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规划分析
厦门市绿地系统规划

厦门翔安区公园绿地建设策略
(1)结合翔安区现状河口湾区湿地,
如下潭尾、东坑湾、西溪口、九溪 口等,建设全市性大型公园。
(2)完善沿翔安大道带状公园建设,
幵结合现状水系,内田溪、九溪等, 建设滨水带状公园及滨海带状绿地。
特区年鉴》数据显示,厦门市现状常住人口已达367万人,已突破原《总体觃划》 预测人口觃模,根据《总体觃划》的人口测算方法,参考正在编制的《远景战略》 中确定的至2030年人口觃模为700万人的控制要求,本次觃划初步估算近期 (2014年-2016年)常住人口觃模为410万人,远期(2017年-2020年)常住人口 觃模为480万人,作为核算人均指标的依据。
2、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凸现城市特色的原则、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 的原则、均衡布局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
3、规划期限
分近期、远期、远景三个阶段。近期为2014年~2016年,远期为2017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 以后。
4、规划的范围及规模
本觃划的范围为厦门市域,土地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 根据《总体觃划》,至2015年,厦门总人口控制在350万人。《2013厦门经济
(1)湖里、思明两区在保留原有城市公园的基础 上,重点在于加快完善各综合公园的配套设施。 (2)厦门本岛,特别是湖里区,应结合山体及山 坡地的保护,进行公园绿地建设,例如虎头山、薛 岭、虎仔山、园山、双狮山等。 (3)厦门本岛,应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 绿”的方式,重点加强社区公园及街头绿地建设。
六、规划目标
结合远景战略和“美丽厦门”战略,构建以北部山体林地为背景,有机融合山海通廊和基本 生态保护区控制,以生态廊道、组团隔离绿带为骨架的生态系统;形成“山、海、城”相融共生 的空间格局,建设具有高指标、高绿量、布局合理的绿地系统,实现“环湾翡翠绿明珠,山海辉 映花园城”的城市愿景。
从城建规划档案纵观厦门城市规划历经之路

Exploration 探索5从城建规划档案纵观厦门城市规划历经之路■张 颜 福建省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摘要:厦门城建档案馆早年隶属于厦门市规划局。
笔者利用厦门城建档案馆馆藏的厦门城市规划历史档案资料,回顾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历次主要的城市规划。
关键词:城市规划;历史;回顾2015年1月30日,福建省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发布《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公示日期为2015年1月30日至2015年2月28日。
公示期结束之后将上报国务院。
根据此规划草案,厦门将构建起“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的组团式海湾城市。
“一岛”即为厦门岛,“一带”为环湾城市带,将串联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同时辐射漳州开发区、龙海、角美、南安、金门等区域。
“双核”则为厦门岛和去年确定的厦门东部两个市级中心。
到2020年,厦门常住人口达500万。
地铁成网约195公里。
规划的建设目标将使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以及闽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笔者利用厦门城建档案馆馆藏资料,回顾厦门自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历次主要的城市规划,梳理厦门城市规划的脉络,从中看出厦门是如何由昔日封闭、经济基础薄弱的海防小城市,逐渐变成一座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的港口风景城市。
一、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城市规划1.1949年10月,厦门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城市建设拉开序幕,市政府将城市规划列入工作日程。
1954年8月,市政府组织编制了《筼筜港初步规划》,这是厦门市的第一部城市建设规划。
当时规划范围只局限于筼筜港及其周边20平方公里的区域,提出了厦门的城市性质为港口城市及渔业中心,人口规划为50万,市区规划面积20万平方公里。
2.满足国防需要,规划军港位置国家重点工程鹰厦铁路开工建设后,1955年市政府组织厦门建设局编制此后12年至17年的《厦门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
厦门灌口规划收集

资料太多稍微整理了一下删减后红字为重点厦门城市结构以厦门本岛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
城市总体分为四大片区:本岛中心片区,包括中部新市区、南部旧城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北部港区、高科技工业区和东部前埔副中心;西片区包括新阳工业区、海沧新市区、南部工业区和海沧港区;北片区包括集美、杏林、同安组团;东片区包括马巷、新店、刘五店、大嶝岛,远景还包含金门岛等组团。
灌口依托新城大道和安仁大道发展轴,高标准配套公共设施,带动房地产发展【《厦门市灌口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规划由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月开始编制,至年底基本完成。
