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期康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眼睑痉挛以及相关治疗课件

眼睑痉挛以及相关治疗课件

保妥适的作用机理 (1)
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末梢
正常神经递质释放过程
突触囊泡
SNARE蛋白 形成复合体 囊泡和终板 膜融合 SNARE 蛋白
肌肉细胞 SNARE 蛋白
突触囊泡蛋白 突触相关蛋白 (SNAP-25) 突触融合蛋白
神经末梢
突触间隙
乙酰胆碱
神经递质释放
乙酰胆碱受体
肌肉细胞 肌肉纤维收缩
Hauer J, Layton M, Lillibridge S.Botulinum toxin as a biological weapon: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JAMA. 2001 Feb 28;285(8):1059-70
保妥适高效治疗眼睑痉挛
Jankovic评定量表评分包括严重度和频率两部分,经保妥适®治疗后患者评分下 降更多,疗效更好1
1. Bihari, K. Safety, effectiveness, and duration of effect of BOTOX after switching from Dysport for blepharospasm, cervical dystonia, and hemifacial spasm.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05; 21(3): 433–438.
治疗方案
治疗目标:减少或预防眼部不自主的收缩
首选治疗:局部A型肉毒毒素(如保妥适®)治疗
辅助治疗
生物反馈、针灸、催眠放松等 口服药物治疗 安定类(BDZs),抗胆碱能类,多巴胺抑制剂 手术治疗 部分肌肉切除,眼睑错位校正
保妥适
• 局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从肉毒梭菌中分 离出的、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在肌肉 注射部位给药后,会产生暂时的、局部的化 学神经阻断等药理作用。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4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5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6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7
雷米斯特(Raimiste)反应
❖ 在仰卧位,健侧下肢外展或内收时,患 侧下肢出现相同动作的联合反应。
伸展、内收、内旋 伸展
跖屈、内翻 屈曲、内收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0
联合反应
联合反应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非随意 性的运动或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的表现。当患 者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会出现相应 的动作。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11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9
人体的抗重力肌在上肢主要是屈肌,
下肢主要是伸肌。当脑损伤时,高位中枢 对脊髓的控制作用减弱或消失,脊髓水平 的牵张反射失去上位中枢的抑制而活跃起 来,表现在静态牵张反射-肌紧张方面,出 现抗重力肌的肌张力增高/痉挛。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伸展模式 伸展、前伸 前屈、内收、内旋 伸展 旋前 伸展 屈曲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4
2021/3/26
Brunnstrom技术 ppt课件
25
部位 骨盆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足趾
共同运动模式
屈曲模式 上提、后缩 屈曲、外展、外旋 屈曲 背屈、外翻 背屈
伸展模式

面肌痉挛 ppt课件

面肌痉挛  ppt课件
面肌痉挛
(Hemifacial Spasm,HFS)
1
PPT课件
2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 致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 (眼 轮 匝肌、表情肌、 口轮匝肌)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 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 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特征性的临床表 现。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 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 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PPT课件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 电 图 (electromyography,EMG)
18
和 异 常 肌 反 应(abnormal muscle response, AMR) 。
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 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 ,REZ),形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 触传导(短路)、过度兴奋所致。
2、炎症
各种炎症引起的蛛网膜粘连、压迫包裹局部 神经、面神经炎后遗症。
3肿瘤
PPT课件
12 后颅窝神经血管复合体
PPT课件
PPT课件
3
特点
1.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
2.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 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 3.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4.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PPT课件
4
分型
原发型: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 继发型:面瘫后遗症产生,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EMG 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最高每秒可达 150 次)。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报告.ppt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报告.ppt

