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看海》(西南师大)PPT课件

《看海》(西南师大)PPT课件
juǎn(卷发)

juàn(画卷)
pū(铺床)

pù(床铺)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féng(缝补)

fèng(缝隙)
畅言教育
结构梳理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第一部分(1段)总写看海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看上 潮时的海。
第二部分(2-5段)从不同角度观察到海潮的千姿百态、 变幻无穷的美景。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畅言教育
图片欣赏
涨潮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图片欣赏
退潮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畅言教育
学习目标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畅言教育
自学指导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默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标记字音, 然后找出文中的多音字。
畅言教育
课堂小结
西南师大出版社 五年级 | 上册
•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理清了文章 的脉络,感受到了海潮优美的变化过程,就让我们一起亲 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乐趣吧!
畅言教育
作业布置
• 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 抄写文中优美语句。

看海阅读答案(精选10篇)

看海阅读答案(精选10篇)

看海阅读答案(精选10篇)篇1:看海阅读答案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

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

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

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

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

这种时候游人寥寥。

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

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

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

女儿看看,说:“好看。

”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

”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

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

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

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看海》

《看海》


喜爱 从山上走下来„„ 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赞美

感受:不觉得单调无味
看海
• 读读课文,你觉得哪一句的词语用得更 准确呢?为什么? 1. 如果从山上望下去,你可以看见那潮 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 上 ,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 这样一片盖过一片,永不休止。 2.如果从山上望下去,你可以看见那潮 水像是一片追一片的。一片水冲到沙滩 上 ,接着就是第二片水压在第一片上。 这样一片压过一片,永不休止。
看海
( 壮观)的高潮 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拥 过来,却是一大块一大块地跃过来,跌 过来了,到了沙滩上,便跳起来,飞起 来,轰轰地怒号。因为被沙滩阻止着, 它便吐出一堆白沫而退下去,但又立刻 前赴后继地拥上来,像非将这片沙滩征 服不可。后来,那沙滩果然被潮水渐渐 征服了。
看海
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 拥过来,却是一大块一大块地跃过来, 跌过来了,到了沙滩上,便跳起来, 飞起来,轰轰地怒号。因为被沙滩阻 止着,它便吐出一堆白沫而退下去, 但又立刻 地拥上来,像非 前赴后继 将这片沙滩征服不可。后来,那沙滩 果然被潮水渐渐征服了。
看海

)的初潮
从山上走下来,到沙滩上看那潮水就 像是( )过来的,仿佛是( ), 一点儿一点儿卷起来,到沙滩高处,画便 ( )完了。这还是初上潮的情景。
看海
( 柔美 )的初潮 从山上走下来,到沙滩上看那潮水就 像是(卷)过来的,仿佛是(一幅展开着 的画),一点儿一点儿卷起来,到沙滩高 处,画便(卷)完了。这还是初上潮的情 景。
看海
• 作者主要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去观察的? 勾画出相关的语句。你找到关键的语句 了吗?那说明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方位顺序

我们去看海阅读答案

我们去看海阅读答案

我们去看海阅读答案【篇一:我们去看海】txt>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

2、进一步理解诗歌常用表述方法的运用。

3、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4、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教学重难点:欣赏诗歌,加深理解。

提高对诗歌的阅读、写作兴趣,能够尝试比照着写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设置悬念。

1、与诗同行(小故事)。

2、我们一起去看看同龄人是用什么方法写的?二、学习诗歌,升华情感。

1、生齐读。

要求:读流利,读准确。

2、学习生字:澎湃。

3、第二遍读诗。

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生找出不懂的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师指导。

5、指导朗读。

(一遍遍朗读,只到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朗读成诵)6、师朗读,生想象画面。

问:他们去成了吗?看看,为什么没有去成?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想到看到了什么?(商量、潮声、迫不及待)7、要求学生再读,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8、归纳小节段意。

他们想迫不及待的去看海,但一个人肯定不想去,那怎么办?9、升华感情,朗读诗歌。

三、总结写诗的基本方法:1、写诗要能想象,就像《我们去看海》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可以说不会想家就不会写诗。

四、默读全诗,画出优美的词句,说出理由。

五、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1、让生自由说前节课的心情,并强调用上词。

从学生的表达中选个最好的来归纳。

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

2、“读了最后一节我忍不住想笑了。

”老师用一句非常轻快的语言把上下教学内容衔接了起来,顺理成章把学生带到了文本学习中。

3、要求学生在文本旁标注原因1、原因2……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篇二:《大海》阅读附答案】看,还有,我走路一瘸一瘸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

