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舱总成设计讲解

合集下载

汽车前仓结构图解

汽车前仓结构图解

汽车前仓结构图解
汽车前仓结构图解
汽车引擎盖内部图解
1.助力油(无方向助力的没有)
2.玻璃水壶
3.防冻液壶
4.刹车油壶
5.助力泵
6.黑壳子里面是正时皮带
7.空滤(四周有卡子,用手掰开,里面是空气滤芯)
8.电瓶
9.机油尺(拔出来之后头上有个上限和下限的.记号,擦干净再插入后拔出来,可以看到机油多少,保持在上下线之间的位置就行)
10.节气门(有一个拳头大的金属东西,如果脏了或者故障会导致怠速不稳,上下跳动)
11.火花塞高压线(四个一样的线就是高压线,拔掉高压线看见的就是火花塞,用扳手可以拧下来更换)
【拓展】汽车基本构造
1.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

由2大机构5大系组成: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冷却系;润滑系;点火系;起动系。

2.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称,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
常行驶。

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

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

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

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
平台的设计,由碰撞验算。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冷却模块布置分析
a.确定冷却模块与发动机的热间距。 b.冷却模块应满足发动机冷却性能要求。 c.冷却模块管路接口需考虑管路布置方便性。 d.冷却模块与发动机之间考虑前置压缩机管路和前置转
向助力泵管路的布置空间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中冷器布置分析
本 数 据 和 信 息 输
C 地面线或最小离地间隙边界 D 下视野界线 E 轮胎规格 F 驾驶员R点位置 G 法规要求 I 平台车发动机舱数据 J 可用于发动机舱内空间布置分析的零
部件
入 K 悬架参数或轮胎跳动包络
法 A 前后端保护(GB17354)
规 要 求
B 行人保护(GTR、2009/78/EC、 GB/T24550)
以下及后续页内容均以前横置前驱为主进行机舱布置介绍
左驾驶
右驾驶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 基本布局形式-右驾驶
12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 基本布局形式-常用布局
左驾驶左侧区域常用布局形式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 基本布局形式-常用布局
左驾驶右侧区域常用布局形式
机舱布局及实例
基本布局形式-总结
法规和基本性能: 高速碰撞、低速碰撞、 行人保护、传动效能、 NVH、热管理。
仅概念布置,保证机舱布局方案风险小 。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A、目标初定
完成机舱初步布 置、确定满足性 能和空间布置的 边界,提交造型 硬点;
、全B、目标细化 车确定机舱布局,优化
机舱所有主体部件的 布置,初步完成管线
机舱集成布置方法
机舱布置分析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建议新手收藏!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建议新手收藏!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建议新手收藏!今天小编分享这份史上最全汽车各部件图解,非常值得收藏!就算是老司机,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你肯定听说过但不一定都知道在哪个位置吧。

到4S店换了零部件总也得知道是啥玩意儿吧!至于菜鸟们,再也不用担心玻璃水在哪里加水了!史上最全汽车各部件图解打开发动机盖,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个是4A13发动机。

空气滤清器: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让洁净的空气进入发动机,这对发动机的寿命和正常工作很重要。

空滤吸附的灰尘杂质多了就会堵塞,影响发动机工作,所以必须定期更换。

如果在灰尘较大的地方开车,比如有沙尘暴的地方,更换空滤的周期还要缩短。

蓄电池:不必多说,就是储存电能的。

一般是铅蓄电池,电解液是稀硫酸。

制动液:就平常说的刹车油。

现在小汽车的制动一般都为液压的,就是以制动液为介质将刹车踏板的力传递到制动盘上。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变为高电压,通过它下面的火花塞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油气混合物燃烧做功。

机油:这个也不必多说,起润滑密封作用的矿物油或合成油。

发动机如果缺少了机油的润滑就会产生拉缸、抱瓦等严重问题。

助力转向油:现在小汽车的转向助力一般还是传统的液压助力,既然是液压的相应的就需要油液介质了。

当然有些车已开始使用电动助力了,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防冻液:在散热器和发动机缸体内的通道循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液体介质,主要是水和添加剂,因为有防冻的功能,就叫防冻液了。

