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骨盆骨折的康复疗效观察

骨盆骨折的康复疗效观察

骨盆骨折的康复疗效观察作者:杨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康复治疗的方法、效果。

方法 13例患者骨折后早期行低频脉冲、红外线疗、等物理因子治疗和被动活动、斜床站立、减重步行训练、肌力训练等运动治疗。

结果全部患者治愈出院。

结论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卧床时间,提早下地活动,减少住院日。

【关键词】骨盆骨折康复住院日本研究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康复治疗,取得了好的疗效,缩短了住院日期。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19-73岁,平均35.1岁。

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7例,工伤6例。

单纯骨盆骨折8例,下肢骨折3例、多发肋骨骨折1例、膀胱损伤1例。

稳定型骨折8例,不稳定型骨折5例(均为骨盆2处以上骨折并有移位)。

1.2 治疗方法1.2.1 康复治疗的时机单纯骨盆骨折患者一转入我科,立即开始康复治疗。

合并其它脏器损伤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转科前进行床边理疗、被动活动和肌肉等长练习指导训练。

1.2.2 药物治疗补充钙剂、给予镇痛药物。

酌情施以活血化淤、强筋止痛、中药内服。

1.2.3 理疗病情稳定、出血停止后对骨折部位进行超短波、低频脉冲疗、红外线治疗、根据病情每天选用其中2-3项治疗。

每次30min,骨折处电极对置,每次20min。

1.2.4 运动训练①在患者的卧床阶段,应首先做双下肢的被动活动以及股四头肌收缩等方面的训练,还应加强踝关节主动伸屈方面的训练,逐渐让患者行髋膝关节的主动活动;②行走训练前10d,进行斜床站立练习,倾斜度为60-80°;③站立和步行训练,患者应先做减重站立与步行的训练,训练数天后应在平行杠内让患者用手支撑站立与步行、采用步行架或者拐杖练习行走,逐渐发展为能够负重行走;④下肢肌力减弱者,进行抗阻肌力训练。

1.3 疗效评价治愈标准按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来执行:患者骨折愈合以及骶髂关节复位后,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完全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或者完全恢复。

骨盆骨折康复疗效观察论文

骨盆骨折康复疗效观察论文

分类
根据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骨盆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骨 盆边缘撕脱性骨折、骨盆稳定性骨折、骨盆不稳定性骨折等 。
骨盆骨折的病因与病理
病因
骨盆骨折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能量外伤、骨质疏松、骨骼疾病等。其中,高能 量外伤如车祸、高空坠落等事故是导致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
骨盆骨折可导致骨盆环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受到破坏,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骨盆骨折还可能伴随其他器官和系统的损伤,增加治 疗难度和并发症风险。
数据采集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骨折 类型等)、康复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 活动度、生活质量等指标。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
数据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 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度 、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呈现
通过表格和图表形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包 括均值、标准差、t值、P值等指标。
05
骨盆骨折康复疗效观察结 果分析
功能恢复情况分析
关节活动度
通过测量患者关节屈曲、伸展、内旋、外旋 等角度,评估骨盆骨折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 况。
肌肉力量
通过等速肌力测试等方法,评估患者在骨盆骨折康 复过程中肌肉力量的恢复情况。
平衡能力
通过单脚站立测试、平衡板测试等方法,评 估患者在骨盆骨折康复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恢 复情况。
展望未来,骨盆骨折的康复治疗将 更加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全面管 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 治疗服务。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1
骨盆骨折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该研究综述了近年来骨盆骨折康复治
疗的方法和效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查房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查房

骨盆骨折术后康复护理查房目录•骨盆骨折术后概述•术后护理要点•康复训练计划•患者及家属指导•案例分享与讨论CONTENTSCHAPTER01骨盆骨折术后概述骨盆骨折是由于外力导致骨盆骨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的创伤性疾病。

定义根据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骨盆骨折可分为多种类型,如髂骨骨折、耻骨骨折、坐骨骨折等。

分类骨盆骨折的定义与分类术后康复护理有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缩短恢复时间。

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血栓形成、感染等。

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030201术后恢复的重要性疼痛与不适感染血栓形成功能受限术后恢复的常见问题01020304术后疼痛和不适是常见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和心理支持。

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需要进行预防和监测。

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功能受限问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CHAPTER02术后护理要点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疼痛评估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药物止痛采用放松技巧、按摩、冷敷、热敷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疼痛。

