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平差综合实习任务指导书1

合集下载

(整理)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

(整理)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

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河北联合大学测绘系工程测量教研室2013年11月工程测量学实习指导书教学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工程测量实习通过模拟实际现场的形式,引入工程项目制管理模式,通过控制网的建立、道路放样、变形监测、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应用、隧道贯通测量等多种模块,并在各个模块基础上进行细化,使其更接近工程实际,从而提高解决学生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实习地点:河北联合大学本部校园内 二 实习内容及日程: 本次工程测量实习共计四周。

工作日的分配可参照以下分配进行: 序号 工作内容 时间要求类别 备 注 1 工程控制网布设 13 A 各组要求在ABC 三类中各选一项为必做项目,D 类为有余力的或提前完成的小组选做。

2 隧道贯通测量 15 A3 道路施工放样 11 B4 纵横断面测量 11 B5 建筑物沉降监测 15 C6 建筑物位移监测15 C 7建筑物立面图的绘制及表面积测量11D三 实习队的组织: 1.实习队领导⑴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指派教师担任。

职责:全面组织实习大纲的实施,完成分管工作及相关技术指导。

⑵实习队长:学生班、组长兼任。

职责:协助教师做好本队学生的人员组织工作,执行实习队下达的作业任务,安排组内各成员的工作分工。

⑶质量监督员:每组一人。

职责:根据教学要求和测量规范,检查监督技术质量的执行和完成。

2.实习队分组本次实习以实习小组结合专题实习项目的形式组织学生,每组一般安排6~10人,选实习组长一名,负责本组实习以及和指导教师之间的联系协调。

四 实习成绩的组成1、 出勤(以点名和分工为准)2、 外业成果质量3、 内业成果质量4、组内人员加权平均(根据分工协作等工作量大小定)五特别说明:1、关于技术设计书的编写,除有相关技术文本外,本次实习要求,必须有(1)所需仪器设备清单,(必须详细,小到一个尺垫都要写明)(2)人员安排(每个的分工,这只是安排,界时可调整)(3)时间进度表(因为有和沉降观测位移监测等内容的穿插,故只写出各时间节点的天数)2、关于技术总结的编写,除有相关技术文本外,本次实习要求,组内必须写出每个人的实际工作内容,务必真实详细。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测量平差是测量学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平差的理论和方法,我们组织了本次测量平差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测量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3.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学习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3. 学习使用测量平差软件,如南方CASS、AutoCAD等;4. 完成实际测量任务,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习过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我们首先学习了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

2. 第二阶段:实际操作。

我们以实际测量任务为背景,进行了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等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掌握了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3. 第三阶段:数据处理。

我们运用测量平差软件,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计算,得到了各测点的高程、坐标等参数,并分析了测量误差。

4. 第四阶段:总结报告。

我们根据实习过程,总结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了本次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五、实习收获1. 掌握了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和测量平差软件;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4. 增强了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测量平差实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测量平差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工程测量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和同学们的相互帮助,使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平差实习报告

平差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测绘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平差测量作为测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精确度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我选择了平差实习,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平差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和掌握平差测量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2. 学会使用水准尺、钢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水准测量和距离测量。

3. 掌握水准测量和距离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学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分析。

4. 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测量仪器的学习与使用: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技巧,了解了各种仪器的测量范围和精度。

2. 水准测量:我参加了水准测量的实际操作,学会了使用水准尺、钢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严格遵循测量规范,确保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仪器的安置、目标的瞄准、数据的读取等。

3. 距离测量:我参与了距离测量的工作,学会了使用钢卷尺、测绳等工具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我注意了测量环境的观察,避免了因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距离测量的一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4. 数据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和成果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我了解了测量数据的精度评价、误差分析等方法,提高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学会了沟通协调,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沟通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

《测量平差》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6 年 5月一、实习目的 (2)二、实习内容 (2)1)条件平差 (2)2)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 (3)3)间接平差 (4)4)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 (5)三、实习感想 (6)一、实习目的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测量平差程序,从课本以及习题集中,选择条件平差、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间接平差、附有限制条件的间接平差各一题,列出条件方程代入程序进行计算,并将所得结果记录下来,进而体会四种平差方法的步骤,深化理解四种平差方法。

二、实习内容1)条件平差A)题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习题集》5.1.05在图5-3的水准网中,A为已知点B、C、D为待定点,已知点高程H A=10.000m,观测了5条路线的高差:h1=1.628m,h2=0. 821 m,h3=0.715m,h4=1.502m,h5=-2.331 m。

