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及重点和难点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中考专题: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1 .重点(zhòngdiǎn)是刻度尺和天平的正确使用。

2 .难点是刻度尺和天平的操作规则及长度(chángdù)测量的特殊方法。

3 .考点是长度和质量(zhìliàng)的国际单位,会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会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本节知识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必要准备,也是中考的主要内容,考分普通在4 分以上。

下面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6cm ( )A .教科书的长度B .墨水瓶的高度C .钢笔的长度D .铅笔心的直径在生活中,时常要估测长度,若能掌握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如指甲宽约1cm,一柞长约20cm)作为估测长度的参考标准。

则题中各物体的长度就不难判断了。

选B 。

图l-l 是用一把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方法,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天津市中考题)利用刻度尺测长度应使刻度尺沿着(yán zhe)所测直线(图中刻度尺斜放);还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物体(图中没有达到);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图中斜视)。

解:其错误(cuòwù)发生在(l)刻度尺斜放(2)零刻度线没有(méi yǒu)对应木块边缘(3)刻度线没有(méi yǒu)紧贴木块(4)视线与刻度尺不垂直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下列各种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标尺中线的右侧便住手调节B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标尺中线的左侧便住手调节C .称量时向右盘加入的砝码已磨损D .称量时测量者的头部偏向标尺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标尺不垂直天平使用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测量之前和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横梁平衡。

选项A 和B 是天平在调节过程中浮现的错误。

在天平调节过程中,指针偏向中线右侧,表明天平横梁向右倾斜,右侧质量大于左侧质量,这样即使在称量过程中天平平衡,砝码的质量也会小于测量物体的真实质量。

若不注意保护砝码,使砝码质量小于标准值,称量时需多加砝码,使砝码质量大于物体真实值。

9“光的反射和折射综合”-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总复习

9“光的反射和折射综合”-2024年中考物理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总复习

9.“光的反射和折射综合”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一、光的反射进阶题型1.看见物体的原理看见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出的光直接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注意:人眼不会发光,人眼看见物体,光线箭头射入人眼。

题型2.反射定律与探究实验一、反射定律1.入射角与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所示,入射角为60°。

注意:∠AOP不是入射角,∠AON才是入射角!2.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不能反)3.垂直入射:原路返回,反射角=入射角=0°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1.实验装置①平面镜水平放置,纸木瓜要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除了纸板和平面镜外,还需要的仪器是激光笔、直尺和笔、量角器。

②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光路,最好选择白色粗糙的硬纸板。

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漫反射③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2.实验分析①要想探究两角关系:你需要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多次测量的原因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不能说减小误差)。

③将右侧纸板向前或向后转动,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④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BO射到0点,光沿着OA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⑤翻折纸板后,反射光线仍然存在,如果不允许折回纸板,该如何显示出此时的反射光?答:在空气中喷洒烟雾。

题型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光滑的表面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出来、例如:玻被璃幕墙、黑板反光。

特点:要么闪耀,要么看不见。

2.漫反射:一平行光照射到粗糙的表面后,会被向着四面八方反射出来,例如:纸、衣服、电影幕布,黑板上的字。

特点: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注意:二者都遭循光的反射定律。

3.经典题目:月下踩水问题不管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面都发生漫反射,亮度不变。

专题04光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原卷版)

专题04光现象-2024年中考物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原卷版)

专题04 光现象2023年考点与往年变化不大,考法上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在生活生产实例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如:探究光的反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作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图仍是高频考点,占分比较重;小孔成像、反射、折射、散射、漫反射、不透明物理的颜色也是常考点。

预测今年中考考点不会变化太大,考点还是会延续之前的考点。

考查方式会进一步突出对能力的考查,即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景设置上更加新颖、贴近生活、加入最近科技信息,考有所依,学有所用。

(建议用时:20分钟)一、单选题1.(2023·江苏镇江·二模)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表演时,艺人们操纵鲁皮制作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屏幕上就会出现活动的影子。

