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浅谈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浅谈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摘要: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日渐成熟,各种资本经营活动日渐活跃起来。

借助于资本市场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潮流蔓延的趋势,一大批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向房地行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扩张。

在这些企业集团中,有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例子也不为少见,由此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也变得愈加重要。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企业绩效风险一、国外学者多元化研究回顾格朗特等提出,公司业绩与其涉足业务单元的数量在一定限度内呈正向变动关系,但超出这一界限两者之间则呈反向变动关系。

罗蒙特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向与其核心能力相关的行业进行有限的多元化经营会提高企业的业绩,而过度的多元化则会因为对核心能力的延伸或资源共享等协同作用降低而造成企业经营业绩的下滑。

波特的研究认为公司所从事的业务的结构及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是影响公司整体业绩的主导力量。

1993年柯蒙特和捷瑞对1978-1989年间美国上市公司在经营方向集中化趋势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方向的集中化会提高公司股票收益率和公司价值,多元化经营并未明显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

阿密特和里弗拉特年的实证研究表明,纯财务目的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减少现金流波动和降低经营风险,但公司的财务杠杆水平会比较高。

博格和欧菲克通过比较企业经营业务单元应有总价值和公司实际价值发现,由于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过度投资和交叉补贴等原因,1986-1991年间多元化经营平均带13%-15%的损失,但损失因多元化的税收效应而减少了。

二、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分析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绩效是各种内外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一些企业实行多元经营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利用企业富余资源。

在某些成熟或衰退行业中, 因为产业的成长性不佳的原因企业往往拥有大量富余资源,以至于对这些产业的继续追加投资将导致边际收益率的下降。

对这些富余资源的处理,企业可以采取出售或者出租的形式,有时这些富余资源与主业生产是不可分割的,而即便这些富余资源与企业主业生产是可以分离的,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及高昂的交易成本,企业也往往很难将富余的资源成功地出售或者出租。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引言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能够在公司经济效益表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的经营形式,在各种经济环境下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对多元化经营的效益争议不断。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一、多元化经营的定义及类型多元化经营是指一家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业务范畴,进入新的行业,实现业务多元化,规模、收益等也随之增加的一种增长模式。

在传统单一市场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种经营形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公司盈利下降的压力。

多元化经营根据其实现方式和渠道分类,可以分为内部多元化和外部多元化。

内部多元化指的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多种业务;外部多元化则是说通过收购、合并、兼并等方式进入不同行业的业务。

二、多元化经营的优劣分析1. 多元化经营的优点多元化经营有许多的优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降低企业的风险。

当单一市场出现波动或者衰退时,多元化经营可以通过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范畴降低企业的风险,实现风险的分散,确保企业利润得到合理保障。

除此之外,多元化经营可以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单一市场中,企业的商业机会是有限的。

如果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的方式,进军其他市场,那么就可以更加灵活的分配资源和调整策略,为企业的商业机会开拓新的空间。

2. 多元化经营的缺点尽管多元化经营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但是它同样存在着不少的缺点。

其中最为重要的缺点就是企业的失控风险增大。

在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如果公司分散的业务范围过于广泛,那么企业就有可能出现管理上的失控。

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最终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

此外,多元化经营还有可能带来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新的业务领域中,企业缺乏足够的经验和认知,可能会面临市场失灵、竞争加剧等问题。

三、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多元化经营的效益由多种因素所决定,比如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商业机会的多寡、行业的市场状况以及企业在新行业中的竞争力等。

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

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线、进军新市场、增加分销渠道等方式实现企业发展。

然而,公司多元化战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不一定明显,有些企业可能因为多元化战略的失败而导致经营困难。

本研究旨在探究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若干具有一定规模和代表性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实施多元化战略并取得成功的企业以及实施多元化战略但未取得预期经营绩效的企业。

2. 数据采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研究对象的相关数据。

具体包括企业的财务数据、市场表现数据、竞争对手数据、员工问卷调查等。

3.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相关创新的模型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关系。