.精品课件.
8
施加压力,指示患者进行小范围的腠关节屈伸动作。 4、准备进行无划圈运动的步行训练 (1)髋伸展位时膝屈曲动作:仰卧,患肢自膝部垂于 床边,髋关节伸展,治疗师保持踝关节背屈、外翻,指 示患者进行膝屈曲和伸展动作。 (2)骨盆前倾训练:仰卧位,立起患膝,足放在床 面,指示患者主动内收下肢带动骨盆前倾,再让患足越 过中线伸向对侧墙上,并上下移动。 (3)髋内收外展的控制:仰卧,双膝屈曲位,足放在 床面,指示患者主动内收、外展髋部,再让骨盆离开床 面进行此动作。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一、基础知识 (一)偏瘫的定义: 由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
脑膜炎等脑内病变所引起的、以同侧上下 肢随意运运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综合征。
(二)偏瘫发生的原因: 1、脑内病变:主要指脑血管病变包
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 2、脑外伤
.精品课件.
1
(三)偏瘫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
运动速度训练 精细运动训练 运动协调训练 步行训练
5
三、偏瘫的康复训练
(一)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1、弛缓期的康复训练 (1)头部和上肢:头部侧屈朝向患侧,肩胛骨下垫枕 头,防止后撤,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 (2)骨盆和下肢:患侧骨盆下垫枕,患侧外侧垫枕, 防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儿避免出现伸肌挛, 放置足托板保持踝关节背屈、外翻。临床常见伴下肢 有屈曲痉挛倾向的患者,易采取仰卧位,而下肢伸肌 张力高伴足内翻患者,易采取健侧或患侧卧位下休息。
.精品课件.
10
再加原位。 (2)重心前后转移训练:治疗师位于患者前方,用肘 部将患侧上肢固定在自己腰部,指示患者躯干前倾。 (3)患侧上肢负重训练:将患侧上肢处于抗痉挛位, 放在躯干侧方,指示患者将躯干重量放到患侧上肢。 (4)轮椅到床的转移:轮椅与床呈450摆放,治疗师帮 助患者起立后以其健侧为轴,旋转身体,重心前移,弯 腰坐下。 7、上肢训练 (1)活动肩胛带:仰卧位或健侧卧位,治疗师被动向 下、上、前方活动肩胛骨,再指示患者主动向前上方伸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PPT课件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PPT课件

运动功能评定
1、Brunnstrom 6阶段评定法:
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
Ⅰ阶段
弛缓期,是指脑血管意外发病后,由于锥体束传导 障碍,患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 约在发病两周后出现痉挛和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联合反应达到高峰,痉挛加重
Ⅱ阶段 Ⅲ阶段
Ⅳ阶段
Ⅴ阶段 Ⅵ阶段
出现一些脱离共同运动的运动,痉挛开始减弱
(二)脑卒中发病原因

脑内病变:脑血管病变
①出血性脑卒中 约占脑卒中10~20%。 ②缺血性脑卒中 主要是脑梗死,约占脑卒中80%。 包括:脑栓塞 包括: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腔隙性脑梗死。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如 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改变。

运动协调正常或接近正常
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但 速度和准确性稍差
运动速度和协调性接 近正常
共同运动
是指当患者期望 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 的某一关节时,不能 做单个关节运动,邻 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 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 可控制的运动,并形 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屈肌共同运动 肩胛骨 上提 后撤 肩关节 外展 外旋 肘关节 屈曲 前 臂 旋后(旋前) 腕关节 屈曲 指关节 屈曲 拇 指 屈曲 上提 后缩 髋关节 外展 外旋 膝关节 屈曲 踝关节 跖屈 内翻 骨 盆


康复措施
床上良姿位的摆放(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 被动活动关节 床上活动 床上翻身训练 推拿按摩


床上良姿位摆放 正确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 瘫典型的屈肌或伸肌痉挛 模式的出现和发展。肢体 置于抗痉挛体位 仰卧位、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俯卧位 半俯卧位

康复医学康复评定PPT课件全

康复医学康复评定PPT课件全
关节面的形状:如骨面相差大,则ROM大 关节周围的组织结构:关节囊、韧带、肌肉
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通用量角器 方盘量角器 电子仪器
关节活动度评定原则
一般规定人的解剖中立位为“0°” 、起始为0°,注意各 个关节所有轴位上的活动度
检查结果参照正常关节活动范围进行判断,左右侧对比, 避免代偿活动
任何环节的失调都可能影响步态,而某些异常也有可能被代偿 或掩盖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步态特征合理的步长、步宽、步频 上身姿势稳定 最佳能量消耗或最省力的步行姿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 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康 复评估和治疗
步态分析是康复评定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成为 评估患者步行能力、步行状态及步行预后的重要手段
平衡和协调功能评定
平衡和协调
平衡指人体处在一种稳定状态以及受到外力作用使原有状态被破坏 时,能自动地进行身体调整并重新获得新的稳定姿势的能力。
协调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包括按照一定的 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平衡与协调之间有密切关系
平衡功能
一般检查:采集病史、视诊检查、触诊检查、反射检查、被 动运动检查
痉挛的评定:被动活动范围检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 量表、Penn分级法、Clonus分级法
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级别 0 1
1+
2
3 4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加
肌张力略微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到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 然卡住和释放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肢体时,在ROM前50%范围内突然出现“卡 住”,后50%范围内有轻微阻力 肌张力明显增加:被动活动肢体在大部分ROM内都有阻力,但仍可以活 动

