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初步认识和心电图十二导联介绍

合集下载

心电图标准导联

心电图标准导联

心电图标准导联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而心电图的标准导联是指按照特定的位置和方向放置电极,记录心电图信号的导联方式。

标准导联共有12个,包括三种基础导联、三种扩展导联和六种胸导联,每种导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基础导联。

基础导联包括I、II、III导联,它们是通过四肢导联记录的心电图信号。

其中,I导联是将左臂电极和右臂电极相连,记录两者之间的电压变化;II导联是将左腿电极和右臂电极相连,记录两者之间的电压变化;III导联是将左腿电极和左臂电极相连,记录两者之间的电压变化。

这三种导联可以用来观察心脏的基本电活动,对心律失常等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其次,我们来介绍扩展导联。

扩展导联包括aVR、aVL、aVF导联,它们是通过四肢导联的不同组合记录的心电图信号。

其中,aVR 导联是将右臂电极作为引导极,记录其与其他两肢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aVL导联是将左臂电极作为引导极,记录其与其他两肢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aVF导联是将左腿电极作为引导极,记录其与其他两肢电极之间的电压变化。

这三种导联可以用来观察心脏的不同方向的电活动,对心脏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最后,我们介绍一下胸导联。

胸导联包括V1、V2、V3、V4、V5、V6导联,它们是通过胸部电极记录的心电图信号。

这六种导联可以用来观察心脏的前后、左右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对心肌梗死、心肌肥厚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心电图标准导联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不同的导联方式可以观察心脏的不同方向、不同部位的电活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联方式,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诊疗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诊疗常规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诊疗常规【原理】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EKG)一般指体表心电图,是使用心电图机在体表连续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体表电位变化图形所形成的曲线。

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12-lead simultaneos recording of ECG)是指对常规 12导联心电信号同步采集、放大并同步描记的心电图。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同步描记、整体观察和测量同一心动周期12导联的波形,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将心电波形的测量数据精确到千分之一秒,能客观的表达各波、段、间期的数据,克服了单导联心电图存在的测量变异性的弊病。

2.同步描记同一心动周期的12导联心电图,有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尤其是单源性或多源性早搏的识别和定位、心动过速的鉴别和分型、旁路的分型及定位、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等,对心肌梗死的定位和范围判断也有优势。

3.利用计算机建立12导联同步分析的数据库,有利于心电图各基本参数标准化的建立和统计学的处理,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促进与国际心电图数据库的接轨和各国间心电信息的交流。

4.心电图粘贴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WHO、国际心脏联盟协会(ISFC)。

欧共体心电图标准化(CSE)工作小组等机构和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

【适应证】1.有心悸、胸闷,疑为心律失常者,可发现和诊断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2.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缺血者,结合临床可作确定诊断或排除诊断。

3.怀疑或已诊断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病人,可协助诊断房室肥大、心脏传导阻滞、心包炎、心肌损伤或心肌损害。

4.观察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协助判断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

5.了解电解质紊乱对心电活动的影响。

6.某些病人外科手术前须进行此项检查。

【方法】1.检查仪器无故障,连接牢靠的电源和地线。

2.一般受检者应休息 5~10 min后进行检查。

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

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

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心电图是临床上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的功能和检测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而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正确的导联接线位置和操作流程非常重要,它们直接关系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电机十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

一、心电机十二导联的介绍心电机十二导联是指通过十二根导联线,将电极连接到特定的身体部位,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这十二个导联分为三个组:标准导联(I、II、III)、胸导联(V1~V6)和肢体导联(aVR、aVL、aVF)。

二、导联接线位置及操作流程1. 标准导联a) 导联I: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肩(右锁骨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肩(左锁骨下1cm处)。

b) 导联II: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肩(右锁骨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下肢(左肋弓下1cm处)。

c) 导联III: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下肢(左肋弓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下肢(右肋弓下1cm处)。

2. 胸导联a) 导联V1: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b) 导联V2: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c) 导联V3: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d) 导联V4: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锁骨腋中线上缘(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e) 导联V5: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前腋线中线上缘(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f) 导联V6: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左腋中线腋中线上缘(第五肋间隙),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右锁骨中线以下。

