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老员工爆料谷歌真实工作内幕

合集下载

揭秘谷歌员工考核系统

揭秘谷歌员工考核系统

揭秘谷歌员工考核系统OKR:CEO也不例外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月7日晚间消息,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周二揭秘了谷歌的内部员工考核系统OKR。

在该考核系统下,员工们不但明确自己的任务,同时也能了解他人在做什么。

OKR的全称是“目标和主要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这套系统由英特尔公司制定,在谷歌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被投资者约翰·都尔(John-Doerr)引入谷歌,并一直沿用至今。

在OKR系统下,员工首先要制定一个目标,然后设定一系列“主要结果”,可以用来衡量是否已经实现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明确,具有可量测性。

例如,不能说“想让网站更漂亮”,而是要说“让网站的访问速度提高30%”,或者说“让用户交互提升15%”。

谷歌对OKR考核按照季度和年度进行,季度OKR考核不会变化,但是年度考核目标会随着业务的进行作出调整。

OKR的设定涵盖多个层面,包括公司层面、团队层面、高管层面和普通员工层面,其目的是确保公司平稳运行。

通常,员工每个季度接受4个到6个OKR考核。

如果考核数量超过该数目,表明这位员工有可能被解雇。

每个季度末期将对OKR考核进行打分,分值从0到1。

一般的分值为0.6至0.7,如果获得1分,可能是目标制定得太简单;如果低于0.4,员工可能就要反省自己哪里做错了包括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内,所有员工的OKR评分都公开,可以在员工资料库查看自己或同事的OKR目标和得分。

需要指出的是,该得分并不作为谷歌晋升员工的依据。

有业内人士称,OKR系统似乎会给谷歌员工们带来压力,但同时也有助于员工了解其他人在忙些什么。

谷歌第103号员工的自述

谷歌第103号员工的自述

谷歌第103号员工的自述——六条法则解读谷歌崛起之路公司的发展就像一场黑白牌理,不翻面的时候,你永远不知道它是会璀璨夺目还是黯淡无光,当然有的创业公司一出场就是明星范儿,最终却黯然陨落;有的则屌丝至极,最后竟然一飞冲天。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八一八“出人意料的公司”~~Q:匿名用户:哪个创业公司的发展最出乎你的意料?A:周哲Jeremy谷歌上市10周年昨天是谷歌上市10周年的纪念日(美国时间是今天),时间真的是过得很快,回想起来还感觉像昨天一样,当年的各种媒体不看好,到各种不遵守传统规矩的上市方式(荷兰式拍卖融资),都引起很多争议,但10年过去了,谷歌的股价升了十几倍,从金融的角度已经是无容置疑了,但这个成功的公司背后其实也是经历了无数波折,我是2000年进入谷歌的美国总部,当时它还是一家小公司(我是103号员工),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

商业模式往往是摸出来的:我是谷歌Adwords广告系统的第一个工程师,当年刚刚进去的时候我老板说“咱们该试试把赚钱这个事情规范了”,今天广告收入占了谷歌绝大部分的收入,但是当年公司还不确定广告是个未来,甚至我们三个做Adwords的工程师都自己互相问了个很傻的问题:这种广告你会点击吗?我们没有一个人点击过广告,也觉得自己这辈子也不会去点击广告,那这个事情还有意义吗?可是事实证明,我们不点不代表普罗大众不点!没有完美的产品:第一代的Adwords广告系统只有三个工程师(有一个还是兼|职的),加上一个UI设计师,没有产品经理,是的,那个年代谷歌还没有产品经理这个角色,很多人早期看见谷歌的产品都觉得做得很好很人性化,但这些产品都是没有产品经理去负责的,就是三种人把产品死啃出来的:UI设计师,工程师,小组经理。

没有产品经理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产品照样做出来了,而且无比快速,三个月就完成了(包括测试,运维,前期还试|用了PHP,中间还有Lisp的实验!)。