主要研究指标包括公司多元化水平、经营绩效指标(如市场份额、销售额、盈利能力等)、竞争对手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行业特征等。

三、方案实施1.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研究的理论基础。

2. 数据采集:与选定的企业合作,通过会议、访谈或直接数据交换等方式,获取所需的数据。

3. 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 数据分析:采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将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以得出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5. 结果解释和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实证研究中发现的关联关系进行解释和讨论,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通过对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经营绩效关系的研究,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和创新点:1. 确定公司多元化战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并探究其中的原因和机制。

2. 分析竞争对手对公司多元化战略和经营绩效的影响,提供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的参考。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分析文献综述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分析文献综述
鲁梅尔特(R. P.Rumelt,1974)对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具有更加深化的意义,他的研究是西方在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顶峰之一。他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可以接受的关于多元化的定义和度量,因此不同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来给多元化进行定义。同时,他第一次将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区分开来,得出的结论是相关型和主导型多元化企业经济绩效最好,而经济绩效最差的是非相关多元化及垂直结合型企业。同时将多元化战略定义为通过结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
复旦大学的芮明杰教授,他在《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书中从核心能力出发对企业经营多元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多元化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多元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非相关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创造效益的一种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
[10] 黄峥嵘.论企业多元化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41-42.
[11] 马逢田,蒋智毅.浅析企业多元化战略和归核化战略[J].商场现代,2010,(2):42-43.
[12] 沈洁.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协同效应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2):39-54.
[13] 刘静.企业多元化战略探析[J].企业管理,2011,2:29-31.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初,随之有一批学者、经济家开始探讨这一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尹义省出版了《适度多角化——企业成长与业务重组》一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沙叶在该书的序言中这样评价:“该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理论机制、策略操作和实践验证的角度,系统论述多角化成长和纵向成长的专著”,深入分析了企业多角化成长机制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初步构建了较完整的企业成长及模式的理论框架。

企业多元化经营影响绩效的研究综述

企业多元化经营影响绩效的研究综述

素是影响公司选择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中国企
业多元化程度受制度环境变迁和公司产权制度安排的影响。除了国
家层面的因素,产业环境也是影响多元化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熊
凤华等 ( 2012) 认为产业环境对多元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产业环境影响下的企业经营效率,二是产业增长的机遇。
企业多元化经营影响绩效的研究综述
彭 皓 吴阳佳
(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 多元化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也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对绩效的影响也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本文梳 理了多元化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发现早期研究者更多倾向于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且结论并不统一,而近期改进后的研究 从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出发得出了更丰富的结论。
多数企业的选择,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倾向于实施多元化论。而 Shen 等 ( 2011 ) 研究
发现,产品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呈倒 U 型关系,而地域多元化与企业
绩效呈 U 型关系,产品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企业
绩效有负面影响。
虽然这些学者的观点并不统一,但可以发现多元化对公司绩效
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表明多元化经营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
式,本身是中性的,实施的效果与制度、政策、公司内部条件等因
素有关。
( 四) 非线性关系
崔迎科 ( 2013) 和卫宝龙等 ( 2017) 运用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数
据均发现非农化和经营业绩不是先前研究所考虑的线性关系,而是
一种 U 型关系,即存在非农化经营的 “陷阱”。Galvan 等 ( 2014 )
6 个西欧国家的公司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母国环境是研究公司多样
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袁玲等 ( 2011) 、梁婷 ( 2015) 和朱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

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20_ _届)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进入21世纪初,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日趋成熟,企业各种资本经营活动也日渐活跃,加剧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蔓延之势,许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向房地产行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扩张,其中有不少企业就是凭借自身的雄厚资金实力跨行业实施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

当然,并不是所有采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在这些企业中不乏失败的案例,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与影响因素,选择多样化所需具备的条件。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从大规模多元化向专业化回归,而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还占有相当的比重。

