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院前急救分析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一、引言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进行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的标准流程和操作要点,以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急救。
二、溺水的院前急救标准流程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之前,急救人员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电流、毒物等,应先排除危险,保证急救人员的安全。
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溺水事故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相关急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告知详细的事发地点和患者状况,以便急救人员能够尽快赶到现场。
3. 施救前评估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进行简单的施救前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以及是否有其他明显的外伤。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有其他明显外伤,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救治。
4. 拖拽患者上岸如果患者仍然在水中,急救人员应迅速将其拖拽上岸。
在拖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颈椎和脊柱的损伤。
5. 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进行意识和呼吸的判断。
如果患者有意识、有呼吸,但仍无法自主行动,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体温,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6. 开始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操作,保持约100-120次/分钟的频率。
同时,应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
7. 继续急救等待急救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后,应继续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其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保护患者的颈椎等。
三、溺水的院前急救操作要点1. 心肺复苏操作要点-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确保患者的胸部充分下陷,每次按压的深度应达到至少5厘米。
- 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呼吸气量适中,避免过度通气。
- 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除颤时,要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在院前急救中,遇到溺水患者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溺水是指人体不慎进入水中,无法保持呼吸功能而导致窒息的情况。
对于溺水的院前急救,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来救治患者。
1. 安全评估在进行急救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救援环境存在危险因素,如电流、强水流等,应先确保自己的安全,然后寻求专业救援。
2.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条件允许,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说明情况,并提供详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3. 拖拽患者至安全地点如果环境安全,可以立即将溺水患者拖拽至安全地点,如岸边或离水较远的地方。
在拖拽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颈部受伤。
4. 检查呼吸和心跳一旦将患者拖拽至安全地点,应立即检查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5. 进行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具体步骤如下:- 压迫胸部: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部,每分钟约100-120次,压力深度为5-6厘米。
- 人工呼吸: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1秒,每分钟约10-12次。
- 持续进行CPR:持续进行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6. 寻求专业救援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尽快寻求专业救援。
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设备,可以更好地救治患者。
7. 继续监测患者状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状况。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或心跳停止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8. 提供心理支持溺水是一种危险的情况,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急救过程中,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以上是对溺水的院前急救的详细描述。
在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尽快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急救技巧,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一、概述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特别是在夏季或者水上活动频繁的地区。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由急救人员进行的紧急救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标准及步骤,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院前急救标准1. 评估现场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之前,急救人员首先需要评估现场的安全情况。
确保自己和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一步。
2. 拨打急救电话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报告溺水事故,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3. 营救患者急救人员应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
如果可能,使用救生圈、救生索或其他救生器材进行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安全,避免被溺水者拖累。
4. 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仔细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且不呼吸,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术(CPR)。
5. 进行心肺复苏术(CPR)a. 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仔细观察患者的口腔和喉咙,清除任何阻塞物。
