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教材分析(课文分析+知识点)

高一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必修一第四单元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茸鞴培社会已进入信息期间,各种传媒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中新闻以其壮大的承载能力天天大规模地传播着公共信息,可以说关注新闻已成为我们每小我天天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
如何有效地解读新闻,本单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本单元四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是消息,《包身工》是报告文学,《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通信。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期间的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故国这一庞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哪样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本人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期间的作品,笔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楚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权势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员工的罪过。
通信《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舒畅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学习这一单元的文章,要了解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的平常特性和结构体式格局,学习新闻作品,要注意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捉住有用信息,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报告文学,要联系作品的期间背景,掌握笔者的情感倾向,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复习《短新闻两篇》(一)复习目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平常特性和结构体式格局,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掌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笔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 课本写作素材 汇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课本写作素材汇总10、《短新闻两篇》写作素材1、《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作素材【素材清单】在那一天,曾“寄人篱下”几个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归到祖国的怀抱,分散多年的亲人相持两手泪眼汪汪。
那是一个光荣、扬眉吐气的好日子,一个撼动天地的时刻如同巨石击起了千层大浪。
【写作素材】1、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2、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的零点,香港、内地,在所有人的眼睛里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伴随着这钟声,一张张绽开的笑脸,一首首热情的颂歌,将那手中挥舞的红旗、翻飞的经扇,化作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中华大地的第一朵紫荆。
百年期盼,世纪大典,饱红沧桑的中华民族迎来了香港的回归。
香港在漂泊一百多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素材激活】把民族的自豪感化为奋斗的力量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就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在经历了156年5个月零4天之后,“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中国多少代人的夙愿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沧桑巨变,令人自豪。
但我们决不能就此止步,而应该把民族自豪感作为不懈奋斗的力量。
2003年扬利伟访问香港时说:“千年飞天梦圆,再次向世人证明,中华民族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构筑了中国的飞天之路,几代航天人为此前仆后继,不懈奋斗,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扬利伟等航天英雄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也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奋斗的榜样。
【适用话题】可用于“中国崛起”“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战争与和平”“祖国统一”“呼唤”““实力与尊严”“圆梦”等写作观点和写作话题中。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永远降落在中国领土上空;这一天,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的英国皇家游轮驶离维多利亚港湾。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必修一第四单元(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资料: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纲要为了贴近课本、贴近高考、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为了夯实高考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能力,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高考考生解题能力水平和第一轮复习效率,明确高考的方向,为2010年高考大捷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特编写了这套一轮复习资料。
这套资料共20套,根据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编排规律,分为20个专题,一个专题一个知识点。
每个专题共分六个部分:一、单元导读。
单元导读,主要是高屋建瓴,看本单元课文的知识目标及能力培养目标。
把各个单元建构起来,就会对整个高中的知识体系有个全面的认识。
二、知识梳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需全面了解并明确高中阶段教材中所关涉的所有知识点,然后化整为零,在平时中巩固提高。
知识梳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字音和词语。
在有些重要单元里,笔者还对字形、多音字进行了梳理,希望对2010届高考考生有较大的帮助。
三、考点链接。
