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
幼儿园老师的十佳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教学案例

幼儿园老师的十佳教学案例共享一、《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音乐活动中,老师设计了一个合作游戏,要求幼儿合作用绸带编织成花环。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学会了听从指挥、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二、《启发想象力的绘画课》在绘画课上,老师提供了一个概念,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心灵世界。
三、《在午睡时间进行亲子互动》老师在每日午睡时间,安排了家长来校与孩子一起亲子游戏。
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又拉近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四、《激发学习兴趣的园游活动》为了增加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老师组织了一次户外园游活动,带领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美好并进行小实验。
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五、《在游戏中学会自理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老师让孩子们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自理场景,如购物、准备餐桌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了生活技能,增强了自理能力。
六、《激发思维的拼图游戏》在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些适合幼儿的拼图游戏,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这样的游戏促进了孩子们的智力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七、《培养艺术修养的手工课》通过手工制作,老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锻炼他们的手部动作能力。
孩子们在手工课上学会了美术知识,培养了艺术修养。
八、《通过音乐培养情感情绪》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通过播放和教唱一些富有情感的歌曲,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孩子的情感情绪,使他们学会了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九、《激发学习兴趣的故事共享》在读书时间,老师会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品德和知识。
这样的故事共享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十、《在游戏中培养语言能力》通过游戏,老师引导幼儿学习口头表达,丰富语言。
幼儿园教研活动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研活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本案例以某幼儿园小班语言领域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为例,探讨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二、案例描述(一)活动主题《小蝌蚪找妈妈》(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懂得珍惜亲情。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三)活动准备1. 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2. 小蝌蚪、青蛙头饰3. 水彩笔、画纸4. 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音乐《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2. 教学活动(1)教师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
请大家竖起小耳朵,认真听。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回答师:故事里的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呢?生: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因为它们不知道妈妈在哪里。
师:那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生:小蝌蚪问过鱼、问过鸭、问过乌龟,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
(3)教师总结故事,引导幼儿发表看法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难不难?为什么?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很不容易,因为它们要问很多人。
师:那你们觉得小蝌蚪为什么能找到妈妈呢?生:因为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持。
3. 拓展活动(1)幼儿扮演小蝌蚪、青蛙,进行角色扮演师:现在,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小蝌蚪,一组扮演青蛙。
接下来,我们来表演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幼儿用画笔描绘故事场景师:请小朋友们用画笔把你们心中《小蝌蚪找妈妈》的场景画出来。
4. 活动总结师:今天,我们通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学会了关心他人,懂得了珍惜亲情。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也要像小蝌蚪一样,勇敢、坚持,找到自己的“妈妈”。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案例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案例7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是培养孩子们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中,既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发展。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七个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够给您一些灵感和启发。
1. 角色扮演与身体认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幼儿认识身体不同部位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并询问他们这些动作是如何与我们的身体联系在一起的。
例如,当教师说“像一只跳跳虎一样跳跃”时,幼儿可以跳起来,感受到自己的脚可以帮助他们跳跃。
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不仅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还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
2. 自然环境体验与科学知识:在户外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大自然。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花园、公园或校园周围的植物,让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不同形态和色彩,并帮助他们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在回到教室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作植物标本,并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与我们生活的关联。
通过这样的体验,幼儿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
3. 游戏与思维发展: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智力拼图、数字游戏或团队合作游戏等,激发幼儿的思考。