康复治疗技术ppt课件

康复治疗技术ppt课件
▪ 中频电疗法包括: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正弦调制中频 电疗法,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 法,波动电疗法等。
▪ 高频电疗法包括: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分米波疗法, 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等。
编辑版ppt
6
▪ 1.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
▪ 适应症:
▪ 神经炎,神经根痛,神经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偏头 痛,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溃疡病,颈椎病, 肩关节周围炎,关节炎,慢性炎症,慢性溃疡,术后浸 润,术后粘连,瘢痕增生,注射后硬结,血栓性静脉炎, 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等。
▪ 精神意识紊乱或失定向力、恐水症、传染病、 呼吸道感染、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 硬化、癫痫、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发热、 炎症感染、皮肤破溃、妊娠、月经期、大小 便失禁、过度疲劳。
编辑版ppt
20
编辑版ppt

21
▪ 冷疗法: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冷疗法。
▪ 适应症:
▪ 高热,中暑,软组织急性扭挫伤早期,肌肉痉挛, 关节炎急性期,骨关节术后肿痛,软组织急性感 染早期,皮下出血,鼻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
▪ 禁忌症:
▪ 与短波、超短波疗法相同。
编辑版ppt
13
▪ 光疗法:应用人工光源或日光辐射治疗疾病的方
法称为光疗法。
▪ 红外线疗法: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
▪ 治疗作用: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 促进水肿吸收和炎症消散、镇痛、解痉。
▪ 适应症:软组织扭挫伤恢复期、肌纤维组织炎、 关节炎、神经痛、软组织炎症感染吸收期、伤口 愈合迟缓、慢性溃疡、压疮、烧伤、冻伤、肌痉 挛、关节纤维性挛缩等。
出血倾向,开放性伤口。
编辑版ppt

三级康复PPT医学课件

三级康复PPT医学课件

13
治疗目标


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 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 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 保证运动质量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 提高生活质量。 后遗症:如果在2年以上肢体功能仍得不 到完全恢复,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出现肢体的废用。
14
社区康复注意事项
6
一级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




入院患者尽快完成水分和营养的评估,用各种方法维持和 促进食物和液体摄入。 加强对患侧肢体关节的保护,防止关节的损伤 在各项康复训练中防止屏气 要求患者加强对患侧肢体的注意 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应在治疗前后注意脉 搏、血压的变化,一般心率不超过120次/min,收缩压升 高不宜超过2.7~5.2kPa(20~40mmHg), 尽量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师的治疗 注意床上体位
7
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病房或康复中心病房 Team: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 功能评定 运动能力(协调,平衡,步行等)、日常生活能 力、认知功能训练 言语训练 二级康复(痉挛期、恢复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 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 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runstrom3-6期
16
11
三级康复:社区康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点 家庭居所康复 Team:康复科医师、治疗师、全科医生和 以家属为主体的志愿者 三级康复(恢复后期康复/后遗症康复) 相当于Brunstrom恢复阶段5~6期。
12
三期康复主要康复问题



误用综合征 上肢运动控制障碍 下肢步行困难 各种并发症、伴发症 ADL不能自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床面,健手压住患肘
坐位不对称(偏健侧)患侧上 患者在静态坐进行前后左右摆动 肢屈曲,下肢伸直、外展, 时保持患侧上肢伸展位支撑于体 在坐位平衡训练时出现痉挛 侧(床边、椅背、巴氏球)、前方
(桌面)、后方,手掌伸展支撑在某 物体上(床上),保持患肢屈膝、屈 髋90度,膝部可压沙袋保持足跟 着地或健腿翘在患膝上起加压固 定作用,两膝间夹本书
患膝跪在矮凳练习健腿前后摆动 抑制股四头肌痉挛
16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作业性活动
单用健手磨沙板、搬木块引 健手带患手完成各种作业或患侧上 起患侧上肢屈曲痉挛,下肢 肢支撑位下(同坐位)进行作业、患 足跟不着地、膝外旋、外展 侧下肢同坐位要求
双膝部用带子固定防止膝外旋
力量性活动
躯干半桥活动:出现患膝伸 卧位:双手交叉保持上肢伸直上举
偏瘫痉挛期康复训练
1
痉挛期的康复治疗
定义:指相当于发病后3周~3 个 月左右的一段时间,相 当于Brunnstrom2~42
主要问题
肌肉痉挛 腱反射亢进 异常的姿势反射 异常的运动模式
3
偏瘫的痉挛模式
肢体
痉挛肌群
痉挛模式
肩胛骨后撤、下掣肌 上肢 群、肩内收肌、内旋 (屈肌型) 肌,肘屈肌,前臂旋
痉挛,尤其健腿先上、患腿 手支撑在扶手上或他人保护同上,
先下时出现膝过伸、足跟不 上楼时患腿先上,下楼时健腿先
能着地