点击考纲,让高三学生明确考纲要求,在备考中有的放矢。
四、高考真题。
此部分的设置是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明确高考方向,掌握常见的考试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这一部分有详细的解析,有利于学生自学和提高。
五、知识巩固及提高测试卷。
此部分的题基本上分为基础知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三个模块,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六、高考知识点拓展。
对该单元所关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拓展,巩固基础,拓展能力。
必修一第四单元:博观约取—新闻、报告文学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詹姆斯·赖斯顿说过“19世纪是小说家的时代,20世纪是新闻记者的时代”。
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我们周围何曾离开过新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每天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
新闻作品的样式很多,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主要有两类:新闻特写和通讯。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新闻单元总结复习ppt 人教课标版

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5个字) 韩国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规定,从 2001 年起, 大学入学考试不再计算总分,而是把科目考试的成 绩按一定比例转换为9个等级,如 1为 7%,3为 12 %等等。 各大学将根据各科目考试等级、学生手册、面 试成绩、专长等情况招收学生。 教育部高等教育局局长金英植说,这次改革的 目的是引导学生不要只注意在高考中多得几分,而 是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培养自己的专长和特别技能方 面。 【参考答案】 韩国教育部公布了新的大学入学
标题:人物+事件
[或:谁+怎么样(或干什么)]
例1:陈水扁绝食5天被送医 人物 + 事件
新闻标题和一句话新闻的异同
1、一句话新闻 (时、地、人、事、因、果、地位) × × 2、拟写新闻标题 (时、地、人、事、因、果、地位) ×× ×× ×
字数允许则可以有原因或时间,即: 人物+事件+原因 一句话新闻是一个单句,文末用标点。标题可以 ( 或+时间) 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 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因此 不是所有的标题都可作一句话新闻。
[例子] (2005· 福建高考)请为下面消息拟一条导语。 (不超过40字)(3分) 最近,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和欧洲南方天文台说,天 文学家去年利用位于智利的超大望远镜拍摄到另一个 “太阳系”行星的照片。这颗系外行星的体积是太阳系 最大行星(木星)的5倍,温度是它的10倍。这颗系外 行星围绕一颗年轻的棕矮星与行星很难区分。天文学家 早先说过他们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230光年的物体围绕 棕矮星运动,亮度仅为后者的1/100。但他们不能确定 这个物体是一颗棕矮星,还是绕棕矮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可今年早些时候的观测报告根据它一年来的运动轨迹证 明,这物体确实是系外行星。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拍 到系外行星的照片。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念头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为大家准备了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高一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知识点: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新闻体裁A、什么是新闻(消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B、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①、when:何时②、 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 what:何事⑤、 why:何因⑥、how:何果C、消息的特点: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短:消息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消息的结构①、标题(正标、副标题)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社论和广告。
①、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背景),但正如常人所说,文无定法。
消息的写作结构灵活多样,往往因人而异。
②、特写: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报道的范围与目的不同。
消息主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了把某件新闻事件交代清楚,消息往往需要写出新闻的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消息所报道的范围一般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
特写则不需照顾全面,而是侧重于某个方面,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将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最有意义、最有情趣和影响的一两个要素或片段,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既形象又突出地把它们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耳闻其声,如目睹其人其事,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高中语文必修一笔记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笔记整理一、第一单元:现代新诗。
1. 文学常识。
-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 词牌名“沁园春”,这一格式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2. 字词积累。
- 橘子洲(jú)百舸(gě)寥廓(liáo kuò)峥嵘(zhēng róng)方遒(qiú)3. 诗歌内容。
- 上阕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
通过“看”字总领,描写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群山,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江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动物,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秋景图。
- 下阕回忆往昔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生动地刻画了青年革命者的形象。
