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中国医大康复评定技术课件31痉挛的康复评定

肌张力的评定(改良Ashworth法)
0级:无肌张力增加 1级:轻微增加,表现为在抓握中被动屈或伸至最后有小
的阻力 1+级:轻度增加,表现为在抓握至一半ROM以上有轻度
阻力增加 2级:肌张力在大部分ROM中都有较大增加,但肢体被动
运动容易 3级: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运动困难 4级:受累部分肢体强直性屈曲或伸直
的定量评定。正常人摆动呈正弦曲线模式。痉挛存在 时,下肢摆动受限,并很快回到起始位,呈现出一种 与正常情况不同的摆动形式,并随痉挛轻重而有一定 差异。痉挛越严重,摆动受限越明显。 3.便携式测力计:对于长期痉挛的患者可采用此法评定 。 通过不同速度下的被动运动,记录达到被动运动终点 时便携式测力计的读数,来表达痉挛的程度。 4.等速装置评定:可分别用等速摆动试验和等速被动测 试。主要对痉挛的速度依赖性做出评定。
Penn分级: 0 无肌张力增高 1 肢体受刺激时出现轻
度肌张力增高 2 偶有肌痉挛,<1次/h 3 经常痉挛,>1次/h 4 频繁痉挛,>10次/h
Clonus分级 0 无踝阵挛 1 踝阵挛持续1-
4s
2 持续5-9s 3 持续10-14s 4 持续≥15s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检查法(PROM)
(四)电生理评定法
近年来多通道动态肌电图(EMG)用以检测痉挛,作为评 定的补充方法来自科研手段。痉挛的康复评定
(一)体格检查
1.视诊:局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 引起局部肌肉和肌腱的挛缩
2.反射检查:痉挛肢体的腱反射亢进 3.被动运动检查:肢体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严重肌痉挛
时可表现为关节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 4.摆动检查
(二)痉挛的定量评定
1.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 2.Penn分级法 3.Clonus分级法 4. 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检查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几种抗痉挛状态药物特征比较
药物
剂量
作用部位
副作用
疗效
巴氯芬 (baclofen) 15mg/d,逐渐调增 至80mg,要个体化
下肢: 髋关节: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足趾关节:屈曲
仰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患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健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导致痉挛加重的原因
疼痛 炎症 心理情况:兴奋、焦虑、喜悦、愤怒等 膀胱或直肠充盈 机械因素:过紧的衣服或鞋子 皮肤损伤
痉挛的评价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该表将肌张力 分为0-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
剂量不应超过80mg/d
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嗜睡)、头晕与乏力 (CNS抑制),并可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且可发生精神混乱,在肌无力影响功能时, 考虑停药,此外,尚可有低血压,癫痫发作 等;
在出现全身张力低下,呼吸抑制时应维持良 好呼吸,迅速由胃肠道排除药物,迅速由静 脉注射毒扁豆碱有助于症状恢复。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少许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o
痉挛的康复处理

症状
疼痛 僵硬 阵挛* 屈肌和伸肌痉挛 外观异常 动作费力、迟缓、 不协调
Clonus recording during elbow extension
*
*
被动功能: 个人料理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手掌和手指
*
痉挛评定: 电生理学方法
肌电图分析 肌肉放电频率低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患者 在表面EMG检查中,常可见患者进行原动肌激活时有拮抗肌的突发性活动 肌肉活动时机异常 F波 为运动神经元池被逆向激活时的回返放电 反映运动神经元池兴奋性 明显痉挛的慢性患者,F波出现率和波幅均增高,F波与M波的最大波幅之比也上升 波形复杂化
病人和照顾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确定病人和照顾者的目标
痉挛治疗程序
痉挛处理中治疗师的作用
评估和教育患者 指导患者制定目标 提供康复干预: 减轻阳性体征的影响 改善阴性体征 对痉挛处理小组其他成员提供反馈和咨询
*
痉挛的评定
痉挛评定的目的: 了解痉挛程度 了解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有否增强和加重痉挛的因素 确定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的效果监测
*
