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说地球是一个球体,但在实际上,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且其大小也具有多个指标和度量方式。
本文将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关的科学实验和技术手段。
1.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事实,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这一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地球球形学说”,并在公元前3世纪被亚里士多德证实。
然而,地球并非完全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自转会导致赤道部分对流水平膨胀,使赤道处略微鼓起,这一现象被称为“赤道膨胀”。
此外,地球的自转也会引起离心力,使地球两极部分稍微扁平,被称为“极地扁平”。
因此,地球的实际形状更接近于一个扁球体,被称为地球的“地球体”。
2. 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是指地球的直径、周长以及表面积等。
地球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度量,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度量方式。
2.1 地球的直径地球的直径是指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球相切的直线的长度。
根据现代科学测量结果,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42千米,而从极点到极点的直径约为12,714千米。
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略微扁平效应,使地球在赤道部分稍稍膨胀。
2.2 地球的周长地球的周长是指沿着地球赤道一周所需的距离。
根据地球的直径计算,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这个数值在导航和地理测量中经常使用。
2.3 地球的表面积地球的表面积是指地球所有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总和。
根据现代卫星遥感数据,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072,000平方千米。
3. 地球形状与大小的测量为了准确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科学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
3.1 地面测量早期,科学家采用地面测量的方式来测量地球的大小。
例如,通过确定地球上两个相距较远的地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地球的曲率半径和周长。
然而,由于地面测量的限制和局限性,这种方法的误差相对较大。
如何进行大地测量和地球形状测定

如何进行大地测量和地球形状测定大地测量和地球形状测定是地理学和测量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测量方法可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变化。
本文将介绍大地测量和地球形状测定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大地测量是利用测地仪和其他相关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的科学方法。
它的目的是确定地球形状、测量地球大小以及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
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测地参考系、测地基准面和大地水准面。
测地参考系是一个参考框架,用来描述和测量地球表面的位置和形状。
常见的测地参考系有WGS84和国家水准面。
这些参考系对大地测量和地球形状测定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
测地基准面是大地测量的基础面,通常与海平面接近。
在大地测量中,我们将地球表面视为一个椭球体,而测地基准面是描述这个椭球体的参考面。
常用的测地基准面有椭球面、椭球体和球面。
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与重力场等势面垂直的参考面。
它描述了地球表面的高度变化。
在大地测量中,我们通过测量地球上的高程点来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变化。
大地水准面对于建立高程基准面和测量地球高程变化至关重要。
二、地球形状测定的方法地球形状测定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大小来确定地球的几何形状。
目前常用的地球形状测定方法包括三角测量法、测地测量法和卫星测量法。
三角测量法是一种基于三角形原理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再结合地球半径等参数,可以计算出地球表面上的点的位置和高程。
三角测量法在地球形状测定中被广泛应用,并已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测地测量法是利用测地仪等设备测量地球表面的方法。
测地仪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曲率和重力,可以推导出地球的几何形状。
测地测量法对于测量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等非常有用,并在地理学和测量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卫星测量法是利用卫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测量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方法。
通过卫星测量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地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卫星测量法在现代测地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还可以监测地球的变化和变形。
测量学基本任务

测量学基本任务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测量地球的各种参数,如赤道半径、极半径、椭球扁率等,来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通过测量地面点与已知点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和高差等参数,来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3. 测量地球的重力场: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研究地球的重力场及其变化。
