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培训 保安人员应知法律法规
保安培训的法律法规和职责要求

保安培训的法律法规和职责要求保安作为维护社会安全、保护公民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保安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法律法规和职责要求成为保安培训的重要内容。
一、法律法规的培训要求1. 国家法律法规保安人员培训必须明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适用范围。
保安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情形下的法律责任和法律程序,以确保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依法操作,不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治安管理条例保安人员需要学习治安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了解在不同场所和不同情况下的治安管理要求。
他们应该掌握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处置紧急情况的常规方法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和秩序。
3. 消防法规和安全防范保安人员需要深入学习消防法规和安全防范的相关知识,了解火灾防护、危险物品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掌握使用灭火器和应急设备的技能。
他们应该能够迅速响应火灾和其他紧急情况,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二、职责要求的培训内容1. 保安职责和权力保安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力范围,掌握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维护的一般要求。
他们应该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
2. 服务态度和技能保安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基本的服务技能,包括礼貌用语、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
他们应该与公众和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热心帮助遇到问题的人员,妥善解决各类矛盾和纠纷。
3. 技能培训和应急处置保安人员需要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包括物品安全检查、门禁管理、巡逻和排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使用安防设备的方法和技巧,并具备应对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4. 法律保护和业务规范保安人员需要了解国家对保安人员权益的法律保护,包括工作时间、休息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规定。
同时,他们需要遵守行业内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规范,不得泄露商业秘密,尊重公民隐私,严守工作纪律。
保安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

保安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在现代社会,保安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至关重要。
他们承担着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财产安全的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保安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性和效率,以下是保安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
一、安全意识教育1. 法律法规知识:保安人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刑法、治安管理法等,以便在工作中正确履行职责。
2. 风险识别与预防:培训中应加强风险识别和预防意识的培养,使保安人员能够辨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保安人员需要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火灾、地震等,能够迅速组织疏散、报警和进行基本的急救处理。
4. 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保安人员对社会责任的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维护个人利益,更是为整个社会提供安全服务。
二、技能培训1. 安全防范技术:培训中应重点加强保安人员的安全防范技术,针对不同场所和情况,教授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监控系统的使用、出入口的管控、人员巡逻等。
2. 安全巡查与逻辑思维:通过培训提高保安人员的巡查效率和准确性,学习逻辑思维方法,能够快速判断和处理各类安全问题。
3. 矛盾调解与人际关系:保安人员工作中难免遇到各种矛盾和纠纷,培训中应加强矛盾调解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使他们能够有效化解纠纷,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
4. 消防技能:保安人员需要接受消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包括火灾的初期处理、灭火器的使用等,提高处理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
三、心理健康培养1. 压力管理:保安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培训中应教授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2. 心理建设:通过心理建设,培养保安人员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工作中的应变和抗压能力。
3. 心理疏导:保安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刺激,培训中应教授心理疏导方法,及时解除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四、实战训练为了提高保安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训中应安排实际的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训练。
保安法律法规及案例培训

保安法律法规及案例培训一、保安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保安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保安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是至关重要的。
保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能够帮助保安人员提高职业素养、加强职业意识,提供正确的法律依据,以及避免在工作中出现违法行为。
二、保安法律法规的种类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保安人员必须学习的重要法律之一。
保安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了解刑法对于犯罪行为的界定、刑责的规定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清楚刑法的相关条款,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判断,依法处理各类事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是保安工作中的重要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保安人员履行职责、以及处理违法行为有着详细的规定。
保安人员需要掌握该法律,以便正确判断和处理涉及治安管理的事件。
3. 执法程序法执法程序法对保安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的执法要求,以及涉及证据收集、询问、搜查等步骤的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保安人员需了解并掌握执法程序法,以确保在工作中的执法行为合法有效。
4.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旨在加强对社会治安问题的综合管理。
保安人员需要了解该法律,以便在工作中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贡献。
三、案例学习的重要性案例学习是保安法律法规培训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真实的案例,保安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的具体应用,掌握处理复杂情况的经验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四、保安法律案例学习的方式1. 课堂讲解保安法律案例学习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进行。
培训机构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或专业律师前来讲解相关案例,并进行相关的解读和分析,提供现实案例和相关法律的结合,加深保安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
2. 分组讨论保安法律案例学习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在学员分组的基础上,培训机构提供一系列案例,要求学员结合课程学习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保安培训内容

