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部分试题

合集下载

最全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最全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最全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古代历史知识1. 以下哪位是中国明朝时期的皇帝?- a) 唐太宗- b) 汉武帝- c) 明成祖- d) 清高宗- 答案:c) 明成祖2. 埃及位于哪个洲?-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大洋洲- 答案:b) 非洲3.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 a) 意大利- b) 英国- c) 荷兰- d) 法国- 答案:a) 意大利第二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知识1. 以下哪个是中国的世界遗产?- a) 雅丹地貌- b) 敦煌莫高窟- c) 大溶洞- d) 香格里拉- 答案:b) 敦煌莫高窟2. 夏威夷群岛的哪个岛屿是世界自然遗产?- a) 欧胡岛- b) 莫洛凯岛- c) 夏威夷岛- d) 库奈岛- 答案:c) 夏威夷岛3. 卢浮宫位于哪个城市?- a) 伦敦- b) 巴黎- c) 罗马- d) 柏林- 答案:b) 巴黎第三部分:现代历史知识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a) 1939年- b) 1941年- c) 1945年- d) 1948年- 答案:a) 1939年2. 非洲最后一个殖民地独立的国家是哪个?- a) 南非- b) 摩洛哥- c) 埃及- d) 刚果- 答案:b) 摩洛哥3. 以下哪个发明最早出现在20世纪?- a) 电视- b) 飞机- c) 电话- d) 汽车- 答案:c) 电话以上是最全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练习题1. 汉字的发明与演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问汉字最初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答:汉字最初出现在甲骨文中,此后逐渐演变为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

2.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种发明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答:其中两种发明包括造纸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指南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3. 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请问长城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什么?答:长城最初的建造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和保卫国家的安全。

4.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请问青铜器的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答:青铜器的制作技艺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制作、铸造和打磨等步骤。

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请列举出春节和端午节这两个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答: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贴门神、放鞭炮、拜年、舞狮等;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6.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请问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存在时间跨度是多少年?答: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持续了约1300多年直至20世纪初。

7.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伦理。

请问以下哪个名言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名句?a) “仁者爱人,人间至善。

”b) “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c) “知识改变命运。

”d)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答:a) “仁者爱人,人间至善。

”请根据以上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的掌握。

记得自己思考并在纸上写下答案,然后再核对答案,这样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祝你取得好成绩!。

高三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试题1.(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材料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

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

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

(6分)【答案】(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

(6分)(2)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6分)【解析】(1)依据“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可以得出设计、修建科学合理;依据“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得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依据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可以得出保存相对完整(2)依据材料“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得出灵渠的开凿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依据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可以得出灌溉农田;灵渠的开凿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有利于促进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考点】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灵渠(课标外)2.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200题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言绝句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常识积累——历史文化知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常识积累——历史文化知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答案:(B)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由于广泛的误用,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答案:(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答案:(C)屠苏,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答案:(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答案:(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姜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答案:(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古代文明练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史上最早的朝代?a) 春秋时期b) 商朝c) 唐朝d) 西周答案: b) 商朝2.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a) 孔子b) 慈禧太后c) 毛泽东d) 佛陀答案: a) 孔子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王朝更替?a) 战国时期的纷争b) 古代的「勾践战史」c) 商朝与周朝的更迭d) 成功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答案: c) 商朝与周朝的更迭4.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下列哪个事件是春秋时期的标志?a) 秦国统一六国b) 儒家学说的兴起c) 秦始皇统一全国d) 周朝开始衰落答案: b) 儒家学说的兴起5. 文物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资源,下列哪个文物是中国古代文明中著名的青铜器?a) 兵马俑b) 金缕玉衣c) 大禹治水图d) 古代青铜器鼎答案: d) 古代青铜器鼎第二部分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阶段。

最早的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时期,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为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最后,金文又演变为小篆,成为秦朝统一文字的标准。

2. 解释「天人合一」的意义和起源。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味着君子应该与天地、人民保持和谐的关系,顺应天地万物的法则。