与痉挛临床表现相关的力
肌肉收缩的动态力 软组织的静力性阻力,包括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和神经的弹力成分
*
动态痉挛现象
阵挛 协同模式 屈肌和伸肌痉挛 痉挛性张力异常 缓慢用力活动模式 不协调运动
*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屈肌
伸肌
痉挛或挛缩的屈肌
伸肌
*
静态痉挛现象
肌肉痉挛的继发改变 肌肉挛缩 肌肉僵硬 其它软组织僵硬 (皮肤、血管等) 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囊僵硬 其它:肌肉纤维化、疼痛等
痉挛的康复处理

精选ppt
21
下肢异常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双侧
单侧
精选ppt
22
精选ppt
23
导致的临床问题
• 相关症状
• 被动功能障碍
– 个人生活料理 – 体位
• 主动功能障碍
– 肢体活动 – 运动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 手掌和手指
屈指肌BOTOX注射后症状改善
精选ppt
25
• 体位:
– 进食 –坐
–睡
精选ppt
9
痉挛对患者的影响--害处
• 阵挛、髋内收肌痉挛导致的剪刀样状态与屈肌痉挛影响站立平衡
• 伸肌痉挛与阵挛影响步行的迈步期
• 痉挛状态使随意运动减慢(即速度依赖性张力增高)
• 屈肌与伸肌痉挛影响床上与轮椅上的体位,使皮肤破损
• 张力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有发生挛缩的危险
• 自发性痉挛影响睡眠
肌肉痉挛的康复治疗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康复中心 范惠磊
精选ppt
1
肌肉
• 肌肉:
– 人体最主要的运动器官,骨骼肌是机体赖以完成随意 运动的效应器官
– 分类:伸肌与屈肌/内收肌与外展肌;原动肌与拮抗 肌
• 伸肌:在直立姿势中起特殊作用,主要是使机体各部分抵 抗重力作用,生理学上称之为伸肌,如股四头肌和指总伸 肌
精选ppt
6
痉挛的常见诱因
• 关节快速活动 • 各种疼痛 • 各种情绪激动、紧张和疲劳 • 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 • 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 • 膀胱直肠胀满 •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精选ppt
7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伸肌
30-康复评定学教案-康复常见并发症康复2

4级:受累肢体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除此常用方法外,还有Penn 评分法、踝阵挛法、钟摆试验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2、仪器评定:
(1)神经电生理检查:
EMG检查:H反射、F波等
多通道动态EMG检查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功能评定
(2)关节活动范围(ROM)的测量
二、压疮疗
1.加强营养
2.贫血治疗
3.抗生素治疗
(二)局部治疗
1.换药,用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2.抗感染
3.创口物理治疗
4.手术治疗
复习与小节
1、痉挛综合治疗方法
2、局部感染的康复治疗方法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自学内容
无
使用教具
多媒体幻灯
相关学科知识
解剖学、外科学
教 学 法
课堂讲授法、演示法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
痉挛
一、痉挛的定义:
痉挛(spasticity)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
(严重痉挛是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患者身心健康将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应给予积极有效地综合治疗)。
5min
二、病因与分类
1、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脑瘫、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
2、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分为:
脑源性痉挛:如脑卒中、脑外伤和脑瘫。
3、脊髓源性痉挛:完全性痉挛,不完全性痉挛
4、混合性痉挛:如多发性硬化。
临床常见问题的康复评定与处理之痉挛

第三节痉挛一、概述(一)定义有关痉挛的定义,国际上尚未统一。
对痉挛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下列演变。
1. Lance 的定义1980年,Lance提出痉挛的定义为“以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增强、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upper motor neuron syndrome, UMNS)的阳性表现”。
UMNS有四个特征性表现,即:①牵张反射增强(痉挛):②下肢屈肌反射释放,出现病理征阳性;③手指运动灵活性丧失;④肌无力。
前两个为阳性症状,后两个为阴性症状。