各观测路线长度相等,试求:(1)改正数条件方程;(2)各段高差改正数及平差值。

B)输入项:5 2 (观测值总数和条件方程总数)1.0 0.0 1.0 0.0 1.0 12.0 (条件方程)0.0 1.0 0.0 1.0 1.0 -8.01.0 1.0 1.0 1.0 1.0 1.0 (观测值的权)C)输出结果:条件方程式:1 1.000 0.000 1.000 0.000 1.000 12.0002 0.000 1.000 0.000 1.000 1.000 -8.000观测值的权:1.000 1.000 1.000 1.000 1.000观测值的改正数(V):1 -5.5002 4.5003 -5.5004 4.5005 -1.000观测值平差值的中误差:1 5.652 5.653 5.654 5.655 5.05函数的中误差: 5.65单位权中误差:μ=7.141观测值平差值的权逆阵:1 0.6252 0.125 0.6253 -0.375 0.125 0.6254 0.125 -0.375 0.125 0.6255 -0.250 -0.250 -0.250 -0.250 0.5002)附有参数的条件平差A)题目:6.1.09 有水准网如图6-4,已知点A的高程HA=8.000m,P1、P2点位待定点,观测高差及路线长度为:h1=1.168m,S1=1km,h2=0.614m,S2=2km,h3=-1.788m,S3=1km。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_差班级工作总结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_差班级工作总结

测量平差实习总结_差班级工作总结一、实习背景我是某某大学某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安排了为期一个月的测量平差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平差实习对于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应用平差理论,参与实地测量作业,并进行平差处理与成果图绘制。

二、实习内容1. 学习平差理论在实习开始之前,我对平差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

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我对平差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学习了平差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2. 实地测量作业实地测量是本次实习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道路和地形的实地测量作业。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体会到了测量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

在实地测量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测量数据,以及如何应对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3. 平差处理和成果图绘制平差处理是测量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次实习的关键任务之一。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平差处理的工作,学习了如何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平差计算,掌握了平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还进行了成果图的绘制工作,将平差结果准确地呈现在图纸上,并进行了审查和修改。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参与实地测量和平差处理的实际操作,我加深了对平差理论的理解,并将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不仅熟练掌握了平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我对平差理论的把握能力和应用能力。

2. 技术能力的提升在实地测量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如何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如何处理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平差处理和成果图绘制中,我掌握了平差计算和绘图软件的操作技巧,提高了操作效率和准确性。

3. 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在实习期间,我与合作伙伴紧密配合,共同完成了测量和平差处理的工作。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克服困难,共同完成任务。

测量平差实验指导

测量平差实验指导

测量平差实验指导--智能化平差系统使用说明1.系统操作环境及安装1.1安装环境586以上微机;针式、激光或喷墨打印机;Windows95以上操作系统;AdjWin智能化平差系统。

1.2安装过程运行Setup.exe 程序;待屏幕出现下图后,按确定按钮;图1待屏幕出现下图后,可按更改目录按钮来指定系统的安装目录(或称工作目录,如d:\AdjWin),然后按“大按钮”开始安装;图2安装完成后,系统文件将安装在指定的目录下,并在开始的程序栏下按装了进入本系统的快捷菜单。

1.3目录结构系统的文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用户需给每一个控制网命一个名,这个名就是控制网文件夹的名,其中存放该网的所有数据文件。

图3Demo1,Demo2为控制网名1.4操作界面系统安装到硬盘后,在程序菜单下选择相应图标即进入本系统。

进入系统后屏幕画面如下图42.系统基本功能2.1智能化平差系统可直接处理由电子手薄、磁卡和人工记录手薄的数据,平差不用绘制计算略图、编号编码、数据摘抄和严格顺序录入,不用输入任何附加平差信息,平差过程完全自动进行,是一个智能化的平差系统2.2平差网形系统可用于处理任何形式的导线网、水准网和三角高程网2.3运行速度与存储量系统采用了点号自动最优排序、近似座标自动推算、变带宽压缩存储等技术,使系统处理数据的速度和规模大大提高2.4闭合差计算、显示系统除完成基本的平差计算任务外,还可以自动构网,搜索导线网的各个闭合环和附合环,计算出各闭合环或附合环的推算线路、点数、总长度、平均长度、角度闭合差、座标闭合差、全长相对闭合差等,并以展点图的形式,直观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2.5粗差定位可进行角度和边长的粗差定位,提供角检数和边检数,反映粗差可能出现的位置2.6误差椭圆计算系统自动提供给用户各点的误差椭圆参数、点位中误差和单位权中误差等精度指标,满足用户需要2.7成果显示、打印平差计算的原始观测值、起始数据、闭合差、平差后的座标、边长和方位角、平差后的精度等数据,以及展点略图,均可以在屏幕上或在打印机上输出系统采用了标准的Windows界面,全汉字显示,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3.数据格式及编辑3.1数据格式3.1.1导线网数据格式。