第一代产品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都不重要,因为没有太多用户!"技术很强":大家都认为谷歌的技术是互联网公司里面最强的,各种算法和数据,大牛们都爱加入,但其实在早期的时候谷歌很多技术是很差的(起码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谷歌的第一行Ja.va代码是我提交的,当时也没有正式的code review,没有单元测试,代码规范才刚刚开始有,而且没有bug tracking数据库!估计今天的软件公司很难想象没有这样子的数据库是怎么管理bugs的,但当年的谷歌也活的好好的!所以在这里给所有的技术大牛一个忠告:谷歌也只是“足够好”就可以了,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交流成本几乎为零:早期的时候几乎没什么邮件来回,也没什么会议(最多也就三个人讨论),很多事情就记录在便签上(纸质的,不是软件),因为没有bug tracking数据库,也不需要花时间去把bugs过一遍。

谷歌的案例包括谷歌与股东的利益冲突、高管薪酬争议

谷歌的案例包括谷歌与股东的利益冲突、高管薪酬争议

谷歌的案例包括谷歌与股东的利益冲突、高管薪酬争议【原创实用版】目录1.谷歌与股东的利益冲突2.高管薪酬争议正文谷歌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各种利益冲突和争议。

以下将分别从谷歌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和高管薪酬争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谷歌与股东的利益冲突谷歌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其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谷歌也不时地会与股东发生利益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披露不透明:谷歌在信息披露方面一直较为保守,这与部分股东希望获取更多信息的期望存在冲突。

2.投资决策:谷歌在投资领域的决策可能会影响到股东的利益。

例如,谷歌在自动驾驶汽车、云计算等领域的巨额投入,可能会让部分股东担忧公司过于激进,而影响到短期收益。

3.股权结构:谷歌的股权结构为 AB 股制,这意味着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拥有极大的表决权。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可能会担忧自己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二、高管薪酬争议谷歌的高管薪酬一直以来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年里,谷歌高管的薪酬水平一直居高不下,引发了不少争议。

1.高管薪酬过高:谷歌高管的薪酬水平相较于其他科技公司要高很多,这引发了外界的质疑。

有人认为,谷歌高管的薪酬过高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长期发展。

2.薪酬公平性:谷歌内部的薪酬公平性也受到了质疑。

有报道称,谷歌的女性员工和少数族裔员工的薪酬要低于同等职位的白员男性员工,这引发了外界对于谷歌薪酬制度的质疑。

3.薪酬与绩效挂钩:谷歌的薪酬制度与员工的绩效紧密挂钩,然而,部分员工认为这一制度并不公平,因为有时候绩效评估标准并不明确。

综上所述,谷歌作为一家全球科技巨头,其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冲突和争议颇多。

Google第一位华人员工,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Google(黑)历史

Google第一位华人员工,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Google(黑)历史

Google第一位华人员工,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Google(黑)历史ID:baoliaohui本篇文章是著名天使投资人、技德科技CEO周哲在由会会主办的“老板请吃饭”活动的现场问答实录。

作为比李开复早5年进入谷歌的第一位华人员工,他为我们讲述了早期谷歌那些不为人知的黑历史。

文|会会来源:虎嗅网大家好,我是周哲,我是做技术出身的,那我很多公开场合的演讲,其实都是围绕我人生的三个故事,尤其是我的第一个故事,我先确保大家都知道,也是最多人已经知道的,就是我去了谷歌。

我在谷歌待了8年,都是做技术,而且我进去的时间也比较早。

一般讲到这里就会有人问我:“哎,那你是被李开复老师招进谷歌的吗?”我说“我进去5年了李开复才进来的!”(全场大笑)哈哈,没错,我是2000进入的谷歌(美国),15年前了,那个时候世界还真的是挺不一样的,而我觉得我人生最精彩、最有趣的那段时光都是在谷歌。

