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

合集下载

最后的姿势原文 最后的姿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3篇)

最后的姿势原文 最后的姿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3篇)

最后的姿势原文最后的姿势阅读理解及答案(优秀3篇)最后的姿势篇一2023年11月3日的一天,我正好是40岁,当时我成功在中国大陆上创建了一家属于中国的手机公司,并成功地在中国大陆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发行上市。

15年之后我的这个手机品牌已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地建起了分公司,后又将这个品牌推行到美国,欧洲。

2023年6月的某一天,这时我正好70岁,我有两个孩子,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比较大的是男的,今年42岁,比较小的是女的,她今年37岁,一天我在步行回家的路上,突然昏倒在地,路过的行人看见我昏倒在地,马上打了120把我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医生先对我进行了一些基本的治疗。

过了一会儿我醒了过来,发现我的妻儿正在病床旁守着,我看到我醒啦,悲伤的脸色马上就变的喜悦了当我神智完全清醒的时候医生来为我进行身体检测,后经过检查断定我是因为工作繁忙而引起了绿色作文网某种心血管儿疾病可能会引起死亡。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我的家人刚刚还一副喜悦的表情,现在又变得悲伤了,这次的悲伤比刚才还要严重,医生为我开了点药,让我要按照她说的服用方法每天服用。

一个月后,我按照医生的话,每天吃药,可还是没有见效,某一天我突然觉得胸口很痛,呼吸不上来,慢慢的我又昏倒了,医生给我做了紧急手术,我的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着手术做完了,医生走出了手术室,我的家人连忙上前询问着我的情况,当他们得知我已淹淹一息的时候,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流,他们赶忙跑到了我的身边,我申请的望着我们家人,然后用我微弱的语气,对我的孩子说,孩子以前我因为工作繁忙,没怎么关心过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无论工作多忙忙也要多关心关心家人,两个孩子诚恳的点了点头,就这样我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最后的姿势作文篇二通过两个单元的学习,我认识了恪于职守的谭老师,认识了舍己为人的哈尔威船长,认识了智勇双全的郑成功,他们都是英雄,也许只是默默无闻的,但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谭千秋,他只是某一所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但他在灾难来临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他这种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精神,却让人不禁敬佩!5月12日清晨,谭千秋老师像平常一样,给小女儿洗漱穿好以后,便早早去学校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
姿势》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最后的姿势》知识点整理
最后的姿势易错字音:短暂zàn着zhuó想坍tn塌震撼hàn诠quán释
2.易错字:塌陷震撼生死攸关洗漱凹陷瞬间
3、课文内容:
《最后的姿势》是写的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谭千秋。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
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他用自己51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人民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
千秋!”易考点:
(1)人物品质:镇定自若
爱生如子恪尽职守舍生忘死舍己为人以身殉职
(2)照样子写成语:
a、绘声绘色(ABAC)独来独往、动手动脚、风言风语、冷言冷语、多才多艺
b、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能说会道后第三题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的最后姿势!”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在文中起着点明题目,升华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谭老师
在危难之际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
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第二课时
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地震究竟有多可怕呢? 学程单一: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用浪线 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你仿佛 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感受到了 什么? 2.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3.自学时间:4分钟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天空阴沉沉的。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 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 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 空而起。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 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体会四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 晃起来!地震!3个感叹号突出情况紧急。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 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 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 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 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学习单二: 自由读第一段,你觉得他是一个怎 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从“平时”“早早”等词语,可以看 出谭老师关爱自己的家人,对工作十 分尽责。
学程单三:
1.完成《补》17页第一、二大题;
2.时间:5分钟
作业设计
★.完成《习字册》句子部分。 ★★.《练习与测试》一、二、五题。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 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血肉模糊,身下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 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地说。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 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 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 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最后的姿势》PPT课件解析
• 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从哪些词语 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 关键词: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那么,谭老师仅仅是一个关爱家人、工作 尽责的老师吗?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谭老 师,走近他那最后的姿势。
• 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第二段
1的姿势
• 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 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008.5.12
• 2008年五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大地 震,将四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 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更多的选择, 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生命姿势。
(感受爱与责任)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 他双臂 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 深陷下去,血肉模糊,身下还死死 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 着!”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 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
精读第一处 1、出示:谭老师立即将他 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 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 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 )进行细节描 写?这句话写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 他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是怎样拉的?“立即”说明反映的速 度之快,当机立断,他将学生的生命安全 时刻放在第一位。换成“领”好不好?) 教师示范做一个“拉”和“领”的动作。 撑(为什么要撑?谭老师是要稳住这张摇 摆的桌子,同时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开一 把保护学生的大伞,减轻碎裂的砖块、坍 塌的楼板直接砸向课桌下的学生。 护:(护可以组什么词?谭老师是用什么 来保护学生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学 生,谭老师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最后的姿势》,了解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和社会的破坏力。