下列现象与皮影戏的光学原理相同是()A.月食的形成B.湖面的倒影C.海市蜃楼D.用放大镜看报纸2.(2023·江苏南通·二模)小明妈妈在回家的路上通过手机APP开启了家中电热水器,其指令信息的传递依靠()A.紫外线B.红外线C.电磁波D.超声波3.(2023·江苏徐州·一模)云龙公园是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图所示,1.5m深的荷花池内,一只立于荷尖上的蜻蜓距水面0.6m,蜻蜓在水中的像()A.是一个倒立的像B.是比蜻蜓略小的虚像C.在水面下0.9m深处D.与蜻蜓相距1.2m4.(2023·江苏扬州·模拟预测)如图,夜色中的五亭桥流光溢彩,让游客小明流连忘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折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小明取下近视眼镜,看到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C.小明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桥,发现看到一个倒立桥,这个像是虚像D.小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5.(2023·江苏扬州·一模)生活处处皆物理,下列生活实例说法错误的是()A.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B.家里炒菜的锅导热性比较好C.家用测温枪利用红外线测量体温D.人耳可以直接听到响度足够大的次声波6.(2023·江苏扬州·二模)“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先生的中国梦,意思是水稻下面可乘凉,这是因为水稻下面形成了阴影区域,下列现象与阴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A.湖光倒“影”B.杯弓蛇“影”C.毕业合“影”D.形“影”不离7.(2023·江苏盐城·二模)如图所示,小海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的激光笔进行实验,他将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白色纸板A、B立在平面镜上。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一、交通标志牌、速度表、列车时刻表问题1.交通标志牌1.“北京60km ”的含义是此地距北京60km ;2.“40”的含义是从此地到北京这段路上限速或最大速度40km/h 。

2.速度表由速度表可知:汽车此时行驶速度为80km/h 。

3.列车时刻表①某段总路程s 总:两地路程之差;②某段总时间t 总:终点到达时间减去起点发车时间;③某段平均速度:=s t 总总。

例1.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下表为D3621次列车由南宁开往广州的运行时刻表。

列车由南宁东开往贵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车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D3621南宁起始点17:000南宁东17:1117:1511km宾阳17:4617:4894km 贵港18:1118:18151km广州南21:18终点站565km解答:南宁东到贵港:s 总=151km -11km=140km ;t 总=18:11-17:15=56min=1415h 平均速度:140km ==150km/h14h 15s t υ=总总二、追击相遇问题1.相遇小红的路程:s 1=υ1t 小紫的路程:s 2=υ2t两人初始距离:s =s 1+s 2=(υ1+υ2)t2.追及小红的路程:s 1=υ慢t 小紫的路程:s 2=υ快t两人初始距离:s =s 2-s 1=(υ快-υ慢)t技巧:相遇: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例2.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 ,小明以5m/s 的速度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小丽的速度为3m/s ,则二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时________s 。

解析:s 明+s 丽=υ明t +υ丽t =400m+400km ==50s +5m/s+3m/ss s t υυ=明丽明丽例3.步行人的速度υ1=5km/h ,骑车人的速度υ2=15km/h ,若步行人先出发30min ,则骑车人多久才能追上步行人?解析:两人路程差:s =υ1t 先=5km/h ×0.5h=2.5kms 2-s 1=υ2t -υ1t =(υ2-υ1)t211 2.5km ==0.25h 15km/h 5km/hs s t υυ-=--23.超车错车问题解题关键:以黄车为参照物,即假定它静止,研究两车相对运动。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热点考点难点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沙子和水谁的吸热本领大”时,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 的沙子和水加热。

他们绘制出沙子与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问:(1)图a 、b 中,哪个是沙子吸热升温的图像? (2)加热2min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试求出沙子的比热容。

【答案】(1)图a ;(1)4.2×104J ;(1)0.9×103J/(kg·℃)。

【解析】 【分析】(1)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沙子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水和沙子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再利用公式Qt cm∆=进行分析;(2)从图像可知,加热满2min ,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从而可知和水的温度变化,已知水的质量和比热容,可利用公式Q cm t =∆吸计算水吸收的热量;(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所以2min 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也相同,由图a 得出沙子温度的变化量,再根据Qc m t=∆计算沙子的比热容。

【详解】(1)由题知,沙子和水的质量相等,且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小,吸收相同热量时(加热相同时间),由公式Qt cm∆=可知,沙子升高的温度多,所以图a 表示的是沙子吸热升温的过程;(2)由b 图像可知,加热满2min 时,水的温度从20℃上升到70℃,则加热满2min 时水吸收的热量:()()344.210J/kg 0.2kg 7020 4.210J Q c m t =∆=⨯⋅⨯⨯-=⨯水吸水水水℃℃℃;(3)相同时间内酒精灯燃烧放出相同的热量,在2分钟的时间内,沙子吸收的热量:44.210J Q Q ==⨯沙吸水吸,因加热2min ,沙子的温度从20℃上升到250℃,由Q cm t =∆吸可得,沙子的比热容:()()434.210J 0.910J/kg 0.2kg 25020Q c m t ⨯==≈⨯⋅∆⨯-沙吸沙℃℃℃。