(1)规划背景:随着海湾型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厦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岛外产业的升级换代,一批工业项目落户灌口南部工业区,为使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保证该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编制灌口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区位及用地范围:规划灌口生活区位于集美分区的西北部,灌口镇所在地;基地西北侧为规划灌北工业区,西部为汽车工业园,南部则与灌南(厦工)工业区相邻,东北部规划为生态控制区。
规划范围东至规划三南路,南侧以灌口中路为界,西至灌前路,北接324国道。
(3)规划性质:灌口机电工业集中区生活配套及灌口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大型居住区。
(4)规模控制:规划总用地面积370.68公顷,居住人口约7万人。
规划中将本片区划分为10个大控制片区,并细分为145个控制地块.总体空间格局一心一带两轴三区多廊道未来的灌口小城镇将从工业区向城市综合区转变。
根据总体规划,灌口镇将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休闲旅游、人居商贸服务业为辅,“产业发达、宜居亲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工业商贸新城,成为塑造厦门城市门户形象的“西大门”,并形成“一心、一带、两轴、三区、多廊道”的总体空间格局。
所谓“一心”,指行政办公及商贸综合体等形成的公建核心;“一带”,指瑶山溪和风景湖形成的带状滨水绿化景观休闲带;“两轴”,指旧324国道和安仁大道形成的十字轴;“三区”,指机械工业集中区一期、二期和灌口新城区;“多廊道”,指在机械工业集中区、居住生活区规划多条绿化廊道。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05•【文号】国函〔2016〕35号•【施行日期】2016.02.0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35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厦门是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厦门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
要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把厦门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在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门户作用。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全市域1699.39平方公里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安排岛内外城镇空间布局以及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拓展闽台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加快厦(门)漳(州)泉(州)一体化发展,统筹安排产业布局,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5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探索可实施的整治性城市设计策略——以厦门马巷旧城区为例

建
陀
( a nUra ln ig nn &D s nt ue 6 0 2 g t
Ab t a t Ur a e in i dvd dit o c pu l r a e in,o e ain lu b nd sg n e ua igu b nd sg nXime . s u p r t a ra ein a dr g ltn r a e ini a n o 建 r c : b n d sg s iie no c n e t a b n d sg
中 图分 类 号 : U9 4 1 3 T 8 .1
福 狮
Th t a e i o m plm e e r g l tn r a de i n e sr tg c f r i e ntd e u a i g u b n sg
— —
Ca e St d fM a a l wn i a e s u y o xing O d To n Xi m n
2 1 年 第 O 期 01 1 总第 1 1 5 期
No 01 ・2 O11
VO l・1 1 5
探 索可 实施 的整 性 市 设 计 策 略 治 城
以厦 门马巷 旧城 区为例
何 子 张 ( 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厦 3 11 ) 60 2
摘
要 : 门将城市设计分为概念 性城 市设 计、 厦 操作 性城 市设计和 整治性城 市设 计三类 。可实施 性是整 治性城 市设计 的基 本要
ua ig u b n d sg . l t r a e i n n
筑 . 一
Ke wo ds Ur a e in Xime Op r t n l y r : b n d sg a n ea i a o
厦门五缘湾北岸片区城市设计(1)

二、规划条件认知
6、地貌现况分析 基地外近临海湾、远望 群山,基地内有生长良 好的台地景观带,整个 基地外向景观状态良好, 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 目前基地湾区开挖土约 2百多万立方米回填,以 创造地景变化。
(二)环境现况分析 06
3
1
2
4
5
二、规划条件认知
