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尼玛路》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

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拔草李娟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
连踏板都没有。
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
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须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
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
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淋。
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
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
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
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
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
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
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
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
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
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
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地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
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
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
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新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奔跑对一个肢体残疾的人来说,人生最美好的梦想,莫过于奔跑。
对于从小就因患小儿麻痹症失去奔跑能力的她来说,“奔跑”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她的生命。
那天,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是陌生的声音:“我是残联的,我们在排一个舞蹈,想请你参加。
”舞蹈?她的心颤动了一下,针刺样的疼痛自她心间传到了末梢,传到她那常常隐隐作痛的右脚。
“看什么看,你能跳舞吗?你这个瘸子!”那年,她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一群小朋友正在排练舞蹈,为了在六一儿童节演出,她们奔跑,跳跃,腾揶,那么自如,那么轻盈,那么自由,真好看啊!她倚靠在门边,向舞蹈室内悄悄地张望,可是,这个稚嫩的声音,那么恶毒地将她从天堂推入地狱。
她不知道要怪谁。
父母尽力了,省吃俭用,给她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兄弟姐妹尽力了在家,帮她做她想做却做不了的事,在外,呵护着她不让她受同学欺负,要怪,只能怪命运吧。
可命运远远没有就这样放过她。
她学习勤奋,成绩一直排在班級的前列。
父母亲人的深恩,她无以为报,只能用好好读书,来减少他们的负累。
但是大学之门并没有向她敞开……大学梦断,父母想方设法帮她争取到会计上岗培训的机会她无比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那两个月的培训,她像海绵入水,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学习,再学习,不懂就问,还不懂,再问,功不唐捐,她如愿通过了考试,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养活自己,这是她最高也是最低的人生目标。
后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兼开,她和她的爱人因此相遇,从相知到相怜相惜,最终走到一起,有了一个可爱的孩于。
她满心觉得,上苍待她不薄。
可是,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她,她七岁的儿子,在自家门口,被车撞了。
那么鲜活的生命,那么强劲的双腿,奔跑起来像头小鹿,竟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她的心肝何,被生生摘去了。
整整三年,她没有出门。
像受伤的兽,躲在洞穴里,舔舐着伤口。
那一天,那个电话……舞蹈,多么可爱的字眼,又是多么疼痛的字眼啊!仿佛远在天边的云彩,突然降落在她的眼前,她伸伸手就能握在手心,她想着,这是梦吧。
2016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3

⼀、基础知识题(18分,每⼩题3分) (1)下⾯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 ) A. “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表彰活动”,旨在评选表彰那些为中国的扶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B. 我们每个⼈都有⾃⼰独⽴的精神领地,其他⼈不要以为凭借善良就可以随意闯⼊。
C. 我深切体会到翻译在促进国家民族间的⽂化交流中所起到的重要作⽤是巨⼤的 D. 嘈杂的拍摄现场本来鸦雀⽆声,⼀⽚寂静,⼤家都⽤眼神敬意地注视着这位敬业的⽼导演。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 ) A. 防范兼收并蓄流离失所过尤不及 B. 配给染眉之急貌合神离旗开得胜 C. 企盼相机⾏事⼿疾眼快置若罔闻 D. 滞留曲指可数借古讽今昭然若揭 (3)依次填⼈下列句⼦中最恰当的⼀组词是 ( )①嗜⾎成性的敌⼈仗着他们⼈多,⼯事坚固,⼀步不退,拼命______ 。
②⼀个⽼农捧起⼀把泥⼟,仔细______,想鉴定它究竟适宜种植什么⾕物和蔬菜。
③下午便得到噩耗,说是卫队居然开枪,死伤⾄数百⼈,⽽刘和珍在______之列。
④掐线⼯⼈⼼⾥有谱,不⽤在铜胎上打稿,就能______地粘成图画。
A. 抵抗端详遇难随意驱遣 B. 抵抗审度遇害⾃由⾃在 C. 顽抗审度遇难⾃由⾃在 D. 顽抗端详遇害随意驱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恰当的⼀句是 ( ) A. 便民箱、井盖板、⾦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这些发⽣在城市⾥的不⽂明现象,令⼈⽓愤。
B. 这类⽂章涉及的知识⾯⼴,知识领域多,往往令读者俯拾即是。
C. 他在外地⼯作⼆⼗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 你⼀旦进⼊了⽣活知识的宝库,就会感到⼜喜⼜惊,乐不零蜀。
(5)依次填⼊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项是 ( )①没有丰富的⽣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很难写出⾼______的作品来的。
②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______的古塔,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③任何⼈都可能被别⼈批评和议论,但必须是______的和实事求是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氤氲豆角香王一如①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
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佝着背,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
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体。
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
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
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
外婆早早地学会下所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的责任,后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
豆角好活,产量又高。
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
正是这些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地的生活都点亮了。
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
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
2022届高三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划线句子赏析】试题练附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阅读复习【散文划线句子赏析】试题练一、考点1.抓关键词语2.抓上下语境3.抓表现手法4.抓结构作用5.抓内容情感二、解题思路1.赏析句子看表现手法抓关键词句看结构效果2.结合语境(上下文)暗示信息3.组织答案——三段论表达形式(手法、结构)+内容(情感)+效果【考题】1.龙应台《寂寞》2.沈天鸿《嘉峪关归去来》3.李玉良《离我最近的草》4.老舍《何容何许人也》一、龙应台《寂寞》寂寞龙应台我曾经坐在台北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剑道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刀光夺目。
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术一样,“倏”一下,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缩小,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
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
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冰箱永远是空的。
好朋友上山探视,总是带点牛奶面包,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
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