b. 进行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或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秒钟,观察胸廓的抬起和下降。
c. 进行胸外按压:在进行人工呼吸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将手掌放置在患者的胸骨中央位置,交叉叠放,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100-120次。
6. 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果现场有AED设备,应立即使用。
按照AED设备的操作指南进行使用,以提供电除颤治疗。
7. 继续心肺复苏术(CPR)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术。
每隔2分钟检查一次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
8. 患者转运一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数据及案例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溺水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某市急救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每年发生的溺水事故约占急救总数的20%。
其中,大部分溺水事故发生在夏季和水上活动频繁的地区,如游泳池、海滩等。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
标题:溺水的院前急救
引言概述: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休克症状,及时的院前急救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溺水患者的症状识别、院前救护措施、心肺复苏和转运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1.1 保护现场安全
1.2 快速判断患者病情
1.3 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二、溺水患者的症状识别
2.1 呼吸困难
2.2 无意识状态
2.3 皮肤苍白或发绀
三、院前救护措施
3.1 将患者从水中救出
3.2 判断呼吸和心跳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心肺复苏
4.1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4.2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4.3 持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五、转运过程
5.1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5.2 与医院保持联系
5.3 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转运
结语: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休克症状,及时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了解溺水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提高自身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为应对紧急情况做好准备。
愿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安全地度过每一天。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溺水的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溺水后,未到达医院之前所进行的急救措施。
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窒息、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因此,及时的院前急救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针对溺水的院前急救的标准格式文本,详细描述了急救步骤和注意事项: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wei)险因素,如电流、深水等,请先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安全,例如断电或者寻求匡助。
2. 判断患者状况:接近溺水患者时,要迅速判断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故意识、是否能够自主呼吸以及有无其他伤害。
3. 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无意识、无法自主呼吸或者有其他严重伤害,即将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报告患者状况,并按照其指导进行急救操作。
4. 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如果现场安全,可以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5.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无意识、无法自主呼吸或者心跳住手,即将开始心肺复苏。
首先,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CPR:a. 按压胸部: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胸骨下缘位置,每分钟100-120次,压缩深度为5-6厘米。
b. 人工呼吸: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孔,用嘴对嘴或者嘴对鼻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观察胸廓抬起即可。
6. 持续监测患者状况: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呼吸是否恢复、心跳是否恢复等。
7.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院前急救后,尽快拨打急救电话,通知医护人员患者的状况和所在位置,并等待其到达。
在等待期间,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和监测患者状况。
8. 提供心理支持: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和其家属可能会感到恐慌和焦虑。
作为急救者,要提供心理支持,安抚他们的情绪,并告知他们正在尽一切努力救治患者。
注意事项:- 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保持镇静和专注,不要惊慌失措。
- 如果有多名急救者在场,可以进行分工合作,提高急救效率。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引言概述: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故,发生后需要及时的院前急救措施来拯救生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方法。
一、判断溺水状况1.1 观察溺水者是否无法自主呼吸,如有明显呼吸难点应即将进行院前急救。
1.2 检查溺水者的意识状态,若昏迷或者失去意识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
1.3 注意观察溺水者的面色,若浮现发绀或者苍白等异常情况,应迅速进行院前急救。
二、拯救溺水者2.1 进行人工呼吸,将溺水者置于平整地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2.2 进行心肺复苏术,若溺水者失去意识且无自主呼吸,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2.3 寻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匡助,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让专业人员进行院前急救。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3.1 保持溺水者的头部位置,将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3.2 若溺水者有呕吐物或者其他异物阻塞呼吸道,应及时清除,以保证呼吸通畅。
3.3 注意防止溺水者的舌头后坠,可以采取侧卧位,防止舌头阻塞呼吸道。