后来的事情虽然也算有趣,但大家可能在其他人身上也都能看见,但谷歌这段经历确实算是我独有的。

我刚进谷歌的时候公司还只有100个人,公司刚刚招来第一个大厨,而我进入谷歌做的第一件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做了广告系统。

当时整个行业的广告还没有起来,谷歌当时其实在试着卖软件,它当时也不想做广告,大家都觉得广告当时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没什么价值的东西。

谷歌当时做的广告系统叫做AdWords,而我是它的第一个工程师,那今天大家恐怕最惊讶的就是谷歌今天98%以上的收入其实都来自于这个广告系统。

所以我确实是这么多年眼看着谷歌如何从一家初创公司,到成熟,再到上市,并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规划、运营它的产品。

今天很多人觉得谷歌是技术大牛,但在当时谷歌的技术真的没有很好,不过谷歌懂得如何把控产品,如何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做一些刚刚好可以满足当时用户需求的功能。

那我先在这里暂停一下,我想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自己也不是特别善于自己一个人站在前面一直给大家讲大道理,回答问题我觉得会对大家更有帮助。

揭秘谷歌招聘的“神秘面纱”

揭秘谷歌招聘的“神秘面纱”

揭秘谷歌招聘的揭秘谷歌招聘的““神秘面纱神秘面纱””2013年03月05日虽然谷歌仅有13年的历史年的历史,,但每年申请加入这家企业的应聘者却多达200万,因此因此,,该公司必须保证其人才招聘团队的质量该公司必须保证其人才招聘团队的质量。

在美国精英阶层的眼中在美国精英阶层的眼中,,在谷歌谋得一份差事在谷歌谋得一份差事,,就像是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就像是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或者是进入美国海军或者是进入美国海军““海豹海豹””突击队突击队。

《财富》杂志网络版近日撰文指出,作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每年收到200万份简历。

在美国精英看来,进入谷歌工作就像是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或者是成为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一员。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最佳雇主最佳雇主 在硅谷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没有一家公司的“军火库”如谷歌这般“弹药充足”。

《财富》杂志曾将谷歌评选为2012年美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这家搜索巨头去年新增员工数量达到创纪录的8067人,令其员工总数增加了三分之一。

虽然谷歌仅有13年的历史,但每年申请加入这家企业的应聘者却多达200万,因此,该公司必须保证其人才招聘团队的质量。

在美国精英阶层的眼中,在谷歌谋得一份差事,就像是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录取,或者是进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

谷歌的确未公布招聘专员数量,但可能人数众多。

2009年,谷歌称公司的招聘团队约为400人。

今天,有人估计这一数字可能超过500.谷歌人事部门主管托德—卡莱尔(Todd Carlisle)表示:“我们希望给公司挖掘精英中的精英,我们还专门投入资金来做这件事。

”卡莱尔还将人才招募比作一件必不可少的家庭用具:“招募新人就像是给谷歌购买日用品。

”对人才招聘有深入研究的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谷歌顾问约翰—沙利文(John Sullivan)估计,包括合同工在内,谷歌员工与招聘专员的比例大概为64:1. 谷歌的招聘专员十分年轻,待遇很高,但往往只能在那里工作6个月。

