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药20强与中国制药20强比较
中国制药行业排名及省份名录

中国制药行业排名及省份名录中国制药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它在提供医药保健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制药行业的排名情况以及各省份的发展情况。
一、中国制药行业排名中国制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其规模和影响力逐年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以下是中国制药行业的排名情况:1. 中国制药行业总体排名:中国制药行业在全球制药行业中位居前列,仅次于美国与欧洲。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
2. 中国制药企业排名:中国有许多知名的制药企业,其中一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中国医药集团、山东如何制药、复星医药等企业,在全球制药行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3. 中国制药研发创新排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制药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些制药企业在新药研发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重要的知识产权。
二、中国各省份制药发展情况中国各省份在制药行业的发展程度和产能不尽相同。
以下是中国各省份的制药行业发展概况:1. 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在制药行业的发展上占据重要地位。
许多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均设有分支机构,为该地区的制药行业提供有力支持。
2.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拥有较为完善的制药产业链和研发创新能力。
该地区的制药企业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药物生产的全过程。
3. 广东:广东省制药行业规模庞大,拥有多个国内知名的制药企业,如白云山、恒瑞医药等。
同时,广东省还鼓励制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发展。
4. 江苏:江苏省在制药行业的发展上具有显著优势,拥有一大批制药优势企业和研发机构。
该省在新药研发、药物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5. 浙江:浙江省制药行业也较为发达,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该地区的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医药设备制造等方面展现出活力和竞争力。
总体而言,中国各省份在制药行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共同推动了中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对比分析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对比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制药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越来越涉及到国际市场。
在这个全球化的背景下,了解制药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对比,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一、市场规模对比制药业的市场规模是衡量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且医疗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因此国内制药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与之相比,国外市场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却更加成熟。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完善,因此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在市场规模方面,国内市场具有较大的优势。
二、技术创新对比制药业关键的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创新。
国内制药企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在仿制药方面取得了突破,还在新药研发方面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与之相比,国外制药企业的技术实力仍然占据领先地位。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药研发,拥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研究平台。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外制药企业具有优势。
三、市场准入和法规对比市场准入和法规也是影响制药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国内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对企业的要求较为严格。
政府对医药经营的监管力度加大,对仿制药的审批要求更为苛刻。
与之相比,国外市场准入相对宽松,医药监管相对简化。
国外市场对仿制药的认可度较高,加速了国外仿制药企业的发展。
在市场准入和法规方面,国内市场存在较大障碍。
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对比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也是制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国外制药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有些企业的品牌已经成为行业的代表。
而国内制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仍然有待提升,市场份额有限。
国内制药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销售渠道和跨国合作对比销售渠道和跨国合作对制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巨大。
国外制药企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全球销售渠道网络,通过跨国合作与国际市场进行深度合作。
世界医药公司排名