(高频考点)中考物理考点归纳总结

(高频考点)中考物理考点归纳总结
难点:是对分子间引力、斥力的理解,中考还常考查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内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会判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和结果。
易错点是:温度、热量、内能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3.比热容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重点】
2
物质的物理属性
3.质量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密度
【中考热点】
5.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易考点】
2.运动的快慢
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6.浮力的利用
㈠物体的浮沉条件;㈡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五)功和机械能(5个考点)
1.功
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功的计算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机械效率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功率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重点】
2.液体的压强
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浮力
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李明航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一)声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人感觉声音的两条途径:通过人耳感觉声音和通过骨传导。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5、声音的特性: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7、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定义)8、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声的利用:利用回声测距离;声波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二)热学1、物态变化: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液化(放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气体液体固体气体汽化(吸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任何温度下任何压强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然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液体的温度不变,请画出液体的沸腾图象。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能用液体蒸发吸热来解释一些现象。

5、Q=cm△t,物体放热时△t=t o-t,当物体吸热时,△t=t-t o;水的比热最大的应用及解释一些现象!记住:C水=4.2×103J/(Kg·℃)其意义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1-“测量与运动”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1-“测量与运动”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

1.“测量与运动”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一、测量基础题型1.长度和时间的估测长度时间1 PM2.5、头发直径,单位为μm 1 眨眼一次:0.3s2 一张纸的厚度:0.1mm 2心跳:1min 60~100次 3 教科书的厚度:8mm 教科书的长度:25cm 3 笔从课桌掉地上:1s 4 课桌高度:80cm 4 呼吸一次:3s5 中学生身高:160cm 5 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14s 6教室高:3.5m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46s题型2.刻度尺读数 1.技巧:2.易错点①刻度尺读数必须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刻度尺的准确程度由分度值决定,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③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也可使用,对准任意整刻度线测量即可。

④确定距离选择的起点和终点必须是物体上的同一位置。

例1.物块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cm 。

解析:选取物体左边观察对比,起点:0.20cm ,终点:2.80cm 物块运动的距离:2.60cm 。

二、测量综合确定分度值分度值1mm确定始、末刻度值相减得结果起始刻度值:1.00cm 末端刻度值:3.65cm3.65cm -1.00cm=2.65cm题型3.长度的特殊测量 方法1.累积法适合:太薄、太细的物体——纸、硬币的厚度,铁丝的直径等。

方法2.化曲为直法适合:圆的周长、地图上的铁路长等。

方法3.辅助测量法适合: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

题型4.长度的单位换算 1.基础换算:km m dm cm mm m nm 1031031031031010 10米 粉 你 好相邻10相邻1000 欠 你 好 为 难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1nm=10-12km2.换算格式:技巧:数不变,单位变,乘进率,算结果。

6.9m=6.9×100cm =690cm5400km=5400×105cm =5.4×108cm题型5.误差注意:1.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考点及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理事实(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有关力、热、声、光、电几大部分。

学习物理先是要“学会”,这是初级阶段,然后是“会学”,这属于高级阶段。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是:首先通过观察、实验,认清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进一步通过概括、分析和归纳,形成概念找出规律。

同时要学会把物理概念、规律和物理现象、物理情景联系起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及时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又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体现“物中有理”,“理中有物”。

做到三重视,即重视知识的引出或建立过程,重视其物理意义,重视联系实际及其应用。

(一)了解学科特点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

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

初中两册物理书总计77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97个知道,37个“理解”层次要求。

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

就是说该记的规律、概念、公式和定义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就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讲的“记”并非死记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二)勤奋是学好物理必要条件。

人之初,性本懒,懒是学习成功的大敌。

怕苦、怕累是阻碍学习成功的绊脚石。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

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就必须付出代价。

勤奋出天才,有耕耘才会有收获。

在学习中要靠顽强毅力不断地与懒惰思想作斗争,这样才能学好物理。

(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1、读好物理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内容是什么?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

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