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机构与重点建设项目联系方式科研机构名称

合集下载

推荐-四川省级科研院所类项目申报指南

推荐-四川省级科研院所类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省级科研院所类项目申报指南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的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提高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

根据《四川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重点和额度(一)支持重点:重点支持我省七大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应用项目。

支持省级有关科研院所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先进、投资科学合理、具有市场前景、经济及社会效益较好的成果转化项目,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项目。

(二)支持额度:根据以上经费支持的重点方向,本项目经费支持额度设定为:1.重大项目,约占本项目总经费的30-40%,每项支持金额为200万元。

2.重点项目,约占本项目总经费的30-40%,每项支持金额120万元。

3.一般项目,约占本项目总经费的40-20%,每项支持金额60万元。

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类支持额度申报,如本类项目未获得立项支持,也不在其它类给予支持。

二、支持对象支持对象为归口科技厅管理部门预算的省级科研院所(见附件)。

三、申报要求(一)各单位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做好项目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不正当行为,凡发生违规行为的,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已拨付项目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同时取消下一年度的申报资格。

(二)每个单位可申报二个项目,该项目不能同时申报同年度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项目周期为2016-2017年。

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拥有博士学位。

(三)已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还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申报本项目。

(四)对于分年度实施的项目,本年度预算安排采取一次申报、分年度拨付经费的方式立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4.09.30•【文号】环发[2004]138号•【施行日期】2004.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环发[2004]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有关直属单位,双重领导科研院所,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为了加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体制改革,根据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局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了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为了加强我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现将重新修订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二00四年九月三十日附件: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促进重点实验室的持续健康发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环境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下称环保总局)建设重点实验室的目的是:促进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展创新性研究,解决环境保护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持。

第四条环保总局根据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环境科技中长期规划,编制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通过组织申报或者招投标等形式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第二章主要任务第五条承担国家环境保护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解决环境保护重大和关键性难题。

第六条建设与发展环境科学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高校科研机构

高校科研机构
102
四川省
四川大学
工程设计研究院
综合大学
103
四川省
西南交通大学
深圳研究院
理工院校
104
四川省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财经院校
105
贵州省
贵阳医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院
医药院校
106
贵州省
毕节学院
毕节试验区研究院
综合大学
107
贵州省
贵州财经学院
113
广东省
汕头大学
社科部
综合大学
1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工学院
科学技术处
理工院校
115
四川省
四川文理学院
科研处
综合大学
116
陕西省
延安大学
应用化学研究所
综合大学
117
陕西省
延安大学
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所
综合大学
118
陕西省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
综合大学
1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
理工院校
100
河南省
河南理工大学
电子电工实验中心
理工院校
101
河南省
河南工业大学
科学研究
理工院校
102
湖北省
华中科技大学
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理工院校
103
湖北省
长江大学
实验实习农场
综合大学
104
湖北省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理工院校
105
湖北省
武汉工程大学
研究设计院

重庆市主要科研机构简介

重庆市主要科研机构简介

重庆市主要科研机构简介全市有市属以上独立科研院所有51家,其中,中央在渝科研院所有16家,市属公益类院所有25家,市属转制开发类院所有10家(不含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的8家)。

一、中央在渝科研院所有16家1、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3、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重庆材料研究院)4、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5、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6、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7、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8、电子科技集团第24研究所9、电子科技集团第26研究所10、电子科技集团第44研究所11、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12、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13、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4、重庆航天机电设计院15、中国舰船研究院重庆科技交流中心16、中国石化集团重庆一坪高级润滑油公司二、市属公益类院所名单:1、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重庆市中药研究院3、重庆市农业科学院4、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5、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6、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7、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8、重庆市中医研究院9、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10、重庆市畜牧科学院11、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12、重庆市体育科研所13、重庆市肿瘤研究所14、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15、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16、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7、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18、重庆社会科学院19、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20、重庆市文物考古所21、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原重庆市医学情报研究所)22、重庆市标准化研究院23、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24、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25、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三、市属独立转制类院所10家1、重庆造纸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重庆市化工研究院4、重庆钢铁研究所5、重庆有色金属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6、重庆电子技术研究所(重庆电气科学研究院)7、重庆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8、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食品工业研究所)9、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10、重庆市城市害虫防治研究所四、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管理的转制院所8家1、重庆高技术创业中心2、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3、重庆市日用化学工业研究所4、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5、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6、重庆市硅酸盐研究所7、重庆市生物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8、重庆市机械工业理化计量中心。

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范本新7篇

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范本新7篇

重点实验室合作协议范本新7篇篇1甲方:_________(单位名称)乙方:_________(单位名称)鉴于甲乙双方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经友好协商,就共同建立重点实验室一事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目的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活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双方在行业领域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合作内容及方式1. 合作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双方共同策划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共同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

2. 共建实验室:双方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高水平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工作提供优良条件。

3. 共享资源:双方互相开放实验室,共享科研仪器、设备、数据等科研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联合培养人才:双方共同培养研究生、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5. 成果转化:双方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年。