1 葛兰素史克必成 Glaxo Smith Kline 英国 234.52 辉瑞 Pfizer 美国 225.73 默克 Merck 美国 2024 阿斯特拉捷利康 Astra Zeneca 美国 1575 安万特 Aventis 法国 150.56 百时美施贵宝 Bristol-Myers Squibb 美国 1447 强生 Johnson & Johnson 美国 119.58 法玛西亚普强 Phamacia 美国 1089 诺华 Novartis 瑞士 10710 礼来 Eli Lilly 美国 101.811 美国家用产品公司 American Home Products 美国10012 罗氏 Roch 瑞士 84.113 先灵葆雅 Schering-Pluogh 美国 8314 武田 Takeda 日本 77.315 拜耳 Bayer 德国 55.116 赛诺菲-圣德拉堡公司 Sanofi-Synthelabo 法国 5417 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德国42.218 雅培公司 Abbott Laboratories 美国 40.619 三共 Sankyo 日本 38.220 盐野义 Shionogi 日本 34.721 安进 Amgen 美国 3222 卫材 Eisai 日本 30.123 山之内 Yamanouchi 日本 28.324 先令AG大药厂 Schering AG 德国 25.125 藤泽 Fujisawa 日本 24.926 第一制药 Daiichi 日本 24.8627 诺和诺德 Novo Nordisk 丹麦 24.7928 默克KGaA Merck KGaA 德国 23.329 巴斯夫公司 BASF 德国 23.130 贝特公司 Baxten 美国 1931 阿克苏-诺伯 Akzo Nobel 荷兰 17.832 中外制药 Chugai 日本 16.333 梯瓦制药工业公司 Teva 以色列 15.534 杜邦制药 Dupont 美国 14.935 苏威(索尔韦) Solvay 比利时 14.536 曼地公司 Purdue 美国 13.537 基因技术公司 Genetech 美国 12.838 welfide(以前的吉富公司) Welfide 日本 12.739 田边 Tanabe Seiyaku 日本 11.840 协和发酵 Kyowa 日本 11.741 雪兰诺 Serono 瑞士 11.542 伊兰公司 Elan 爱尔兰 10.543 森林制药 Forest Laboratories 美国 8.7344 3M制药公司 3M 美国 8.0345 巴吉公司 Biogen 美国 7.6146 许瓦兹大药厂 Schwarz Pharma 德国 6.8847 眼力健 Allergan 美国 6.7548 凯兰 Chiron 美国 6.2749 艾西恩 ICN 美国 5.9450 阿尔扎 Alza 美国 4.78行业行业领先者主营收入(亿元)生物制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4中药/中成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2.34医疗器械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2.52(注:以上表格内并未包含医药行业内所有行业)1.生物制药:入榜企业主营收入(亿元)百强榜排名1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422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53.3863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0.6474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5.3585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2.8713.中药/中成药入榜企业主营收入(亿元)百强榜排名1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2.3412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4.1123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5.3584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15.04105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7514.医疗器械入榜企业主营收入(亿元)百强榜排名1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2.5242威高集团有限公司75193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6.38204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9.86235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55行业行业领先者主营收入(亿元)生物制药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4中药/中成药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2.34医疗器械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2.52(注:以上表格内并未包含医药行业内所有行业)1.生物制药:入榜企业主营收入(亿元)百强榜排名1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7422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53.3863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30.6474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5.3585华北制药股份有限102.8713公司在“2011中国医药行业100强”中,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前5家企业2010年主营收入就达880多亿元。
医药生物企业排名

医药生物企业排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医药生物企业也日益活跃起来。
这些企业在医学、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为人类的健康奉献了不少力量。
本文将会综合全球医药生物企业排名,介绍他们的相关情况和业务分布情况。
一、全球医药生物企业排名1. 强生(Johnson & Johnson)强生公司位列全球医药生物企业第一名,总部位于美国,成立于1886年,业务涵盖医疗健康、消费品和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
强生公司拥有约130万名全球员工,年销售额达820亿美元。
2. 诺华(Novartis)诺华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医药企业。
诺华的业务涵盖制药、生物制品、眼科用药、营养护理等领域。
目前全球员工100多万人,年销售额约510亿美元。
3. 辉瑞(Pfizer)辉瑞公司成立于1849年,总部位于美国,业务范围包括生物制品、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
辉瑞公司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
4. 罗氏(Roche)罗氏公司成立于1896年,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一家以制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企业。
罗氏拥有2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约520亿美元。
5. 拜耳(Bayer)拜耳公司成立于1863年,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是一家全球化的科技型企业。
拜耳的业务广泛覆盖医药、农业科技等领域,年销售额约510亿美元,全球员工约超过10万人。
6. 雅培(Abbott)雅培公司成立于1888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
雅培的业务主要涉及儿童营养、诊断设备、医用电子设备和制药等领域。
雅培拥有超过10万名全球员工,年销售额约310亿美元。
7. 默克(Merck)默克公司成立于1891年,总部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是一家全球性的制药和生物科技企业。
默克的业务涵盖制药、生物科技、医疗设备等领域,全球员工超过7万人,年销售额约240亿美元。
8. 亚培(Amgen)亚培公司成立于198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全球前二十医药企业排名

