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重点归纳

第一、主题概述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词语的搭配和造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范文的阅读和写作。
这些内容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第二、词语的搭配和造句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学习了如何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来选择合适的词语搭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词语来构建规范的句子。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示范句子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步掌握如何使用正确的词语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够通过造句来理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第三、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这个单元中,学生接触了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文表达中起到了丰富语言形式和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且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生动和形象感。
第四、范文的阅读和写作在这个单元中,学生阅读了一些优秀的范文,通过分析这些范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优秀作文的基本结构、表达方式以及句式运用。
通过反复阅读和模仿这些范文,学生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生也有机会通过这些范文来学习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如排比、对仗等,这些技巧能够让学生的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总结与个人观点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涵盖了词语的搭配和造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范文的阅读和写作。
这些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我看来,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和反复训练,通过多写多读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学生也应该注重思维的培养,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这些知识点,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以上就是对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归纳和理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英语第二单元三年级上册

英语第二单元三年级上册1. 主题介绍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庭成员”。
我们将学习如何介绍家庭成员和他们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词汇学习以下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 关系词汇:我的、爸爸的、妈妈的、爷爷的、奶奶的、叔叔的、阿姨的等。
* 其他词汇:喜欢、不喜欢、和……一起玩等。
3. 语法重点本单元将学习使用“I have a/an……”句型来介绍家庭成员,以及使用“He/She is……”句型来描述家庭成员的特征或职业。
4. 课文内容本单元包含两篇课文,第一篇是介绍家庭成员,第二篇是描述家庭成员的特征或职业。
课文中涉及的词汇和句型将用于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解析本单元的练习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阅读理解题等类型。
下面将逐一解析练习题。
选择题:选择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不熟悉或者没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点。
填空题:填空题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写合适的单词或短语,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这种题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6. 学习建议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建议学生多读多练,加强口语和听力训练。
同时,学生可以尝试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英语角、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英语知识面。
7. 相关文化在西方文化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简单,通常只有父母和子女,很少有复杂的亲戚关系。
因此,在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时,通常只需要介绍父母和子女即可。
此外,在西方文化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比较简单,通常只有“Dad”、“Mom”、“Son”和“Daughter”等称呼。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字表组词(带拼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字表组词(带拼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生字表组词4、古诗三首寒(hán) 寒冷寒冬心寒径(jìng)小径捷径曲径斜(xié) 斜坡倾斜斜视霜(shuāng)霜冻霜降冰霜赠(zèng) 赠送赠品赠言刘(liú)刘海盖(gai) 瓶盖井盖盖子菊(jú) 菊花雏菊菊坛残(cán)残疾摧残残阳君(jūn)君王君主君子橙(chéng)橙子橙黄橙汁送(sòng)送别送礼送行挑(tiāo)挑担挑水挑刺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铺(pù) 床铺卧铺铺位泥(ní)泥土泥泞泥巴晶(jīng)水晶晶体晶莹紧(jǐn)紧张抓紧紧急院(yuàn)医院院子院士印(yìn)脚印打印印刷排(pái) 排队排练彩排列(liè)列队列表列举规(guī) 圆规规定规则则(zé)法则准则规矩乱(luàn)平乱乱套脏乱棕(zōng)棕树棕色棕熊迟(chí)迟到迟早迟钝多音字铺( ) ( )6、秋天的雨盒(hé)盒子纸盒药盒颜(yán)颜色容颜颜料料(liào)染料材料布料票(piào)车票发票票友飘(piāo)飘扬飘动飘摇争(zhēng)争斗争取争执仙(xiān)仙女仙境神仙淡(dàn)淡然淡定淡雅闻(wén)耳闻听闻新闻梨(lí)梨花梨树梨子勾(gōu)勾画勾引勾当曲(qǔ)曲调曲子戏曲丰(fēng)丰收丰富丰满小学语文知识点之词语关联词关联句分为8种类型:1、并列句。
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等。
2、承接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0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课前:出示阅读资料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
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
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
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
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
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
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