非药物止痛疼痛管理敷料更换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

伤口清洁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清理渗血、渗液和分泌物。

观察感染征象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和肿胀情况,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伤口护理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体温和血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早期活动康复指导CHAPTER03康复训练计划恢复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在术后早期,患者应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以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同时,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总结词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肌肉力量详细描述在术后中期,患者应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

骨盆骨折个案护理

骨盆骨折个案护理

3
总结经验教训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及时总结经验教 训,不断完善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法,提高骨盆骨 折患者的康复质量。
05 骨盆骨折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 的皮肤清洁,避免潮湿环境。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护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 则,避免交叉感染。
监测体温和血象变化
营养支持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的补充 ,以支持肌肉生长和修复。
06
骨盆骨折患者的营养与饮食护 理
营养需求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通过观察患者的体重、身高、皮褶厚 度等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浆蛋 白、血红蛋白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 况。
确定营养需求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活动量等因素,结合骨折愈合的特 殊需求,计算每日所需热量、蛋白质 、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以免加重骨折。
监测生命体征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 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 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
况。
记录病情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受伤部位 、出血情况等信息,为后续治疗
提供依据。
院内急救护理
快速评估
到达医院后,医护人员会迅速对患者的伤情进行 评估,确定治疗方案。
止痛治疗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进行 治疗,以缓解疼痛。
03 骨盆骨折的急救护理
现场急救
止血
对于出血的伤口,应立即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 行压迫止血,并抬高受伤 部位以减少出血。
固定
使用夹板或硬纸板等物品 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 减轻疼痛和避免二次损伤 。
保暖
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患者体温,避免因失 血过多而感到寒冷。

骨盆骨折护理论文

骨盆骨折护理论文

骨盆骨折的护理[关键词] 骨盆骨折护理[中图分类号] r274.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03-01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

骨盆骨折多由强大的外力所致,也可通过骨盆环传达暴力而发生他处骨折。

常见的病因是创伤,如压砸、轧碾、撞挤和高处坠落等;其次为肌肉的撕脱伤。

常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发病率占全身骨折总的1%-4%,是临床上较多见的骨折之一。

由于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在我科2009年-2011年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56岁,交通事故伤26例,高空坠落伤10例,砸伤4例。

骨盆边缘骨折16例,骨盆环骨折14例,其中并发尿道损伤5例,腹膜后血肿3例,其他部位骨折2例,胸腰椎骨折6例,脾破裂1例。

1.2 临床表现骨盆骨折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并可合并膀胱,尿道和直肠损伤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因此常有不同程度的休克。

严重骨盆骨折还需注意有无胸、腹、颅脑损伤及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观察腰围盆腔出血情况。

2 护理2.1 急救骨盆骨折或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必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情况、表情、皮肤黏膜等。

如患者感到口渴、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湿冷等,应加快输液、输血,给予保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患者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必要时2个或多个通道,且输液通道应建立在上肢或颈部,而不宜在下肢,以免液体不能有效进入血液循环。

根据病情转icu。

2.2 病情观察骨盆骨折后,骨折断端可大量渗血,骨盆壁及邻近软组织撕裂出血,盆腔内静脉丛损伤、脏器损伤及骨盆内血管损伤出血等,均是引起休克的主要原因。

故早期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对手术后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

对手术后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

术后在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妥善固定导尿管(可采用高举平台法、胶布固定法等固定其导尿管),嘱其在翻身或活动肢体时注意保护导尿管,避免导尿管出现脱出、压迫、弯折等情况。

嘱患者多饮水,告知其家属每天清洁其会阴部,以防其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另外,要定期开放导尿管,以锻炼患者的自主排尿的能力。

5)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并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后,指导其进行肢体功能的锻炼。

先协助其进行肢体功能的被动锻炼,然后指导其逐步进行肢体功能的主动锻炼。

患者进行主动锻炼的原则是:运动幅度由小至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

1.3 指标观察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关节痉挛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采用自制的问卷(共设20个问题,每个问题均为1分,总分为20分)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患者此问卷的评分>15分、为8~15分及<8分分别表示其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4.0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后,OBG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REG组患者,P<0.05。

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组别例数泌尿系统感染(n)压疮(n)关节痉挛(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n)]OBG组24100 4.17(1)REG组2422225(6)χ²值 4.1812P值0.0408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OBG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REG组患者,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组别例数十分满意(n)满意(n)不满意(n)总满意率[%(n)] OBG组24149195.83(23)REG组24107770.83(17)χ²值 5.4000P值0.0201注:总满意率=(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骨盆骨折72例临床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72例临床护理体会

