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共20页
厦门景区调研分析报告

厦门景区调研分析报告厦门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旅游资源。
为了深入了解厦门景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厦门景区调研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报告。
首先,我们调查了厦门的一些著名景点,包括鼓浪屿、南普陀寺、厦门大学等。
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景点在游客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游客们普遍认为厦门的景点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尤其是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和厦门大学的校园氛围受到了游客的高度赞扬。
其次,我们调查了游客对厦门景区的满意度和建议意见。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厦门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持肯定态度。
然而,一些游客也表示在旺季时,景区的游客数量过多,导致拥堵和排队时间过长。
游客们建议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感。
除了调查游客的满意度和建议意见,我们还对厦门景区的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
首先,厦门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拥有许多海滩和海岛资源,为发展海滨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厦门地处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这为发展跨海峡旅游和交流提供了机遇。
再次,厦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
这为发展文化旅游和红色旅游提供了基础。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厦门景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厦门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与一些国际旅游目的地相比仍有差距。
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提升厦门景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其次,厦门属于环境敏感地区,旅游开发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需要合理规划开发,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再次,厦门旅游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这需要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提升厦门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综上所述,厦门景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
通过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结合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厦门景区有望成为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最新推荐】厦门市物业管理发展困难与对策解析-范文word版 (6页)

【最新推荐】厦门市物业管理发展困难与对策解析-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厦门市物业管理发展困难与对策解析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厦门市物业管理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快速发展过程。
该行业的发展为城市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业已成为推动厦门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在该行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同时,问题与困难也逐渐凸显。
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厦门市物业行业存在的问题,继而从物业管理市场的主体、客体、市场环境等几个方面探讨该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厦门市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厦门市成立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厦门市物业管理行业为市民创造了整洁、文明、安全、便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但是,由于目前物业服务行业和从业人员准入门槛较低,物业服务企业良莠不齐,物业管理行业暴露的问题与困难越来越多,矛盾日益凸显。
业主与物业企业之间的纠纷、投诉数量日渐增多。
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物业管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影响到厦门市文明城市成果的巩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1.从物业服务的需求主体来看,部分业主缺乏商品消费意识,物业管理服务“质价相符”的观念薄弱业主委员会成立比例偏低,发挥作用有限。
1.1部分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不按规定缴纳维修资金,物业管理服务“质价相符”的观念比较薄弱。
笔者通过走访部分住宅小区后发现,有的小区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和不按规定缴纳维修资金的现象严重,导致物业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维持,最终只能将物业管理项目撤走。
比如,负责厦门市集美区乐活小镇小区(庄园新城)的新景华物业管理处表示,201X年该小区仅有50%的业主交了物业服务费,业主拖欠的费用达357万之多,企业垫付的水电公摊费用71万,垫付的公维金33万。
厦门的城市规划有哪些特色

厦门的城市规划有哪些特色厦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其成功的城市规划是塑造厦门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厦门的城市规划到底有哪些特色呢?首先,厦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
厦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海、湖、岛等。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这些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利用。
比如,环岛路的建设,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欣赏海景的绝佳场所。
沿途的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让人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能亲近大自然。
还有五缘湾湿地公园,通过合理规划,将湿地保护与城市休闲功能相结合,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绿洲,为众多鸟类和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其次,厦门的城市规划重视交通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厦门拥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快速公交(BRT)、常规公交等。
地铁线路的规划不仅连接了城市的主要区域,还考虑到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拓展的空间。
BRT 则以其快速、高效的特点,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此外,城市道路规划合理,主干道宽敞通畅,次干道和支路相互衔接,形成了良好的交通网络。
同时,注重交通设施的智能化建设,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交通监控系统等,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再者,厦门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功能分区的合理性。
岛内主要以商业、金融、旅游和居住为主,集中了城市的核心功能。
岛外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规划了产业园区、新城区等。
例如,集美区以文教、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海沧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和工业,翔安区则致力于打造新兴的产业基地和城市副中心。
这种功能分区的明确规划,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另外,厦门的城市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在保留传统闽南建筑元素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鼓浪屿上的老建筑,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而在现代化的城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造型新颖,外观美观。
关于鼓浪屿旅游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调研

关于鼓浪屿旅游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调研鼓浪屿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的一个小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
这个小岛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自然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为了进一步了解鼓浪屿旅游发展和居民生活状况,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对鼓浪屿的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鼓浪屿以其独特的西式建筑和风景名胜而闻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调研发现,尽管鼓浪屿的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环境保护问题。
由于鼓浪屿是一个小岛,游客数量较大,且多数游客集中在特定的时间段,导致岛上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尽管相关部门进行了一些治理工作,但并没有取得显著效果。
此外,部分旅游从业者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鼓浪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其次是文化保护问题。
鼓浪屿作为历史悠久的岛屿,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部分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游客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相对较少,导致了文化传承的断层。
因此,需要加强鼓浪屿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旅游开发中充分考虑文化保护的重要性。
然而,调研还发现,部分低收入居民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未能充分享受到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他们仍然面临生活成本高、收入较低等问题,与旅游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联。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应加大扶贫力度,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分享旅游业的发展红利。
此外,鼓浪屿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也值得关注。
因为岛屿面积较小,交通工具主要以徒步和自行车为主,公共交通和机动车辆较少。
尽管这也是鼓浪屿的独特之处,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这可能会造成不便。
因此,应加强鼓浪屿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岛屿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综上所述,鼓浪屿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挑战。
居民的生活状况总体良好,但仍需关注低收入人群的生计问题。
此外,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厦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厦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中文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活动的种类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成员,并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针对厦门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肤浅的分析,希望对厦门的乡村旅游开发有所贡献,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地方基础服务设施、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乡村旅游,厦门,对策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厦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优势(Strengths)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理优势与地缘优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丰富的客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弱势(Weaknesse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思想认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单一、缺乏特色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机遇(Opportunitie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高铁效应亮点显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挑战(Threats)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厦大一条街商业发展业态布局之我见《城市建设》