由于选择的样本及实证方法的不同以及不断改变的场结构、行业、需求引起企业行为的变化,相关的理论也随之不断改变,学者们采用不同层面与角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实践,从而使得多元化理论研究更趋完善,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1 多元化经营的含义多元化经营最早由美国战略理论家Ansoff(1957)提出,他认为企业成长有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2)在现有市场内销售新产品;(3)在新市场销售现有产品;(4)在新市场销售新产品。

他认为:用原有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才属于多元化战略。

英籍女学者Penrose(1959)则将多元化定义为:企业多元化是在不完全放弃原有生产线的情况下,开发生产新产品,而这些新产品在生产或分销方式上与原有产品具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多元化包括最终产品种类的增加,垂直一体化深度的增加和企业基本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

同时她还指出,从公司成长的角度而言,多元化的种类和原因比多元化的数量更为重要。

正如美国学者Rumelt(1974)所指出的多元化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人普遍接受的定义和相关测试方法。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多元化经营作为一种企业战略选择,一直以来备受研究者和企业家的关注。

它是指企业通过进入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新市场或行业,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风险分散,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表现。

本文将探讨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首先,多元化经营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广泛的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从而增加企业的收入来源和利润水平。

通过进入新的市场或行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份额和客户基础。

由于在不同市场或行业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需求不同,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增加收益的稳定性。

其次,多元化经营也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资源优化。

通过合理组合不同业务板块的资源和能力,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例如,一个企业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可能需要使用特定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而这些资源在其他业务板块中暂时闲置。

通过多元化经营,企业可以将这些暂时闲置的资源用于其他业务,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运营效果。

此外,多元化经营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进入新市场或行业意味着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和市场动态,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调整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

通过不断创新和调整,企业可以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独特性,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多元化经营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风险。

首先,企业需要面临来自不同市场或行业的竞争压力和风险。

不同行业的市场规则和竞争环境不同,企业可能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行业研究,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

同时,企业还需要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并及时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其次,由于多元化经营涉及不同市场和行业,企业需要面对更复杂的管理和运营问题。

企业发展多元化战略文献综述

企业发展多元化战略文献综述

一、多元化战略概述(一) 定义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行业中进行经营,向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国内外也有不少学者对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义。

1950 年,安索夫于《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到:多元化战略是指当企业现有产品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目标时,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高利润率诱惑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

[1]该定义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明确多元化是针对企业经营产品的种类数量,但这种方法较为粗略,不够准确。

1959 年,彭罗斯于《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提到:一个企业任何时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都是在不彻底抛却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

[2] 1962 年,戈特于《美国产业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中提到: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

[3]同年,钱德勒于《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到: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 .随着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发展,多元化战略定义越来越明确。

[4]笔者认为,所谓多元化战略,主要是相对企业的专业化而言的,主要是通过有效结合多元化实例、技能或者目标,与原来相关联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战略.因此,多元化战略的实质就是开辟和进军新的领域,以让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从内容上而言,多元化战略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 [5—6](二)类型从阅读文献和分析整理中发现,目前不少学者都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分类。

但是,由于每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同,应该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类型。

以下笔者主要分析安索夫的多元化战略分类、赖利的多元化战略分类、国外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元化战略分类和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元化战略分类。

安索夫把多元化战略分为四大类型:水平型、垂直一体化、同心圆型和混合型。

其中,同心圆型又分为销售与技术相关、销售相关型和技术相关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20_ _届)企业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进入21世纪初,中国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日趋成熟,企业各种资本经营活动也日渐活跃,加剧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蔓延之势,许多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向房地产行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扩张,其中有不少企业就是凭借自身的雄厚资金实力跨行业实施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

当然,并不是所有采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在这些企业中不乏失败的案例,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与影响因素,选择多样化所需具备的条件。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从大规模多元化向专业化回归,而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还占有相当的比重。