2. 培养学生对战争和和平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最后的姿势》的内容与主题分析。

2.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介绍。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4. 启发学生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最后的姿势》的封面和简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并谈谈他们对战争的认知和感受。

主体:1. 介绍《最后的姿势》的作者和背景,并简要介绍小说的内容。

2. 请学生阅读小说的第一章,并让他们表达对于主人公和故事主题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于小说的观点和想法。

4.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语言、结构、意象等元素,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魅力。

5. 提示学生思考并讨论小说中所表达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和观点。

6. 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短文,表达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总结:1. 汇总学生的观点和感想,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积极推动和平、反对战争。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了解其他关于战争和和平的文学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参与相关主题的讲座,加深对战争与和平的认知和理解。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估。

2.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写作表现评估。

3. 学生的读后感或短文评估。

《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姿势》
形象生动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风格,将废墟描绘得如同坍塌的梦境,将救援描绘得如同寻找希望的旅程,这种语言风 格使作品更加具有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05
文章寓意与价值
文章寓意解读
01 02
生命的意义
文章通过描述谭千秋老师在生死关头的选择,彰显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 长短,而在于如何去活。谭老师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生命不在长短, 而在于无愧于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谭千秋老师生死存 亡之际的伟大选择,感悟他舍己为人的 高尚品质。
VS
教学难点
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外貌 、语言、动作及侧面描写塑造英雄人物形 象。
学生问题与应对策略
学生问题
对于谭千秋老师的牺牲精神,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感同身受。
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讲解课文背景、人物描写及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谭千秋老师的牺牲精神。同时,可以结 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敬仰。
文章主题探讨
本文主题是谭千秋老师的高尚师 德和奉献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
业和学生的热爱。
通过谭老师的英勇行为和为学生 留下的宝贵财富,彰显了他伟大 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文章呼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 学习谭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对待工 作的热情,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
的贡献。
03
人物形象分析
主人公形象特点
舍己救人的精神
谭千秋老师在危机时刻选择保护学生,而非自己逃生,展现了一种高尚 的舍己救人精神。这种精神是人间大爱和无私奉献的体现。
03
教育者的使命
谭老师的英勇行为彰显了教育者的使命和责任。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诠释了为人师表的风范和责任。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精选7篇)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一《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是课文的教学重点。

在课堂上,就应该围绕着这个重点,提出自学提示:1、“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这句话中你体会出谭老师怎样的形象?2、围绕“在生与死之间,谭老师选择了怎样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也是谭老师怎样的姿势?从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一个怎样的老师?在教学中我抓住三个动作,突出撑,这是怎样的撑啊,撑在桌上,弓着身子,意味着谭老师将用他的血肉之躯去挡住纷纷砸下的一切,撑在桌上,谭老师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撑在桌上,他要保护课桌下的那四个学生呀。

再结合下面一节,反复读这个动作,让谭老师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高大起来。

这节课我还运用了图片、音乐、有渲染力的语言进行评价和过渡,这一切都是为了引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人物的精神,让学生在情中走进文,在文中读出人,实现人文性的目标。