步行出现患侧上肢屈曲挎篮,平衡杠内训练,患侧上肢伸直支撑 下肢膝过伸、足跟不着地 于双杠上,治疗师站在患侧控制
患手关键点,患手扶持拐棍/桌面 前后移动患侧下肢支撑时膝保持 10度左右,足跟着地
患者两边放两个靠椅,患者双手 支撑靠椅站起
站位平衡训练中身体偏向健 要求同上,如果下肢痉挛明显, 侧,膝过伸、足跟不着地 可靠墙站立,患膝后置一球防止
膝过伸
双膝屈曲5~10度位夹住沙袋双足
斜板站立
15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移动性活动
上下楼时出现明显上下肢肌 双手交叉上肢伸展置于体前或患
外周神经或脊髓病变造成的痛性痉挛 (即为一种阵发性的和自发性的、迁 延一段时间、并伴有疼痛的单个或多 个肌肉的收缩)、破伤风强直、搐搦;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造成的僵硬、
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6
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 准
0级 无肌张力的增加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 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前肌,腕指屈肌
肩胛带下沉、后撤,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前臂 旋前,腕关节掌屈 尺偏,手指屈曲
骨盆后撤肌,髋关节 骨盆后撤,髋关节
下肢 内收肌、内旋肌,髋、内收、内旋,髋、 (伸展型) 膝关节伸肌,踝关节 膝关节伸展,踝关
跖屈内翻肌,足趾屈 节跖屈内翻,足趾

屈曲。
4
定义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常由上 位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致。
健手与患手交叉相握保持上肢伸展,双下
健侧、患侧翻身,患肢置于一边,肢屈曲位,头先转向一侧,然后跟随身体
处于痉挛状态
转体
借助双下肢置于巴氏球上进行左右翻身训

13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仰卧位坐起引起明显患肢痉 向患侧、健侧翻身同上,让双小

腿自然垂于床边,用健手支撑坐
起,坐起后将患侧上肢伸展支撑
肌力训练 躯干肌、上肢伸肌、髋带肌、下
肢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
协调性训练 闭链训练为主
医疗体操 中级操双侧为主
肌肉牵伸 上肢屈肌 、下肢伸肌
平衡训练 坐位2-3级、站位1级
步行/转移 步态训练、床椅转移
支具
对抗痉挛
12
偏瘫患者常用的抗痉挛体位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广泛接受的痉挛定义为:是一种由牵张 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以速度依赖的紧 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逾常为特征 的运动障碍。
所谓痉挛的速度依赖即为伴随肌肉牵伸 速度的增加,痉挛肌的阻力(痉挛的程 度)也增高。
5
痉挛与其他限制关节活动因素的区别
痉挛应与如下症状体征相区别:
肌肉或关节疾患造成的肌强直、肌肉 挛缩、肌腱挛缩或关节囊紧张;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 1+级 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
的阻力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 2级 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
地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不能活7 动
坐位下出现下肢阵挛,用手用力
下压膝部
14
未抑制时体位及肌痉挛
抑制痉挛的体位
坐位站起时出现重心转向健 双手交叉双上肢尽量向前伸展或
侧,躯干健侧旋转,患肢痉 患侧上肢伸展位支撑某物(桌面、
挛模式出现,膝过伸、足跟 椅背、辅助器等)
不着地
由治疗师在患者患侧控制拇指、
膝关节关键点,保持上肢伸展及 防止下肢 患侧上肢伸展位,前臂旋前、后,用分指
患侧上肢屈曲置于胸前,手握拳,板将手指伸展,下肢屈曲位,足尖朝上,
下肢伸展外旋,足处于跖屈位, 足底用硬物支撑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以上
躯干屈向患侧
体位用枕头支撑
特殊体位:患膝、髋屈曲,用双手交叉后 抱住患膝保持可以帮助缓解痉挛
体位转换活动及平衡活动
直,患肘屈曲,握拳
位或患侧上肢伸展于体侧支撑在某
健侧上、下肢用力举沙袋 ; 物(床沿、椅背、墙、桌等),双下
双侧上肢用力拉墙壁拉力器; 肢屈膝>90度,足支撑于床面(足尖
9
训练目标
抑制痉挛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 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常的运动
模式完成基本动作
10
训练计划
关节被动运动 肌肉持续牵张训练 肢体负重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矫正异常姿势
11
痉挛期的治疗
神经肌肉促进:对抗痉挛模式,建立正常
运动反应(Bobath、Rood、PNF)
治疗目的
打破上肢的屈曲、内收痉挛模式和 下肢的伸肌痉挛模式,促进各种随 意控制的分离运动,提高平衡能力 完成坐位站位的转换,达到坐位 Ⅲ级平衡或站位Ⅰ~Ⅱ级平衡。
8
治疗原则
应在神经生理、病理学理论指 导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 运用促进技术(神经生理学疗法), 尽可能的降低痉挛程度,使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的异常模式向着分离 运动、自主运动的大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