由于选择的样本及实证方法的不同以及不断改变的场结构、行业、需求引起企业行为的变化,相关的理论也随之不断改变,学者们采用不同层面与角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实践,从而使得多元化理论研究更趋完善,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

1 多元化经营的含义多元化经营最早由美国战略理论家Ansoff(1957)提出,他认为企业成长有四种基本方向:(1)在现有市场内增长;(2)在现有市场内销售新产品;(3)在新市场销售现有产品;(4)在新市场销售新产品。

他认为:用原有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属于市场开发战略;在原有的市场中投入新开发的产品,属于产品开发战略;只有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才属于多元化战略。

英籍女学者Penrose(1959)则将多元化定义为:企业多元化是在不完全放弃原有生产线的情况下,开发生产新产品,而这些新产品在生产或分销方式上与原有产品具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多元化包括最终产品种类的增加,垂直一体化深度的增加和企业基本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

同时她还指出,从公司成长的角度而言,多元化的种类和原因比多元化的数量更为重要。

正如美国学者Rumelt(1974)所指出的多元化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人普遍接受的定义和相关测试方法。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的定义各有不同,各有见解。

2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相关性2.1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2.1.1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CaPon(1988)和他的同事也发现,把业务限制在较窄范围内公司的业绩要比多元化范围很广的公司的业绩要好,而基于共享市场来实现多元化是这三种多元化类型中业绩最好的。

Weston和ManSinghka(1971)以《财富》500强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集团企业与其绩效的关系。

他们设置了两个条件来筛选样本,一是企业在1960年至1969年间有20%以上的资产是通过并购产生的;二是1968年企业经营十个以上三位数SIC编码的产业或者五个以上两位数SIC编码的产业。

500强企业中有63家满足了上述两种条件,以此为样本,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集团销售额增长率和每股盈余增长率以及净资产回报率高于其他企业。

Michel和Shaked(1984)以美国51家家用行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将企业业务按照Rumelt分类法,用专业比率、垂直比率和相关比率来度量多元化经营的相关程度,分析了企业的价值是否会随着多元化的相关程度的不同而做相应的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的绩效要优于相关多元化经营的企业。

Varadarajan(1986)以美国前24大产业中每个产业的前十名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以企业产品数量作为多元化程度的度量指标,以权益报酬率(ROE)、资产报酬率(ROA)、销售增长率(SGR)和每股盈余增长率(EPSGR)作为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结果表明高度多元化企业的绩效要高于低度多元化企业绩效。

John和Ofek(1995)选取1986年至1988年间共321个样本,采用事件法研究资产处理对营运绩效及报酬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公司如果处理和公司主体业务较不相关的资产,则股票报酬率在宣告时会有正的超额报酬,且专业化程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

即增加专业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

2.1.2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Lang和Stulz(1994)以1978一1990年间Compustat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销售额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经营单元数和Herfindahl指数作为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以托宾Q值作为衡量绩效的指标以企业规模、股利政策和研发投入为控制指标,结果显示企业价值与多元化经营呈负相关关系,存在多元化折扣现象,即多元化企业相对于专业化企业具有较低的托宾Q值,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越高,价值损失也越大。

Berger和Ofek(1995)通过对在1986—1991年期间美国销售额在2000美元以上的3659家企业进行了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

他们衡量了多元化经营公司的市场价值与把它作为若干个单一化经营公司的估计价值之和的比值大小,并把这一比值定义为公司溢价。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以资产总额乘数进行估价时,企业因实行多元化经营导致价值损失12.7%,以销售收入乘数估价时,企业价值损失14.4%,以息税前收益乘数估价时,企业价值损失15.2%。

在控制了企业规模、融资能力等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后,结论是: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程度越高,企业价值损失也越大,多元化经营存在折价现象,折价比率在13%—15%左右,而且他们把多元化划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非相关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损害更大。