平差数据处理实习报告

平差数据处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加深对平差数据处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将掌握平差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熟悉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15日三、实习地点XX省测绘局数据处理中心四、实习内容1. 学习平差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误差理论、平差原理、最小二乘法等。

2. 熟悉数据处理软件,如ArcGIS、AutoCAD等。

3. 参与实际数据处理项目,进行以下工作:(1)收集和处理地形图数据,包括高程、坐标等。

(2)进行水准测量、三角测量等控制测量工作。

(3)运用平差原理,对控制点进行坐标、高程平差计算。

(4)绘制地形图、等高线图等。

五、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前期,我重点学习了平差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误差理论、平差原理、最小二乘法等。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对平差数据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2. 软件学习为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我学习了ArcGIS、AutoCAD等软件。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地图制作、数据编辑、坐标转换等。

3. 实际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际数据处理项目,具体工作如下:(1)收集和处理地形图数据:根据项目需求,收集了地形图数据,包括高程、坐标等。

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编辑、坐标转换等操作,为后续数据处理做好准备。

(2)水准测量:在实地进行水准测量,根据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测量其他水准点的高程。

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水准点网图,方便后续数据处理。

(3)三角测量:进行三角测量,通过测角和量距,求出各三角点的坐标。

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坐标转换,将实测坐标转换为统一坐标系。

(4)平差计算:运用平差原理,对控制点进行坐标、高程平差计算。

利用ArcGI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各控制点的平差坐标和高程。

(5)绘图:根据平差计算结果,绘制地形图、等高线图等。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

平差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平差测量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差测量理论的理解,掌握平差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测量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二、实习内容1. 水准测量实习小组首先进行了水准测量,包括水准点的布设、水准仪的安置、水准尺的读数、水准路线的闭合差计算等。

通过水准测量,掌握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角度测量实习小组进行了角度测量,包括角度观测、角度闭合差计算、角度平差等。

通过角度测量,掌握了角度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3. 距离测量实习小组进行了距离测量,包括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等。

通过距离测量,掌握了距离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4. 坐标测量实习小组进行了坐标测量,包括坐标点的布设、坐标测量、坐标闭合差计算、坐标平差等。

通过坐标测量,掌握了坐标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坐标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5. 平差计算实习小组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包括水准点高程的平差、角度的平差、距离的平差、坐标的平差等。

通过平差计算,掌握了平差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测量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实习前,实习小组对实习内容进行了充分的学习和准备,明确了实习目的和任务,了解了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实习实施实习过程中,实习小组按照实习计划,依次完成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和平差计算等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确保了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3. 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实习小组对实习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实习成果进行了评估。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平差测量实习,实习小组掌握了平差测量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了平差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测量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实习小组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科技学院课程综合实习任务指导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系别土木工程系专业测绘工程课程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指导教师赵亚红班级测绘B08-1/2/3实训时间10.05.26-10.06.10 学生人数102人实训地点土木工程系机房编制时间2010.01第一部分:平差易软件的操作与使用用平差易做控制网平差的过程第一步:控制网数据录入第二步:坐标推算第三步:坐标概算第四步:选择计算方案第五步:闭合差计算与检核第六步:平差计算第七步: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作业流程图:控制网数据的录入控制网的数据录入分数据文件读入和直接键入两种。

凡符合PA2005文件格式(格式内容详见附录A)的数据均可直接读入。

读入后PA2005自动推算坐标和绘制网图。

PA2005为手工数据键入提供了一个电子表格, 以“测站”为基本单元进行操作, 键入过程中PA2005将自动推算其近似坐标和绘制网图。

如下图“电子表格输入1”所示:测站信息区观测信息区电子表格输入1下面我们介绍如何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

首先,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已知点信息(点名、属性、坐标)和测站点信息(点名);然后,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个测站点的观测信息。

如下图“电子表格输入2”所示:测站信息观测信息电子表格输入2测站信息“序号”:指已输测站点个数,它会自动叠加。

“点名”:指已知点或测站点的名称。

“属性”:用以区别已知点与未知点:00表示该点是未知点,10表示该点是平面坐标而无高程的已知点,01表示该点是无平面坐标而有高程的已知点,11表示该已知点既有平面坐标也有高程。

