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比热容、热值和热机综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比热容、热值和热机综合一、比热容:表示物质的吸热本领1.应用:调节温度(1)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2)水箱冷却剂;(3)暖气储热材料;(4)生物体内的水;(5)热岛效应;(6)海陆风。
2.特点: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放热多少均无关。
3热量计算:Q=cmΔt相同。
注意: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意味着Q吸4.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考点1.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初温相同。
考点2.转换法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
物体吸热能力的大小通过温度计示数升高的快慢反映。
考点3.看图像得结论如图所示,b是水。
分析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温较快的是煤油。
若二者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
由此可见,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二、热值——表示燃料的放热本领1.特点:热值是燃料自身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放出热量多少、是否完全燃烧均无关。
2.热量计算:Q 放=mq =Vq3.热效率计算(燃烧燃料去烧水)例1.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 的水从25℃加热至10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燃烧了6kg 的无烟煤,无烟煤的热值为3.4×107J/kg。
求: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解:锅炉内水吸收的热量:Q 吸=cm 水Δt =4.2×103J/(kg·℃)×200kg×(100℃-25℃)=6.3×107J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放=m 煤g =6kg×3.4×107J/kg=2.04×108J 此锅炉的效率:786.310==30.9%2.0410Q Q η⨯≈吸放J J三、热机考点1.能量转化问题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重难点突破及题型归类—速度综合计算一、交通标志牌、速度表、列车时刻表问题1.交通标志牌1.“北京60km ”的含义是此地距北京60km ;2.“40”的含义是从此地到北京这段路上限速或最大速度40km/h 。
2.速度表由速度表可知:汽车此时行驶速度为80km/h 。
3.列车时刻表①某段总路程s 总:两地路程之差;②某段总时间t 总:终点到达时间减去起点发车时间;③某段平均速度:=s t 总总。
例1.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下表为D3621次列车由南宁开往广州的运行时刻表。
列车由南宁东开往贵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车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里程D3621南宁起始点17:000南宁东17:1117:1511km宾阳17:4617:4894km 贵港18:1118:18151km广州南21:18终点站565km解答:南宁东到贵港:s 总=151km -11km=140km ;t 总=18:11-17:15=56min=1415h 平均速度:140km ==150km/h14h 15s t υ=总总二、追击相遇问题1.相遇小红的路程:s 1=υ1t 小紫的路程:s 2=υ2t两人初始距离:s =s 1+s 2=(υ1+υ2)t2.追及小红的路程:s 1=υ慢t 小紫的路程:s 2=υ快t两人初始距离:s =s 2-s 1=(υ快-υ慢)t技巧:相遇: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追及: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例2.田径跑道的周长是400m ,小明以5m/s 的速度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小丽的速度为3m/s ,则二人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用时________s 。
解析:s 明+s 丽=υ明t +υ丽t =400m+400km ==50s +5m/s+3m/ss s t υυ=明丽明丽例3.步行人的速度υ1=5km/h ,骑车人的速度υ2=15km/h ,若步行人先出发30min ,则骑车人多久才能追上步行人?解析:两人路程差:s =υ1t 先=5km/h ×0.5h=2.5kms 2-s 1=υ2t -υ1t =(υ2-υ1)t211 2.5km ==0.25h 15km/h 5km/hs s t υυ-=--23.超车错车问题解题关键:以黄车为参照物,即假定它静止,研究两车相对运动。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

中考物理·热点·难点李明航一、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一)声学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
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金属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人感觉声音的两条途径:通过人耳感觉声音和通过骨传导。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向。
5、声音的特性: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
6、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7、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定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定义)8、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9、声的利用:利用回声测距离;声波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二)热学1、物态变化: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液化(放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气体液体固体气体汽化(吸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任何温度下任何压强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液体沸腾时虽然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液体的温度不变,请画出液体的沸腾图象。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越快。
能用液体蒸发吸热来解释一些现象。
5、Q=cm△t,物体放热时△t=t o-t,当物体吸热时,△t=t-t o;水的比热最大的应用及解释一些现象!记住:C水=4.2×103J/(Kg·℃)其意义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最难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
在中考物理中,有些知识点因其理论性强、计算复杂或概念抽象,被认为是最难掌握的。
以下是中考物理中一些最难的知识点的归纳:
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尤为关键,涉及到力和加速度的关系,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学生需要理解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转换和守恒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电路的串联与并联是电学中的基础概念,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它们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5.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电路的计算和分析。
6.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学生需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7.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光的折射和全反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折射率、临界角等概念,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8. 原子结构与核能:原子结构和核能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需要了解原子的组成、核裂变和核聚变等概念。
结束语:
掌握这些难点知识点,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深入理解,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克服这些难点,取得中考物理的好成绩。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了解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展开讨论。
一、物理中考复习的重点1. 运动与力运动与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需要掌握速度、加速度、力、牛顿三定律等概念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与运动和力相关的问题。
2. 声光电声光电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内容,也是中考复习的重点。
同学们需要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等基础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问题。
此外,同学们还需掌握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了解电流、电压、电阻和电功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热学热学是初中物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同学们需要理解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与热学相关的问题。
同时,同学们还需了解物体的热膨胀和物态变化等知识。
二、物理中考复习的难点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同学们需要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原理,同时能够运用它解决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理解光的传播路径以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也是初中物理中的难点之一,包括串联、并联电路的计算和分析,以及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需要理解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路中的电流分配规律,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电路相关问题。
总结起来,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的重点主要包括运动与力、声光电和热学等内容,而难点则在于牛顿运动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以及电路分析等方面。
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同学们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