4. 艺术特色。
- 意象壮美。
选取了山、林、江、舸、鹰、鱼等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意境。
- 情景交融。
上阕的景为下阕的情做铺垫,下阕的情又深化了上阕的景所蕴含的意义。
1. 文学常识。
- 作者戴望舒,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诗多写个人的哀怨和孤寂,也有对现实的不满。
2. 字词积累。
- 寂寥(jì liáo)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 ǐ)3. 诗歌内容。
- 诗中的“我”在雨巷中独自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和追求,但她又“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转瞬即逝,体现了诗人理想的迷茫和不可捉摸。
4. 艺术特色。
- 象征手法的运用。
雨巷象征着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现实,丁香姑娘象征着美好的理想。
- 诗歌的音乐美。
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押韵规则,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四单元复习题

单元复习1.掌握新闻的文体特征,积累字词等语言基础知识,能复述四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2.理解、感悟四篇新闻所寄寓的作者情感。
3.掌握从内容、结构、情感观点等角度阅读新闻的方法。
1.什么是新闻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2.你知道哪些获取新闻信息的工具?说说你获取新闻信息的工具有什么优势和缺陷。
3.请从新闻内容、作品观点情感等角度对本单元四篇作品进行简要梳理。
1.以本单元所选新闻为例,谈谈新闻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本单元四篇新闻各选择了怎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场微博世界里的打拐行动叶铁桥2011年2月8日,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解救乞讨儿童”已经成了排名第三的热门话题,甚至连“春晚”都排在了它的后面。
一场在微博世界里发起,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的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行为和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行动的缘起是,1月17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收到一名被拐孩子母亲的信,这封信说,一个叫杨伟鑫的6岁男孩,是福建泉州人,2009年被人拐骗并致残,成了街头乞丐,2010年年初有网友在厦门街头发现并拍照,家人寻找未果,现在仍然下落不明。
“我愤怒极了……公安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于建嵘将这封信发到微博上时这样表示。
当天,他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想法:以后凡是看到伤残儿童(十岁以下者)在街头行乞,我们就打110,并把110出警的情况发在微博上。
经过几天的酝酿,1月25日,于建嵘在微博里宣布,已在新浪、腾讯两大门户网站设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并聘请志愿者专门管理。
他呼吁网友如碰到乞讨儿童即拍摄并上传,同时督促警方采取相应行动。
这一号召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响,截至2月8日19时30分,专题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粉丝已超过8.8万人,最近几天粉丝数量更是以每日上万人的速度增长。
目前,该微博已发微博1800余条。
90%以上都是全国各地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同步辅导 龚德国

第四单元10 短新闻两篇学习风向标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3.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
学问1231. 《别了,“不列颠尼亚”》背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样的报道有很多,而较完整的反映英方撤离的情景的唯一一篇。
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
此文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作家作品:本新闻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作者是四人: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胥晓婷,都新华社记者。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背景: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
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
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历史见证。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
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作家作品: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
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心有千千结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萨.矜.阪.噙.翩.淇.簰.梭.苟.籼.蕊.矢.钵.瞩.目展拓.冉.冉升起凝.重毛骨悚.然和煦.纳粹.废墟.不寒而栗.思绪.踉跄..祈祷.呆滞.嬉.戏【解析】sà/j īn/bǎn/qín/piün/qí/ pái/suō/g ǒu/xiün/ruǐ/shǐ/bō/ zhǔ/ tuî/ rǎn/ níng/sǒng/xù/cuì/xū/lì/xù/liàngqiàng/dǎo/zhì/xī2. 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泊:率:曲:挨:【解析】bó停泊pō水泊/ shuài 率先 lǜ圆周率/ qǔ歌曲 qū弯曲/ái挨打āi 挨家挨户3. 给下面加点的形近字注音悬崖.天涯.损失.矢.志遗.留遣.送籍.贯狼藉.冉.冉再.见擒.拿噙.泪【解析】崖yá涯yá/失shī矢shǐ/遗yí遣qiǎn/籍jí藉jí/冉rǎn再zài/擒qín噙qín 4.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①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例: 图1 凝聚力量,抗击 疫情 图2 新门神
①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 器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玉兔二号 实现月背软着陆并开展巡视探测工作 奠定了基础。
②2018年5月21日,“鹊桥”中继 星成功发射,为玉兔二号实现月背软 着陆提供了必要条件,并使地面控制 人员顺利操控玉兔二号月球车成为可 能。
点评新闻质量
本访谈的内容涉及 中美两国政府关于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 不同认识,受访者 是美国财政部长, 访谈能否收到预期 的效果,通常取决 于提问的质量。你 认为本访谈提问的 质量如何?