时尚流行创意新厦大一条街商业发展业态布局之我见朱亦萍曾毅鑫(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办事处漳州龙池开发区管委会)厦门市思明区厦港街道地处老城区,辖区背靠万石山五老峰,南与风景优美的黄金海岸线环岛路毗接,西面与鼓浪屿隔海相望,自然景观优势十分显着。
北面经由思明南路紧密联系中山路商业圈,辖区内有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国家海洋三所等着名高等学府及科研机构,具有特殊的科教文化和商业的区位优势。
由于辖区面积仅1.76平方公里,发展空间虽然非常狭小,但辖内存有相当数量的原大型国有企业旧厂房,目前企业基本停产及搬迁,目前正规划通过旧城改造、空间规划,用于发展第三产业。
本文所要阐述的新厦大一条街就处在厦港片区旧城改造的功能区划内。
厦门一条街演变趋势一、旧厦大一条街的衰落厦大一条街毗邻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大学两所高校及南普陀寺、华侨博物馆等着名旅游景点,拥有数万中外学者、学子及大量游客等消费群体,引发了青年学子在此开店创业的热潮,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商业区。
从厦大西校门延伸到南校门的旧厦大一条街,多年来名气颇大。
消费群体多为学生,游客,商品价格不高、时尚新潮、价廉物美便形成了这条街的特色之一,顾客不但包括周边院校学生,还有相当多的厦门市民与游客。
这里商业氛围好、文化气息浓,聚集了众多特色商品以及特色餐饮店铺,充分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
2008年5月15日,繁华的厦大一条街开始拆除,商家们在惋惜不舍的同时,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毗邻的南华—演武商业商圈,寻找新的落脚点。
二、新厦大一条街的崛起厦港街道及时介入,主动承接,将厦大一条街由“线”打造成“片”,腹地更大,发展潜力也更大:由原来的“南华—演武”商圈,以及演武商务中心加以整合、发展,并辐射周围的蜂巢山、沙坡尾而成。
目前厦大一条街约有300家店面,总经营面积约33100平方米。
一条街商圈主要由以下几个区域构成:(1)、新厦大一条街购物区:主要包括富万邦商业广场、大学城精品购物区和厦大西村商城。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概述自贸区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政策和制度创新,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和条件,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于2015年设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1. 产业结构单一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以服务业为主导,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但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容易导致片区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较高,在外部经济风险较大时影响较大。
2. 企业规模偏小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大型跨国公司的引入。
这不仅影响了片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也限制了片区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和能力。
3. 人才引进不足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缺乏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这不仅限制了片区内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影响了片区的长期发展。
4. 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的金融服务体系相对落后,缺乏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标准。
这不仅限制了片区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限制了片区内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
5. 对外开放程度有限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高,缺乏更多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支持。
这不仅限制了片区内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影响了片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三、对策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应当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同时,应当加强与周边城市及全球经济中心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扩大市场空间。
2. 引进大型跨国公司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应当积极引进大型跨国公司,提高企业规模和竞争力。
同时,应当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3.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应当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到片区。
同时,应当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措施,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从城建规划档案纵观厦门城市规划历经之路

Exploration 探索5从城建规划档案纵观厦门城市规划历经之路■张 颜 福建省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摘要:厦门城建档案馆早年隶属于厦门市规划局。
笔者利用厦门城建档案馆馆藏的厦门城市规划历史档案资料,回顾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历次主要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历史;回顾2015年1月30日,福建省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发布《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公示日期为2015年1月30日至2015年2月28日。
公示期结束之后将上报国务院。
根据此规划草案,厦门将构建起“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的组团式海湾城市。
“一岛”即为厦门岛,“一带”为环湾城市带,将串联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同时辐射漳州开发区、龙海、角美、南安、金门等区域。
“双核”则为厦门岛和去年确定的厦门东部两个市级中心。
到2020年,厦门常住人口达500万。
地铁成网约195公里。
规划的建设目标将使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以及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笔者利用厦门城建档案馆馆藏资料,回顾厦门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历次主要的城市规划,梳理厦门城市规划的脉络,从中看出厦门是如何由昔日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的海防小城市,逐渐变成一座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的港口风景城市。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城市规划1.1949年10月,厦门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城市建设拉开序幕,市政府将城市规划列入工作日程。
1954年8月,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筼筜港初步规划》,这是厦门市的第一部城市建设规划。
当时规划范围只局限于筼筜港及其周边20平方公里的区域,提出了厦门的城市性质为港口城市及渔业中心,人口规划为50万,市区规划面积20万平方公里。
2.满足国防需要,规划军港位置国家重点工程鹰厦铁路开工建设后,1955年市政府组织厦门建设局编制此后12年至17年的《厦门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