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情景式默写及答案
最新:《屈原列传》情景式(理解性)默写

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
因是因为屈原
,
。
4.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
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
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
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认为
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
是: , 。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
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
是: , , 。
3.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4.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 , , , , 。”
述:
,
。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
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
5.《离骚》的内容是“ , , 。”
6.《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 。”
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 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
屈原列传情境式默写

• 6. 《离骚》的文风特点是“其文约, 其辞微” • 7、写屈原文如其人的句子是: _ 其 志洁,故其称物芳 。 • 8、用对比的方式评价《离骚》文辞平 常,但意义重大;列举的事例虽浅近, 但含义深远的句子是:其称文小而其指 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8、屈原回答渔夫自己“见放”的原因 是: , 。 • 9.司马迁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 “ , , 。”《报任安书》
• 8、屈原回答渔夫自己“见放”的原因是: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 9.司马迁自述其创作《史记》的目的是“亦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报任安书》
• 1. 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 2. 以比喻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 “ , , , 。”
。”
,
• 1. 司马迁高度评价屈原之志“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2. 以比喻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自疏濯 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 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 也。”
• 3. 屈原“穷” 的原因是 “ , , , • • 4. “怨”的缘 由: , • 5. 《离骚》的内容是 “ , 。”
, ”
,
• 3. 屈原“穷” 的原因是“屈平正道 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 4. “怨”的缘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5. 《离骚》的内容是“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 6. 《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 , ” • 7、写屈原文如其人的句子 是: , 。但含义深远的句子是 , 。
《屈原列传》情景默写

7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的文辞风格: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 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8其表现人格与文风一致有句子是: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9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3
10写屈原洁身自好且出污泥而不染的句子是: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1老师补充的能恰当体现屈原人生遭遇的当代朦胧诗人 北岛《回答》中的句子是: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6
11《离骚》中透彻阐述了理论内容的句子是: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2写屈原被疏远即使流放之后仍时刻忧国忧民, 期待回朝效力的句子是: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 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3写屈原在《离骚》中反复表达自己爱国救国志 向的句子是: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4
14写作为君主都有任用忠臣贤才的美好愿望却总 无法如愿以偿的句子是: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 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5写楚怀王就是一个是非不分忠奸不辨胡愚蠢不 肖之君的句子是: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16总结楚怀王身死国败以及原因的句子是: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 不知人之祸也。 17屈原投江之前的凄惨形象的句子是: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5槁。
18屈原回答自己被流放的原因的句子是: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19江边渔父给屈原建议的句子是: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 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20屈原临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符合人之常情,宁 死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 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 江鱼腹中耳。
完整版)3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完整版)3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原文与情境默写(附答案)第三篇: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解释了“离骚”一词,称其犹如离忧之意。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认为屈原创作《离骚》的背景包括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及朝廷小人当道、排斥正直之人等黑暗现实。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竭忠尽智却被谗人间之。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通过连用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仰头长叹“天啊!”的情景。
6.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人们在穷困时呼天、疾痛时呼父母的例子进行了论证。
7.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认为前者好色而不淫,后者怨诽而不乱。
8.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讽刺当世政治的手法,包括上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等。
《屈原列传》情境默写及答案教学文案

《屈原列传》情境默写及答案《屈原列传》(节选)情境默写及答案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完整版)3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docx

高中古诗文背诵篇目原文与情境默写(附答案)第三篇:屈原列(屈平疾王听之不也⋯⋯ 与日月争光可也)司迁屈平疾王听之不也,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愁幽思而作《离》。
“离”者,犹离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反本,故苦倦极,未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人之,可矣。
信而疑,忠而被,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盖自怨生也。
《国》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而不乱。
若《离》者,可兼之矣。
上称帝,下道桓,中述、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靡不。
其文,其辞微,其志,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迩而。
其志,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泥之中,蝉于,以浮游埃之外,不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与日月争光可也。
1.在《屈原列》中,作者司迁“离”一作出自己的解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中,司迁屈原《离》的作背景除了楚王听信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有“,”,一血地指出了当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的黑暗。
3.在《屈原列》中,司迁屈原作《离》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屈原“,。
”4.在《屈原列》中,作者司迁用了“ ,” 两个被句写出了屈原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的,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作。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候,往往会仰:“天啊!”,种情况在司迁的《屈原列》中有形象的描述:,。
6.在《屈原列》中,司迁了“父母,是人的根本” 一点,了“,。
” 一例子行了。
7.在《屈原列》中,司迁《》里的《国》和《小雅》行了价的句子是:,。
8.在《屈原列》中,司迁分析了屈原《离》用来列事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三方面。
9.在《屈原列》中,司迁屈原的《离》价极高,其中其文字、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屈原列传》情景默写

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
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_______,比如一种
牵牛花清 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
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参考答案】示例: 1.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2.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3.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4 上天与父母为人的本源,人们遇到困境就会回归 本源的句子是: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 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5屈原“穷”“怨”的原由是: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
6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出的文辞风格: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兰亭集序
1.《兰亭集序》中描绘山、竹风景的句子_____,___, 2.描写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会时一仰一俯看到景象是_____, __________。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 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 5、 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 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6、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20.(1)在昼夜和季节上存在着互补性 (2)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3)白天和晴天由光力发电装置发电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 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卷二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 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 有了很大的提高,经 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 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 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 ,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 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情境默写(含答案)

一、《屈原列传》情境默写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9.《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
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5.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
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
政治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
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体现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屈原“穷”“怨”的原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离骚》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离骚》的文风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6.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7.《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8.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9.其文约其辞微
10.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2.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4.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7.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8.其文约其辞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