4. 测量地球的自转:通过测量地球的自转速度和方向,来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
5. 绘制地形图:通过测量地面的高程和地形特征,来绘制地形图,为工程建设、农业生产、地质勘探等提供基础资料。
6. 监测地球的变化:通过测量地球的各种参数,来监测地球的变化,如地壳运动、海平面变化、地震活动等。
7. 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数据:测量学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数据,如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气象学等。
总之,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测量地球的重力场、测量地球的自转、绘制地形图、监测地球的变化以及为其他学科提供基础数据。
这些任务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到现慢摆后值里离惯性赤那1联下a其长的而又几在地小看参对可比体大偏地几是不=196北么合数结轴南有何71离南它钟,恰奇心性道2实球比待考这用较作地离球何正对36km7极, 会 据 果 与 纬 凹 形年m心美带,里好认力离上2样一来为水来际形例,椭的 上 圆 称88左凸.4扁 , : 是 短 陷 状,力洲去把奇是为来心的s一 个 说 参 准 反1大 的 , ,5应状尺测球4右率 决 : 铀 。 来出°在的g的的摆回当源力重个 理 明 考 面 映0地 旋 经 它于的k用作全绘体,f定 地 最 因 表1又法作法一长到初于也力不 想 , 椭 对 地m为水 转 线 的0是减从 球 大 此 示上不球大;有国m从;规 的 即 球 照 球用属只缩巴在地增应:准 椭 也 几不小,赤 相 , 地1隆召而,同性比在则“把体参的。圭在短黎南球大比面球不何9得南,道差很球8起开得的模规,考真计亚 巴 , 美 自 ; 两2针的地例发f经体是中4不=极.是是难的4,的年到5扁型则用椭实(算那 黎 却 减 转 在 极过,真心3a对处图尺射4根凹惯个用形0国北开-地㎜球”的各球形b表( 校 发 慢 。 两 减精它正也m据不理时地人陷)性椭简状始际纬/球体作椭地体状后;确的的不明正 现 的 在 极 少5b恒3°圆单,4使天同。,图造离,为球的的。是,地0测形椭在,5过 钟 数 赤 ,1星m,的地用文°/N心的在可时卫正球摆量状圆赤2由的 又 值 道 自;)的8如学力球钟情制把,星表是,道9于天 走 。 , 转进运。作体行明不地平况作地可和惯文 快 他 自 速行动可用的走,规球面性摆 了 把 转 度和地球把轨天来是的地则的上结正离钟,摆的为文要 球当地 道校,结球 的 南 。论常心,加钟速0测正求仪作球计赤,果形 : 北。。力每快恢度量他道没。,,正看算状 纬 半两的天的复最,的和有惯不 线 球可绘球成时年影要数至大发两惯性是 不 并把制体是,响,, 原极b球就=的6来地要3形5的面考6状.长重7虑5很度力5各k不,的m规地:钟实则对又际,走 差参只准 异考能了 比椭说。 这它球个是体数的值偏大得差多。,赤道的重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km ,表面积约5.1亿km 2。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三、纬线、纬度a、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和“S”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地球的形状、大小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整理:地球的形状、大小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麦哲伦环球航行;
(6)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了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除此之外,月食、海边看行船和“站的看,看得远”都可以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最准确也是最科学的是地球卫星照片。
(3)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km (地心到北极的距离(极半径)为6357km ,赤道半径为6378km ),亿km 2。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 地球仪上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是没有的。
(4)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3)、(4)也是地球与地球仪的区别。
(5)认识地球仪上的一些点和线,由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纬线、经线 三、 纬线、纬度a 、赤道、纬线的定义;赤道与纬线的关系。
b 、纬线的特点:形状:圆圈;指示方向:东西方向;长度变化: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在南、北两极分别缩短成点;纬线条数:无数条。
c 、纬度:①纬度的划分:赤道的纬度定义为0°,作为纬度的起始线。
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和南纬,分别用“N ”和“S ”表示。
那么,北极为90°N (读法:北纬90°);南极为90°S (读法:南纬90°)。
②纬度变化规律: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北极增大到90°N 。
南纬纬度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到南极增大到90°S 。
知识讲解 5.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5.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学会描述2、学会用各种方法证明地球是圆的3、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背景。
【要点梳理】要点一、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古代巴比伦人认为地是圆的,大地周围是河流;古代欧洲人认为大地是一个平面,海的尽头是无底洞在古希腊人绘制的地图上,在海的尽头画上一个巨人,巨人手中举着一块路牌,上面写着:到此止步,勿再前进。
也有些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大地是球形的等。
2、麦哲伦环球航行麦哲伦是地圆说的信奉者,他在1517年就向葡萄牙提出了环球航行计划,但是没有得到支持。
西班牙国王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正想向海外发展。
西班牙国王支持麦哲伦进行航海探险,为麦哲伦装备远航探险船队。
麦哲伦的探险船队由5艘远洋海船、二百多名船员组成,旗舰“特里尼达”号排水量110吨,其他4艘不足百吨。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探险船队驶离了西班牙。
探险船队的5艘远洋海船在大西洋的惊涛骇浪中航行。
11月19日,探险船队利用东北季风和赤道海流,沿非洲西海岸南下。