例如,在一个团队合作游戏中,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应对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要求他们动脑筹划、合理分工,并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4. 创意绘画与情感表达:通过创意绘画,帮助幼儿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外界的事物,并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进行绘画。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公园观察花朵,然后请他们自由绘画表达对花朵的感受。
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还能够通过绘画表达情感。
5. 音乐活动与情感发展: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情感发展和团队合作。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学唱歌曲,教导他们跳舞动作,或者让他们参与音乐乐器的演奏。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案例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案例7篇大人们是通过什么知道时间的?(用闹钟、看表知道时间。
)小朋友愿不愿意也通过认钟、表来知道时间,能够自己按时起床,都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愿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时钟。
二、自主探究(一)初步认识钟面1、出示实物大挂钟:它叫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还看到过哪些钟表?钟有什么作用?2、出示自制青蛙大挂钟:引导幼儿观察钟面上有什么?(1—12数字、有三根针)。
3、以龟兔赛跑的故事帮助幼儿分别认识秒针、分针、时针的名称、特点及运转规律:这根最细最长的针叫秒针,它走起来特别快。
它走一圈是60秒,也是一分钟。
;这根长长的很苗条的针叫分针、它走起来像兔子那样快,它每走一小格就是一分钟,它走一圈就是一小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拨钟);这根短短、粗粗的针叫时针,它乌龟一样走得很慢,它走一格就是一个小时。
(二)、认识整点和半点1、教师通过拨钟、讲解,教幼儿认识整点和半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整(教师拨针,幼儿说正确时间);当分针指向数字6时,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半(教师说时间,个别幼儿拨针)。
2、反复练习几次。
3、出示幼儿一日作息图片,说说我的一天:巩固认识整点和半点。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幼儿人手一只小闹钟,按要求动手操作拨钟。
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羊,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师答:几点钟。
幼儿立即在钟面上拨出相应时间,老狼检查,当发现有错误时间时,该小羊被吃掉。
如此反复进行游戏。
三、珍惜时间我们已经知道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久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分钟有多长(让幼儿听闹钟走60秒,并轻轻数数至60),知道60秒(即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时间是不会倒退或停止的,它只会一直不停地向前走,所以我们大家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惜生命。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案例篇3设计意图:秋天,一个美丽的收获季节,各种色泽鲜艳、好吃的水果和农作物的成熟令孩子们欣喜不已。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7篇一、自然观察与科学探究在这个案例中,幼儿园的老师设计了一堂关于季节变化的课程。
一开始,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观察并讨论四季的变化,引导孩子们注意到不同季节的天气、植物和动物变化等。
接下来,老师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通过观察树木的叶子变化、草地上的昆虫和鸟类等现象,进一步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在课堂中,老师还引入了实验环节,例如:将一些种子放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
这样的实验设计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同时,老师还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好奇心。
二、艺术表达与创造这个案例是关于幼儿园的绘画课。
老师通过给每个孩子一个画板和一盒颜料,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来绘画。
在绘画的同时,老师还播放了一些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在这个课程中,老师并不注重画的成果,而是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经历和想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观。
三、游戏与社交技能该案例是一堂关于社交技能的课程。
老师通过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在游戏中,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家庭成员、朋友、教师等,通过互相交流、合作和分享,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这堂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老师鼓励孩子们通过言语、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四、数字概念与计算能力在这个案例中,老师设计了一堂关于数字概念的数学课。
课堂上,老师通过使用不同的游戏和教具,帮助孩子们理解数字的概念,例如:数量对应的表达、大小和顺序的比较等。
此外,老师还设计了一些与数字相关的活动,例如:让孩子们用积木来组合数字、用手指和计数器来数数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五、语言与沟通能力这个案例是一堂关于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课程。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3篇最新 幼儿教学案例10篇

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3篇最新幼儿教学案例10篇幼儿园游戏活动教案1《跳房子》游戏活动活动目标1、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1、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2、准备一个小沙包。
活动过程1、热身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游戏规则1、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2、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游戏玩法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透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4、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总结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好的幼儿,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表现不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加油,下次会表现得更好等,使其他们能在活动中活跃起来,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小白兔钻山洞》游戏活动活动目标发展幼儿听信号快速变换方向的能力。
活动过程1、老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名称:《小白兔钻山洞》游戏玩法1、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活两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每个人手拉手举起来,组成一个山洞。
第三组的幼儿就能扮小白兔。
2、游戏开始后,老师将小白兔集合在一起,手拉手边跳边唱。