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
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
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
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爱的利息出租车司机朱师傅五点半交车,看看表已经五点一刻,便把“暂停载客”的牌子竖了起来。
正是周末,四十中门口涌出大批的寄宿生。
朱师傅忍不住习惯性地把车停了下来,盯着来来往往的学生。
他们一律穿着朴素的校服,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
“师傅,我,我想坐您的车。
"”一个跛足女孩背着书包走了过来,看看左右,急急地说。
朱师傅说得交车了,他只是停下来歌一会儿。
女孩低下头,过了几秒钟,地又恳切地说谢谢您了,师傅。
我只坐一站地,就一站地。
”那一声“谢谢”让朱师傅动了心。
他看看女孩身上洗得发白的校服,一个日得不能再旧的书包,忍不住叹了口气,说:“上车吧。
”女孩高兴地上了车。
走到转弯处,她突然嗫嚅着说:“师傅,我只有三块钱。
所以,半站地也可以。
”朱师傅从后视镜里看到女孩通红的脸,没说话。
这个城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可是五元啊。
开到最近的公交站台,朱师傅把车停了下来。
女孩在关上车门时高兴地说:“真是谢谢您了,师傅!”朱师傅看着她一瘸一拐地往前走,突然有些心酸。
也就是从那个周末起,朱师傅每个周末都看到女孩等在学校门口。
几辆出租车过去,女孩看都不看,只是跷着脚等。
女孩在等自己?朱师傅猜测着,心里突然暖暖地。
他把车开了过去,女孩远远地朝他招手。
朱师傅诧异,他的红色桑塔纳与别人的并无不同,女孩怎么一眼就能认出来?还是三块钱,还是一站地。
朱师傅没有问她为什么专门等自己的车,也没有问为什么只坐一站地。
女孩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朱师傅很清楚这一点。
一次,两次,三次,渐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乎专为等这句话,周末无论跑出多远,朱师傅也要开车过来。
有时候哪怕误了交车被罚钱,他也一定要拉女孩一程。
时间过得很快,这情形持续了一年,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
看着女孩拎着沉重的书包上车,朱师傅突然感到失落。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题解法训练题集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题解法训练题集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语文科程义丰一.修辞手法(一) 七上课本第17-18页:二、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
答好这些题目不很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
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二) 七上课本第54页:三、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
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常用比喻词‚像‛‚像……一样‛‚似的‛等来连接。
这种比喻叫明喻。
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参考答案:分别比喻春天是新的,春天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是活泼生动的;春天是健壮有力的。
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文章描写的顺序也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
(三) 七上课本第57页:二、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
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
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
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
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
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
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
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
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
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
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
凉意从窗缝里沁入。
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
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
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
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
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
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
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
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
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
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
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
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
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
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
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
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
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
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
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
这该是不难。
四兔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
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
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
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
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
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
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
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
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挨,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
老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
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
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结合全文可以看出,老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刚上车的这个人是车上的常客。
B.“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
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
……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来人的表现为“我”没认出对方是女人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C.“四兔”与“我”并不认识,但他听从了老王的话让“我”代为发信,“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这表现出了“四兔”的热情豪爽。
D.“四兔”本姓“司徒”,被叫成“四兔”却并不在意,认为“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由此可见,“四兔”是个乐观随和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C.“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了“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作者运用比喻(“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比拟(“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四兔”出场时给人的视觉冲击。
8.小说为“四兔”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C(“热情豪爽”错,表现出的应是“四兔”对“我”的信任)
7.D(第二句也是比喻,是暗喻)
8.①以“我”逃避现实生活为四兔的出场做铺垫,反衬四兔热爱生活的特点。
②以众人的兴奋期待为四兔的出场蓄势,凸显四兔与众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③以苍茫原野、绚烂朝霞和奔腾骏马为四兔的出场渲染氛围,烘托四兔矫健俊朗的形象。
9.①在日出的瞬间,“我”被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照亮心灵,忘记了想去尼玛排遣郁愤的初衷。
②路遇让“我”体味到世间的真情与温暖、生命的乐观与坚强。
③“我”顿悟到应当怀着真挚的爱融入社会,拥抱生活,才能收获幸福,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