7、区域地景景观分析
本地块虽然区内大部分 地势平坦,但对外区域 地景景观却被同安、翔 安岛外地区之山景与周 边山头所环绕,形成一 种观山海的景观特色。
二、规划条件认知
10、土地利用现况分析
(二)环境现况分析
10
基地内的土地使用现况大多为农田、林地、开 挖地,以及少数的军事用地,另外,还有部分 工厂、民用建筑分布于上坡小路的两侧。绝大 多数农田、林地、保留用地、建筑用地等位于 台地缓坡,另有三、四个废弃碉堡等散布于开 挖地。由填海造地而来新生地基本上为空地, 只有一、二座尚未被完全埋没的建筑露出地面。 具体的土地使用现况如下图所示。
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季风气候明 (6)湿度 显。年平均风速3.4m/s,各月平均风速为2.9-4.2m/s。每年5-10月都 多年平均绝对湿度 20.4毫巴;最大绝对湿度39.6毫巴;最小绝对湿度2.7 受台风影响,多集中在7-9月份,风力达12级以上,瞬时最大风速60m/s。 毫巴;最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小相对湿度14%。 从厦门地区历年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来看,东北季风出现的频率和风速 数据清晰的显示出,厦门干湿分明,空气温润,空气质量一年四季良好, 都是很高的,需要做好防风设计。 是一个适宜人居住的城市。 (3)地震 厦门市位于东南沿海强度最大、频率最高的泉汕地震带中部,70年代 (7)潮汐 以来,尽管福建省地震活动处于相对平静期,但厦门市150km范围ML> 1.5-3.0级地震活动频繁,平均每年达100多次。从构造 看,新华厦系 北北东—北东向长乐—沼安构造带的中段通过厦门地区,并与东西向 南靖—厦门构造带复合,形成这一地区主要的控震构造。员筜港—钟 宅地堑型段陷带在第四纪特别是中晚期以来,地堑已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近三十万年以来,未见差异活动。不存在活动性断裂。根据国家 地震局批准的“厦门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报告”确定厦门市为地震基 本烈度为七度,是全国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 根据国家地震局批准的“厦门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报告”确定厦门市 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是全国重点抗震设防城市之一。 (4)降雨 厦门基本无冰雪现象,冰雹也少见,年平均雨量1183.4mm,年降雨日 数为120天。3~4月为春雨季节,占全年18.6%,5~6月为梅雨季节,占 五缘湾外海潮汐统计数据如下: 最高高潮位4.25m,最低低潮位-3.21m,平均高潮位2.49m,平均低潮位1.58m,100年一遇高潮位4.43m,50年一遇高潮位4.32m。厦门岛潮汐为规 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这是在临近内湾的地区亲水活动和水岸设计需要 考虑的因素之一。 厦门岛潮汐为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这是在临近内湾的地区亲水活动 和水岸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厦门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海港、风景(1) 厦门“海港”优势突出。
厦门港位于太平洋、台湾海峡西岸,居我国东南沿海、九龙江入海口,为闽南金三角海域的核心区位。
北起晋江围头,南至龙海镇海角,蜿蜓140 多公里海岸线,环抱1000 余km2 的海域,前有金门岛为屏障,后有漳州为“堂奥”,左右以晋江、南安、石狮、龙海、漳浦为依托,港区水深、海阔、不冻、不淤,是天然良港。
厦门港开发历史悠久,自明朝开始逐渐取代了泉州后渚港、漳州月港,为闽东南第一大海港,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
1937 年最高吞吐量曾达400 万吨左右。
1999 年港口货运吞吐增至1773 万吨、86 万标箱,居全国十大港口之一。
海港规划为“一湾八区”,规划以深水泊位,大型集装箱码头为主,2000 年深水泊位达25 个以上,港口年吞吐量将达2000万吨,集装箱100 万标箱,客运吞吐量70 万人次P年,2010 年规划深水泊位达50 个以上,吞吐量达5000 万吨,200 万标箱以上,客运吞吐量180 万人次P年,远景规划港口年吞吐量达1 亿吨。
集装箱货运年超过85 %。
21 世纪是厦门海洋的世纪。
(2) 大力挖掘厦门“空港”潜力。
厦门航空港1999 年年客流量达350 万人次,居全国第六位,出入境国际航线旅客为全国第四位,规划建设高崎机场最终容量为年800~1000万人次,当该机场客流量饱和时,规划在马巷建设第二机场。
厦门航空城还包含货运、维修、航空工业,同时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形成一个临空综合片区的“航空城”,为对台直航创造条件,使厦门成为全国航空业重要基地。
(3)“信息港”是厦门现代化标志。
厦门自从1995 年提出加快开发信息港以来,信息港规划与建设一直居全国前矛,硬、软件建设均为全国领先地位,电话普及率居全国第二位“, 三金”工程为全国试点城市,有线电视网、英特网等也日趋普及千家万户。
规划近期建成三网一平台、十二个系统九个库,远期形成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的国际互联网体系。