课结束前,我又补充了抗震救灾中其他老师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人间真情。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篇二《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而改编的。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赞扬了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大爱无私的思想感情。

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候我主要抓住了四处教学描写,感受其预示着什么。

(1)天空阴沉沉的。

(预示着地震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要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

《最后的姿势》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2 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体会谭千秋老师的精神品质。

(2)学习环境及场景描写对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体会谭千秋老师在生死攸关时刻做出选择的艰难,感受他的大爱与责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在灾难中勇敢救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危险面前,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2、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老师在生死瞬间的选择,去感受他那令人震撼的“最后的姿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废墟、坍塌、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交流:介绍了谭千秋老师的身份和他的日常表现。

(3)从“平常”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谭千秋老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2、学习第 2 7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7 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震发生时的语句。

(2)交流描写地震的句子,感受地震的可怕。

(3)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谭千秋老师是怎么做的?(4)重点研读谭千秋老师的动作和语言:“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双臂——献给谭千秋老师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北川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双 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 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是操场上 和同学们在做游戏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是课堂上 你丈量着故乡的土地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是孩子们 获得了温暖的鼓励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你爱的人 能感到你温暖的呼吸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在大街上 你和你的挚友不期而遇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在山梁上 你迎接每一轮朝阳的升起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在天空上 映出你大爱的身躯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了解课文, 把不会的生字词查字典标注
tán
shù
zhī

āo

gǎn

hàn

quán

shì





扫除拦路虎
废墟 震撼 坍塌 诠释 塌陷 尘埃 生死攸关 大公无私
妙语连珠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 变成的荒凉地方。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 的东西)倒下来。 震撼——震动,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 冲击。 诠释——说明,解释。 生死攸关——攸,所。关系到人的生存 和死亡。
爱与责任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他 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 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作业:
1、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学了本 课,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请你写 一篇读后感。 2、搜集汶川大地震中英雄教师的 事迹在班上汇报。
整体感知课文

给课文分段
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 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 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 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 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 深情赞颂。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 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是谭老师逝 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 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 际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 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 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受 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 的敬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课
六 、 最 后 的 姿 势
谭千秋
二 零 零 八 感 动 中 国 十 大 人 物 候 选 人
谭千秋的简介
谭千秋(1957-2008),湖南省祁东县人, 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 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 川省特级教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 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 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抗震救灾英雄等。2009年9月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一。
整体感知 课文
1这篇文章可以概括为: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 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 生,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 老师? 普通、爱与责任、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地震发生时情况十分危急, 谭老师在地震中是如何表现的?
请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说 说你的体会。
(感受爱与责任)
语言:
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 拿!快......
体现了谭老师反应灵敏,懂得如何保护 学生,当机立断地指导学生立即疏散。
(感受爱与责任)
动作描写:
拉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 撑 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 护 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谭老师用无私的大爱,撑起了四 个学生的生命世界,这是谭老师 用自己的生命守护学生的姿势。
2014级初等教育系中文2班 李雅昕16
2008年5月12 日14时28分 04秒
8级强震 猝然袭击 四川,大 地颤抖, 山河移位!
曾经的城市满目疮痍
倒 塌 的 楼 房

2008年5月12日 14时28分04秒
地 震 后 的 教 室
地 震 中 获 救 的 人 们
地 震 中 伟 大 的 母 亲
这次,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生命里边有了另一个奇迹 爱人帮你擦掉双臂上的泥 你以爱的姿势 静静躺在那里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即便是苍鹰那双翼 也显得单薄无力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死神也无脸再将罪恶继续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以爱的名义 撑起的岂止是四个未来的希冀 这是母爱般的姿势 这是对爱彪炳千秋的诠释 大爱的形象释义 总是要有它的载体 空洞的口号 怎经得起与你相比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投映在我生命的长河里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爱才有了更新的定义 你张开了你的双臂 我怎能忍住不哭泣 以爱的名义 像你一样 我们张开双臂 去诠释生命的真正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