3. 肢体导联a) 导联aVR: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肩(右锁骨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下肢(左肋弓下1cm处),将黄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

b) 导联aVL:将红色导联线放置在右下肢(右肋弓下1cm处),将黑色导联线放置在左肩(左锁骨下1cm处),将黄色导联线放置在左侧胸骨旁(第四肋间隙)。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心脏是人身体构建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

别看它只有拳头大小,却承担着将血液运行到身体的各个地方,维持人的基本活动这样一项重要任务。

心脏直接反映了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心电图,可以直观观察出。

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做个小科普,介绍一下,心电图中的一种——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

产生: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而12导联的心电图就是常见的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一起就是12个导联的心电图了。

十二导联的位置如下: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V2与V4连线中点V5:左腋前线平V4V6:左腋中线平V4V7:左腋后线平V4V8:左肩胛线平V4V9:左脊旁线平V4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肢体导联接法:L:左手、R:右手、F:左脚、N(RF):右脚(地线);胸导联接法:V1: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2:左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4:左第五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汇点(男性左乳头下);V3:位于V2与V4连线中点;V5:左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汇处;V6:左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汇处。

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12导联心电图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基础的了解,脑海里对于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有了一个模糊的构图。

心电机十二导联的导联位置及解读方法

心电机十二导联的导联位置及解读方法

心电机十二导联的导联位置及解读方法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测量心脏电活动而得到的图形记录。

心电图的导联位置及其解读方法对于正确诊断和监测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十二导联的导联位置及解读方法。

一、心电图的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十二导联由三组导联组成,分别是标准导联(I、II、III)、增广导联(aVR、aVL、aVF)和胸前导联(V1、V2、V3、V4、V5、V6)。

这三组导联在心脏的不同位置固定电极的安装。

二、导联位置及描记方式1. 标准导联- I导联:将右手电极(黑色)放在右腕部,左手电极(红色)放在左腕部。

- II导联:将右手电极(黑色)放在右腕部,左脚电极(黄色)放在左脚踝部。

- III导联:将左手电极(红色)放在左腕部,左脚电极(黄色)放在左脚踝部。

2. 增广导联- aVR导联:将左手电极(红色)和左脚电极(黄色)作为共同电极,右手电极(黑色)作为测量电极。

- aVL导联:将右手电极(黑色)和左脚电极(黄色)作为共同电极,左手电极(红色)作为测量电极。

- aVF导联:将右手电极(黑色)和左手电极(红色)作为共同电极,左脚电极(黄色)作为测量电极。

3. 胸前导联- V1导联:将V1电极(红色)放在心脏左缘第四肋间,与右锁骨中线平行。

- V2导联:将V2电极(黄色)放在心脏左缘第四肋间,与左锁骨中线平行。

- V3导联:将V3电极(绿色)放在V2电极与V4电极之间。

- V4导联:将V4电极(橙色)放在心脏前正中线的第五肋间。

- V5导联:将V5电极(紫色)放在V4电极的前腋线中。

- V6导联:将V6电极(褐色)放在V5电极的前腋线前。

三、心电图解读方法对于心电图的解读,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心率分析:计算心电图上一分钟的心跳次数,正常心率范围为60-100次/分钟。

