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必考)

初中中考物理考点知识点(必考)
(1).要借助工 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 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 线;(3)光线要带箭 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 线(虚线),然后根据反 射 角与入射角或折 射 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 气 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 焦 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
20、分子运动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1、内能: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的总和。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内能也称热能,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称为热运动。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不为零。
1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8.水的循环,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9、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以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产生。
17.人的眼睛有暂时的记忆力,在外界景物突然消失后,视神以对它的映像还会延续0.1s,这种特征叫做。
18.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所引起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中考物理知识点哪些呢?物理学科,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中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分类汇总

中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分类汇总

中考物理最全知识点分类汇总
一、力学部分
1.物体的运动与力学量
2.物体的运动规律
3.物体的受力分析
4.物体的平衡与黏性
二、热学部分
1.热量与温度
2.热量传递与热平衡
3.物体的温度变化
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5.热能转化与能量守恒
三、光学部分
1.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光的传播和成像
3.光的色散现象
4.光的干涉和衍射
四、电学部分
1.电流和电路
2.电阻和电功率
3.串联和并联电阻
4.并联和串联电路
5.电阻的变化与电流的变化
6.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7.电流的方向和电磁感应
8.电动势和电动机
五、声学部分
1.声音的特性
2.声波的传播
3.音速和声波的强度
六、原子物理部分
1.原子的结构和物质的组成
2.原子的放射和核反应
3.辐射的危害和辐射的应用
七、天体物理部分
1.地球和震动
2.行星和卫星
3.星系和宇宙学
以上是中考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分类汇总,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原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能够较全面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在备考中考物理时,建议学生根据这个分类汇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结合实例和习题进行练习,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高频考点)中考物理考点归纳总结

(高频考点)中考物理考点归纳总结
难点:是对分子间引力、斥力的理解,中考还常考查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内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会判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和结果。
易错点是:温度、热量、内能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3.比热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重点】
2
物质的物理属性
3.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密度
【中考热点】
5.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易考点】
2.运动的快慢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6.浮力的利用
㈠物体的浮沉条件;㈡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五)功和机械能(5个考点)
1.功
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功的计算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机械效率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重点】
2.液体的压强
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浮力
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复习必备

中考物理重难点知识点集锦1. 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2.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3.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

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4.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

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

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

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 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

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1Kg≠9.8N。

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注意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

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

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中考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掌握好物理知识点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中考物理的重要知识点。

一、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音的特性: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4、噪声的控制: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三个方面来控制噪声。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子有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

2、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光的折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折断”、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

4、凸透镜成像规律:当 u >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如照相机。

当 u =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当 f < u <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如投影仪。

当 u = f 时,不成像。

当 u <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如放大镜。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物态变化: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热。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吸热。

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热。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运动和力1.运动的描述和计算2.力的概念和单位3.牛顿三定律4.斜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5.摩擦力和弹力6.动能和功率的计算7.力、功和能的转化二、热学1.温度和热量的概念2.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3.热膨胀和热收缩4.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计算5.相变和相变潜热6.气体状态方程7.热能和功的转化三、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2.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定律3.凸透镜和凹透镜4.双凸透镜和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5.光的波长和频率6.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四、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3.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4.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5.电阻的概念和计算6.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7.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原理五、能源与能量转化1.能源的概念和分类2.火力、水力和风力发电3.核能与核反应4.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电池5.电能守恒和机械能守恒6.能量转化和能量效率的计算六、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振动3.音的高低和音符的区分4.多个声源的叠加和差别5.回声和共鸣6.声波的频率和波长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七、化学1.物质的组成和性质2.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3.化学键的形成和键的强度4.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5.酸、碱和盐的概念和性质6.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7.摩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计算以上是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中考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考点汇总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4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 排也适用于气体)。

45、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46、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

47、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8、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9、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