1、Pfizer辉瑞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医药企业,拥有150多年历史的以研发为基础的跨国制药公司。
2000年6月,辉瑞和华纳*兰伯特公司合并,2003年4月,辉瑞公司对法玛西亚进行并购。
新辉瑞是一家拥有空前规模、广泛的产品治疗领域和产品系列的全球药业巨头。
公司的创新产品行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施和检测技术,辉瑞在中国的各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
新的辉瑞公司目前在中国上市了40多种创新医药产品。
这些相互补充的产品组合在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科、感染性疾病、关节炎和炎症、泌尿科、眼科和肿瘤科治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是由美国辉瑞公司与大连制药厂于1989年合资建成的大型现代化制药企业。
目前,在中国上市的产品包括:先锋必、舒普深、希舒美,大扶康,络活喜、左洛复、瑞易宁、万艾可、西乐葆、立普妥等。
2、GSK葛兰素史克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二大医药企业,最大的疫苗供应商和全球500强企业。
在中国拥有2000多名员工,销售遍布60几个城市。
葛兰素史克还为中国的医药和保健事业作出贡献。
1998年6月,公司向中国卫生部捐款1百万美元,用于肝炎的治疗和预防方面的普及和医学教育。
还从1997年起资助中华医学会中青年肝病科研奖,旨在鼓励在中国开展肝病防治方面的临床研究,并帮助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其主要产品有用于抗感染的康泰克、镇痛的芬必得、乙肝治疗的贺普丁,抗生素复达欣、西力欣,治疗糖尿病的文迪雅,及防治哮喘及季节性鼻炎的定量吸入剂系列,以及疫苗系列。
3、阿斯利康公司——是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的世界第四大制药公司。
凭借强大的研发后盾,致力于研制、开发、生产和营销优越的产品,在心血管、消化、麻醉、肿瘤、呼吸五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研发总部位于瑞典,在全球设有11个研发中心、3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售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雇员超过5万人。
中 国制药行业排名及省份名录

中国制药行业排名及省份名录在当今社会,制药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推动经济增长以及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制药行业也在迅速崛起,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中国制药行业的排名情况以及在不同省份的分布名录。
首先,从综合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来看,在我国制药行业中居于前列的企业包括国药集团、上海医药、恒瑞医药等。
国药集团作为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之一,其业务涵盖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在国内外市场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上海医药则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在制药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恒瑞医药则以创新药研发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成为了国内制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除了上述企业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制药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复星医药在生物制药和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齐鲁制药在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方面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扬子江药业在中药和化学药的研发和生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制药行业在我国不同省份的分布情况。
江苏省是我国制药行业的重要省份之一。
这里拥有众多知名的制药企业,如扬子江药业、恒瑞医药等。
江苏省在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中药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的研发和生产实力,同时还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人才资源。
山东省也是制药大省,齐鲁制药、新华制药等企业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山东在化学原料药、抗生素等领域具有优势,并且在制药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广东省在制药行业同样表现出色,拥有丽珠集团、白云山制药等知名企业。
广东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经济环境,在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在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迅速。
浙江省的制药行业也不容小觑,华东医药、康恩贝等企业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国药在医药行业的地位

国药在医药行业的地位
国药集团在医药行业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之一,并且拥有全球领先的中医药工业产业集群。
在医药商业、医药科研、医药工业、生物医药、血液制品等细分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国药集团是2020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的榜首,该年度集团医药工业板块历史性地突破1500亿元,为集团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球前100强、唯一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医药企业中,国药集团是唯一进入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也是唯一进入全球药企前十强的。
从2013年首次入围世界500强开始,到2022年挺进百强,国药集团的排名连续十年持续上升。
其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也连续增长。
总的来说,国药集团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医药行业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疫苗生产、中医药产业,还是在医药商业和医疗健康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力。
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经营业绩使其在全球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是值得关注和信赖的大型医药企业。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优势分析