当船队行驶到佛得角群岛时,转向西行,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巴西海岸。
此时,麦哲伦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海岸南下,航行了四个月。
1520年3月31日,麦哲伦发现一个平静的港湾,麦哲伦把它命名为“圣胡利安港”,船队驶入港湾,在那里抛锚。
准备在这个港湾里过冬。
麦哲伦探险船队在“圣胡利安”港度过了一个冬天。
1520年5月中旬,为了找到通往太平洋的航线,麦哲伦派出一艘远洋帆船向南航行,探索航路,但不慎触礁受损。
这样,当麦哲伦探险船队再次扬帆起航时只剩下四艘远洋帆船。
1520年10月21日,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海峡。
海峡两岸峭壁林立,风急浪高。
船队冲向海峡,驶入一个比较宽阔的海港,穿过海港向前航行,又发现一条海峡,在海峡外又有一个宽阔的海港。
麦哲伦船队向南航行几天,接连穿过几个海港,发现两条水道,一条朝东南,另一条朝西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两极略扁的椭球圆
地球极向扁缩理论问世之初 ,遭到宗教界的反对 ( 他们 原先反对大地球形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之后,他们又 搬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观念说球形是上帝塑造的 最完美的 形态)。
牛顿, 深知进一步搞清地球形状和大小的重要性。由于牛顿 早期采用的地球半径测定值比实际值小了 3%, 结果引力计算值 比实测值大 1/ 6,这成了牛顿万有引力假说搁浅了整整 20 年 后发表的重要原因。
认识地球形状大小的必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人们去逐步扩大活 动范围,扩大 视野,扩大相互问的交往,从而去更加全面地认识地球。在社 会生产力发展 到目前的情况下,精确 识地球的形状更为许多 学科所必需。测量学、地图学、海洋学的 发展同人们对地球形 状的认识直接相关,空问科学的发展更离不了精确的地球形状 数据,就连许多物理学、 生物学和地质学领域的定理和规律, 也都同地球的形状大小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人类一直在不 遗余力地去追求对地球形状的更准确的认 识,并且已经取得了 一系列十分可喜的成就.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原有 的认识精度就又不能满足需要了,这样,就迫使人们去寻求更 准确的认识。
比如求M、N两地的距离时,测量出 △AMB,△ABC,△BCD,△CDE,△EDN 的各个内角的度数,再量出M点附近的 那条基线MA的长,最后即可算出MN的长 度了。正弦定理
牛顿的推断
牛顿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并假设地球为均质流体,经论证认为: 1、地球是两极扁平的旋转椭球。 2、重力加速度由赤道向两极与sin2φ(φ---地理纬度)成比例地增加。
在此期间,由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的研究成功和使用, 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高精度重力网。对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起了重要 作用。现阶段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研究与对地球重力场的研究是分不开 的。正是由于地球重力场的研究促使人们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形体, 而不是简单的圆球、椭球、或是单纯的大地体。
绝对重力仪
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外业测量的参考基准线是铅垂线,而椭球面计 算基准线是法线;铅垂线方向是物理的重力方向,而法线方向则是几何的垂直 方向。地球表面是极其复杂的不能用用简单的数学形式来表示。
第三阶段:大地体
海水面占全球表面大部分,且比较规则,在某种假设下,可认为海 水面是重力等位面,并把它延伸到大陆下,得到一个遍及全球的等位面。 德国的李斯廷(J.B.Listing)于1872年,把它命名为大地水准面。它 所包围的形体即为大地体。
1668- 1670 年, 法国天文学家皮卡尔( J. Picard,16201682)创新大地测量方法, 近精确测定了地球子午线上 1°弧长。 他还指出,地球并非标准球体。牛顿利用皮卡尔于 1671 年求得 的地球半径数据完成引力理论的月- 地检验, 经过精心计算,终 于证实了万有引力。
皮卡尔的测量
利用了埃拉托色尼的原理。改进:1、以恒星代替了太阳。用一个点 代替一个大天体,就有了提高测量精度的可能。2、首次测出了巴黎和亚 眠之间的子午线的长,求得子午线1°的长约为111.28公里。这样他推算 出地球的半径约为6376公里。
1、埃拉托色尼假设太阳光线平行,而新方法以恒星为基准。 2、在求相距很远的两地间的距离时,采用了布设三角网的方法。
圆球
两极略扁的椭球
大地体
复杂形体
第一阶段:圆球
在古代就已相对精确测量出地球实际大小的人, 是埃及亚历山 大城的图书馆馆长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 约前276-前195)。
他认为,亚历山大里亚城和塞恩城位于同一子午线上。他发现, 在夏至这一天正午,日光正直射入塞恩城的井底,即太阳的天顶距 为零(太阳高度为90°);同日正午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日光与垂 线方向的夹角是圆周的1/50,即日光南偏7° 12’,又认为这两束 阳光彼平行,他由埃及地籍图估计这两座城地距离为5000古埃及尺, 利用这些数据估算出地球半径。
相对重力仪
数字地球
地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在观测到的总趋势是: 南半球膨胀, 北半球收缩。
以信息高速公路网和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 1998年2月在美国出现了 “ 数字地球” 的概念。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 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多名中外科学家聚集北京, 召开首次数字地球国际会议。数字地球是对真实 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表示, 其核心思想: 一是用数字化手段重现海 量地球数据的、 多分辨率的、 三维的和动态的地球;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 信息资源。
5000古埃及尺
井的位置
半径误差大约在100km
1519年9月,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F·DeMagellan,约1480-1521)在西 班牙国王资助下,率领5艘大船和265个海员,从西班牙桑路卡尔港出发向西 寻找东方的香料群岛。船队历尽艰难险阻,麦哲伦本人也死在途中。1522 年9月7日远征队回到西班牙塞维利亚港时,仅剩“维多利亚号”上18名疲 惫不堪的海员了。麦哲伦船队首次环球航行成功,最终结束了几千年来关 于大地形状的种种争议。西班牙国王奖给凯旋归来的远航勇士们一个精美 的地球仪,上面镌刻着一行意味深长的题词:“您首先拥抱了我!”