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4、小结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三、认识名医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文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opywriting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guid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Unit2Different families不同的家庭一、词汇:mum mother妈妈dad father爸爸grandma grandmother奶奶/外婆grandpa grandfather爷爷/外公me我sister妹妹family家庭have有big大的small小的cousin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brother兄弟baby婴儿uncle叔叔aunt阿姨some一些egg鸡蛋nest巢fish鱼beef牛肉girl女孩pig小猪hot热的hat帽子二、句型:1.Mum!Dad!This is my friend,Sarah Miller.妈妈爸爸,这是我的朋友Sarah Miller.2.This is my grandma/grandpa.这是我的奶奶/爷爷。
3.This is my family.这是我的家人。
This is me.这是我。
4.I have a big/small family.我有一个大/小家庭。
5.--How do you do.你好。
--How do you do.你好。
6.--How are you?你过得好吗?--Fine,thank you.我很好,谢谢。
7.Where are you?你在哪里?8.--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
--Nice to meet you,too.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9.Sarah,you have a big family.Sarah,你有一个大家庭。
10.--Is this your sister?这是你的妹妹吗?--No,it’s my cousin.不,这是我的表妹。
11.--Is that your brother?那是你的哥哥吗?--Yes,it is.是的,他是。
12.My family is big.我的家很大。
13.I have an uncle/aunt.我有一个叔叔/阿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要的词语。
自言自语欢蹦乱跳严严实实转来转去闻鸡起舞龙飞凤舞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翻来覆去惹人喜爱秋高气爽
二、重要的多音字。
量当
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阳光明媚鞠躬咧开吩咐停当
胶卷秘书杂志社陨石大坑突兀考察秦岭流域震惊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仰望—仰视严寒—寒冷一定—肯定立刻—马上吩咐—命令赶紧—赶快停当—妥当到底—究竟著名—有名周围—四周震惊—震撼大量—很多经常—常常好听—动听突然—忽然特别—特殊打量—观察盼望—期望准备—预备转告—传达仔细—认真
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果断—犹豫危险—安全欢快—悲伤严寒—酷暑仔细—马虎守信—失信起伏—平坦坚强—软弱高大—矮小寒冷—炎热幸福—痛苦喜爱—讨厌诚实—虚伪
六、本单元重要的词语的搭配。
高大的白桦树欢快的灰雀阳光明媚的早晨著名的地质学家孤零零的站立奇怪的大石头突兀的大石头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
七、本单元重要的词语分辨。
郊惜低城推震记旅胶借底诚堆振纪族侧在蓝杂究捕婉碗则再篮朵穷脯惋腕坑梢稍峰
抗悄捎蜂
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加标点的句子》。
2、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读读背背—名言名句》。
3、语文园地二,我会填《字词的填空》。
4、第五课《灰雀》中的第一段。
5、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中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作文:写日记(优秀范文9篇)

第二单元:写日记(优秀范文9篇)目录范文1:秋天真冷范文2:观察绿豆发芽范文3:绿豆“变形”记范文4:小兔子范文5:晨跑范文6:打扫卫生范文7:帮妈妈洗衣服范文8:包饺子范文9:做家务范文1: 10月19日星期三晴秋天真冷早晨,我透过门缝往外一看,外面呼呼地刮起了冷风。
秋天的树叶五彩缤纷,黄的如金,绿的如玉,红的如火,把秋姑娘打扮得格外妖娆。
一阵凉风吹过,金黄的树叶,摇曳着一把把小扇子,从空中飘飘而下,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童话。
看着美丽的秋天,我不禁走神了,妈妈叫我,我才缓过来。
背上书包,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想起了《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范文2:观察绿豆发芽今天上午我们学完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学完后,老师叫我们回家泡点绿豆,每天观察绿豆的生长过程。
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妈妈给我准备一些绿豆,妈妈拿了十几颗给我,问:“要这么多绿豆干什么?”我回答说:“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泡绿豆写观察日记呢!”我先把十颗绿豆放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因为透明的杯子更容易观察绿豆的成长过程。
然后,我在杯子里倒了一点水,妈妈告诉我,水刚好浸过绿豆,让绿豆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最后,我还在杯子上盖了一块厚布。
希望我的绿豆健康成长,能够快点发出小芽!9月21日星期五晴清晨,当第一声鸟叫透过绿色的窗帘传入我的耳中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绿豆。
我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去看我的绿豆发芽了没。
我给绿豆换过水,突然发现有三颗绿豆伸出了嫩嫩的“小手”,像一个个小烟斗一样,我兴奋极了!仔细看看其他绿豆,它们的肚子鼓得圆圆的,有几颗绿豆不小心都把衣服撑破了,好玩极了!妈妈对我说:“要按时换水呀!”我调皮地说:“是,妈妈大人。
”我话音刚落,妈妈就大笑起来。
这些小绿豆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似乎长得更快了。
9月22日星期六晴第三天到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看看绿豆变成什么样子了,我把给绿豆盖的“被子”掀起来一看,绿豆芽变成长长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加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
(P.16-17,例1、练习四)
(2)三位数加三位数。
(P.18-21,例2、练习五)
2、减法
(1)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P.22,例1)
(2)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P.24,例2)
(3)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P.24,例3)
3、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
(P.27,例1)
(2)减法的验算。
(P.28,例2)
4、整理与复习(P.32-33)
根据《标准》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将应用问题与计算有机结合,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加、减法的教学均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安排,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并结合部分例题,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材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加、减法计算法则不作全面呈现,仅在重点和关键处进行提示和引导,以促进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有讨论交流的要求或画面,例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均是以讨论的形式呈现的,以体现合作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计算教学练习比较枯燥的问题,练习的安排除了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外,努力做到形式多样,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和开放题,以提高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NO1 课题连续进位的加法课时1 教学内容课本第16页例1
