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间工艺的设计创意

合集下载

云南布朗簪花非遗簪花PPT课件

云南布朗簪花非遗簪花PPT课件

难点分析
簪花的造型设计和色彩搭配需要较 高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竹篾编 制过程中需要保持结构稳固且线条 流畅,对技艺要求较高;细节处理 需要耐心和细心,以达到最佳的艺 术效果。
第三部分
簪花的文化 内涵
布朗簪花,又称布朗族簪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以花 朵为主要元素,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的头饰。
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
1 2
3
融合现代设计理念
在保留布朗簪花传统元素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 念,设计出更符合当代人审美的簪花作品。
创新造型与图案
通过创新造型和图案设计,使布朗簪花更加多样化, 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传承与发扬手工技艺
注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同时结合现代工艺 提升布朗簪花的制作水平和艺术价值。
的交流与传播
第四部分
簪花的传承 与保护
布朗簪花,又称布朗族簪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以花 朵为主要元素,通过精湛的手工技艺制作出精美的头饰。
传承人队伍现状
传承人数量减少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布朗簪花的传承 人数量逐渐减少,且老龄化现象严重。
技艺传承面临困境
由于传承人队伍的年龄结构偏大,许多技 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发展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布朗簪花的制作工艺 和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地域分布与传承现状
地域分布
布朗簪花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布朗族聚 居区,尤其是西双版纳地区的布朗族村 寨。具体分布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主 要包括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 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市、普洱市、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西双版纳勐 海县境内的布朗山是最主要的聚居区。
市场推广与产业发展

传统民间工艺

传统民间工艺

吉祥图案有“八吉”、“八宝”、“三多图”、 “鹤寿图”、“福寿图”、“福禄祯祥”、“猿猴盗 桃”、“鱼跃龙门”和多种形式的吉祥文字等,多用于 耳环、耳坠、手镯、串饰、钮扣和什器上。
另外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花草纹,构成同一画 面,结构舒展,造型优美大方,在各类的银饰上都能见 到。
猿猴盗桃挂链 传世 山西省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 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服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
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 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蜡染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 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蜡染是用蜡刀蘸熔 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 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 “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 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麒麟送子挂件 清代 云南省
究其原因,一是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迁徙,使各地流 传的题材广为交流,结合风土人情而形成了地方特色;一是 在汉唐时期,边疆为对外贸易的必经区域,常来常往的商人 们将中原的时尚不断地带到各地;再者,则是由走村串户的 银饰加工艺人将在各民族中流传的传统精美纹样传播了开来。
猴挂件 清代 云南省
中国素来享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染织绣品为服
饰材料以及官室车舆仪仗装饰材料的国家。中国生产染织绣品的历史,可 以上溯到有史以前。在中国古代染织绣品不仅衣被天下,而且曾经充作贡 纳税收之用,也曾作为官吏和军队的供给和赏赐,甚至充当交换的媒介, 所以它也具有货币的功能。同时,染织绣品也是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品, 它不但拥有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 带有极明显的象征意义。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

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色金属王国、动植物王国。

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作为中国民族民间工艺品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土陶、石器、布艺、金属等。

如:蜡染和扎染、木雕工艺品、云南围棋、路南挑花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艺品:>>蜡染和扎染都是在云南若干种民族中流行的传统印染方式,两者的原理相似,工艺上略有区别。

用蜡染和扎染工艺制成的壁挂、其他工艺品,极富民族特色,一直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游客如果要买,可到工艺美术店和各大商场去,此外翠湖南路有若干店铺专营这类商品。

蜡染是流行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手工染印工艺品,蜡染面料融合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案独特新颖,古朴大方。

>>木雕工艺品用比较珍贵的木料雕制成的各种动物、人像其他工艺品,古朴而别致,也是深受游客喜爱的东西。

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购一点带回去,作为室内装饰品,它们的特色应该是很足的,较为集中的木雕工艺品销售点一是花鸟市场,二是翠湖南路的众多工艺品店。

>>锡器用锡精制成的各种工艺品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锡制的酒具、茶具,以及锡画等,外观精美,明亮如镜,集实用与装饰为一身。

