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产业转移》基础练习卷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A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A卷)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A卷)对应学生用书P59[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1、2、3、6、7、8、10、12、13(1)(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4、5、9、11、13(3)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国家政策⑤环境污染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⑤答案 A解析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此外,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都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2.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D.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答案 B解析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B项符合题意。

3.从本质上讲,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是()A.追求更高的利润B.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答案 A解析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然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也是为了追求更高利润。

4.从转移的产业类型来看,目前由我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产业主要是()A.技术密集型产业B.资金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高科技产业答案 C解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区位优势,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将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做到“腾笼换鸟”。

5.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改变区域地理景观④产业转移可能伴随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⑤缓解产业转出地的就业压力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 B解析产业转移将会造成转出地失业人口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B卷)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B卷)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B卷)对应学生用书P61[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产业转移路线图,回答1~2题。

1.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的是() A.劳动力素质高B.地价低廉C.濒临港澳,靠近东南亚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答案 A解析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是良好的区位以及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著名的侨乡等。

2.近年来,造成珠三角地区众多外资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因素不包括()A.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处于劣势B.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C.靠近原料供应和能源基地D.扩大市场范围答案 C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料、能源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样都缺乏。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的某产业最有可能是()A.电子元件生产B.汽车生产研发业C.宇航业D.加工制造业答案 D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美国迁往日本,然后由日本迁往亚洲“四小龙”地区,然后迁往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最后迁往我国的中西部地区。

4.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A.内部交易成本低B.劳动力成本低C.原料、资金丰富D.市场环境好答案 B解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劳动力丰富而且成本较低,因此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读不同类型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5~7题。

5.促使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技术D.交通答案 B解析从甲类产业的发展时间和国家类型看,可知甲类产业为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使其转移的因素主要是劳动力。

6.由图可知()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②Ⅱ、Ⅲ类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A解析由图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Ⅱ、Ⅲ类为发展中国家,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Ⅱ、Ⅲ类国家;市场是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非动力。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集训三十二产业转移作业(通用版)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集训三十二产业转移作业(通用版)

2020届⾼考地理⼀轮复习专题集训三⼗⼆产业转移作业(通⽤版)2020届⾼考地理⼀轮复习千⽅百题集训三⼗⼆产业转移1、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都功能。

雄安新区将建设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城共融的⽣态城市,城区⼈⼝规模控制在300万以内。

读图回答1~3题。

1.中央政府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雄安新区的原因是( )①基础设施好②⼈⼝密度⼤③⽣态环境好④开发程度低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2.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A.北京市政府⾏政部门B.⼤型企业和科研机构C.国务院各职能部门D.各国在中国⼤使馆3.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洋淀的湿地⾯积减少B.北京经济中⼼地位下降C.雄安新区迁⼊⼈⼝增多D.北京⽣态环境压⼒减轻2、下图为企业迁移与盈利空间变化⽰意图,SRC表⽰空间收⼊曲线.SCC和SCC'表⽰不同时期的空间成本曲线。

读图回答1?2题。

1.图⽰最有可能反应的地理事件是( )A.班加罗尔软件公司林⽴B.辽宁鞍钢借鉴鲁尔区经验C.⼴东部分企业迁⾄越南D.海外车企占领中国市场2.下列分别对应图中推⼒和拉⼒的是( )①劳动⼒成本上升②优惠的税收政策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市场⼴阔A.④①B.①③C.②③D.①④3、下图⽰意我国东部主要⽯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

完成下⾯两题。

1.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化基地是( )A.①B.②C.③D.④2.④地接受境外⽯化产业转移将⾸先促进区域内的( )A.⽯油开采B.核电站建设C.海岛旅游开发D.港⼝建设4、⼭东省嘉祥县是鲁西南经济⽋发达县,⾃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套加⼯业;20世纪90年代末江浙沪地区⼿套产业向嘉祥县转移后,当地逐步形成了由上千家⼿套加⼯相关企业组成的⼿套产业集聚,前期主要为欧美品牌做代⼯⽣产;2000年以来,⼀些成规模的⼿套加⼯企业先后获得⾃主出⼝权。