让谷歌员工来告诉你如何在谷歌找到工作范文1份

让谷歌员工来告诉你如何在谷歌找到工作范文1份

让谷歌员工来告诉你如何在谷歌找到工作范文1份让谷歌员工来告诉你如何在谷歌找到工作? 1这家市值3700亿美元的公司的员工获得股票期权作为入职的基本条件。

谷歌总部的办公家具很奇特。

在二楼谷歌称之为人力运营部——人力资源——的地方有一个攀爬架和一套健身器械。

今天大部分员工都坐在桌子上蹙眉沉思,但有一个年轻的员工拿着笔记本电脑坐在室外的野餐桌旁,在他旁边是一个吊床。

人力运营高级副总裁拉斯洛·博克(Laszlo Bock)正坐在办公室处理求职信。

每一年有200万人申请谷歌职位,5000人被录用,每个应聘者的录用几率是400分之一。

他从收到的求职信中挑出一些最糟糕的贴到墙上。

有人试图买通他,打动他,恳求他,威胁他。

有一次有人给他购买房车折扣以求得工作机会。

有人给他寄了一只鞋子,希望用这种“一只脚已经踏进门”的玩笑,收到一封邮寄过来的录取信。

今年43岁博克曾经是海岸救生队预备队员,现在还保持着救生队员的挺拔身姿。

他在六年前加入谷歌,当时谷歌正从一个单一的搜索引擎发展成一个雄心勃勃的“一切”引擎:邮件、地图、操作系统、手机。

六年前谷歌有六千名员工,而现在员工数量超过五万名。

博克说这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居民包括工程师、__、营销人员律师、管理人员、厨师和他们的宠物狗——谷歌欢迎员工带宠物上班。

如果说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城市创造者,执行__埃里克·施密特是市长,那么博克就是移民局长:开着沙丘越野车边境巡逻,用望远镜望着远方,审查每一个入境者。

“有一次我在,”他对我说道。

“我弟弟跟我说,‘我不,我的几乎跟你的一样。

’”博克的意思是:在谷歌得到一份工作不容易。

“也不是没__。

”博克将很快出版一本书《Work Rules》,他在书中透露了一些秘密:谷歌怎样确定求职者是自己想要找的人,入职之后谷歌又是怎样宠溺他们的。

《财富》杂志连续六年把谷歌排在最向往的工作单位榜第一名,并以发放“亲子费”的政策来举例说明。

谷歌超级福利是真傻还是高明 管理资料

谷歌超级福利是真傻还是高明 管理资料

谷歌超级福利是真傻还是高明管理资料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优厚的福利中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工程:凡员工去世后,配偶可继续其半数薪水,持续10年,以一般人的惯性思维,看到谷歌如此“离谱”优厚的待遇可能有点。

如果以中国多数人的传统思维,这种事情发生在“只认金钱”的美国简直难以置信。

称谷歌这项优厚待遇为超级福利一点都不过分。

没有职务上下的级别差异规定限制,所有员工都可以享受这项超级待遇;没有工作年限限制,哪怕是头一天进入的员工,一样享受这项超级待遇;没有任何歧视,包括同也会受到同样政策的照顾;不分什么因公死亡还是工作以外去世,皆可以享受如此待遇。

而且这项福利不仅限于支付薪水,去世员工的配偶或伴侣也可以获得既定的股权奖励,孩子在19岁之前会每月收到1000美元,假设继续求学还可延长资助的时间。

谷歌的员工福利可谓是全美国最好的:的理发、美食、驻大夫及高科技"清洁"厕所是外界谈论最多的一些福利待遇。

但这项延伸至员工过世之后的超级福利待遇,连美国的专家们都表示听起来有点荒唐。

以笔者看,这首先表达了谷歌对的充分尊重。

尊重应该首先尊重其生命权,充分保护每一个员工的生存生命权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同时在生命遇到不测后尽可能多的给予充足的补偿,表达的也是对生命权的尊重,谷歌做到了。

一个被称为世界最好的,不仅表达在其会赚钱赚大钱上,而且表达在其文化上特别是表达在其如何善待员工、尊重员工的员工文化上。

在这一点上谷歌做的很好,谷歌完美诠释了世界上最好的内涵。

西方国家,员工去世只不过是极偶然的情况而已。

聪明的谷歌把账算明白了。

谷歌超级福利对其他企业包括中国企业是一面镜子。

作为一个想谋大、走远的企业一定要有谷歌的胸怀和气魄,一定要善待员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凝聚员工的向心力,企业才能一路走好。

一些只让员工给其卖命,而对员工置之不理,对员工福利待遇尖酸刻薄,对员工家庭、子女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不闻不问。