” 说毕,我不禁哭了起来。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个揍人的动作。

我忍不住破涕为笑了。

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我真是怕极了。

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就像他的一个尾巴似的。

李锐《看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锄李锐阅读答案解析

李锐《看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锄李锐阅读答案解析

李锐《看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锄李锐阅读答案解析看海李锐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

今年夏天总算是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

车上装满了水果、食品、罐装饮料,装满了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

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

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才带女儿进公园。

这种时候游人寥寥。

草木之间有种难得的沉静,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去,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忽发的奇想。

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

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抹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些呢喃的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

女儿看看,说:“好看。

”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

”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

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插队而来到吕梁山的腹地。

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

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呆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看海》资料徐蔚南简介(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看海》资料徐蔚南简介(精品)

《看海》资料
徐蔚南简介
徐蔚南原名毓麟,笔名半梅、泽人。

江苏盛泽人。

中国散文家。

自小与邵力子相识,为世交。

后入上海震旦学院。

留学日本,庆应大学毕业,归国后在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任教。

1924年,由柳亚子推荐,参加新南社。

1925年来上海,在复旦大学实验中学任国文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以《山阴道上》,誉满文坛。

加入文学研究会。

一年后在复旦大学、大夏大学执教。

自1928年起任世界书局编辑,主编《ABC丛书》,共出版152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主持《民国日报》的复刊工作,任《大晚报·上海通》的主编以及上海通志馆的副馆长并兼任大东书局编纂主任。

建国后在上海文献委员会任副主任。

1952年1月逝世。

与王世颖合著《龙山梦痕》、《都市的男女》等,译作有《一生》、《女优泰绮思》等。

一九三三年秋,大病,朋友和医生坚嘱转地疗养,於是赴乍浦海滨,小住一月。

乍浦是一个历史的地方:明未清初时,正是
倭寇出没之处;鸦片之战时,是先上海为英人所陷;太平天国时,也演过争夺战;在建国方略裹是一个东方大港。

这个历史丰富的去处,景色也极迷人,那满是松林的山,那日日在变换色彩的海,尤其是那海边的沙爿(最长的有六里,称六里沙爿,)真使人流连忘返。

我一个人在海滨居住,每天除看海看山看天而外,便是写信给朋友们,其中写给亚云的为最多,报告他们说乍浦的风景是如何的迷人。

我把寄给亚云的信印给大家看看,并以感谢给我恢复健康的乍浦。

1。

《大海》阅读附答案

《大海》阅读附答案

大海阿真我是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丢她的脸,也怕出门遭人讥笑,于是,在我8岁前的童年里,我从没迈出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我8岁那年,父亲死去了。

母亲不久也改嫁了,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40出头,而继父已近60岁.继父要我称他伯伯,并对我说: “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 “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于是说道: “我长得太难看,还有,我走路一瘸一瘸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

” 说毕,我不禁哭了起来。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个揍人的动作.我忍不住破涕为笑了.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我真是怕极了。

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就像他的一个尾巴似的。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继父大声说。

继父响亮的嗓门立刻引来了许多目光,尤其是和我同龄的孩子,边瞧边嘁嘁喳喳。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

”继父亲切地招呼他们。

于是,他们走过来,友好地问这问那,邀请我和他们玩。

冬天里,继父的哮喘病犯得很重。

睡不着的时候,就让我陪他坐在火炉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

“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我听得着了迷:“我能看见海吗?” “能,等你再长大些,长到15岁,我就带你去看大海。

”我的眼前豁然亮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也长高了,懂得了许多事情。

按照继父的规定,每天我要做一件对我来说难度较大的家务活.学校不收畸形儿,继父就自己当老师;我每天要学5个生词,并背熟一篇课文.其余的时间,便是听继父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海的故事。

母亲终于走了,是跟一个在门口摆摊的裁缝跑的,丢下我和继父相依为命。

继父的身体虽然越来越坏,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成天带我去这去那,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

《看海》阅读附答案

《看海》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海李锐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

去年夏天总算让她如愿以偿了。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可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门对面的那个公园。

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的前面都得加一个“假”字。

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有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时,才带女儿进公园。