虽然阳性和阴性症状均可引起功能障碍,但人们对“痉挛”尤为关注,主要原因为痉挛不仅影响功能恢复,而且导致继发性损害,如挛缩、无力和疼痛。
2.Young 的定义1994年Young等将痉挛定义为“以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增强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源于异常的脊髓内原始传入冲动过程”。
然而,上述定义是相对狭义的,并不能涵盖痉挛的所有临床表现。
3. Pandyan定义2005年,Pandyan等把痉挛的定义扩展并修订为“痉挛是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表现为间歇性或连续性的肌肉不随意激活”。
该定义旨在包含最近对痉挛病理生理和临床实践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痉挛认识的深入,痉挛的定义将会进一步深化。
(三)临床分型及表现痉挛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性瘫痪、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下列三种类型,它们的生理差异在于处理外周传入信息的中枢不同。
1.脑源性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和脑性瘫痪,一般在发病后3~4周内出现。
当病变损害到皮质、基底节、脑干及其下行运动通路的任何部位,均可出现瘫痪肢体的痉挛。
(1)主要特点:①单突触传导通路的兴奋性增强:②反射活动快速建立;③抗重力肌倾向过度兴奋并形成偏瘫的异常姿势。
(2)临床表现:肌张力呈持续性增高状态,通过反复缓慢的牵张刺激可暂时获得缓解,但维持时间短。
痉挛的评定与治疗

痉挛并非都是不利的 (negative effect)
痉挛的有利方面
利用痉挛完成体位转移 有助于维持肌张力
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 骨质疏松 • 深静脉栓塞 • 静脉回流
新视野
23
整体(局部)、综合(单一)评定痉挛
痉挛的治疗
治疗目的 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 处理程序
24
痉挛治疗目的
利用表面电极及步态分析仪,收集下肢肌肉的生物力学和肌 电图的数据,分析痉挛对肌肉控制和步态的影响
22
痉挛评定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通用的量表
统一标准 不要随意修改
了解量表的应用范畴
适应对象 效度(validity) 信度(reliability)
同时注重功能及ADL的评定 处理时与患者的功能相结合
紧张性颈反射
联合反应
不对称性
紧张性迷路反射
11
紧张性颈反射
颈部关节和肌肉受牵拉所引起的一种本体反射 种类
对 称 性 紧 张 性 颈 反 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STNR)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thine reflex)
12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当颈后伸(抬头)时,两 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
颈前屈(低头)时,两上 肢屈曲,两下肢伸展
13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ASTNR)
针灸
• 双向调节 • 双侧取穴
康复科技能培训-痉挛的处理

常用治疗痉挛的口服药物
药物 剂量(mg/天) 半衰期(h) 作用机制
巴氯芬
地西泮
丹曲林
可乐定 妙纳
10-80 4~60+ 25~400 0.1~0.4 150
3.5
突触前抑制剂,活化γ-
GABA受体
27~37+ 有助于GABA突触后的
效果,使突触后抑制加强
8.7 减少钙离子的释放,影响
肌肉收缩的联系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高(PROM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进行PROM时,在ROM之末(最长位置)出现阻力,然 后释放或出现最小阻力(终末端时有轻微阻力)
1+轻度增加
2明显增加 3严重增高 4僵直
进行PROM时在PROM的前1/2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 1/2(偏长位置)出现阻力,继续进行检查,始终有小的 阻力
三、治疗方法
• 痉挛是否需要治疗?
• 应根据治疗的适应证、所希望达到的 治疗结果,即痉挛是否影响功能(以 患者功能状态为指导)
• 痉挛的利弊问题?
• 益处: • 1.下肢伸肌痉挛有助于维持静态直立姿势 • 2.可延缓肌肉废用性萎缩。 • 3.可预防骨质疏松。 • 4.降低偏瘫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 5.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 第一阶梯: • (1)预防伤害性刺激 • 便秘、尿路感染、尿潴留、各种疼痛、皮肤
激惹、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各种情绪 激动和紧张、寒冷
• (2)健康教育 •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抑制/控制痉挛的技巧 • 学会利用痉挛进行转移等日常生活动作
• 第二、三阶梯 • (一)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各种治疗的基础】