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2019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第二章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选择题(2014 •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1〜3题。

d66 6do 66d IT单胡讯1. 在图示模式中()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 普通服装制造B .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D .甘蔗制糖3.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 原材料价格B .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D .市场解析第1题,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

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第2题,金属冶炼和甘蔗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 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D正确。

第3题,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答案1.D 2.A 3.C(2014 •大纲全国,1〜3)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4〜6题。

4. 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A. 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 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C. 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D. 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5. 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A. 市场广阔B .劳动力价格低C.交通运输方便D .原材料丰富6. 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A. 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B. 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C. 力伙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D. 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解析第4题,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属轻、薄、短、小型,运输成本较低,适合分散布局,以寻找全球最优区位。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产业转移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2018届广东省茂名市五大联盟学校高三9月份联考)二战后,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以农产品出口为主;20世纪60—70年代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轻工业为主;20世纪70—80年代中国台湾接受美国等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制造业,与此同时向大陆投资并将制造业向大陆转移。

近年来中国台湾经济逐渐衰落,中国台湾制造业投资在大陆逐渐减少,而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投资逐渐增多,但仍有超过50%的制造业在大陆投资。

据此完成1—3题。

1.美国制造业转移到台湾的主要影响是A.加剧台湾就业形势紧张B.改善美国生态环境C.台湾放松环境管治要求D.降低美国产业竞争力2.20世纪70—80年代台湾企业到中国大陆主要投资的部门最可能是A.石油化工B.信息产业C.纺织工业D.精密仪器3.与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相比,目前中国大陆发展制造业具有的区位优势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原料价格较低C.劳动力价格较低D.环保要求较高(2018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000余名员工。

2018年1月,日本著名的多元化材料生产商日东电工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

据此完成4—6题。

4.日资相机制造企业尼康宣布中国无锡工厂停产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摄影需求不足B.智能手机的普及C.技术工人缺乏D.经济增长减缓,购买力下降5.日东电工企业最可能A.向美国转移B.回迁日本C.向欧洲转移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6.从短期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①失业率上升②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③财政收入下降④房产价格下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18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三诊考试)20世纪70年代前,日本作为欧美等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海外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业高速成长,之后开始将部分生产转向东南亚和中国等地,同时本土企业转型,形成全新生产方式。

2019-2020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产业转移》基础练习卷

2019-2020年高三高考地理一轮《产业转移》基础练习卷

产业转移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019·安徽马鞍山二模)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

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 )A.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B.劳动力、资本、能源、技术C.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D.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2.目前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能源密集型B.劳动力密集型C.资本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3.除图示因素外,直接的产业转移更多地依赖于中介。

下列因素中,中介作用最小的是( )A.家乡投资B.人际关系C.娱乐设施D.政府合作答案 1.C 2.B 3.C(2018·安徽百校联考)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

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据此完成4~5题。

4.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5.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答案 4.D 5.B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6~8题。

6.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7.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8.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答案 6.C 7.C 8.B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产业转移(附答案详解)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产业转移(附答案详解)

产业转移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经贸合作区域,可以带动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是一种企业以“抱团”的方式集体“走出去”的全新模式。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与中国黑龙江接壤的边疆城市)康吉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由国内一系列企业投资建设的涉及鞋类、服装、家具、皮革、木业、建材等为主的经贸合作区。

据此完成1~3题。

1.除优惠政策外,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地区吸引中国企业入驻的优势最可能是()A.原料和市场B.劳动力和原料C.劳动力和投资环境D.投资环境和市场2.我国企业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地区建设经贸合作区的主要目的是() A.接近消费市场B.取得集聚效应C.减少运输成本D.获得更多利润3.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资本输出的背景下,有人担心国内会出现“产业空洞”的问题,国内产业的发展战略是()A.吸收先进要素,反哺国内B.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回流C.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D.进口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再工业化”是针对工业化进程完成以来出现的过度“去工业化”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等问题,逐步形成的一种回归实体经济的纠正机制,通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回巢和增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陆续从我国和其他国家回迁本国,制造业出现“回巢”现象。