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对比与竞争优势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药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领域,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本文将对制药业的国内外市场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竞争优势。
一、国内制药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制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规模已接近千亿元人民币,位居全球第二。
2. 市场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医疗和保健药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端药品的需求也有所增长。
3.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对制药业给予了重要支持,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药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政策。
这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市场对比1. 市场竞争:国内制药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国内品牌药企之间的竞争,也存在国际制药巨头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企业需要与全球知名企业竞争。
2. 研发实力:相对于国际企业,国内企业在研发实力上有一定差距。
国际企业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研发设施,而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3. 市场准入:国内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包括相关证照、注册等严格的审批程序。
而国际市场的准入门槛更高,需要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和标准。
4. 品牌影响力: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较具优势。
三、国内外竞争优势分析1. 成本优势:国内制药企业在生产成本上相对较低,包括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
这使得国内企业在一些价格敏感的市场有一定竞争优势。
2. 人力资源: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医药人才资源,这为国内制药业提供了优势。
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 市场定位:国内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市场需求,进行差异化定位和市场细分,从而避免与国际品牌正面竞争。
同时,抓住国内市场的发展机遇,建立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来源:SFDA南方所2010年制药工业百强榜
简介
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
拥有2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即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27家全资、控股及参股公司。
注册资本共计37亿元人民币,资产总石药集团现有资产总额150亿元,员工2万余人,是全国医药行业首家以强强联合方式组建的特大型制药企业。
其中设在香港的控股子公司--中国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行业首家境外上市公司,是目前香港最大的制药上市公司之一。
目前,维生素C、青霉素、阿莫西林、咖啡因、7-ACA等8个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居于世界首位。
目前石药集团有30个产品单品种销售过亿元,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和拥有信谊、广东天普、第一生化、新亚、常药、药材、青岛国风、胡庆余堂、正大青春宝等一批核心生产制造企业,拥有心脑血管、抗感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抗肿瘤等治疗领域销售过亿产品20个于1995年创立,是集中成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的科研生产营销、药品连锁经营、中药材标准栽培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民营制药企业。
目前,集团拥有66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有员工80000余人,总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资产总额75亿元,、“修正、通药、斯达舒”三个国家级驰名商标,2010年完创建于1971年,团现有员工8000余人,总资产近100亿元,2010年,集团实现销售250.16亿元、利税30.06亿元,产品覆盖抗生素、消化系统药、循环系统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等领域的
国有独资公司,拥有“广州药业”(香港H股、上海A股上市)和“白云山”(深圳A股上市)两家上市公司及成员企业近30家。
2010年,广药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96.31亿元;工商销售收入(含广州百特、南新、海马)完成275.26亿元;利润总额完成10.30亿元,有45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20个国家大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 截至2010年末,资产总值236亿元,拥有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及一家国家级药物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
2010年,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74.5亿元,实现工商销售收入189.7亿元,实现利润16.05亿元。
公司的前身华北制药厂是中国 "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发展为拥有四十多家子、分公司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主要产品由5个增加到目前的包括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维生素及营养保健品、生物农兽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制剂五大系列700余个品种。
2010年,冀中能源入主华北制药。
起步于1993年,已发展成一个以医药产业为主,同时涉足高科技产业、健康产业、教育产业等众多领域,多元化经营的产业集群。
其医药板块“步长制药”是一家专注于中药专利药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内知名企业,拥有员工万余人,在山东、陕西、河北设有生产基地,同时在北京、上海、广东设有分公司。
2010年纳税9.6亿元。
2010年11月,丹红注射液荣获“中国首个中药专利金奖”;“步长脑全球制药巨头。
1997年11月,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在北京的医药生产线投产并开始销售各类产品。
目前拜耳医药保健在中国拥有员工5000人,总部位于北京,在中国拥有四家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广州,成都和启东,并在北京建立了全球第四个研发中心。
主打产品包括在中国畅销的糖尿病治2001年10月成立,为政府授权经营、管理和监督的直属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皮质激素类药物生产基地,全国皮质激素原料药骨干生产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之一。
氨基酸原料药目前国内品种最多,生产能力最大。
控股企业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历经数代、载誉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1994年成立以来,坚持打造现代中药第一品牌,不断推进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在做专做精现代中药的基础上,目前向生物药、化学药和特色医疗行业扩展,形成以医药为主要领域的生命安全保障产业板块;并逐步进入生物茶、保健品、化妆品、现代白酒、安全饮用水等生命健康需求产业领域。
其主打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强生公司在华最大的子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合资制药企业之一。
在华员工超过3,000人。
公司产品主要涉及胃肠病学、神经精神学、变态反应学、疼痛管理学、抗感染、生物制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辖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六个生物制品研究所以及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从事疫苗和血液制品研究及生产的专业机构,是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中国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集团。
目前,集团资产总额85.5亿元,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是全球第四大疫全球制药巨头。
在华近10000名员工分布于业务、研发和生产等领域,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武汉光谷建有2个全球领先的研发中心,7家制药工厂分布在大连、苏州及无锡等地.并购惠氏后,在国内成立于1979年,前身是北京市医药总公司。
目前,集团总资产156.22亿元,员工24000多人。
拥有天然药物事业部和处方药事业部2个事业部,控股参股20余家企业,其中有双鹤药业、万东医疗两家上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浙江制药厂,是目前浙江省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综合性大型医药企业,拥有一家上市公司、五家中外合资企业,有员工4300多人。
由原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居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于1997年5月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而成的大型股份制制药企业。
维生素H、吉他霉素产销量全球第一,辅
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前身为深圳南方制药厂。
1999年4月21日,由三九企业集团、三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发起设立股份制公司。
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公司于2007年11月底正式进入华润集团。
2009年华润三九实现营业收入48.53亿元,营业利润8.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