到期后如需续签,双方应在本协议到期前六个月内商议续签事宜。

四、经费及投入1. 双方共同承担实验室建设及科研项目的经费。

2. 经费使用应符合双方财务管理规定,确保专款专用。

3. 双方应按约定比例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

五、知识产权保护1. 双方共同产生的科研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按照实际贡献大小分配。

2. 双方应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未经对方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对方的科研成果、技术秘密等。

3. 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应共同申请或协商确定归属。

六、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予以保密。

2. 未经对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对外泄露合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3. 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对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防止信息泄露。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9.07.10•【字号】厦科联〔2019〕15号•【施行日期】2019.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厦科联〔2019〕15号各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推动我市产学研用合作和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若干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6〕145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措施》(厦府〔2019〕144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厦门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市财政局2019年7月10日厦门市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推动我市产学研用合作和优秀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各类主体在厦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发起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

第四条新型研发机构应符合厦门市“双千亿”工作方向,围绕生物医药、物联网、大数据、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科技企业孵化等活动的科研实体,主要功能包括:(一)开展技术研发。

开展前沿技术工程化开发、关键共性技术、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二)孵化科技企业。

北京师范大学单位,教工号,学号,科研项目开发编码

北京师范大学单位,教工号,学号,科研项目开发编码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信息标准——机构、人员、科研项目编码一、单位编码(一)编码说明1.单位编码为六位数字“AABBCC”,其中编码AA表示所属类别,编码BB 表示单位序号,编码CC表示下一级单位序号。

2.编码单位名称以学校发文为依据。

3.教学科研实体单位以学科门类为序,学科完全相同按成立时间先后为序;非实体单位分类别按设立时间为序。

4.新增单位在现有顺序基础上递增。

(二)单位类别说明(三)单位编码1. 职能部处、馆、中心、后勤、产业010100-015000 职能部处010100 学校办公室010101 政策研究室010102 信息网络中心010103 法律顾问室010104 校史研究室010105 校友工作办公室(校友会)010200 党委组织部010201党校010300 党委宣传部010301 新闻中心010400 党委统战部010500 纪监委办公室010600 本科生工作部(处)010601武装部010602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010603 心理咨询中心010604 勤工助学中心010700 研究生工作部(处)010701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010800 人事处010801 人员交流与管理中心010900 财经处011000 审计处011100 教务处011101 招生办公室011102 教学服务中心011103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迎评办公室011104 普通话培训测试研究中心011105 中国国外考试协调处北京师范大学国外考试中心011200 研究生院011201 行政处011202 培养处011203 专业学位处011204 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011205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011300 学科规划与建设处011301 共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011400 科学技术处011401 捐赠电脑助学行动北京中心011402 军工办公室011500 社会科学处011600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011601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011602 汉语国际推广部011603 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011700 保卫处(部)011701 社区居民委员会011800 资产管理处011801 人民防空办公室011900 基建处012000 新校区建设办公室012100 后勤管理处012101 节能工作办公室012200 离退休工作处(部)012300 发展委员会办公室012301 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01230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012400 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012500 校工会012600 校团委015000 总后驻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015100-018000 馆、中心、后勤、产业015100 图书馆015200 档案馆015300 文科学报015400 理科学报015500 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015501 国际学术交流中心015502 教育培训中心015600 出版集团015700 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管理中心015800 后勤服务集团015801 学生餐饮中心015802 学生宿舍管理中心015803 对外交流服务中心015804 物业中心015900 校医院2.教学科研单位编码020100-024000 学院(系)020100 教育学部020101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020102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020103 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020104 教育技术学院020105 教育管理学院020106 课程与教学研究院020107 教师教育研究所020108 教育经济研究所020109 学前教育研究所(系)020110 特殊教育研究所(系)020111 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020112 高等教育研究所020113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020114 教育心理与学校咨询研究所020115 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020200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020300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020400 法学院020500 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020600 心理学院020700 体育与运动学院020800 文学院020900 汉语文化学院021000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021100 艺术与传媒学院021200 历史学院021300 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021400 物理系021500 化学学院021600 天文系021700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021800 环境学院021900 资源学院022000 生命科学学院022100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022200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022300 管理学院022400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023900 教师教育学院024000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024100-027000 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024100 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024200 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024300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024400 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024500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024600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024700 水科学研究院024800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024900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026100 分析测试中心026500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026600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027100-029000 依托建设机构027100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0272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027300 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中心027400 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027500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027600 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027700 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027800 教育部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027900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管理咨询服务中心028500 北京市辐射中心029100-029900 非实体研究机构029101-0291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02910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029102 发展心理研究所029103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029104 比较教育研究中心029105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029106 文艺学研究中心029107 教师教育研究中心029121-029140国家重点实验室029121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共建)029122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029141-029160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1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2 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3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5 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6 放射性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47 模糊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029161-029180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1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2 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3 环境遥感与数字城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4 基因工程药物及生物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65 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029181-029200 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029181 天然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2 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3 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4 虚拟现实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029185 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029201-029500 研究院、所、中心029201 出版科学研究院029202 安博教育发展研究院029203 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029204 国家教育考试与评价研究院029205 北京京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029206 珠海研究院029207 生物医学研究所029208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029209 远程教育研究中心029210 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029211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029212 科学传播与扫盲研究中心029213 科学教育研究中心029214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029215 中国沙漠研究中心029216 大气环境研究中心029217 生物信息数学研究中心029218 模糊系统与模糊信息研究中心029219 土地研究中心029220 中国生态资产评估研究中心029221 光学研究中心029222 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029223 做中学科学教育中心029224 放射性药物工程中心029225 随机数学研究中心029226 中利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中心029227 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029228 许嘉璐工作室029229 国家遥感中心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部029230 民办教育认证研究与服务中心029231 反贫困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029232 中国企业家素质研究中心029233 天文观测研究中心029234 水土保持研究中心029235 基因资源研究中心029236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029237 资源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029238 知识工程研究中心029239 生命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029240 心理应急干预中心029241 领导力研究与发展中心029242 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029243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029244 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029245 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029246 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029247 泛媒介文化研究中心029248 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029249 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029250 乡土中国研究中心029251 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029252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029253 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029254 民意调查事务中心029255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学习研究中心029256 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心029257 复杂性研究中心029258 中国雉类研究中心029259 中国城镇发展研究中心029260 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线性与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分中心029261 中国劳工问题研究中心029262 全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与教育中心029263 高校党建研究中心029264 国际职业教育研究中心029265 中国农民问题研究中心029266 中国城市化研究中心029267 数学现代分析研究中心029268 科学计算研究中心029269 中欧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029270 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中心029271 中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029272 数字图书馆技术研究中心029273 易学文化研究中心029274 民俗文化普查与研究中心029275 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029276 艾滋病预防与健康行为研究中心029277 工会发展研究中心029278 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029279 房地产研究中心029280 企业文化研究中心029281 中国《资本论》研究中心029282 公共部门绩效测评研究中心029283 空间电子对抗研究中心029284 生物资源循环再生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029285 动力系统研究中心029286 中-瑞能源农业与生态工程研究发展中心029287 山地生态与资源保育研究中心029288 可视化技术研究中心029289 软件工程研究中心029290 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中心029291 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029292 继续教育研究中心029293 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029294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中心029295 人本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029296 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029297 公民社会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029298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029299 纪录片中心029300 青少年网瘾防治研究中心029301 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中心029302 地理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029303 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029304 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029305 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029306 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029307 首都生态圈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研究中心029308 中国风险与保险研究中心029309 教育家成长研究中心029310 辞书研究与编纂中心029311 中国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029312 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029313 启功书法研究中心029314 中国教育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心3.附校0301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0302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030300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03040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030500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4.珠海分校040100 珠海分校5.联合国际学院050100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二、教工编码(一)编码说明1.教工编码为十一位数字“AABBCCCCDDD”,其中编码AA表示单位类别,包括校本部和附属学校,编码BB表示人员类别,编码CCCC表示入校年份,编码DDD为流水号。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人社厅发〔2013〕5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规范和加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运行管理,推动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是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认定,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补充、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内容开展教育培训的机构,是国家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