关心 、 开导患者 , 向患者讲 解病情 程度和治疗 护理 的重 要性 ,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 制定周 密的康 复计划并 向患者解 释 , 高 提
骨盆边缘骨折 4 4例 , 骨盆环骨折 2 8例 , 中并发失 血性休克 其 6例 , 发腹膜后血 肿 9例 , 发尿道损伤 1 。所 有患者均 并 并 8例
[] 秦 4
杰 .产科 学 [ . 3版 .济南 : M] 第 山东科 学技术 出 [ 收稿 日期 :0 1—1 — 3 编校 : 21 12 侯小玲/ 郑英善 ]
版社 ,9 5 1 6 1 9 :8 .
分发 挥其 主动性 、 积极性 , 对分娩 充满信 心 , 而减 少不 良心 从
骨盆 骨折 7 2例 临床 护 理体 会
患者治疗积极性, 适时鼓励、 支持患者,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 信心 , 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进行锻炼, 恢复 自 理能力, 促进疾
病 的快速康复 。 23 体位 与牵 引护理 : . 尽量少搬 动患者 , 防止发生严重后 果 ,
惧、 烦躁 、 害怕 、 厌烦 心理 。护理人 员应针 对患者 的心 理变化
本组患者 7 , 4 2例 男 5例 , 2 女 7例 , 年龄 2 2~5 9岁 , 平均
(86 3 1 岁 。发生 原 因 : 3. ± . ) 交通事 故伤 3 , 空 坠落伤 9例 高
2 1例 , 房屋倒塌伤 挤压伤 1 。受 伤 至就 诊 时 间 3~2 。 2例 8h
进等症状 , 注意患 者患肢 足趾活动 、 并 足背 动脉搏动 、 毛细 血
展 , 活节 奏 的不断加 快 , 生 骨盆 骨折 的发 生率 逐年 呈 上升趋 势, 其发病率 占全身骨折 的 I5 ~37 … 。由于 骨盆具有 .% .%

骨盆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盆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骨盆骨折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骨盆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的急性创伤,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术后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骨折愈合,加速恢复。

1.压疮防治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因此可能会出现长时间的压迫造成皮肤破损、溃烂等压疮问题。

护理人员需要每日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时更换干净的衬垫,保持皮肤清洁并按时翻身照顾患者的生活卫生。

2.血栓预防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血液淤积,形成血栓。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按摩肢体,穿上弹力袜等,防止血栓的形成,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3.尿潴留骨盆骨折手术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每天测量患者的尿量,并监测尿液颜色和性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为了帮助患者排尿,可以采用外科床式或使用导尿进行排尿。

4.疼痛控制手术后,患者会出现术后疼痛,影响健康恢复和日常生活。

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及时给予镇痛药物,安排康复训练,减轻紧张情绪等方法,协助患者缓解疼痛,加速康复。

5.饮食营养术后患者需要恢复体力,需要注意饮食营养的摄入。

护理人员需要制定饮食方案,提供易消化的饮食,增加营养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建议多吃豆、肉、蛋等具有高蛋白质的食物。

6.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影响伤口愈合。

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洁、消毒或更换敷料。

对有渗液的伤口要及时更换干净敷料,并避免压迫伤口。

7.注意心理护理骨折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关爱与理解,调节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增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骨盆骨折术后护理是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的。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科学的方法,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骨折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盆骨折康复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2012.05-2013.05期间住院治疗的骨盆骨折44例患者,并对其采取心理、牵引、基础以及并发症等护理干预。

结果:通过对44例患者采取密切的护理干预后,全部骨盆骨折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结论:骨盆骨折患者合并伤较多,通常伴有内脏损伤。

通过采取密切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并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康复护理影响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9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61-02
骨盆骨折指在高能量暴力下导致复杂性的损伤。

常常伴随着不同程度休克,合并膀胱、女性生殖器、尿道、神经以及血管等损伤[1]。

病情变化较快,造成伤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并且预后较差。

若及时采取有效救治和护理措施可挽救患者生命。

所以,必须了解掌握正确有效的急救措施,并根据病情观察判断,合理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并积极实施有效护理。

现我院选取2012.05-2013.05期间住院治疗的骨盆骨折44例患者,内容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
2.05-201
3.05期间住院治疗的骨盆骨折44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21例,男性患者23例。