玻璃水:地球人都知道,擦玻璃用的,这下你应该知道在哪里了吧。

机油尺:检测机油量的尺子。

用的时候发动机先熄火,拔出机油尺,用一块干净纸巾擦干净上面的油,然后再插入再拔出,看机油的油位,必须在尺子上的两个上下限刻度之间,不能多也不能少。

保险盒:里面有很多电气设备的保险丝,还有继电器。

小F一共有两个保险盒,另一个在驾驶室司机左下方。

具体看随车说明书。

进气口:发动机进气的入口,这个是优化后的,位置已经提高很多,老款车的进气口位置比较低,涉水时发动机容易进水。

认识汽车发动机舱-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

认识汽车发动机舱-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

发动机舱不认识?最全的汽车内部图解,驾校都教不了这么细!想必每个车友当初考驾照的时候,第一节课就是熟悉汽车,教练打开发动机舱一一介绍,但即便如此,就算是老修理工,有很多部件的名字你肯定听说过但不一定都知道在哪个位置。

所以我们给大家带来一份最全汽车各部件图解,非常值得收藏!打开发动机盖,就是这个样子了,(这个是4A13发动机,其他机型有可能存在差异,但大体相同)。

空气滤清器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杂质,让洁净的空气进入发动机,这对发动机的寿命和正常工作很重要。

空滤吸附的灰尘杂质多了就会堵塞,影响发动机工作,所以必须定期更换。

如果在灰尘较大的地方开车,比如有沙尘暴的地方,更换空滤的周期还要缩短。

蓄电池不必多说,就是储存电能的。

一般是铅蓄电池,电解液是稀硫酸。

制动液就平常说的刹车油。

现在小汽车的制动一般都为液压的,就是以制动液为介质将刹车踏板的力传递到制动盘上。

点火线圈将低电压转变为高电压,通过它下面的火花塞放电产生电火花,点燃油气混合物燃烧做功。

机油这个也不必多说,起润滑密封作用的矿物油或合成油。

发动机如果缺少了机油的润滑就会产生拉缸、抱瓦等严重问题。

助力转向油现在小汽车的转向助力一般还是传统的液压助力,既然是液压的相应的就需要油液介质了。

当然有些车已开始使用电动助力了,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防冻液在散热器和发动机缸体内的通道循环,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液体介质,主要是水和添加剂,因为有防冻的功能,就叫防冻液了。

玻璃水地球人都知道,擦玻璃用的,这下你应该指导在哪里了吧。

机油尺检测机油量的尺子。

用的时候发动机先熄火,拔出机油尺,用一块干净纸巾擦干净上面的油,然后再插入再拔出,看机油的油位,必须在尺子上的两个上下限刻度之间,不能多也不能少。

保险盒里面有很多电气设备的保险丝,还有继电器。

小F一共有两个保险盒,另一个在驾驶室司机左下方。

具体看随车说明书。

进气口发动机进气的入口,这个是优化后的,位置已经提高很多,老款车的进气口位置比较低,涉水时发动机容易进水。

史上最全发动机内部各个零部件名称构造分解图,一目了然汽车!

史上最全发动机内部各个零部件名称构造分解图,一目了然汽车!

史上最全发动机内部各个零部件名称构造分解图,一目了然汽车!发动机由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五大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和点火系统)组成。

下面我们开始图解:一、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机体组、曲轴飞轮组和活塞杆组。

1、机体组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油底壳、气缸盖罩以及主轴承盖等组成。

气缸体:发动机的主体,将各个气缸和曲轴箱连为一体,是安装曲轴、活塞以及其他零部件和附件的骨架。

按照气缸体的排列方式可分为气缸体有直列、V 形和水平对置三种形式。

气缸盖:气缸盖的作用是密封气缸,与活塞共同形成燃烧室,承受高温高压燃气压力,也是配气机构的载体。

气缸垫:又称气缸衬垫,位于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其作用是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气缸漏气和水套漏水等。