几何大地测量学得到形成和发展,物理大地测量学开始奠定基础。
突飞猛进
1、克莱罗定理的提出。他既不像牛顿那样认为地球是有许多密度不同 物质的均衡体,也不像惠更斯那样认为地球质量集中在地心,而是假 设地球是由许多密度不同的均匀物质圈层组成的椭球体。它首先论证 了正常重力的计算公式,只要知道点的位置就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 出改点的正常重力。是按重力方法求定地球形状的基本公式。 2、重力位函数的提出。为确定重力与地球形状的关系,法国地勒让德 提出了为函数的 概念。即:在一个参考坐标系中,引力位对被吸引点 三个坐标方向的一阶导数等于引力在该方向上的分力。位函数把地球 形状和重力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 3、地壳均衡学说的提出。根据地壳均衡学说导出均衡重力异常以用于 重力归算。 4、重力测量有了进展。设计生产了用于绝对重力测量的可倒摆以及用 于相对重力测量的便携式摆仪,极大地推动了重力测量的发展。
在此阶段,几何大地测量与物理大地测量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几 何方面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有了重大进展。测量仪器有了极大的改进。
物理大地测量方面(1)英国的斯托克斯于1849年提出来一个定理,把 真正的地球重力位分为正常重力位和扰动位两部分,实际重力分为正常重力 和重力异常两部分,在某些假定条件下进行简化,通过重力异常的积分,提 出了以大地水准面为边界面的扰动位计算公式和大地水准面起伏公式。 (2)提出了新的椭球参数。这阶段椭球参数推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用重力 测量资料推求椭球扁率。
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认识的四个阶段
1、从远古至17世纪末,此期间人们把地球认为是圆球。 2、从17世纪末至19世纪下半叶,在这将近200年期间,人们把地球作为圆球 的认识推进到向两极略扁的椭球。 3、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人们将对地球的认识发展到似大地水 准面包围的大地体。 4、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天,人们认为地球是由其自然表面包围的复杂形体。
扁率 1:297.8 1:298.3
附注 美国 德国
1:297.0 1942年国际第一个推荐值
1:310.6 1:304.0 1:298.3日本 ຫໍສະໝຸດ 本 苏联第四阶段:复杂形体
20世纪下半叶,以电磁波测距、人造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及甚长基线干涉测 量等为代表的新的测量技术的出现,给传统的大地测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 革,使大地测量定位、确定地球参数及重力场,构筑数字地球等基本测绘 任务都以崭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
在此阶段的,椭球参数测定已经很精确了,出现了一系列椭球参数。
椭球名称 海福特
赫尔默特
年代 1906 1907
海福特
1910
热海景良
1933
川烟辛夫
1935
克拉索夫斯基 1940
长半径 6 378 283 6 378 200 6 378 388 6 376 918 6 377 087 6 378 245
美国关于数字地球构建的时间表是: 2005 年初步实现, 2020 年 基本完成。2000 年 2 月当地时间 11日中午 12 点 43 分,“奋进” 号航天飞机载着 6 名宇航员, 携带 13 吨重量、 60米长伸缩天线的 地球扫描雷达, 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海滨发射台升空,以执行 雷达地形测绘任务, 描绘一幅空前高分辨率的地球地形图。宇航员在 235 千米高的轨道上飞行了 9 天 6 小时, 收集到的地貌测量数据装 满了 300多盒数码磁带,其探测从北纬 60 度的格陵兰岛到南纬 56 度的南美洲最南端,覆盖了地球表面大约 75%面积, 拥有居住人口 95%。
数字地球实现时人们或许就能准确的知道地球的形状 与大小,地球的准确形状与大小对人类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阿西摩夫( I. Asimov, 1920- )说: 从宇宙空间观看地球时, 它既不像个梨, 也不像个鸡蛋,而 像一个很圆的球。……最好还是把它说成是一个不规则 的球体。
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涉及到复杂的运算, 以及重力测量等方面的各种各样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