年龄在15-73
岁之间,平均年龄(43.75±4.37)岁。

其中,失血性休克患者8例,合并其他骨折的患者18例,开放性的骨盆骨折患者3例,膀胱破裂患者3例,尿道断裂患者2例,直肠断裂患者2例,挤压综合征患者3例,脑外伤患者5例。

开放性的骨盆骨折3例患者由于合并休克和其他伤,未实施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通常骨盆骨折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伴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焦虑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恐惧的原因,为患者分析病情,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医师治疗和护理干预。

1.2.2 并发症护理。

尿道及膀胱损伤护理:膀胱破裂患者3例,尿道断裂患者2例。

患者阴茎、会阴、阴囊肿胀,膀胱充盈,排尿比较困难,尿道口有滴血现象。

所以,早期应采取导尿,并置留尿管,以便修复尿道损伤。

膀胱破裂后,尿液外渗到膀胱周围,将引发盆腔蜂窝组织炎。

尿液流入腹腔内会导致腹膜刺激征。

护理人员监测发现后应通知医师采取膀胱穿刺,予以确诊。

实施手术探查,在耻骨膀胱上造瘘,置留导尿管。

1.2.3 直肠护理。

由于骨盆骨折损伤所受暴力很大,软组织及骨盆损伤较为严重,常合并直肠损伤。

轻度直肠损伤通过保守治疗、控制饮食及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并发感染。

术后要求禁食的患者,在肛门排气后再给予流质,渐渐变为无渣半流。

而重度损伤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如横结肠的临时造瘘,造瘘时应保持周围皮肤及敷料的
干燥,以防感染。

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以便增强抵抗力及促进伤口愈合。

1.2.4 牵引护理。

骨盆骨折发生后,骨盆变形或移位,需尽快给予复位,使骨盆变形得以纠正。

患者需卧硬板床。

外固定器进行牵引时,护理人员每天以75%浓度的酒精溶液滴针道3次,并对钢针周围的血痂及时予以清理,以便针道分泌物能够自由排出。

牵引重量不能过大,不能随意加减,应及时合理调整[2]。

保持床位整洁干燥,避免皮肤水泡、压疮、溃疡,定时按摩。

经常查看固定针有无松动,若有异常应及时配合医师调整螺丝钉,防止固定器松动导致骨折移位,从而影响骨折的愈合。

1.2.5 康复护理。

术后2天应鼓励患者开始上下肢的肌肉锻炼,加强上下肢血液的循环情况,防止下肢深静脉产生血栓。

术后7天可采取牵引架进行无负重关节锻炼,并渐渐加强重力,以免关节出现僵硬,肌肉出现萎缩,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2周可采取半卧位。

3周后可实施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术后6周可取下牵引固定器,持拐行走。

术后12周可弃拐并负重行走,以进行巩固锻炼。

功能锻炼需按照患者总体情况,由被动远动逐渐转为主动运动,其范围由小至大,由浅变深,由单一关节变为多关节,由床上转为床下,循序渐进。

1.2.6 出院指导。

骨盆骨折的患者恢复时间较为漫长,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自行采取康复护理。

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必要性,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指导患者恢复生活自理,适当进行恢复
功能锻炼。

但应避免做强烈的运动锻炼和重体力劳动。

以免骨折开裂影响骨折的愈合。

2 结果
通过对44例患者采取密切的护理干预后,全部骨盆骨折患者预后效果良好。

3 讨论
骨盆骨折由于严重暴力所致,合并伤较多,病情较为复杂,当失血量为0.5-1l时,易产生休克[3]。

而骨盆骨折的并发症特征不太明显,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威胁。

护理人员需熟练运用急救、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给予患者针对性及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骨盆骨折常伴有并发症,其救治成功重点在于对并发症早期发现、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其中病情观察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是救治成功的重点。

通过对本组骨盆骨折的44例患者实施针对个体患者病情特点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给予积极治疗。

全部患者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且治疗有效率提高幅度较大。

本组研究调查发现,骨盆骨折的44例患者中,通过密切的护理干预后,恢复状态良好。

由此可见,通过及时观察患者病情情况,针对性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总之,骨盆骨折患者合并伤较多,通常伴有内脏损伤。

通过采取密切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痛苦,并挽救患者
的生命,减少伤残率及死亡率。

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能力和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使患者身心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洪喜,林巧如.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106-108
[2] 刘志容,莫丽君.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5):40-42
[3] 万芙君.40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2,2(32):152-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