教具学具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课件
教学目的
要求掌握“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加法连续进位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100)的进位加法。
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使学生了解中国野生动物的情况,受到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连续进位的方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教学过程
一、展示交流,导入新课
①学生分组汇报交流所收集的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
②课件出示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等图片,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
③课件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引导学生了解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
④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生回答,教师边板书算式
学生提出的加法问题可能有:581+110 1244+376
110+98 17+7 98+25 98+1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①学习例1,引导学生尝试求98+25的结果(让学生充分发言说出多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②课件演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98+25=123
③学生“做个小老师”,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边讲一讲竖式计算的方法。
其余学生给予评价,发表意见。
④同桌互说竖式算法,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⑤独立完成计算98+17。
(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完成。
)
找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自评:如果计算正确、竖式书写漂亮就在作业本上画一个星。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①做一做第1题
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②做一做第2题: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③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
第2题: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了解野生动物知识
随音乐声,课件播放有关中国野生动物的知识。
五、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的
要求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老师想考一考大家。
课件出示:
实物投影展示,结合学生情况进行评议。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二、学习新知
① 师:前几天我在电脑上查了一些资料,搜索到了中国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种类,课件出示例2“中国部分动物种类统计表”
② 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376+284
学生估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再口算估计出和的范围。
③ 要是想知道一个精确数该怎么办?引出竖式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讨论,最后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找多个学生说一说)同时教师板书。
提问: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才能不会出错?
教师归纳:从刚才的计算中我们看到,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
所以,在加法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通过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课件出示课本15页“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说一说在表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① 做一做
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② 练习五第1、2题
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四、评价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高兴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连续进位的加法课时 3 教学内容 P.19练习五
教具学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
海上有许多的帆船,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
(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提问:你能不能估算出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装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二、面向全体,练习提高
(1)课件出示: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楼高209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提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2)学生做20页第5题。
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教师讲评。
(3)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钥匙上有算式,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4)课件出示课本20页第7题,判断各题有无错误,说说错在哪里。
(5)课件出示:536、915、351、85、464、208、649、873、792、127
上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学生做21页第9题。
①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让学生充分发言。
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
②要选择最短的路线,“走哪条路最近?”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
(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 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
(7)拓展练习
21页第10题
三、全课总结,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