2. P波分析:判断P波的形态、持续时间和间隔,正常P波应呈现单个且形态规则。

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2020/5/25
56
结语
• 1.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脏病。
• 2.心电图的正常范围较大,判定标准不是绝对的,应避免 将一些正常变异误认为不正常,如T波的改变就很不稳定。
• 3.心电图的某些改变并不具有特异性,同样的心电图改变 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对其判断必须结合临床。
• 4.心电图不能对心脏的收缩功能、瓣膜损害等情况作出判 断,不能作为心脏功能的判断依据。
46
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诊断:
① 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 ② QRS宽大畸形>0.12S,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③ HR 100-250bpm ④ 房室分离 ⑤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2020/5/25
47
尖端扭转型室速
心电图诊断: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周期性改 变,HR200-250bpm,常见QT延长,U波。
• 窦房结的冲动经前、中、后三 条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向前 延续成房室束(又称希氏束)。
• 房室束先发出左束支后分支, 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 续成右束支,构成三条系统。
• 左束支后分支细长,分支晚; • 两侧束支于心内膜下走向心尖
分支再分支,细支相互吻合成 浦顷野纤维网深入心室肌。
2020/5/25
l aVL导联R < 1.2 mv ,aVF导联R < 2.0 mv
l I导联R < 1.5 mv
l Q < 0.04 sec , < 同导联1/4 R 。
2020/5/25
9
正常心电图
(4) ST segment: l V1、V2 导联ST 抬高 < 0.3 mV , V3导联ST 抬高 < 0.5 ,
室性早搏

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及意义

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及意义

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而心电图的记录则需要十二导联的电极连接。

心电图的十二导联接法是根据人体心脏位于胸部的解剖结构,通过合理放置电极,来检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并探讨其在诊断心脏疾病方面的意义。

一、前胸部导联前胸部导联是心电图中的V1至V6导联。

它们分别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1)、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2)、剑突左侧第五肋间(V3)、剑突左缘的中线(V4)、胸骨左缘第六肋间(V5)和腋前线的前锁骨中线(V6)。

前胸部导联的意义在于可以全面地观察心脏的前、后、左、右各个角度的电活动。

例如,V1和V2导联可以观察到右心室的电活动,V3、V4和V5导联则可以观察到室间隔的电活动。

通过这些导联的组合,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构造和功能是否正常,并进一步诊断出心脏疾病。

二、四肢导联四肢导联是心电图中的I、II、III导联,分别是将电极放置在左手腕(I)、右手腕(II)和左踝(III)上。

四肢导联的意义在于观察心脏各个方向的电活动。

通过I和II导联可以观察到心脏在前后方向上的电活动,而III导联则可以观察到左右方向的电活动。

通过这些导联的组合,可以确定心脏电活动的轴向,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心脏病理判断。

三、肢体导联肢体导联是心电图中的aVR、aVL和aVF导联,在胸部导联和四肢导联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央胸部导联。

肢体导联的意义在于观察心脏的立体电活动,以及各个方向上的综合电活动。

aVR导联用于观察心脏在前后方向上的电活动,aVL导联用于观察心脏在前后和左侧方向上的电活动,而aVF导联则用于观察心脏在前后和右侧方向上的电活动。

通过这些导联的组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电活动的特点,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的种类和程度。

总结起来,心电机的十二导联接法是将电极放置在特定的身体部位上,通过观察心脏电活动的前后、左右和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

十二导联的概念

十二导联的概念

十二导联的概念十二导联是一种心电图检查方法,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

它通过在不同部位放置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并将结果以图形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变和心律异常。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通常会在患者的胸部、肢体和腿部等不同位置分别贴上电极。

这些电极会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并将结果传输到心电图仪上。

根据国际标准,这种电极的位置包括I、II、III、aVR、aVL、aVF、V1、V2、V3、V4、V5和V6共12个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叫做十二导联心电图。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图形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振幅和时间间隔等参数,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非常直观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了解心脏功能和病变的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图形,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例如,在十二导联心电图中,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是有规律的,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和时间间隔都是符合规律的。

但是当心脏发生异常时,这些波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心房颤动就会导致P波消失,心室早搏就会导致QRS波形态改变等等。

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医生就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除了观察波形之外,十二导联心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心脏病症的严重程度。

比如在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ST段的变化来判断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而在心室肥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QRS波的振幅以及时间间隔来评估肥大的严重程度。

通过这些参数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心脏病症,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交界性逸搏
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各保持自身的节律 房率常高于室率
返回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房室传导阻滞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 (P-Q间期)
如果P—R间期出 现异常,心脏哪里 出问题了?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first degree A-V block
P - R间期延长为主要表现 成人P - R≥0.21 ”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 degree A-V