为了一个是否因公伤亡而不惜与员工闹上法庭,为了一点点给员工的补偿和赔偿不惜与员工对簿公堂。

中国人带人进谷歌蹭饭被开除事件深扒 揭秘硅谷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中国人带人进谷歌蹭饭被开除事件深扒 揭秘硅谷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中国人带人进谷歌蹭饭被开除事件深扒揭秘硅谷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曾曰到: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似乎是那么和积分道理,不仅爱书的品格油然而生,更是一股读书人的傲气。

可是蹭饭算是头吗?你会因为蹭饭而被公司开除吗?然而就是这样的闹剧就发生自位于硅谷脸书(反正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公司。

华人工程师带人蹭公司的饭而被公司解雇。

更是一查查出老鼠一家,陆续开除数十名华人软件工程师。

上图的这些诱人美食并不是高级餐馆中的饕餮盛宴,而是Facebook公司的员工餐!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公司食堂”。

请容许小编再扒两口五味的蛋炒饭再哭一会儿~在湾区,脸书员工的伙食好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Facebook 现在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Menlo Park里面,外围由HackerWay(黑客路)环绕,里面是一栋栋编着号码的楼。

而在这个大园区里面,则分布着十几个不同的餐厅,除了FukiSushi和Sol这两个是外部引进的之外,其余的都是由facebook自己在管理。

两个员工食堂Epic Cafe和Livin’ The DreamCafe都是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而且会经常更换菜单,能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一餐都不重样,都是不同主题。

另外还有烧烤店、汉堡店、甜品站、沙拉吧等等一系列的餐厅,给这里的几千号员工提供各式选择。

给大家贴几张图随意感受一下,顺便在拉拉仇恨~这些好吃的餐点对员工来说都是免费的。

不仅如此,员工还可以带家人和朋友来这里免费用餐。

这么好的福利,怪不得 Facebook连续多年高居在“全球求职者最想去的公司”排行榜上。

(小编也好想去吃吃看T.T)Facebook公司为员工带来这些优惠,就是想激发他们更好地为公司贡献的动力。

但公司的这个举措引发了今天这个事件,确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

(以下的新闻内容来自于网络和专家,小编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罗列新闻事实,全面展现网友和内行的评论,不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联英语提供:揭秘:老员工爆料谷歌真实工作内幕A job at Google. It's career heaven, right? How could a gig at the biggest, most ambitious tech company on the planet possibly be bad?拥有一份谷歌工作,夫复何求?世界上最有抱负的科技公司,全球信息网络的大鳄怎么可能会不尽人意呢?Well, take a look at this Quora thread, which is being used by current and former Google employees to dish the dirt on working for Big G。

来瞧瞧Quora 网站跟帖,不论从前还是现在,谷歌员工都在这里发牢骚。

We've edited some of the standout comments into this excerpt。

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评论:Everyone is awesome, so they can hire the very best people to do even the most mundane jobs谷歌人才俯拾皆是,所以,他们可以雇用顶尖人才去做最普通的工作"The worst part of working at Google, for many people, is that they're overqualified for their job. Google has a very high hiring bar due to the strength of the brand name, the pay & perks, and the very positive work culture. As a result, they have their pick of bright candidates, even for the most low-level roles."“对很多人来说,在谷歌工作最糟糕的是大材小用。

谷歌名气大、报酬丰厚、福利好、企业文化积极向上,所以门槛高。

结果是,即使最低层次的职位都由高层次的候选人填充。

”"There are students from top 10 colleges who are providing tech support for Google's ads products, or manually taking down flagged content from YouTube, or writing basic code to A|B test the color of a button on a site."“有来自10大顶级高校的学生们为谷歌广告产品提供技术支持,或手工从视频网站YouTube上删除违规内容,或编写网站按钮颜色对比测试基本代码。