这种时候游人寥寥,公园里有种难得的沉静。

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行,听她讲些学校里的事情,或是什么突发的奇想。

有时我们都停下来,都不说话。

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隐去了鲜艳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精灵般地在昏暗中划出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

女儿看看,说:“好看。

”后来在一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

”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

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

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

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捡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待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

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

可是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了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叹的灵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海》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看海
李锐
女儿早就吵着要去看海,去年夏天总算让她如愿以偿了。

一大堆吵吵闹闹的旅游者坐在一辆漂漂亮亮的旅游车上,车上装着水果、零食、罐装饮料,装着各色名牌或非名牌的服装和鞋袜,另外还装了满车的流行音乐。

我不由得想,在这样一副装备里,看见的还是海吗?我有点儿替女儿感到遗憾。

久居闹市,总担心孩子丧失了对大自然的感悟。

闹市里的“大自然”只有家对面的那个公园。

公园里有山,有水,有森林,但在它们前面都得加上一个“假”字。

有时为了躲开这个“假”字,我故意在傍晚或是干脆等到月亮升起来时,才带女儿进公园。

这时候游人寥寥,公园里有种难得的沉静。

牵着孩子的手散散漫漫地随意而行,听她讲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或是什么突发的奇想。

有时我们会停下来,都不说话。

然后,我问她:“你看藏经楼现在好看吗?”暮色中的藏经楼隐去了鲜明的色彩,只留下一个幽深怅然的剪影,晚归的紫燕像精灵一般在昏暗中划出虚线,远远的天光中还留着最后一点依稀的残红。

女儿看看,说:“好看。

”后来在一篇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中,女儿提到了藏经楼,她写道:“傍晚的藏经楼很孤独。

”但我知道,这还不是大自然。

这种古老的人文景观,在古老的中国到处都有。

仔细回想起来,我与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相遇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

那时候根本就想不到还有大自然这码事,是懵懵懂懂地被命运扔进大山里来的。

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没有任何机器的响声,随便拣一条小路走下去,就会淹没在林木之间。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有许多次,独自一人待在葱茏的树林里,或是站在荒远的山顶上,忽然就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株树,变成了一块石头。

满心的孤独,如麻的惆怅,都随着脚下的溪水蜿蜒而去,都随着起伏的群山蔓延到极远的地方——那时候,就忘了还有一个自己;那时候,就觉得敞开的心胸无遮无拦地躺在天地之间,仿佛一股清风,纤毫之动便可极游八方……
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那一次也有一辆汽车,也有满车的旅游者,那次的目的地原本是敦煌。

当汽车翻越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到了生物圈外面,抛到一个任何生命都不可企及的地方,你的肉身不知被留在了何处,跟着自己的,只是一个充满了犹豫、恐惧、彷徨、惊异的灵魂。

狰狞而又庄严的祁连山,广漠如海却又冷酷死寂的戈壁滩,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可以被称做人类文明的那点东西。

举目所见,除了地平线,还是地平线。

河西走廊是造化给人类留下的形而上的大课堂,是人类语言的终点站。

从这儿再向前,你将没有任何熟悉的经验和理念可以依凭……
这样想着,又觉得自己有些太功利,有些杞人忧天。

与大自然的沟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的人终生置身于自然环境当中,却一直麻木不仁;有的人只因为在一个早晨,偶然朝一片有露珠的叶子瞥了一眼,便在刹那间领悟了宇宙。

于是,我跟着尖叫不已的女儿走下海去,沁凉的海水翻卷着雪白的浪花涌上身来,淹没了所有恐惧而又惊喜的孩子。

这种在刹那之间得到的恐惧和惊喜,用不着任何事先的准备和安排,也是任何准备和安排都不可能得到的。

在这一刹那,女儿开始了她自己和大海的相遇。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自己和所有走到海边来的人一样,终其一生都将无法穷尽这种浩茫无涯的恐惧和惊喜。

(选自《读者》2009年第10期)1.作者带女儿“看海”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我”与大自然的哪两次相遇,作者为什么说这两次相遇是“刻骨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句子语言优美,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寒来暑往,山坡上的画除去旧的,又换上新的;风霜雨雪,峡谷里的音乐或喧哗,或萧瑟,错杂缤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中你一定有过与大自然相遇的经历,请结合本文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

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改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大自然是博大的,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还是肤浅的。

作者意在说明我们应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5.示例:大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大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