• 第四阶梯 • 药物治疗 • 1、全身用药(口服药): • 巴氯芬、丹曲林、替扎尼丁;其它:复方氯唑沙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低频电刺激抗痉挛作用
§ 拮抗肌刺激的交互抑制作用用 § 肌腱刺激的抑制作用用
生物反馈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
v 推拿、针灸、中药汽疗
.矫形器的使用
v 机器人辅助疗法
七阶梯治疗——第四阶梯
v 以Baclofen 为代表的口服抗痉挛药物的使用
§ 巴氯芬(枢芬、力奥来素、脊舒、郝智):
•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 激动GABAβ-受体,使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受到抑制,从 而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
§ 结果判断:0~9分: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 13~16分:重度痉挛。
v Tardieu量表:2005年,2个指标评定
§ X:肌肉反应的质量; § Y:肌肉发生反应时的角度 § 按3种速度进行评定:Vl:尽可能慢;V2:肢体部分在
重力作用下落下的速度;V3:尽可能快。
v Clonus分级-按照阵挛持续时间
• 初始剂量:5mg,每日三次,每隔3天增服5mg,直至所需 剂量,但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具体调整剂量。对本品作用 敏感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为每日5~10mg,剂量递增应缓慢。 常用剂量为每日30mg至75mg,根据病情可达每日 100~120mg。
• 常见副作用:嗜睡、乏力。消化道症状、血压降低等。 • 影响疗效的因素:中枢较重损伤、挛缩、骨折、异位骨
§ 我国于2010年出版了《肉毒毒素治疗成人肢体肌痉挛 中国指南》
§ 《指南》指出:局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是治疗局灶性 肌痉挛普遍接受方法,耐受性很好。有大量强有的I级 证据说明了这种方法能降低痉挛患者的肌肉张力,继 而改善患者功能。
§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是降低肌痉挛的辅助治疗方法。
v BTX-A本身只能减轻造成痉挛的神经原性因素 v 必须具备2个关键的前提条件:
痉挛的康复评定和治疗
山西医学科学院 山西大医院康复医学科:王萍芝
一
概
述
二
康复评定
三
康复治疗
定义
v 痉挛(spasticity):在肢体运动中,肌肉在被 动牵张时阻抗增高,产生协调异常的特定模式, 但这种阻抗的增高与被牵张的速度有关。牵张速 度增高时阻抗增大。
§ 受到牵张,速度依赖性 § 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 § 神经因素参与,与非神经因素相区别
§ 腱反射 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 常;3分: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
§ 肌张力 0分:无阻力(软瘫);2分:阻力降低(低 张力);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加;8 分:阻力重度增加。
§ 阵挛 1分: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 次以上;4分:阵挛持续超过30s。
七阶梯治疗——第二阶梯
v 掌握并坚持正确的体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和牵 伸技术。
七阶梯治疗——第三阶梯
运动疗法
物理因子的应用
矫形器的使用
运动疗法
v Rood技术 :
§ 轻扣击、拍打、 缓慢挤压局部施 加深重的压力或 柔和的触摸可以 抑制肌肉收缩或 降低肌肉张力。
§ 适宜的温度、持 续给予冷刺激
仍较容易活动
3级
肌张力重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比较困难
4级
肌张力极重度增加,患侧肢体不能被动活动,肢体
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主观评定
改良Ashworth量表法(ModifiedAshworth Scale,MAS), Bohannon和Smith,1987
0级
无肌张力增加
1级
进行PROM检查时,在 PROM之末,出现突然卡住,然后释
定义
v 卒中康复痉挛的现代定义(Duncan): 以下任一现象:
§ 过渡活跃的牵张反射 § 对被动活动的阻抗增高 § 上肢屈曲姿势,下肢处于伸展姿势 § 相互拮抗的肌肉过渡协同收缩 § 刻板的运动协同
痉挛产生的机制 牵张反射弧
痉挛产生的机制
肌梭过度活跃 脊髓兴奋性和抑制性通路异常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肌肉本身的改变
• 轻微的一过性倦睡、疲劳、头晕、口干、恶心 和血压轻微下降等。
§ 盐酸乙哌立松(宜宇、妙纳):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骨骼肌紧张状态。 • 借助于γ-系减轻肌梭的灵敏度。 • 同时还有改善血流、抗眩晕、镇痛作用。 • 1粒,tid,
§ 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等
v 以BTX-A为代表的神经化学阻滞疗法
治疗决策 临床大夫如何处置?