“X、Y、H”:分别指该点的纵、横坐标及高程(X:纵坐标,Y:横坐标)。

“仪器高”:指该测站点的仪器高度,它只有在三角高程的计算中才使用。

“偏心距、偏心角”:指该点测站偏心时的偏心距和偏心角。

(不需要偏心改正时则可不输入数值)观测信息观测信息与测站信息是相互对应的,当某测站点被选中时,观测信息区中就会显示当该点为测站点时所有的观测数据。

故当输入了测站点时需要在观测信息区的电子表格中输入其观测数值。

第一个照准点即为定向,其方向值必须为0,而且定向点必须是唯一的。

“照准名”:指照准点的名称。

“方向值”:指观测照准点时的方向观测值。

“观测边长”:指测站点到照准点之间的平距。

(在观测边长中只能输入平距)“高差”:指测站点到观测点之间的高差。

“垂直角”:指以水平方向为零度时的仰角或俯角。

“站标高”:指测站点观测照准点时的棱镜高度。

“偏心距、偏心角、零方向角”:指该点照准偏心时的偏心距和偏心角。

(不需要偏心改正时则可不输入数值)“温度”:指测站点观测照准点时的当地实际温度。

“气压”:指测站点观测照准点时的当地实际气压。

(温度和气压只参入概算中的气象改正计算)下面分别通过实例来介绍导线、水准、三角高程的数据输入方法。

导线实例这是一条符合导线的测量数据和简图,A、B、C和D是已知坐标点,2、3和4是待测的控制点。

原始测量数据如下:导线原始数据表导线图如下:导线图在平差易软件中输入以上数据,如下图“数据输入”所示:数据输入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A、B、C、D、2、3和4号测站点,其中A、B、C、D为已知坐标点,其属性为10,其坐标如“原始数据表”;2、3、4点为待测点,其属性为00,其它信息为空。

如果要考虑温度、气压对边长的影响,就需要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条边的实际温度、气压值,然后通过概算来进行改正。

根据控制网的类型选择数据输入格式,此控制网为边角网,选择边角格式。

如下图“选择格式”所示:选择格式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一个测站点的观测信息,为了节省空间只截取观测信息的部分表格示意图,如下表B、D作为定向点,它没有设站,所以无观测信息,但在测站信息区中必须输入它们的坐标。

以A为测站点,B为定向点时(定向点的方向值必须为零),照准2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A的观测信息”所示:测站A的观测信息以C为测站点,以4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D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C的观测信息”所示:测站C的观测信息2号点作为测站点时,以A为定向点,照准3号点,如下图“测站2的观测信息”所示:测站2的观测信息以3号点为测站点,以2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4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3的观测信息”所示:测站3的观测信息以4号点为测站点,以3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C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4的观测信息”所示:测站4的观测信息水准实例这是一条符合水准的测量数据和简图,A和B是已知高程点,2、3和4是待测的高程点。

测站点高差(米) 距离(米)高程(米)A -50.440 1474.4440 96.06202 3.252 1424.71703 -0.908 1749.32204 40.218 1950.4120B 88.1830水准原始数据表水准路线图(模拟)图中h为高差。

在平差易中输入以上数据,如下图“水准数据输入”所示:水准数据输入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A、B、2、3和4号测站点,其中A、B为已知高程点,其属性为01,其高程如“水准原始数据表”;2、3、4点为待测高程点,其属性为00,其它信息为空。

因为没有平面坐标数据,故在平差易软件中没有网图显示。

根据控制网的类型选择数据输入格式,此控制网为水准网,选择水准格式,如下图“选择格式”所示:选择格式注意:1、在“计算方案”中要选择“一般水准”,而不是“三角高程”。

“一般水准”所需要输入的观测数据为:观测边长和高差。

“三角高程”所需要输入的观测数据为:观测边长、垂直角、站标高、仪器高。

2、在一般水准的观测数据中输入了测段高差就必须要输入相对应的观测边长,否则平差计算时该测段的权为零,因此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一组水准观测数据测段A点至2号点的观测数据输入(观测边长为平距)如下图“A->2观测数据”所示:A->2观测数据测段2号点至3号点的观测数据输入如下图“2->3观测数据”所示:2->3观测数据测段3号点至4号点的观测数据输入如下图“3->4观测数据”所示:3->4观测数据测段4号点至B点的观测数据输入如下图“4->B观测数据”所示:4->B观测数据近似坐标推算根据已知条件(测站点信息和观测信息)推算出待测点的近似坐标,作为构成动态网图和导线平差作基础。