四、保持体温稳定4.1 将溺水者的身体擦干,尽量保持体温稳定。
4.2 若溺水者体温过低,可以使用保暖措施,如加厚衣物或者使用保温毯等。
4.3 注意防止溺水者浮现低体温症状,及时就医或者寻求专业人员的匡助。
五、监测生命体征5.1 监测溺水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2 定期检查溺水者的意识状态,观察是否有恶化迹象。
5.3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随时记录溺水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后续的医疗救治提供参考。
结论:溺水的院前急救是保护生命的重要环节,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拯救溺水者的生命。
在实施院前急救时,要根据溺水者的状况判断,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体温稳定以及监测生命体征。
此外,及时寻求专业急救人员的匡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溺水者的生存率,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引言概述:溺水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发生在水域中的溺水事故可能导致生命危(wei)险。
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被送往医院之前的紧急救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包括急救的基本原则、急救步骤以及常见的院前急救措施。
一、急救的基本原则:1.1 保护自己和现场安全1.2 快速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1.3 呼叫急救人员并寻求专业救援二、急救步骤:2.1 拉人法2.1.1 迅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拉出2.1.2 将患者置于安全地点,保持头部低于躯干2.1.3 检查呼吸和脉搏,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如有需要2.2 扔物法2.2.1 用救生圈、浮板等救生工具将溺水者救起2.2.2 将患者置于安全地点,保持头部低于躯干2.2.3 检查呼吸和脉搏,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如有需要2.3 推人法2.3.1 用长杆、绳索等工具将溺水者推至安全地点2.3.2 将患者置于安全地点,保持头部低于躯干2.3.3 检查呼吸和脉搏,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如有需要三、院前急救措施:3.1 保持呼吸道通畅3.1.1 采取头后仰、下颌推拉等方法清除呼吸道阻塞物3.1.2 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者使用呼吸器辅助呼吸3.1.3 监测患者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支持措施3.2 维持循环功能3.2.1 检查患者的脉搏和心率3.2.2 如有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3.2.3 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及时调整循环支持措施3.3 控制出血和处理其他伤口3.3.1 使用止血带或者压迫止血法控制出血3.3.2 清洁伤口并进行简单处理3.3.3 如有需要,进行伤口缝合或者其他进一步处理四、常见的院前急救措施:4.1 保持体温4.1.1 将患者置于保暖环境中4.1.2 用毯子或者保温袋包裹患者,防止体温过低4.1.3 监测患者体温,及时调整保暖措施4.2 赋予氧气4.2.1 使用氧气面罩或者鼻导管赋予患者纯氧吸入4.2.2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氧气浓度4.2.3 如有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4.3 赋予静脉输液4.3.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赋予患者液体补充4.3.2 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种类4.3.3 如有需要,进行其他药物治疗五、结语:溺水的院前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救援工作,正确的急救步骤和院前急救措施可以有效地拯救溺水者的生命。
溺水的院前急救

溺水的院前急救一、背景介绍溺水是指人体被水淹没或者长期处于水中而导致窒息的情况。
溺水事故发生后,院前急救是保护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溺水的院前急救标准,包括急救流程、急救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急救流程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院前急救时,急救人员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如果环境危(wei)险,例如有电流、冰面不稳等情况,应先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如断电、戴好救生衣等。
2. 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溺水事故后,即将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3. 断绝溺水源:如果溺水者仍在水中,应尽快将其拉出水面,避免继续溺水。
4. 判断意识和呼吸:在将溺水者拉出水面后,即将判断其是否故意识和呼吸。
可以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或者听是否有呼吸声。
如果溺水者无意识或者无呼吸,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
5. 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溺水院前急救的关键步骤。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将溺水者平放在坚硬平整的地面上。
b. 找到胸骨下缘,将一只手放在胸骨下缘,另一只手叠放在上方。
c. 进行按压: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进行按压,每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d. 进行人工呼吸: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口对口或者口对鼻,用力吹气1秒钟,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
e.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或者溺水者恢复意识和呼吸。
6. 保持体温: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量保持溺水者的体温稳定。
可以使用毛毯或者衣物进行覆盖,避免过度失温。
7. 监测生命体征: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溺水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及时记录并向急救中心汇报。
三、急救技巧1. 快速反应:在发现溺水事故后,要迅速做出反应,尽快进行院前急救。
时间是救治溺水者的关键。
2. 技术娴熟:急救人员应具备娴熟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
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升自身的急救技能。
3. 团队合作:院前急救往往需要多人合作进行,急救人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分工明确,提高急救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淹溺院前急救分析
作者:彭潇桂良愿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1期
1 淹溺的定义
人落入水中后,呼吸道和肺泡被水充满而发生窒息,水分经过肺泡的毛细血管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体液量和渗透压的变化电解质紊乱和组织细胞破坏,追踪发生呼吸心搏停止而死亡。
2 淹溺分类及伤害机制
2.1淹溺按照溺水环境而言,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淡水淹溺:落入淡水中,淡水相对与血液是低渗液体,无论进入胃内或呛入肺内,由于渗透作用,均很快被吸收。