一二组扮山洞的幼儿也随着唱歌,一会儿老师突然喊:狼来了!狼来了! 小白兔们就一起竞相钻山洞,一个洞只能钻一个人,最后有没有钻到洞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7篇)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7篇)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这里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 、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3 、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
4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5、了解火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火灾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6、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知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明确防火自救的重要性。
7、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搜集消防安全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及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火灾的预防和危害。
2、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防火安全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红彤彤,一大蓬,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
(打一自然现象)师生开展猜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谜底:火)师导言: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可是如果利用不好,它会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毁于一旦。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二)新课内容1、火的好处(1)、人类是怎样学会用火的。
(两位学生分别汇报什么是自然火,原始人取火的方法。
)(2)、火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
(三位学生分别汇报火在食物、人身安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其他组同学补充。
(3)、师小结: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要利用火,没有火,就没有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但火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危害。
2、火灾的危害(1)、师出示一组数据:据统计,我国今年1至8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89664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730人,受伤398人,直接财产损失8.7亿元(不含正在核定的央视新址园区火灾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数字分别下降6.2%、23.6 %、11.6%和26.7%。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7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篇1【活动目标】1、对玩圈感兴趣,尝试使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1、一个大软圈,小圈若干,小鼓一个,平衡木两条。
2、欢快的背景音乐若干。
3、课件。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游戏热身师:宝贝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好吗?(大软圈套住所有幼儿进场)(音乐:《郊游》)师:看我们到什么地方了?(出示课件)幼:草地上。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我们和大圈做游戏,举一举,转一转,跳一跳,吹个小泡泡,吹个大泡泡。
师:听,是什么声音(小鸟叫)我们让大圈休息,学一学小鸟飞,(这是什么)圈里圈外小兔跳。
(评析:独特新颖的大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模仿操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更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创温馨环境,幼儿自由探索师:大圈好玩吗?刚才小白兔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圈),一人一个,要求:自己玩一玩,玩的方法越多越好,注意安全。
1、幼儿自主玩,教师个别指导。
跳入跳出、圈在地上转、背在背上(小乌龟)、方向盘、在腰上转、竖圈跳入跳出、滚、转、套身体等。
2、交流、分享圈的玩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幼儿每人说一种玩法,教师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做一做。
)幼:把圈背在背上当小乌龟。
幼:小青蛙跳入跳出。
幼:方向盘开汽车。
三、情境巩固,加深印象师:来我们开着车去郊游了。
(音乐:《开汽车》)师:宝贝们看,我们到什么地方了?(放课件)幼:池塘里。
请把小荷叶放好,小青蛙们快蹲到自己家,来跳一跳。
来跳过荷叶试一试(要求:双脚落地。
)(音乐:《小青蛙找家》)师:小荷叶找朋友,两个两个手拉手,这样怎样跳,那只小青蛙来试一试(要求:来排好队,保护好自己不推也不挤。
)小青蛙回家了,我们也让把圈送回家吧。
师:宝贝们我们接着去郊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2
[案例描述]
案例一:孩子们你们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我吃了包子)几个包子?(2个包子)谁能把话说得完整一点,你今天早上吃了什么?(我吃了2个面包)说得很完整。
那么唐老师也来说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你们要认真地听好哦。
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头牛,两只羊……(故事还没有讲完,就有小朋友说:老师你这是在吹牛)吹牛?什么叫做吹牛,你们什么吗?(就是骗人)还没有不一样的答案(就是让人开心的)对呀,吹牛就像在说笑话,是唐老师逗小朋友玩的。
唐老师吹了牛,你们觉得开心吗?(真开心、真好笑)
案例二:后来哪个小朋友又来了(依果尔),那依果尔来了,他说了什么?他这是在吹牛还是在干嘛?(他说他自己把冰激凌吃了还说是妹妹吃的,妹妹都哭了)那他这是在吹牛吗?(不是)那这是什么呢?(他骗人、他撒谎了)。
那唐老师要问你们了吹牛和撒谎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吹牛是好的,撒谎是不好的)那为什么吹牛是好的,撒谎是不好的?(吹牛就是为了开心的,撒谎是骗人是不好的)对呀,吹牛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就像编故事、讲笑话一样有趣。
而撒谎却会伤害人。
小朋友之间可以吹牛但一定不能撒谎。
[评价分析]
第一个细节为导入环节,我以谈话为导入,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吃
早饭只能吃一点点,而老师吃了这么多,从而让孩子们知道吹牛是一件搞笑的事情。
本来还想自己说出自己在吹牛,可是没想到孩子们在我还没有讲完我的早饭经历时,就知道我在吹牛,我顺势就问孩子“你们知道什么是吹牛?为什么你们说我在吹牛呢?”以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吹牛概念。
在第二个细节中,让孩子们知道吹牛与撒谎之间的区别,它们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就像孩子们说的一个是好的就是褒义词、一个是不好的贬义词一个道理。
还好孩子们都能正确地认识到两个的区别。
[所思所悟] 通过本次语言活动《吹牛大王》,能让孩子们区别吹牛与说谎,并感受吹牛带来的搞笑;并能大胆发挥想象,能进行续编故事。
在整个活动中笑声一直陪伴着孩子们,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过得非常地开心。
这就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成就。
幼儿园《纲要》中要求幼儿能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通过研究讨论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