在市内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均有卖。

>>斑铜是用铜和其他金属混在一起经处理而出现“有斑之铜”,用斑铜制成的工芤品西朴浑夺取,极富特色。

斑铜工艺品是昆明享有盛名的特色商品之一,其中变形处理后的牛虎铜案、孔雀、虎斗象等更属其代表之作。

在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有售。

>>云南围棋俗称云子,为明清贡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国内外公认的围棋精品,特点是白子略微带翠绿,黑子其实为深墨绿,韧性好,不感舒适,知名产品有“云子”和“永昌”两种品牌。

要买云南围棋可到各大商场和工艺美术店。

>>路南挑花路南挑花是聚居路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挑花是刺绣的一种,以挑花装饰挎包、衣物、头巾等是大理白族和路南撒尼人的服饰特色,它具有民间产品的夸张的色彩美。

云南瓦猫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云南瓦猫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简介:李蕊/1987年生/女/云南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云南瓦猫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李蕊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摘 要:云南民间瓦猫既是一种建筑装饰,又是一种传统艺术文化,带有云南当地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充满了宗教神秘色彩,是云南独有的镇宅物之一。

随着近年来云南民族艺术设计的发展,瓦猫元素逐渐跃然于各式各样的设计载体之上。

本文将对云南瓦猫文化的艺术独特性及其设计运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瓦猫形象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存在形式,思辨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矛盾统一的关系,探寻当代民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族瓦猫元素;现代设计;传承与融合1 瓦猫的元素特征瓦猫,是云南白族的瑞兽图腾,素胎灰陶。

以虎之形,而成于猫。

蹲守屋脊、房门、照壁之处,昂首翘尾,镇猛兽邪祟,守护着族人的吉祥。

瓦猫在云南传统镇兽文化中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存在,根据地域的不同,各地艺人对其造型也有显著相异的创作特点。

云南瓦猫从地域上大致可分为大理鹤庆瓦猫、曲靖瓦猫、昆明瓦猫、玉溪文山一代瓦猫等几个主要分支。

1.1大理鹤庆瓦猫大理鹤庆瓦猫造型夸张,面目棱角分明,融入了当地特有的南诏文化、以盖门楼为重的建筑特点以及特有的本主图腾崇拜,文化内涵丰富。

瓦猫制作工艺在鹤庆带带相传,且不断得以发展和创新。

1.2昆明瓦猫昆明瓦猫以呈贡和盘龙区的龙泉瓦猫造型最具代表性。

呈贡瓦猫造型灵动,颇具趣味性,形态逼真。

龙泉瓦猫的造型特点则体现在大脑袋和筒状的身子,其造型简洁天真、憨态可掬。

1.3曲靖瓦猫曲靖瓦猫面部特征明显,双耳上翘,眼皮突起,眼眶深邃,两颊胡须如尖刺;身体直立呈筒状,侧面似昆虫,尾部着底瓦,双爪扶于立起的牌子之上,既形象生动又不失威严。

1.4玉溪、文山一带瓦猫两个地区的瓦猫相似程度较高,头顶有“王”字,头部呈倒三角状与身体相连,耳朵直立,眼睛圆睁,眼珠点黑釉,口大张,上下牙齿各四颗,舌向外伸,脖子系有铜铃,身体圆润丰满,身上有鱼鳞纹样装饰,前腿合并,后腿前后分开,直立于三层圆形土坯底座上,胸前刻有八卦纹路。

形式与创新---------云南瓦猫结构特征与形式研究

形式与创新---------云南瓦猫结构特征与形式研究

形式与创新---------云南瓦猫结构特征与形式研究摘要:瓦猫,是云南特有的一种置于屋脊正中央的瓦制饰物。

瓦猫夸张的造型,加大的嘴唇,怪异的形状,都蕴含云南当地独特的审美观念和造型特征。

在当代创作云南瓦猫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平面设计中。

本文通过对瓦猫结构特征和设计形式探究,对瓦猫在近代社会中映射进行探讨。

关键词:瓦猫;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引言在当代设计中,运用云南瓦猫的元素,既能在了解图案的含义的基础上,又能达到“形”,又能延“意”,传“神”,又能把云南瓦猫作为一种传统的视觉元素符号,运用云南瓦猫作为传统的艺术符号,把云南瓦猫的艺术符号融入到现代设计中,给现代设计增添了一种新的生机,把现代设计与云南瓦的元素相融合,既是一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传承传统艺术的方法。