进而造成患者血液被稀释,血容量骤增,心脏负荷加重。
肺泡壁细胞和红细胞在低渗液体中被破坏,发生溶解,加重缺氧症状。
伴随红细胞溶解,患者出现多种电解质紊乱,可有高钾、低钠、低氯、低钙血症。
最终可导致患者因心室颤动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海水淹溺:落入海水中,海水相对于血液是高渗液体,呛入肺内的海水因含有钙、镁等重金属离子,会对肺泡上皮形成破坏。
由于血液的浓缩和海水的高渗透性,患者会出现高钠、高钙、高镁血症。
同时由于海水的的高渗状态,会导致血浆的水分和蛋白通过肺泡毛细血管渗透入肺泡内,阻断了肺泡的换气和通气,发生严重缺氧。
高渗脱水作用还可形成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可因急性心衰死亡。
2.2淹溺按照溺水者的解剖结果,又可分为湿性溺水和干性溺水。
湿性溺水:平时常见的肺部大量进水导致溺水者窒息甚至死亡的情况,就属于湿性溺水;而干性溺水:国外针对溺水者的解剖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溺水死亡者(至少占10%~40%)肺内并没有水。
此种溺水称为干性溺水,人体落入水中,温度等因素强烈刺激作用,可致喉头痉挛,呼吸道完全梗阻,窒息而亡。
喉头痉挛也可导致反射性心博停止而死亡。
3 淹溺的现场救治
淹溺是我国意外伤害致死的第二大危险因素。
对于溺水患者的救治来说,及时复苏心肺是关键,同时维持有效的循环通气与灌注,避免进一步的脑损害,这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中之重[1]。
3.1尽快脱离溺水环境溺水者离岸边较近,可在岸边抛救生圈或者递上竹竿等施救。
如离岸边较远,水性好的施救这可跳入水中,从溺水者背后接近,用手从背后溺水者头颈及手臂共同游向岸边。
3.2现场医疗救援大量的研究表明,对溺水者尽早进行救治,恢复溺水者的呼吸新欢是降低溺水死亡率,以及减少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溺水现象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倒水处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如果溺水者初步复苏后,意识未能及时恢复,则应做持续的心肺复苏,及时呼叫院前急救系统,做转运救治[2]。
3.2.1即刻判断患者意识对于有心跳无呼吸的患者,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开放气道,予以人工呼吸,尽快建立高级气道。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立即开始CPR,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按照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
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尽快开始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3-5]。
3.2.2静脉药物的使用
3.2.2.1对于海水淹溺者,禁止输用盐水,可用5%葡萄糖或者血浆;淡水淹溺者可用2%~3%高渗盐水或者全血[6-7]。
3.2.2.2 CPR过程中静脉管理以及合理用药对于复苏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在CPR过程中规范使用肾上腺素,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和大脑的血液灌注。
多巴胺可以促使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回心血量,提升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尼可刹米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兴奋呼吸中枢,并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洛贝林可兴奋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而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两者联用可以促进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
纳洛酮:机体在应激状态时,β-内啡肽释放增加。
β-内啡肽属于内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它可与神经中枢的阿片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同时使细胞膜泵功能下降,引起细胞水肿,从而使脑部的血液供应减少,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功能,产生不可逆性损害。
纳洛酮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能迅速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与分布在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有效拮抗β-内啡肽所引发的各种效应,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小剂量即可减轻脑水肿,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继而减轻脑神经元的损害;还能使冠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得到改善[6-8]。
3.2.3控水,这一点在溺水的急救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淡水淹溺患者,无论进入胃内或呛入肺内,由于渗透作用,均很快被吸收入血。
海水淹溺患者,呛入肺内的高渗海水会导致肺泡内肺水肿,鉴于喉痉挛的存在,肺部能控出的水也是微乎其微。
《2010版美国心脏协会心肺
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指出,没有证据表明水会阻塞气道,对于溺水患者,不建议进行针对于水的气道异物清理,这样会导致损伤、呕吐、误吸以及延误CPR。
4 淹溺的预防
淹溺是意外死亡的多见原因,儿童青年居多,男性多见,发生淹溺的原因有自杀、意外落水或突发事故[9]。
加强安全宣教,预防淹溺事故发生。
普及急救知识,尽早开始早期基础生命支持。
对于预防和减少淹溺事故,尽可能挽救淹溺患者生命都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Behrman R E,Kliegan R M,Jenson H B,et al.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16th Edi.Saunders,2011:279-287.
[2]李璧如,王莹,赵醴,等.急救绿色通道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J].小儿急救医学,2012,9(1):24-25.
[3]Kyriacou D N,Arcinue E L,Peek C,et al.Effect of immediate resuscitation on children with submersion injury[J].Pediat rics,2012,94(2 Pt1)137-142.
[4]沈洪,班雨.《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5)—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5):317-318.
[5]余湛,张利远.《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225-1226.
[6]徐显林,聂玉兰.公共海滩海水淹溺的院前急救体会附35例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2011,12(8):1547.
[7]王国栋,王乃辉,韩志海.海水淹溺40例救治体会[J].2013,24(21):3238-3239.
[8]Wang Y,Gao L,Meng L.Small-dose naloxone combined with epinephrine improves the resuscit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Am[J].Emerg Med,2008,26(8):898-901.
[9]许和平,宋维,赵浩淼.基于溺水Utstein指南评价66例溺水患者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2):178-180.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