油底壳: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

其作用是密闭曲轴箱作为储油的外壳,防止杂质的进入。

气缸盖罩:位于发动机上部,是盖在气缸盖上的罩壳,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杂质的进入。

2、曲轴飞轮组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曲轴带轮与正时齿轮等组成,安装在气缸体上面。

曲轴:承受来自连杆的力,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

飞轮:安装在发动机后方,拥有一定的重量,有储能的作用。

也是离合器的安装部件,其上的齿圈为带动发动机运转的齿圈。

曲轴带轮:带动其他发动机附件的动力来源,依靠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水泵、压缩机、方向助力泵等。

其上有缓冲减振装置,是为了减少因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冲击振动。

曲轴正时齿轮:将动力传给凸轮轴的正时齿轮,使发动机能稳定运转。

3、活塞连杆组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瓦和连杆瓦盖等组成。

活塞:发动机气缸中往复运动的机件。

活塞顶部是组成燃烧室的主要部分。

活塞环;嵌入活塞槽沟内部的金属环,分为气环和油环。

活塞销:用来连接活塞和连杆,把活塞承受的气体作用力传给连杆。

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并将活塞所受作用力传给曲轴,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

汽车发动舱设计指南

汽车发动舱设计指南

文件编号:版本号:发动机舱设计指南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目 录1 发动机舱概述 (1)1.1 发动机舱定义、构成与分类 (1)1.1.1 发动机舱定义 (1)1.1.2 发动机舱构成 (1)1.1.3 发动机舱分类 (1)1.2 发动机舱设计要求 (1)1.2.1 发动机舱通用要求 (2)1.2.2 发动机舱功能要求 (3)1.3 发动机舱典型结构、工艺及材料介绍 (3)1.3.1 典型结构 (5)1.3.2 典型工艺 (6)1.3.3 材料介绍 (10)2 发动机舱设计流程 (14)2.1 发动机舱设计过程介绍 (14)2.1.1 前期研究阶段 (14)2.1.2 概念设计阶段 (14)2.1.3 详细设计阶段 (15)2.1.4 设计验证阶段 (16)2.1.5 认证&生产准备阶段 (16)2.2 发动机舱开发各阶段输入/输出内容定义 (18)3 发动机舱详细设计 (20)3.1 编制DCD (20)3.2 选型及布置设计 (20)3.3 典型断面设计 (21)3.3.1 典型布置断面 (21)3.3.2 发动机舱断面的具体要求 (22)3.5 主构件详细设计 (29)3.5.1 前纵梁总成设计 (29)3.5.2 前围板总成设计 (32)3.5.3 前轮罩总成设计 (36)3.5.4 空气室总成设计 (37)3.5.5 前端钣金模块设计 (40)4 发动机舱设计评审及验证 (45)4.1 设计验证内容及方法 (45)4.2 设计评审 (46)5、发动机舱典型设计案例 (48)5.1 前期研究阶段 (48)5.1.1 对标车分析 (48)5.1.2 可行性研究报告 (48)5.2 概念设计阶段 (49)5.3 详细设计阶段 (54)5.3.1 ET数据发布 (54)5.3.2 零部件技术文件发放 (54)5.5 认证&生产准备阶段 (59)6 发动机舱常见问题 (60)6.1 前端钣金模块损坏严重 (60)6.1.1 问题描述 (60)6.1.2 原因分析 (61)6.1.3 解决方案 (63)6.1.4 经验总结 (64)6.2 减震器支座焊点开裂,车身连接螺栓移位 (64)6.2.1 原因分析 (64)6.2.2 经验总结: (64)6.3 发动机舱漏水 (64)6.3.2 经验总结 (64)6.4 蓄电池支架开裂 (65)6.4.1 原因分析: (65)6.4.2 经验总结 (65)附 录 A (66)前 言本指南适用于承载式且发动机前置的发动机舱结构设计。

