜂蜡中,这样做就像人类的木乃伊一样,涂了一层极好的防腐材料,可以防止尸体腐败而把病菌传染给其他蜜蜂。
如果人能从动物那里借得一些智慧,其自身环境和与其他生物相处的环境会得到极大改善,而且疾病的防治也会容易一些,事实上,与人类相比,动物在环保意识和维护公共卫生上更有智慧,做法更聪明。
它们似乎有与生俱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当然这样的意识和行为也是在生存竞争中获得的一种启示,并成为一种法则:只有讲究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自己这个群体才会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并能使自己的群体延绵不绝,长期生存。
1、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着重号的词“寿终正寝”的含义。
2、文章第一段的内容与哪一句俗语有关?文章从兔子写起有什么作用?
3、“长期以来,动物的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却被人所忽略,而且给予了它们种种解释。
"第2段的这一画线句中的“这种做法"指什么?这种做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结合具体例子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
5、动物尚且有环境意识,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自然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