保安培训内容一、法律法规知识作为保安人员,必须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依法履行职责。
培训中应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物业管理条例》等与保安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学习,保安人员能够清楚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何种措施,以及如何避免违法行为。
二、岗位职责与工作纪律明确保安的岗位职责是培训的重要环节。
要让保安人员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包括站岗、巡逻、门禁管理、监控室值班等具体工作内容。
同时,强调工作纪律,如按时到岗、不得擅自离岗、保守工作机密等。
三、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是保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训内容包括火灾的预防、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消防器材的使用等。
保安人员要学会识别火灾隐患,掌握正确的报警方式,能够熟练操作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备,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四、擒拿格斗与自卫技巧在面对突发暴力事件时,保安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卫和应对能力。
教授基本的擒拿格斗技巧,如解脱擒拿、控制技巧等,以及如何避免受伤和有效地保护自己。
同时,也要强调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和适度性,避免过度使用武力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五、巡逻与监控技巧巡逻是保安工作的日常任务之一。
培训中要教导保安人员如何制定有效的巡逻路线,如何观察和发现异常情况,如何记录巡逻情况等。
对于监控室值班的保安人员,要培训他们熟练操作监控设备,能够准确识别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六、突发事件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盗窃、斗殴、火灾、地震等,进行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
让保安人员了解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沟通技巧与服务意识保安人员不仅要维护秩序,还要与业主、访客等进行良好的沟通。
培训中要注重培养保安人员的沟通技巧,包括语言表达、倾听能力、态度友好等。
同时,树立服务意识,以热情、耐心的态度为他人提供帮助。
八、礼仪礼貌良好的礼仪礼貌能够提升保安队伍的形象。
培训保安人员的着装规范、仪态举止、礼貌用语等,让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专业、文明的形象。
保安安全意识培训

保安安全意识培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安安全意识培训内容:(一)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保安员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如治安管理条例、消防法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法律法规维权执法。
(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防电话的使用、消防器材的使用和保养、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等,以提高保安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三)治安防范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预防盗窃、抢劫、斗殴等治安事件的发生,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等,以提高保安员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四)安全检查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对建筑物、设备、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以及如何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等,以确保场所的安全。
(五)紧急情况处置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处置火灾、地震等紧急事件,以及如何进行人员疏散和救援等,以提高保安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能力。
(六)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保安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七)保密意识培训:保安员常常接触到各种机密信息,因此需要了解保密意识,遵守保密规定,以保护客户的安全和利益。
(八)群体性事件应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识别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如恶意投诉、维权活动等,以及如何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场所的安全和秩序。
(九)客户服务技巧培训:保安员是客户服务的窗口之一,需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客户服务能力,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十)危险品知识及应急措施培训:了解各类危险品的特性、危险程度及应急措施,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十一)防卫技能培训:包括基本的格斗技能、擒拿技能等,以应对可能的暴力事件,保护自身和客户的安全。
这些培训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保安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服务。
保安培训内容

保安培训内容一、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1、法律法规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物业管理条例》等与保安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保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工作中应遵循的法律规范。
了解刑法中关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常见犯罪的相关规定,以便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犯罪行为。
2、职业道德培养保安的职业操守,包括诚实守信、保守秘密、公正廉洁、爱岗敬业等。
强调服务意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热情、周到、耐心。
二、岗位责任与工作纪律1、岗位责任明确各个保安岗位的工作职责,如门岗、巡逻岗、监控岗等。
了解在不同岗位上应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工作标准。
2、工作纪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旷工。
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吸烟、玩手机等与工作无关的行为。
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和指挥,不得擅自离岗、脱岗。
三、安全防范知识1、消防安全了解火灾的成因、预防措施和扑救方法。
掌握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悉所在场所的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位置,能够组织人员疏散逃生。
2、防盗知识学会识别盗窃嫌疑人的特征和行为迹象。
掌握防盗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如门锁、监控设备等。
了解常见的盗窃手段和防范措施,加强对重点区域的巡逻和监控。
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地震、斗殴等。
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保安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协调能力。
学习如何及时报警、组织救援、保护现场等。
四、体能与技能训练1、体能训练进行长跑、短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定期进行体能测试,确保保安具备良好的体能状况,能够胜任工作。
2、技能训练学习擒拿格斗、自卫术等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和制服嫌疑人的能力。
掌握使用警棍、盾牌等安保器材的技巧。
五、沟通与礼仪1、沟通技巧学会与不同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业主、访客、同事等。
掌握倾听、表达、说服等沟通技巧,能够处理好各种纠纷和问题。
2、礼仪规范学习保安的着装规范、仪态礼仪、文明用语等。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保安专业知识和技能

保安员在岗培训法律、保安专业知识和技能
的情况
培训内容有:
一、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一)基本法律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二)行政法律法规常识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知识。
《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知识。
(三)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常识
《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相关知识。
《保安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四)其他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中与保安业务有关的内容。
二、保安专业知识
1、保安勤务知识。
2、安防技术与设施知识。
3、消防安全知识。
4、现场保护知识。
5、现场救助常识。
6、保安礼仪常识。
7、安全管理知识。
8、交通安全知识。
9、防卫术知识。
三、保安技能
1、门卫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2、巡逻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3、守护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保安员法律知识培训