内科医生
熟悉神经 解剖医师
外科医师
药物
神经阻滞
外科手术
治疗策略
功能
被动功能:疼痛、体位、卫生、支 具穿戴、防止挛缩
主动功能:随意的有目的性运动 (转移、移动、ADL)
首先考虑痉挛导致的功能受限: 疼痛、体位、卫生、活动
治疗策略
v 个体差异性:痉挛妇女屈肘张力帮助其握住小物 体;下肢痉挛有助于转移、站立、移动
射
运动疗法
v Bobath技术
§ 反射性抑制抗痉挛 § 活动中抗痉挛 § 控制关键点
运动疗法
v 运动再学习:
§ 针对特定任务中纠正偏瘫异常运动模式时要进行力弱肌群 进行肌力训练
物理因子及传统医学的应用
物理因子 v 热疗:首选的
治疗因子:蜡 疗、水疗、红 外线、微波、 超声波等
同等负荷不同温度下的肌腱延长
v 选择性背根切断术等手 术治疗。
第六阶梯
v 肌腱延长、肌腱切开等矫形外科手术; v 周围神经切除手术。
足下垂的肌腱延长术
Shortened Tendon
Lengthened Tendon
3组半肌腱切断术 Hemitenotomies
腓肠肌或比目鱼肌选择性 部分延长术
第七阶梯
v 脊髓切开、脊髓前侧柱切断等破坏性更大的手 术。
§ 肌肉过度活动必须相当明显; § 注射BT后必须进行恰当的牵拉治疗和/或打夹板,以
达到最大的肌肉松弛作用。
1989
美国 Botox
药品介绍
1991
英国 Dysport
1993
中国 TBXA
v 虽然属于同一类型的肉毒毒素,但由于每个产品的生产工 艺、配方、结构及均匀程度不同,不可认为肉毒毒素是相 同的。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换算不同肉毒毒素产品剂量单 位的方法。每个申报的生物制品都需要有自己的疗效和安 全性数据。
§ 0-无踝阵挛。 § 1-踝阵挛持续1-4s。 § 2-踝阵挛持续5-9s。 § 3-踝阵挛持续10-14s。 § 4-评估踝阵挛持续>15s。
v 摆动试验
§ 利用惯性原理(钟摆) § 计算远端肢体自由落体时摆荡的次数 § 判断肌肉张力情况
v 诊断性阻滞
客观评估
v 肌电图:
§ F波、H反射、T反射(腱反射)等电生理指标。 § F波:取决于α运动神经元的活性:F波波幅、F/M § H反射: Renshaw细胞及其他中间神经元的活性:H
运动疗法
v PNF技术:
§ 轻柔挤压关节; § 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 § 缓慢转动体位; § 肌肉持续牵伸; § 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 节律性启动、慢逆转、
慢逆转保持
运动疗法
v Brunnstrom技术:
利用低位中枢反射对抗 痉挛
如:右肱二头肌痉挛
• 头向右:拉弓反射 • 躯干向左:旋腰反射 • 头后仰:紧张性迷路反
v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于可能已经有一定程度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的患者,如某些帕金森病或糖尿病患者,要谨记他 们有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v “流感样”症状:最长达1周,发生于注射后第一个月内 的某些时间点,但都为一过性,属于轻度不良反应。
v 皮疹。 v 臂丛神经炎,很罕见。
第五阶梯
v 鞘内药物注射;巴氯芬 泵的使用
治疗流程
总结
v 痉挛评定:MAS、CSI、肌电图、等速装置 v 痉挛治疗:
§ 临床主要手段: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理疗 § 传统治疗不可忽视 § 肉毒毒素注射方兴未艾 § 机器人辅助疗法大力推广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
v 不同肉毒毒素产品治疗肌痉挛都有效,但其耐受性和不良 事件发生率不同。目前的临床证据显示:保妥适安全性良 好,剂量增加不会导致副反应的增加。
v 作为一种生物大蛋白,如频繁、大剂量注射,可导致患者 体内产生抗体而对肉毒毒素产生继发性无反应。因此一般 建议重复注射间隔的时间不要少于3个月。
v 1997年保妥适改良了配方,荟萃分析显示,目前的保妥 适@配方,形成抗体是很罕见的事件(1/191例成年人), 不再是一个有临床意义的问题。
v 盲打、肌电图引导下、神经电刺激仪引导、超声 引导
v 局部肌肉无力:因毒素弥散邻近肌肉所致。 v 吞咽困难:主要见于颈部或上肢近端周围大剂量注射的情
况下。脑损伤或卒中患者的吞咽反射可能会受损。因此有 吞咽障碍的患者在进行较大剂量的BT注射时要谨慎。 v 呼吸衰竭:在脑瘫儿童中有过个案报道。大剂量治疗时有 这种风险。对于有严重神经肌肉抑制的患者,要考虑到这 种风险。
【注意事项】
v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 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v 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充分暴露患者部位, 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再检查患侧,以方便两 侧比较。
v 应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情绪激动时进行检查。 v 检查时避免室内温度过低。
痉挛的康复治疗
1、治疗决策 2、七阶梯治疗 3、治疗流程
化、脑积水、癫痫、副反应过强、深静脉血栓。
§ 替扎尼定:
• 中枢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增强运动神经元的突触 前抑制作用而降低强直性痉挛状态。
• 初始计量不应超过一日6mg(分三次服用),并可每隔半周 或一周逐渐增加2-4mg。通常一日12-24mg(分3-4次服用) 的用量已可获得良好疗效。每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36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