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 (3)(一)“十三五”发展成效 (3)(二)存在的问题 (6)(三)机遇与挑战 (7)二、总体思路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战略定位 (10)(四)发展目标 (11)三、空间布局 (13)(一)“三园”:优化现有产业集聚 (13)(二)“两带两港”:拓展海洋产业发展新格局 (14)(三)“一区”:打造厦门海洋高新产业园区 (15)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7)(一)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17)(二)加快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23)(三)打造高端滨海旅游业 (25)(四)推动现代渔业快速发展 (27)五、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29)(一)加强海洋教育机构和科研平台建设 (29)(二)进一步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30)(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30)六、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31)(一)加强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监测 (31)(二)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32)(三)强化陆海环境污染联防联治 (33)七、形成跨区域海洋合作新格局 (35)(一)推动大厦门湾区融合发展 (35)(二)深化对台海洋交流合作 (35)(三)拓展海洋对外开放合作 (36)八、保障措施 (37)(一)加强组织协调与监督考核 (37)(二)创新财政支持与涉海金融支撑 (38)(三)完善海洋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 (38)(四)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和公益服务 (40)(五)加强海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40)规划编制文件依据目录 (42)前言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专章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事业发展寄予厚望,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1年,国家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作 为福建省下辖的副省级城市,拥有独立 政治基础 立法权。20世纪初,海峡两岸关系进一 步缓和,台商赴大陆投资增加。
A
10
2、厦门城市发展三阶段
1
海岛型城市 发展期
(1980— 1990)
2
海岛型—海 湾型城市转
还
自 在沙滩 在海中 在林荫 在草上
然 于
上漫步、 拾贝
游泳、 冲浪
道上散 步
游戏
民
A 天20 人合一
铁路
鹰夏铁路 福厦铁路 龙厦铁路 厦深铁路
公路
沈海高速 福厦高速 泉厦高速 厦安高速
桥梁
厦门大桥 海沧大桥 集美大桥 杏林大桥
A
海底隧道
翔安隧道 第二西通道
17
4、厦门城市未来发展走向
更强大的经济
更和谐的城市
更优美的环境
更突显的对 台优势
A
18
A
19
绿色、生态--构筑一个令人愉快的生活空间
未来的自然开放空间系统
厦厦门门 从谢小谢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A
1
A
2
鼓浪屿
A
3
A
4
厦门港
A
5
海沧大桥
A
6
2011年
2011年
2007年
中国最具 国际竞争 力旅游城
市
全全国国宜宜 居居城城市市
榜榜首首
世界第 二最宜 商宜居 城市
厦门“荣誉榜 ”
A
2008年
全国文 明城市 桂冠
7
目录:
1
厦门市概况
2 厦门城市发展三阶段
3 厦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
4 厦门城市未来发展走向
A
8
1、厦门市概况
位于福建东南部,西部与漳州毗邻, 地理位置 北接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海峡
两岸重要的中心城市。
海岸线蜿蜒曲折,港区内群山环抱;地 区被海湾分割,城市腹地与自然山水相 地域条件 互穿插,相互渗透。
A
9
拥有化工、轻纺、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 经济条件 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为其支柱产业光电、
海港风景 。东渡、海沧港区规划年吞吐量将 达1亿吨,形成国际性海港。城区绿化覆盖 率达40%,形成景中有城,城中有景,城景 相依,城景相融的生态型山水城市。
规划 期限
2000-2020年。规划年限为2004年至2020年, 其中近期2004年至2010年;远期2011年至 2020年。
A
13
3、厦门城市结构空间布局
厦门城市结构以 厦门本岛为中心 形成众星拱月的 格局。城市总分 为四大片区:本 岛中心片区、西 片区、北片区和 东片区。
A
14
厦门市五大功能分区
A
15
一主四辅 城市格局
集美 辅城
同安 辅城
海沧 辅城
厦门本岛 中心城
A
16
翔安 辅城
有机整体,交通先行
轨道交通
立体交通
高崎国际机场 翔安国际机场
进出岛设施
型期( 19902000)
3
海湾型城市 发展期( 20002020)
A
11
第三阶段厦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内容
规划期限
12
规划 目标
城市 性质
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厦门从“海岛城市” 拓展为“海湾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560 平方公里,形成大都市的框架。具备现代 化的海港、空港、信息港,以港兴市,与 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