用鼠标点击菜单“平差\推算坐标”即可进行坐标的推算。

如下图“坐标推算”所示:坐标推算推算坐标的结果如下:注意:每次打开一个已有数据文件时,PA2005会自动推算各个待测点的近似坐标,并把近似坐标显示在测站信息区内。

当数据输入或修改原始数据时则需要用此功能重新进行坐标推算。

选择概算主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改化,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其概算的内容并进行坐标的概算。

如下图“选择概算”所示:选择概算选择概算的项目有:归心改正、气象改正、方向改化、边长投影改正、边长高斯改化、边长加乘常数改正和Y含500公里。

需要参入概算时就在项目前打“✓”即可。

计算方案的选择选择控制网的等级、参数和平差方法。

注意:对于同时包含了平面数据和高程数据的控制网, 如三角网和三角高程网并存的控制网, 一般处理过程应为:先进行平面网处理, 然后在高程网处理时PA2005会使用已经较为准确的平面数据, 如距离等, 来处理高程数据。

对精度要求很高的平面高程混合网, 您也可以在平面和高程处理间多次切换, 迭代出精确的结果。

用鼠标点击菜单“平差\平差方案”即可进行参数的设置。

如下图“参数设置”所示:参数设置首先选择平面控制网的等级:PA2005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等级有:国家二等、三等、四等,城市一级、二级,图根及自定义。

此等级与它的验前单位权中误差是一一对应的。

如平面控制网等级为城市二级时它的验前单位权中误差为8″,当选择自定义时验前单位权中误差可任意输入。

边长定权方式:包括测距仪、等精度观测和自定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定权方式。

测距仪定权:通过测距仪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计算出边长的权。

“测距仪固定误差”和“测距仪比例误差”是测距仪的检测常数,它根据测距仪的实际检测数值(单位为毫米)来输入的(此值不能为零或空)。

等精度观测:各条边的观测精度相同,权也相同。

自定义:自定义边长中误差。

此中误差为整个网的边长中误差,它可以通过每条边的中误差来计算。

平差方法有单次平差和迭代平差两种。

单次平差:进行一次普通平差, 不进行粗差分析。

迭代平差:不修改权而仅由新坐标修正误差方程。

高程平差:包括一般水准测量平差和三角高程测量平差。

当选择水准测量时其定权方式有两种按距离定权和按测站数定权。

按距离定权:按照测段的距离来定权。

按测站定权:按照测段内的测站数(即设站数)来定权,在观测信息区的“观测边长”框中输入测站数。

注意:软件中观测边长和测站数不能同时存在。

单向观测:每一条边只测一次。

一般只有直觇没有反觇。

对向观测:每一条边都要往返测。

既有直觇又有反觇。

(单向观测和对象观测只在高程平差时有效)闭合差计算限差倍数:闭合导线的闭合差容许超过限差(M N )的最大倍数。

水准高差闭合差限差:规范容许的最大水准高差闭合差。

其计算公式:n ×L ,其中n 为可变的系数,L 为闭合路线总长,以公里为单位。

如果在“水准高差闭合差限差”前打“✓”可输入一个高程固定值作为水准高差闭合差。

三角高程闭合差限差:规范容许的最大三角高程闭合差。

其计算公式:n ×][2N ,其中n 为可变的系数,N 为测段长,以公里为单位,〔2N 〕为测段距离平方和。

闭合差计算与检核根据观测值和“计算方案”中的设定参数来计算控制网的闭合差和限差,从而来检查控制网的角度闭合差或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同时检查分析观测粗差或误差。

点击“平差\闭合差计算”,如下图“闭合差计算”所示:闭合差计算左边的闭合差计算结果与右边的控制网图是动态相连的(右图中用红色表示闭合导线或中点多边形),它将数和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更加直观、检测更加方便。

“闭合差”:表示该导线或导线网的观测角度闭合差。

“权倒数”:即是导线测角的个数。

“限差”:其值为权倒数开方×限差倍数×单位权中误差(平面网为测角中误差)。

对导线网, 闭合差信息区包括fx,、fy、fd、K、最大边长, 平均边长以及角度闭合差等信息。

若为无定向导线则无fx,、fy、fd,、K等项。

闭合导线中若边长或角度输入不全也没有fx、fy、fd,、K等项。

在闭合差计算过程中“序号”前面“!”表示该导线或网的闭合差超限,“✓”表示该导线或网的闭合差合格。

“X”则表示该导线没有闭合差。

此实例数据的角度闭合差和高差闭合差都合格。

在平差易的闭合差计算中提供了粗差检测报告。

具体操作:第一步:打开数据文件并计算该导线或导线网的闭合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