保安员法律知识培训保安员作为一项公共安全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便正确执行职责,维护社会秩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保安员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以及相关的培训方式和注意事项。
一、保安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保安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保安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
他们有权利与义务对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报警处理。
保安员在执行任务时要保持冷静、客观、公正,不得滥用职权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保安员应掌握的法律知识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保安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以下是一些保安员应了解的重要法律知识:1.刑法基础知识:了解各类刑事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掌握各类刑罚的类型和适用条件,便于辨别和报警处理刑事犯罪行为。
2.治安管理法规:熟悉治安管理法规,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工作处罚手册》等,了解不同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和处理方式,为有效维护社会治安提供帮助。
3.劳动法:了解《劳动法》和相关劳动保护法规,掌握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条款,确保保安员自身权益得到合法保护。
4.消防安全法规:学习消防安全法规和相关防火知识,掌握火灾防护、灭火器材使用和逃生方法,提高保安员处理火灾事故的能力。
5.人身安全保护法规:了解《刑法》中与人身安全相关的条款,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掌握应对非法侵害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方法。
三、保安员法律知识培训的方式和注意事项为了提高保安员的法律素养和应对危机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培训:1.书面材料学习:提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案例分析的书面材料,供保安员自主学习。
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2.专家讲座:邀请法律专家或执法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就保安员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提高保安员的专业知识。
3.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让保安员在真实场景中应用法律知识,锻炼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违法与犯罪
违法等于犯罪吗?
违法不等于犯罪。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 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 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 备以下特征: 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 犯罪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 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 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 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 《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 为是犯罪。这就说明,行为的情节和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是 区分违法和犯罪的界限。
(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保 安员: (一)曾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 养或者3次以上行政拘留的; (二)曾因故意犯罪被刑事处罚的; (三)被吊销保安员证未满3年的; (四)曾两次被吊销保安员证的。
(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第二十九条 在保安服务中,为履行保安服务职责,保安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保安员应知法律法规知识
2017年12月
安保人员的行为 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
(1)充当个别老板的打手或保镖,干扰或公然阻 扰执法机关正常的执法活动 (2)私设公堂、大搞刑讯逼供、非法拘禁他人 (3)动不动大打出手乱伤无辜 (4)内外勾结,监守自盗 (5)非法查扣证件、罚没财产 (6)招摇撞骗、敲诈勒索 (7)玩忽职守,收受小恩小惠,放纵犯罪分子 (8)胆大妄为,强奸妇女,劫财害命。
第四十五条 保安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 吊销其保安员证;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的; (二)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的; (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
(四)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10日以上 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 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 他人住宅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 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 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 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6.违法的后果
7.治安处罚的种类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200、500、1000、2000、3000、5000 (三)行政拘留; 1—20日。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 境或者驱逐出境。
8.刑法处罚的种类
(五)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 (六)侵犯个人隐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
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的;
(七)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从事武装守护押运的保安员违反规定使用枪支的,依照《专职守护押运人员 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二)《治安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
保安员应当及时制止发生在服务区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制止无效的违法犯 罪行为应当立即报警,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员执行武装守护押运任务使用枪支,依照《专职
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条 保安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
第四十八条 冒领、隐匿、毁弃、私自开拆 或者非法检查他人邮件的,处5日以下拘留 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三、安保工作中可能涉及的有关刑法罪名
(一)职务侵占罪 (二)非法拘禁罪 (三)非法搜查罪 (四)盗窃罪 (五)故意伤害罪
(一)职务侵占罪
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 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 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 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 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 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1000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 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 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 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 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 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 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 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4.权利和义务有什么不同
法治界碑: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得为。私 权,法无禁止皆可为。 法律通过授予权力,赋予义务来调整法律 主体行为,因此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 、义务性、禁止性三种。 授权性:有…的自由、可以、有权 义务性:有…的义务、应当、必须 禁止性:不得、严禁、不能
法者,定分止争也。古代法家商鞅: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以百也 ,由名分为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 盗不取,由名分已定也。
2.狭义的法
狭义的法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 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即法 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 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行为规则。
3.我国的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分为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性法规三个层次。 我国建国以来一共颁布过892部法律 其中 现行有效的是243部 根据这些法律的调整 范围不同,我国现行法律可以分为九大部 门法: 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 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 保护法、刑法、诉讼法。
附加刑有以下三种: 1、罚金; 2、剥夺政治权利; 3、没收财产 针对外国人,还有驱逐出境
二、安保工作涉及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 《公安机关实施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办法》
(一)《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保安服务是指: (一)保安服务公司根据保安服务合同,派出 保安员为客户单位提供的门卫、巡逻、守护、押运 、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 险评估等服务;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招用人员 从事的本单位门卫、巡逻、守护等安全防范工作; (三)物业服务企业招用人员在物业管理区域 内开展的门卫、巡逻、秩序维护等服务。
(三)非法搜查罪
第二百四十五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 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 役。 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 重处罚。
(四)盗窃罪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 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 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型两类。 主刑有以下五种:
1.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 3.有期徒刑。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 20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不适用死刑。
成为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1)必须有危害社会不法行为发生 (2)不法侵害必须正在发生 (3)防卫行为是为了维护合法权益而实施 (4)防卫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紧急避险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 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 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 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 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故意伤害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 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 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