”Google staff are so outstanding that there's an internal joke about it有个内传的笑话告诉你谷歌员工有多么优秀"… I used to joke with my colleagues that Larry & Sergey go out on their yachts - tie them together, sit back on the same recliners you'll find on their jumbo jet, each on his own yacht/set of yachts, smoke cigars, and put up pictures of Googlers with little snippets like "was a GM at muti-national telecomm company, got a Harvard MBAand is now answering Orkut tickets." and then they would erupt in laughter and clink their cigars & Scotch together in celebration. This, of course, is highly unlikely given neither of them would ever smoke a cigar or drink Scotch. Remainder is plausible."“我过去常常和同事开玩笑说,拉里和谢尔盖乘各自的游艇出行——他们把两只游艇系在一起,坐回到与他们喷气飞机上一样舒适的休闲椅上,抽着雪茄,欣赏他们手下员工带简短说明的照片,例如:某某曾是跨国通信公司总经理,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目前回复社交网站Orkut 的申请。

”随后,他们发出爆笑,碰一下雪茄或苏格兰威示忌以示庆祝。

不过,两人既不抽雪茄也不喝威示忌,所以此情节纯属虚构,其他的貌似可信。

•Google is not a startup any more. It's a big, big corporation谷歌发展成大公司,创业已成为过去"Google was not a start-up environment by the time I left. The same office politics. It was easy to get promoted if you worked on the right projects and projected your work in the right way."“我离开时,谷歌就已不再有创业氛围。

办公室政治与其他公司无异。

如果项目、工作方法对路,升职也不是很难。

”Many of the engineers are arrogant许多工程师态度傲慢"Unfortunately, in spite of the common belief, I think the average level of Google engineers is mediocre. With a lot of arrogance, too. Everybody believes he (males dominate) is better than his neighbor. So it is really hard to discuss any issue unless it is your friend you are talking to. Objective discussions are pretty rare, since everybody's territorial, and not interested in opinions of other people unless those people are Important Gods."“人们普遍认为,谷歌工程师是精英,但不幸地是,我觉得谷歌工程师的平均水平居中,而且态度傲慢。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所以,讨论任何问题都很难,除非对方是你的朋友。

客观的讨论难得一见,因为大家都有着领地意识,对他人的意见没有兴趣,除非那些人是重量级人物。

”Google is so big you can't have any impact on it谷歌之大,个体就如同一条掀不起波浪的小鱼"I worked at Google for 3 years and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leave but there was one major factor that helped me make the decision - the impact I could ever have on the business as an individual was minimal. As noted in many answers below, Google is an incredible machine that prints money thanks to AdWords. Unless you are an amazingly talented engineer who gets to create something new, chances are you're simply a guy/girl with an oil can greasing the cogs of that machine."“我在谷歌工作了三年,离开难以割舍,但是一个主要因素促成了这个决定——作为个体,我对谷歌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值一提。

正如下面许多回答中提到的,AdWords搜索引擎,使谷歌成为一架不可思议的印钞机。

除非你天赋超常,有所创新,否则你只可能做个平庸之辈,为这驾机器的齿轮加点润滑油。

”Middle management is mediocre中层管理很中庸"I'd say the relentless daily mediocre thinking of middle management types who are completely focused on metrics to the exclusion of all other factors. They don't want to rock the boat, they don't know how to inspire their workforce, and they rely far too much on the Google name and reputation to do that for them."“我想说,每天围绕着你的是中层管理的中庸思维,他们只关注指标,不考虑所有其他因素。

他们安于现状,不知道如何激励员工,他们过于依赖谷歌的名字和声誉。

”Google may understand engineering, but not design工程学可能是谷歌的强项,但它不懂设计"There is not enough focus on product and visual design. This has led to many aborted/semi-successful products, like Wave, Google Video, Buzz, Dodgeball, Orkut, Knol, and Friend Connect. There is probably too much focus on pure engineering."“对产品和视觉设计未给予足够的关注,致使许多产品中途流产,例如:Wave, Google Video, Buzz, Dodgeball, Orkut, Knol, 和 Friend Connec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