这一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观念,强调个体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以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第三部分论述题中国古代文明造就了灿烂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明不仅在科技、艺术、哲学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对全球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全球科技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1.公元710年,李隆基与谁联合发动政变,拥立其父李旦称帝?答案:太平公主202.在东汉桓帝继位之前,为了削弱梁翼的势力,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都主张迎立谁为帝?答案:清河王(刘蒜)203.相传孔子的哪位先祖曾在宋国做大司马,后政变被杀?答案:孔父嘉204.中原政权皇帝中第一个接受外族册封的是谁?答案:石敬瑭205.宋徽宗被金人俘虏之后,金太宗封他为什么?答案:昏德公206. 秦朝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是何人所写?答案:李斯207. 《隋书》中哪两篇总结了南北朝以后一百多年来天文学方面的成就?答案:《律历志》和《天文志》208.努尔哈赤想用通婚的方式解决纷争,于是娶了宁海西部的哪个族部的那拉氏(即清太宗皇太极之母)?答案:叶赫209.公元783年,谁正式反唐,并付诸军事行动,攻取了湖北、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答案:李希烈210.公元1898年,光绪冲破了重重阻力,颁布了什么,宣布变法维新?答案:《明定国是诏》211. 东汉明帝的本名叫什么?答案:刘阳(当太子后才改名刘庄)212.谁曾为一睹骈胁而偷看晋文公洗澡?答案:曹共公213.辽世宗在南征中被政变杀死,其后耶律屋质平定叛乱,立耶律景(太宗长子,辽穆宗)为帝,发动政变杀死世宗的是谁?答案:察割(耶律察割)214.传国玉玺在战国时期又称什么?答案:和氏璧215. “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王谢指谁?答案:王导和谢安216.“唐宋八大家”是按什么来评定的?答案:散文217.西汉平阳公主本封为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谁的曾孙、平阳侯曹寿,而又称其为平阳公主?答案:曹参218. 汉宣帝刘询刚出生五个月时,因受到什么事件的牵连而入狱?答案:巫蛊事变(巫蛊之祸)219. 公元313年,谁向晋元帝司马睿提出北伐的主张?答案:祖逖220.春秋末期有齐国史官三兄弟直笔的美谈,其中老大和老二都被哪位大臣所杀?答案:崔杼221.《元史》的总裁编修是谁?答案:宋濂222.唐朝初年,一位大将军平定了频繁闹事的东突厥,他是谁?答案:李靖223.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哪里逝世?答案:沙丘平台224.谁曾经用琴劝告齐威王?答案:驺忌225.哪种人类是在已知中国境内最古老的'原始人类?答案:元谋猿人226.佛教在我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执政时期正式传入中国?答案:东汉明帝(刘庄)227.中国历史上的圣人中,“草圣”指的是谁?答案:张旭228.清顺治帝将谁以禅门师长相待,授给他黄衣、紫缰、金印等,还先后赐予他“大觉禅师”和“大觉普济禅师”的称号?答案:玉林绣229.《宋书》载刘裕的先祖是汉初哪位诸侯?答案:楚元王刘交230.在北宋时期(1041年)西夏和宋朝在延州之战后西夏出兵10万又一次进攻宋朝谓州,宋朝陕西经略安抚使派两万兵出战,被西夏在好水川设伏击全歼,请问这名经略安抚使是谁?答案:韩琦231.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兄弟后,命谁带兵去向李渊逼宫?答案:尉迟恭232. “老马识途”是谁的故事?答案:管仲233.郑成功收复台湾岛时,荷兰殖民者已在岛上盘踞了多少年?答案:三十八年234.乾隆皇帝为了存放什么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答案:《四库全书》235.汉初实施了什么政策,百姓的负担相对减轻?答案:与民休息236.乾隆帝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入侵西藏,并于公元1792年制定了什么,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答案:《钦定西藏章程》237.天理教起义一度攻进了紫禁城,这是在哪个皇帝当政期间发生的事?答案:嘉庆238. 传说发明火腿的是谁?他死前曾三呼“过河”,表达了一位民族英雄收复失地的未酬壮志。

中国文化史》试题一

中国文化史》试题一

《中国文化史》试题一、填空题1.文化三现象包括__ 、____ 和 __ 。

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______ 、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 四个时期。