初中物理中考备考中的常见难点物理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中考备考中,物理常常成为学生们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知识的抽象性和一些概念的理解困难。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中的常见难点进行讨论和解析,帮助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初中物理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合成为一个力,而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分解为多个力。
对于这一概念,同学们需要理解力的性质与受力分析的方法,掌握如何准确地进行合成与分解。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解答力的平衡问题、构造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等练习进行巩固。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在光学中,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一个相对较难理解的概念。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变化,而光的折射则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这两个概念的理解需要同学们掌握光的传播路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的速度变化规律等。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和习题练习来加深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反光镜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规律,通过水面反射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解答相关习题来提高运用能力。
三、电路图的分析与计算电路图的分析与计算是初中物理中的另一个常见难点。
同学们需要通过电路图来解析电流的路径、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等。
在备考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解析电路图、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数值来提高分析与计算能力。
此外,可以借助电路实验进行验证与实践,从而加深对电路图的理解。
四、力学中的公式运用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公式。
同学们在备考中常常会遇到运用力学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题目,例如重力、加速度和牛顿三定律等。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一、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距和像距u表示。
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23、实像和虚像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u f2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三、热学难点: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四、电学难点(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电流定义式:tQI欧姆定律:R U IW = U IW= U IW = I 2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R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

2024年中考物理重点难点解析教学案一、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激光准直、平面镜成像、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现象,这些都是光传播的基本表现。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例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现象。
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从而使光分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彩虹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二、物态变化1.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2.吸热和放热过程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三、力学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
2.重力与摩擦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压强与浮力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是解决浮力问题的关键。
四、电与磁1.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压是使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公式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磁现象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磁体的两极是南极和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五、能量与能源1.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和内能机械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
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
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
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
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
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
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
完整结论的得出经历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
这个结论是什么?你有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但这可是整个力学经典大厦的重要基石啊!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不是力使物体运动,物体不受力也可能一直运动下去!有些不可思议吧?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就存在了一些错觉,例如:湿的衣服不断的甩,会将水分甩出去是受离心力吗?物体受力就一定运动吗?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吗?物体只受地球引力就一定竖直向下运动吗?非常可能你现在的答案都是错的!所以加油学习,一定会有正确答案。
相信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对客观世界的兴趣会在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大增。
学习经验:多观察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要重视基础,力虽然看不见很抽象,但力产生的效果却容易观察,许多事物就在我们眼前,多多观察思考,对掌握好基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汽车上、自行车上、生活用品中有非常多的力学知识,多发现问题多思考。
例如:最近我非常喜欢观察一些园区和公园安装的脚踏式垃圾箱,结构很有趣!同时对你学通力学特有帮助。
还有应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有一个详尽的了解,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
平时练习中,一些较难的运算是可以放弃的,不要为偶尔做不出很难、很怪的题沮丧,但一定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知识,要做
到没有知识的遗漏。
2.注意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多学生平时的单元考试成绩很不错,但一到最后的综合模拟考试成绩就不理想,非常可能是由于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各个知识点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在形成一张知识体系网的基础上要善于找到并抓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能力。
举个例子:学完密度的知识和将来要学到的压强和浮力都是紧密联系的,液体压强和液体的密度密不可分,浮力更是和密度有关?学习时一定要联系起来。
其实将几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也是近年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3.关注科技以及一些与环境能源等相关的热点问题,注重一些身边现象,例如卫星发射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新材料的特性和相关知识等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基本技能的练习,平时练习中更关注认真审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每部分的复习中重视科学方法的总结。
4.重视实验探究题,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科学表述的能力。
还要有一个整理、反思感悟和整理错题的时间,决不能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