(1)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 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 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 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 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 人能力和经费投入; 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 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 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压缩保留关键信息
①2020年6月3日, (时间)②中国农业 科学院(主体)发布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 报告2020》,(事 件)③预计今年全国 粮食产量将达到6.7 亿吨。(其他关键信 息)
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 求完成题目。
拟新闻标题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 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选择图(________),标题:________
筛选概括新闻信息
嫦娥四号发射前我 国探月工程所取得 的成就中,有两项 对玉兔二号的成功 产生了直接影响。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 写出这两项成就取 得的时间、内容及 其对玉兔二号的作 用。
根据材料第一段, 请用一句话对“地 摊经济”下定义。 不超过25个字。
筛选概括新闻信息
地摊经济是通过摆 地摊获得收入的一 种边缘经济形式。
(2)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 因此对同一事物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报道角度及侧重点
以上三则材料中, 《人民日报》 《自然》《读卖 新闻》报道的侧 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请结合 材料简要分析。
新闻价值六要素
真实性
时效性
重要性
接近性
显著性
趣味性
01 一句话新闻
压缩保留关键信息
02 提炼新闻关键词 (高频词、主体、事
链
新闻
件)
03 拟新闻标题 艺术加工)
接
通讯、 04 筛选概括新闻信息
高 考
社评 文章
05 报道角度及侧重点 06 点评新闻报道
07 新闻结构及文辞修饰
01 筛选概括文本信息
高 考
社评 文章
05 报道角度及侧重点 06 点评新闻报道
07 新闻结构及文辞修饰
01 筛选概括文本信息
链 接 高 考
访谈、 调查 报告
02 评价访谈、报告的观点
03 行文方式及文辞修饰
新闻“要素”
新闻结构五要素
标题
导语
主体(主要内容) 结语
背景
新闻内容六要素(5w 1h)
主体(主角)
事件 一句话告的观点
03 行文方式及文辞修饰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5个字。
2020年6月3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在 京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 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面良好。《报告》 基于统计数据,利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 (CASM)模拟预计,2020年全国粮食产 量将达到6.7亿吨,高于2019年的6.6亿吨。 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将分别达到2.1亿吨、 1.3亿吨和2.6亿吨。粮食种植面积较2019年 略有减少,但单产将有所增加。
时间
地点
原因
结果意义 (怎么样)
记者向受访者提问的目的 是让中国观众了解美方的观点, 中间不时地转换镜头,插入记 者的评论和相关报道,是让公 众了解本国的国情和中方的观 点和态度,让观众对人民币升 值问题的利弊有一个全面的、 客观的了解。
背景信息
在本文所呈现的这种 访谈形式里,除了记 者向受访者提问外, 还不时地转换镜头, 插入记者的评论和相 关报道。这些在访谈 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 用?
新闻专题学习
新闻: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
等媒体,对任何足以引起民众兴趣 或造成影响力的事件,所作的最新 而及时的报导。其形式包括消息、 通讯稿、特写、调查报告、图片等 。
01 一句话新闻
压缩保留关键信息
02 提炼新闻关键词 (高频词、主体、事
链
新闻
件)
03 拟新闻标题 艺术加工)
接
通讯、 04 筛选概括新闻信息
此新闻简明扼要介绍“地摊经 济”的内涵,指出其独特优势的特 点,还指出它在当前经济下的提供 就业机会,给予普通人民温度。
点评新闻报道
请对上面这则新 闻进行点评,不 超过60个字。
记者的提问质量很高: 第一,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提问直奔主题。 鲍尔森这次访问中国的主要目的就和人民币 的汇率问题有关,记者提问时直接抓住升值 速度和汇率水平问题发问,直奔主题,不枝 不蔓。 第二,提问客观含蓄,讲究提问艺术,但柔 中带刚,倾向明显。如第一问:自2005年 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 7﹪,这样的幅度是您理想中的水平吗?“ 升值幅度已超7﹪”“理想中的水平”言下 之意是,人民币升值速度已经很快了,你们 还嫌升值慢,到底要达到怎么样的幅度才符 合你们的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