下表是近几年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三个案例。

据此完成4~6题。

4.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的主要优势是()A.基础设施完备B.土地资源丰富C.消费市场广D.技术水平高5.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短期内会导致我国制造业()A.运输成本上升B.就业压力增加C.生产规模扩大D.竞争能力提高6.针对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巢”,我国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有()①减少科技和教育投入②加快产业优化升级③大力发展金融等服务业④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A.②④B.①④C.①②D.③④2017年10月,日本著名相机制造企业尼康,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 000余名员工。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题: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题: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题: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附答案)一、选择题(一)[2019·湖北七校联盟模拟]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

据此回答1--3题。

1、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

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A.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D.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2、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最大自然障碍是()A.山高谷深,气候湿热B.植被茂密,虫蛇出没C.荒漠广布,水源不足D.经济落后,维护困难3、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①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②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③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④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⑤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因“煤改气”导致“气荒”,则最有效的措施是暂缓实施煤改气。

注意高耗气产业有些是影响很大的产业,不能随意关停。

A、B两项所述内容实行起来所需时间较长,不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

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需要穿过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不利于管道铺设;该地纬度低而气温高、降水多而湿度大,不利于施工;故A正确、C错误。

植被茂密,虫蛇出没的影响要小于地形、气候因素,则B错误;经济落后,维护困难不是自然障碍,则D错误。

第3题,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则①错误;图示油气输送到云南,则②错误;作为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作用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路线数量及安全性上,则③④正确;管道建设能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则⑤正确。

答案:1—3、C A D(二)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转移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019·安徽马鞍山二模)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

下图为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梯度模式。

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代表的产业要素分别是( )
A.能源、劳动力、资本、技术
B.劳动力、资本、能源、技术
C.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D.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2.目前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
A.能源密集型
B.劳动力密集型
C.资本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3.除图示因素外,直接的产业转移更多地依赖于中介。

下列因素中,中介作用最小的是( )
A.家乡投资
B.人际关系
C.娱乐设施
D.政府合作
答案 1.C 2.B 3.C
(2018·安徽百校联考)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

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据此完成4~5题。

4.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
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
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
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5.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
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
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
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
答案 4.D 5.B
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6~8题。

6.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7.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8.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 6.C 7.C 8.B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0.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会(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B.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C.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D.制约制造业发展
答案9.C 10.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我国东部地区进行产业升级,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鞋厂某品牌旅游鞋产销流程示意图。

(1)分析该品牌旅游鞋厂家产业转移对我国中西部产业承接区的影响。

(6分)
(2)简述该鞋厂当前生产特点,并提出今后的发展策略。

(6分)
答案(1)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减少外出务工人口数量;加快当地农村人口向城镇就地转移,扩大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2)特点: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以代工产品为主;多属于贴牌生产,自主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低;属于产品生产环节中的加工环节,附加值低,产品利润小,位于价值链低端。

策略:加强科技研发和产品设计;加强营销和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将生产厂区向劳动力丰富、廉价的区域转移。

(答到3点即可)
12.(2018·大教育联盟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草加工基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机会,积极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的产业转移,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

下图为乌兰察布市位置示意图。

(1)分析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8分)
(2)预测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乌兰察布市的积极影响。

(6分)
答案(1)地处草原牧区,皮革原料丰富;皮革加工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距离京津、蒙古、俄罗斯等市场近;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土地租金低;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

(任答5点)
(2)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城镇化进程。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

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

下图为2008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简析图中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

(6分)
(2)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

(4分)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的区位优势。

(4分)
答案(1)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资源密集。

(2)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带来环境污染。

(3)北京科技先进;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