右心室肥大
R-R间距为0.6sec,心率=60÷0.6=100次/min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波
• 反映左右两心房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 直立向上而顶端钝圆平滑,但AVR导联中的
P波是倒置的
P - R间期延长
部分P波后 QRS波脱漏
P波与QRS波 毫无相关性
冷战期: P - R间期延长
时间≥0.21”
出轨期:
P-R间期逐渐 延长,直至一个P 波后漏脱QRS波群
P-R间期恒定, 部分P波后无QRS 波群
离婚期: P波与QRS波各
保持自身的节律 房率常高于室率
QRS 波群
• 反映左右两心室除极过程中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 在QRS波群第一个向下的波形就是Q波 • R波是一个高尖向上的波形 • S波是在r波以后的向下的波形
block
QRS波群脱落
I型: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
地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个P
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其后P-R间期又
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
复始地出现,称为
文氏现象
预后好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second degree A-V block
幅度最大的QRS波群, 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R
V5
★ 正常QRS波群 时长<0.12秒, 振幅<2.5mv
Q S QRS波群
胸导联QRS波型变化
V1、V2 为 rS 型
V5、V6可为 qR/qRs/Rs
/R型
V3、V4 为 RS 型
V1
V2
QRS
V6
V5 V4 V3
V6 V5
V4
V1
V2
V3
心室肥大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骨 中


线
线线线
V1 V2
V3 V4 V5 V6
包括V1、V2、V3、V4、V5、V6导联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及意义
p
心电图记录纸
1mm×1mm的方格坐标纸 常规25mm/s走纸速度, 每小横格为1mm,表示0.04s, 每小格高1mm,表示0.1mV。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L.A.
P波尖锐高耸,其电压≥0.25mV, V1P波可呈双向,P波宽度也增宽,其时间≥0.12”
P-R 间期
• 指以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间隔 •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极除的时间
P-R间期(实为P-Q 间期,传统称为P-R间 期)
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

★ 正常时间 为0.12-0.2”
双极肢体导联 bipolar extremity

RA
-+
LA
LL Ⅰ=LA-RA,Ⅱ=LL-RA,Ⅲ=LL-LA
加压肢体导联 augmented extremity leads

aVR--
+-aVL
++ aVF
包括aVR、aVL、aVF导联
胸前导联(precordial leads)

锁腋腋
正 中
QRS波群脱落
II型: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 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 无QRS波群
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房室传导阻滞 A-V block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third degree A-V block
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 过房室交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时,在阻滞部位 以下的潜在节律点就会发放冲动,激动心室, 出现 逸搏心律
Ⅱ L.A. R.A.
V1 1 2
R.A. L.A.
二尖瓣型P波
P波增宽,常伴有显著的切迹,时间>0.12”
P波在I、Ⅱ、aVL导联表现最突出,
V1P波多呈双向,(2)>(1)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
二尖瓣型P波
双侧心房肥大 biatrial hypertrophy
Ⅱ R.A.
L.A.
V1
R.A.
biatrial hypertrophy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R.A.
肺型P波
L.A.
V1
R.A.
L.A.
P波尖锐高耸,电压≥0.25mV
V1 P波可呈双向,电压≥0.15mV 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亦肺称型为P波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 左束支 left bundle branches
• Purkinje 纤维网 Purkinje system
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通过心肌传导系统产 生心肌自律细胞和收缩细胞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连 续过程,引起一系列的电位改变,用体表电极记 录下来,就成为心电图。
要获得心电图,第一步需要做什么?
心电图十二导联
心电图的初步认识 和心电图十二导联介绍
学习内容
1 心电图各导联定位 2 各心电波型的临床意义 3 危急心电图的识别 4 常见心电图诊断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窦房结 SA node •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 房室结 AV node • 希氏束 AV bundle •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最早出现的幅 度较小的P波

★ 正常时间 < 0.12” 振幅<0.25mv
P波
如果P波出现异常, 心脏哪里出问题了?
心房肥大 atrial hypertrophy

右心房肥大
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双心房肥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