第三条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根据地域和领域发展需要,按照“优化布局、突出特色、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实行分期分批建设和分级分类管理。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是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设立、调整和撤销,制定有关政策、规章和规划,组织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交流,监督指导基地的运行管理。

第五条有关地方、部门和中央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是所推荐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单位,负责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制定实施具有本地区、本部门和本行业特点的基地管理政策措施。

第六条获准设立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施教机构是基地的建设单位,负责建立健全基地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制定本基地的运行管理办法,承担本基地运行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施教机构建设的培训实体,不改变原有隶属关系,在继续教育业务上接受管理单位的指导,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

第三章基地设立第八条设立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单位应具有丰富的培养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经验,在本地区、本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满足培训需要、相对稳定、密切联系科研生产一线的高素质专(兼)职师资队伍。

专(兼)职师资应当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公认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文化学省级重点学科
周江涛
田家怡
3195821
3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化学工程校级重点学科
李长海
3190017
理论物理研究所
理论物理校级重点学科
图书馆、美术系、音乐系
民间艺术研究省级重点学科
张金路
3190106
中文系
文化生态学省级重点学科
闫永利
3191160
化学与化工系
滨州市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张士国
3190038
化学与化工系、生命科学系
滨州市食品科学重点实验室
杨仲年
姚志刚
3196066
3194695
李长海3190017
城市与环境系
滨州市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耿玉宏
3191189
李甲亮3191301
生命科学系
植物学校级重点学科
姚志刚
3194695
科研机构与重点建设项目联系方式
名 称
重点建设项目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手机
备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滨州分院
胡老师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生态学校级重点学科
陆兆华
3190018
刘京涛3195580
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文化社会学校级重点学科
李靖莉
3191305
姚吉成3191203
孙子研究院
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
孙远方
3190094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研究所
山东省“十一五”应用数学省级重点学科
李伟年
3190012
盛卫红3194809
航空信息技术研发中心
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
胡 波
3191727
安全文化研究中心
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