一、云南瓦猫概述瓦猫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名字,昆明人管它叫做“瓦猫”,大姚是楚雄州的一种,姚安是镇山虎、辟脊虎,而贡马金堡的人则把它叫做“石猫猫”。

因为昆明一带有瓦猫的称谓,所以大家习惯性地把云南平房里的东西统称为瓦猫。

1.1.瓦猫的造型特点瓦猫是三维立体存在的,它包含了陶艺、雕塑、建筑三方面的特点,其自身独特造型极具有当地地域性。

它既不像猫,也像虎,不像猪,也不像狗,因此被称为四不像,其原型是老虎的化身。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捏制瓦猫的手工艺人做的每只瓦猫都不会完全一模一样。

瓦猫的创作手法十分原始,造型本身没有把重点放在写实性和装饰性上,而是注重了造型形态上的张力表现。

楚雄瓦猫与一般人所见的瓦猫很不一样,更像是一只小狗和一只耗子。

它与鹤庆瓦猫不同,是实心的,而且制作手法比较稚嫩,给人淳厚质朴的印象,透露着一股童稚之气。

楚雄瓦猫的造型比较随便,有蹲、卧、伏、站等多种风格,还有一些是用瓦片做基座。

楚雄瓦猫与云南其它地方的瓦猫相比,缺乏威严,更多的是一种家畜。

云南各地区瓦猫工匠不同的文化、生活习俗,造就了这些瓦猫形态各异的造型风格。

云南各族的工匠在制作瓦猫之初,带有祈福纳吉、镇宅驱邪的期盼,然而,在创作过程中,民族的集体审美意识被整合,使瓦猫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以云南瓦猫为造型的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性思考

以云南瓦猫为造型的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性思考

以云南瓦猫为造型的的旅游纪念品创新性思考作者:龚智超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3期摘要:瓦猫作为云南省特有的文化产物,正面处于从建筑构件转变为商品的阶段,如何在其造型和装饰上进行创新性设计,从而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并能都延续其镇宅辟邪的功能,能为家居空间带来一丝点缀,是我们目前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瓦猫;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一、云南瓦猫的前生今世瓦猫是云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屋脊装饰艺术,陶土捏制,入窑烧制后安置在当地民居的正脊、照壁、门头之上,有着“镇宅辟邪,吃铁屙金”的吉祥寓意。

瓦猫的造型寓意于虎,成型于猫,最初由当地窑工工闲时根据自身对虎的印象捏制,所以瓦猫的造型多样,存在地域差异。

随着滇西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工艺的变迁,现如今瓦猫已从屋脊上“走”了下来,从建筑构件转变为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商品。

云南大理鹤庆是目前瓦猫制作、使用最为集中的地区。

瓦猫作为当地集体文化意识的产物,正面临着手工艺人经济体系转型、文化内涵流失和传承保护的问题。

本人在研一和研二期间都对该地区进行过实地调研,被这种古拙的造型艺术深深吸引,感叹其日渐式微时,希望通过在瓦猫造型与功能上进行创新与实践,使得这朵古南诏国的艺术奇葩得以保护和发扬。

明嘉庆年间朝廷勒令修建鹤庆府城,大兴土木的同时,当地的砖瓦窑业也得到发展,瓦猫也由此时从窑工手里逐渐诞生。

上个世纪60年代,瓦猫作为云南地区“破四旧”的重点对象,一度被禁止制作。

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的兴起以及城乡道路的统筹深化,使得瓦猫作为工艺品的角色被放大,瓦猫艺人也从窑工和当地农民中分离出来,独门独院开始专门从事瓦猫制作。

但由于量产的需求,瓦猫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语境逐渐被忽视,这种功能与形式的转变,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内涵流失的预警。

自十九大以来,弘扬中华本土文化,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措施。

瓦猫和许多传统艺术一样也面临着工艺传承的问题,“传内不传外”的观念在瓦猫艺人之间潜移默化的存在着。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云南民族民间美术及特征PPT演讲稿