3.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______ 。

5.思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_____ ”拓疆期,后为利用“________ ”交流期。

7.秦以后,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⑴ ____________ ——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⑵___________ ——考试选官。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______ 朝的_________ 制。

9.周易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_______ , 即“_______________ ”时期。

11.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__ 的主要理论之一。

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______ 的“性善论”、 _______ 的“性恶论”及___________ 的“性三品说”。

13.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_________ 。

14.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 ______ ,后一个“马”指的是 _______ 。

15.宗教历史可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个阶段。

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17.佛教汉化的原因及表现在⑴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 。

18.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⑴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隋唐以来,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A.建立军功B.科举考试C.弃农经商D.门第出身2.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堀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诗赋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④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这里“全新的创造”是指A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强调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D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4、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在的美德”。

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纲领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B.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C.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D.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6.“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

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引文的出处应为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7.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

该时期是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此言出自A.孔子B.孟子C.朱熹D.王阳明9.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反映同时代人的美好向往C.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D.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10.下列科技文化现象出现于汉代的是①使用四诊法治病②火药用于战争③使用质地细腻的纸著书④指南针用于航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1.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13.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4.“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1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16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7.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途径。

下列思想家中属于私学培养人才的有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8. 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19.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0.《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2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22.在“法”与“德”关系上,某位思想家主张先德后刑、先教后杀,认为有礼之法才是良法,无礼之法是恶法,“故非礼,是无法也”。

材料表明这位思想家属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23.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24.《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B.人定胜天C.克已复礼D.仁者爱人25.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26.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①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②画家提出“以形写神”③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④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7.“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1.(36分)社会变革记录人类社会发展的足迹。

主题一中国古代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1)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黄宗羲对孟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结合所学分析产生黄宗羲思想发展的原因。

(8分)继承:都主张以民为本。

(2分)发展:孟子从治国的角度提出民本思想,黄宗羲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2分)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2分)商品经济发展。

(2分)2.(共计38分)人类历史发展给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深深的烙印,许多事物都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印记。

[词语中的历史印记]“士”原是西周贵族的一个等级。

到战国时期该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出现了反映这些变化的词语,如“布衣之士”“仁而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处士横议(没有做官的读书人纵论时政)”“士无定主”。

(1)结合所学,请从社会变革的角度,解读这些词语。

(10分)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符合逻辑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士已不再限定为贵族出身;兼并战争推动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渴求,从而提高了士的地位;由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尚未建立,加之传统的礼法崩溃,使士在人身和思想上处于独立和自由的状态。

士的崛起,为各国的变法和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条件。

3.(38分)《中国好声音》节目使“好声音”一词成为热门流行语。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时代的“声音”也折射出了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的叫卖声】叫卖广告在先秦已出现,《楚辞》记载姜太公站立市井吆喝卖肉,可谓吆喝叫卖的祖师爷。

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

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

到清代商贩及手艺人有近500种,所售商品不同,唱卖的声调也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季节的唱卖,或艳丽或悠长。

(1)概括叫卖广告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8分)从单纯吆喝到以唱卖为主,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对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贩更需要用特色的叫卖来引人注意;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使叫卖带有一些艺术色彩。

4.(36分)法律思想与实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

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

——《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

(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

(4分)(1)思想:主张实行法治;法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法治是富国强兵的保障。

(6分)进步意义: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对秦国统一全国和巩固大一统局面有积极影响。

(4分)5、(36分)世界历史是一部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佛教传入中国,必然会有一个与本地文明撞击的过程,特别是伦理道德方面。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比较宽容的国家,所以撞击是有的,但不激烈,很快就和平共处了。

例如,孝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占极重要的地位,帝王也提倡以孝治天下。

佛教要求信徒出家,这就与中国孝道对立起来。

佛教只好迁就现实,暂时韬晦。

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撞击阶段一过,吸收阶段便随之而来。

东汉恒帝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

此道清虚,贵尚无力,好生恶杀,省欲去奢。

”——摘编自季羡林著《中印文化交流史》(1)阅读材料一,以佛教传入中国为例,简要说明文明交流中碰撞和融合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