John A.Doukas、Martin Holmen、Nicolaos G.Travlos(2002)通过对瑞典1980年一1995年间101家公司短期及长期业绩的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导致了消极的市场反应及并购方经营业绩的下降,专业化并购能够产生比多元化并购更大的协同效应和更高的经营效率。

研究还发现,与代理成本理论一致,投资于非相关行业会导致更高的代理成本和经营的无效率,这些成本超过了多元化收益。

2.1.3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明显关系Gort(1962)以《美国工业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作为分类依据来计算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以美国111家大型企业为分析样本,获取1947年—1957年10年间的样本数据,首次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通过企业的业务单元数量、专业化比率以及业务单元数量和专业化比率的乘积这三种计量指标来衡量多元化的程度,其结果表明企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Montgomery(1985)挑选1972-1977年间,财富500强的公司中的128家企业,研究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公司绩效越好。

在控制产业因素下进行回归分析,多元化财务绩效没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Joao Gomes、Dmitry Livdan(2004)提出公司多元化有两个原因:一是多元化能有效利用企业的剩余资源、降低固定成本,实现范围经济;二是多元化能使一个成熟的、增长缓慢的公司开拓新的领域。

因此,多元化是公司发展的自然结果,是源于旨在价值最大化的公司战略,它能使公司利用协同效应开发出更好的生产机会。

然而研究却发现实行扩张战略的公司,不仅生产力比专业化公司低,而且在扩张之后生产力也会下降,公司规模不同可以部分的解释专业化公司和多元化公司在生产力和绩效上的不同,但是在他们的模型里并没有得出像Lang和Stulz(1994)一样的结果,相反他们认为多元化并没有降低公司绩效。

2.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2.2.1 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杨雷(2001)以1999年上市公司264家生产性企业为研究样本,根据Wrigley 类别法将他们划分类别,并从财务收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对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相应地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以及营业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来分析多元化经营类型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研究发现主导业务型与相关业务型两类企业的绩效最佳,而非相关业务型未必能提高企业的效益。

苏冬蔚(2005)对1999年底前上市的1026家公司在2000一2002年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深入分析,用《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公司的各项主要业务重新归类,以此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多元化经营程度指标。

此外,从不同角度计算企业价值,并采用合理的计量方法进行经验分析,通过间接检验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实证含义,深入分析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理论与实际关系,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显著的多元化溢价现象,多元化公司具有较大的市值一账面值比、托宾Q值和超额价值。

傅继波和杨朝军(2005)以沪市68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木,进行了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多元化经营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资产负债率的提高是多元化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

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2006)关于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且能降低公司收益的波动性,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即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2.2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袁芳(2001)随机抽取30家1999年度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用企业总体多元化程度(DT),企业相关多元化程度(DR)和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程度(DU)作为多元化衡量指标,以资产回报率、销售利润率、权益回报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作为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以多元化程度指标为自变量,以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为因变量构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多元化经营与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比多元化程度低的企业绩效要差。

殷瑾(2001)利用1995—1996年的沪深12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他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度量企业绩效指标,以企业经营的行业数和H指数作为衡量多元化的指标,并对多元化进行了分类,以宏观因素、行业因素、区域因素、股权结构、资本结构等为控制变量。

研究结果表明:专业化企业和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高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绩效,而经营风险也显著低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

张卫国、袁芳和陈宇(2002)以沪深两市共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他们用熵指数作为测量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指标,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作为企业绩效的测量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越高的公司,经济绩效越差,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公司,其经济绩效普遍好于实施非相关多元化战略的公司。

并指出对我国的公司而言,应当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实施相关、低度的多元化战略。

并且实行多元化战略后,公司应当建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并根据条件变化调整各项多元化业务。

洪道琳、熊德华(2006)利用1999一2003年间数据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内生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特征(规模、年龄、成长性、控股股东类型等)、行业特征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多元化会损害企业绩效,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之后,这种损害会更加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