第十章 蜡染(苗族蜡染)
•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 (扎染)、夹缬(镂空印 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 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 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 ll 世纪——公元前771年)已 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 《礼记》等文献记载,织 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 “染人”的专官主管,楚 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 蓝的“蓝尹”工官。
第五章 银器(新华村白族银器)
• 目前,白族银器主要产品 包括汉式银器、藏式银器 和其他一些民族的银佩饰 等三大部分。因为涉及面 广,其形制、工艺、纹样 等方面都各有其特定的社 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 白族银器加工的基本技法 有锤碟、焊接、抛光、錾 刻、花丝、剔空等,其中 以錾刻和花丝工艺最具特 色。
第九章 扎染(大理白族扎染)
•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 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 艺,大理叫它为疙瘩花布、 疙瘩花。因主产地在大理, 染布者大多是白族,故尔 人们又把它叫做大理扎染、 白族扎染。大理白族自治 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 族回族自治县的大仓、庙 街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一 传统技艺,其中以周城白 族的扎染业最为著名,被 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扎染 之乡"。
苗族蜡染
第十一章
织锦(傣族织锦)
• 云南美女,傣族美女必不可少, 身材窈窕的她们是版纳街头流 动的风景。而她们身上一“梭” 一线织出的的傣裙,就是被公 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的作品之一。 “锦”在字典中 指“精美鲜艳的纺织品”,傣 族人早有棉布和丝绸织锦,现 在,我们看到的通常是棉布织 锦。傣族手工艺人用这一布上 的“美丽云霞”, 它们也成为 许多游客必买的版纳纪念品之 一。 由于工业化的冲击,这一 布上的“美丽云霞”越来越少, 由于它的稀少而弥足珍贵,目 前,相关部门正准备采取各种 措施,希望把“云”留住。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

探析云南民间木刻版画“甲马”的源流及其艺术风格摘要:云南纸马又称“甲马”或“甲马纸”,云南有关民间美术研究的人士多称其为“甲马纸”,这是根据最初收集这种民间版画的保山、腾冲、大理等部分滇西地区的民间称呼而来,于是沿袭成俗。

但据所调查的云南其它地区,如滇南、滇中、滇东北,甚至已近滇西的楚雄却都各有别称,相比之下,总体上都称称其为”纸马”。

关键词:甲马;源流;艺术风格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70-02“甲马,纸马,不可混称”。

楚雄某地农村的一位“乡通”(即巫师)这样跟笔者解释。

据当时调查记录,那儿流行的纸马为六种一套,由灶君、山神、土主、门神、桥神、水火二神组成,称作“叫魂马”;而称作“甲马”约有二种;“顺甲马”和“倒甲马”。

即:画面所绘的人在马之后者称“顺甲马”,其作用是“迎神”;马在人之后者则称“倒甲马”。

用时,还必须同时将五张顺甲马来表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倒甲马”厉害无比,专用于驱鬼除祟。

另一位“乡通”道:“甲马”是指专用于“追魂捉命”的“纸符”,其余都称“纸马”。

可见,纸马应与甲马有所区别。

昆明郊区农村则将印有“甲马”宇样的称作“封门纸”,其它的各有各的称呼,“天地纸”、“月神纸”,“财神纸”,等等,无统称。

红河一带你“纸马”或“利市纸”,“领魂纸”,有36张一套,其中不包含印有“甲马”字样的纸马,互不重复。

其它的则各有称呼,诸如“关圣纸”,“喜神纸”等等。

大理某些地方以前制作这类行当的“行话”称纸马是“纸马板板”,而不称“甲马”。

滇东北七月十五日祭祖烧的纸称“纸马”。

《水浒》第三十九回中描写神行太保戴宗在脚上绑的“甲马”,用完之后将数陌金纸烧送,这无疑是纸马中用于施行这种法术的专门纸符。

《水游》并未指明宋代时此类纸符的统称。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凡书“甲马”字样的纸符,都必有马的形象,其中有喻其快的意思。

熟悉纸马的人都知道,纸马在应用时,针对性较强,某种纸马在什么情况下烧送,有一定的规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