整车机舱布置基本知识解析

整车机舱布置基本知识解析
度悬设架为硬0度点及副车架定义
悬架硬点及副车架定义根据车型开发形式,存在以下三种定义方法
1、平台沿用车型开发,可直接沿用悬架硬点,副车架及硬点坐标可根据布置需要做局部调整,调整后需进行悬架性能计算,判断调
整是否合理 硬点编号
定义
M11
M15
Pt.15 转向拉杆与 转向节连接
点15 (42.019,589.167, 609.264) (42.019,589.167, 609.264)
动力总成位置定义
动力总成位置定义别分为X向位置定义,Y向位置定义、Z向位置定义
1、动力总成X向位置定义
动力总成X向位置定义,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大系统的布置空间 1)冷却模块位置定义 a 冷却模块尺寸初定义: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模块、散热器模块、风扇、中冷器(涡轮增压)及油冷器(某些自动变速 箱),这些尺寸的定义需要根据发动机参数、变速箱参数与底盘、电器、发动机、变速箱部门充分沟通后由各部门提供可 沿用模块或概念尺寸模块以做好布置空间保护 b 冷却模块X向位置初定义:根据前面定义的动力总成沿用初步定义的位置,根据动力总成与冷却模块经验间隙30mm,初 步确定冷却模块X向位置 2)前保横梁截面位置定义 a 根据1)步中确定的冷却模块位置,考虑到低速碰撞的要求,前保横梁截面参考公司碰撞较好的车型及BENCHMARK车 来设计,与冷却模块的最小间隙保证在70mm以上(建议参考公司碰撞较好的车型及BENCHMARK车来确定),从而确定 前保横梁X向位置 b 考虑碰撞器撞击高度,前保横梁截面中心线距离满载地面的高度推荐在457~502之间(建议参考公司碰撞较好的车型及 BENCHMARK车来确定),此处需做碰撞器高度校核图 3)前保截面位置定义 a 前保截面X向位置初定义,根据2)步确定的前保横梁截面位置,考虑前保与前保横梁之间在碰撞器中心线附近一般布置 有高200mm,厚45mm吸能块,因此前保与前保横梁的间隙至少保证在50mm以上 b 前保截面Z向位置初定义,根据前保的法规要求:前保上边沿离满载地面高度≥420mm;下边沿离满载地面高度≤380mm c 前保截面形状尺寸及造型确定需考虑因素:

汽车整车装配-发动机总成的装配

汽车整车装配-发动机总成的装配

3、安装开口销及六角开槽螺母,如图(c)所示,用电动拧紧机将螺母拧紧,扭矩大小为35±3Nm。 4、将转向管柱下轴节叉套入转向器输入轴上,并紧固螺栓,如图(d)所示。
(c)安装开口销及六角开槽螺母 (d)将转向管柱下轴节叉套入转向器输入轴上
七、动力总成装配 1、将动力总成装配台移动置车辆发动机舱,调整动力总成位置,举升动力总成使副车架、放入车身连接点,变速器支点放入左悬置支架内。如图(a)所示。
1-转向器总成; 2-六角开槽锁紧螺母(2颗); 3-开口销(2颗); 4-六角头螺栓、弹簧垫圈和平垫圈组合件(4颗) 机械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转向器的装配步骤为: 1、将转向器与前副车架总成连接,如图(a)所示。 2、将转向器左、右外拉杆总成从转向节安装孔中同时插入,如图(b)所示;
(a) 转向器与副车架连接 (b)转向器外拉杆与转向节装配
(d) 动力总成合装固定点III (e) 动力总成合装固定点IV
THANKS
END
YourName
@YourName
驱动轴总成(左)
驱动轴总成(右)
六角法兰面螺栓
锁紧螺母
锁紧螺母
驱动轴结构示意图
装配步骤如下: 去掉变速箱上的防尘堵盖,将驱动轴装配护套装配到变速箱的驱动轴装配孔中,然后将驱动轴总成插入到变速箱传动轴孔中,如图(a)所示,并将传动轴放平,旋入变速箱中。驱动轴端部装配后,取下传动轴装配护套。如图(b)所示。传动轴装配护套保证传动轴头部不接触到油封唇边。
动力总成与车身合装示意图
二、发动机和变速器装配 首先将变速器与发动机对正,然后用9颗螺栓连接和固定安装发动机缸体与变速器壳体连接,如图所示。
固定螺栓位置示意图
发动机和变速器安装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lian检测规范试验以16Km/h的速度以40%重叠与刚 性壁发生碰撞,考察车辆损坏程度及维修成本分析。 IIHS检测规范中包括四种试验方法: 1)以8Km/h的速度完全正面重叠与刚性壁发生碰撞 2)以8Km/h的速度30度角与刚性壁发生碰撞 3)与模拟保险杠以10Km/h速度正面撞击,模拟保险杠 高度457mm 4)与模拟保险杠以5Km/h速度15%重叠撞击,模拟保 险杠高度406mm
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相关法规:
三者试验考察的内容基本相同: 1、照明灯和信号装置能持续正常工作并清晰可见 2、发动机盖、行李箱盖和车门能正常开闭,汽车的侧 门应在碰撞的作用下不能开启。 3、供油和冷却系统应无泄漏,油路或水路不堵塞,其 密封装置与油箱和水箱盖能正常工作。 4、排气系统不应损坏和错位。 5、传动系统、悬架系统(包括轮胎)、转向和制动系 统保持良好的调整状态并能正常工作。
前纵梁组成如图:
发动机舱设计-前纵梁
前纵梁截面设计:纵梁截面的形状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它的碰撞吸能效果
常见5种截面,这几种结构所能承受的碰撞力不尽相同,假定A截面的是1的话,B的大约是 在0.69,C的是1.07,D的为1.14,E的为1.15。 A和B截面形式的纵梁对于发动机舱零件安装方 便,制造工艺简单,D和E截面形式的纵梁相对复杂,因此A和B截面经常被采用。 Audi A8的 纵梁前部就采用D的圆管的结构。
除Allian以16Km/h速度40%offset碰撞刚性壁,吸能盒完全折叠变形。
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相关法规:
30度角碰撞区域要求有足够的要求支撑并吸收碰撞能量,横梁本体超出角碰撞区域100mm,并 留有不少于60mm的吸能块厚度。
另:前保横梁截面尺寸选择可根据参考样车的尺 寸及CAE分析结果确认,设计可以初步选择截面 大小120mm x 85mm,并给吸能块留100mm的 布置空间。
发动机舱设计-前碰撞(高速)
检测标准:北美IIHS、欧洲EuroNCAP、中国C-NCAP,主要考察假人伤害值:头颈 部伤害值和胸部伤害值及小腿、脚、脚踝伤害值。 关注扣分项: 1、A柱后移量100mm内不扣分,100-200mm线性从1-2 扣分,最高扣2分 2、乘员舱的结构完整性被认为不安全,将扣1分 3、脚部空间发生重大断裂,通常是由于点焊接合处的断 裂,得分将被扣1分 4、踏板位移50-175mm线性从0到1扣分,最高扣1分
发动机舱设计-前纵梁
前纵梁的结构布置 3、前纵梁周边条件: 1)转向横拉杆包罗面与前纵梁间隙≥10mm
2)轮胎包罗面与前纵梁间隙≥10mm
C A B A B C
发动机舱设计-前纵梁
前纵梁的结构布置 4、前纵梁设计要求吸能区要比后部软,保证前部吸能区一层层折叠,确保最佳的吸能效果
a、前纵梁后部增加加强板以加强后部的强度,前部吸能区相对较软 b、激光拼焊技术应用:前部用软点的材料后部用硬些的材料 c、前纵梁分两件点焊而成,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前软后硬。 d、前部吸能区设计Z向的变形诱导槽
发动机舱设计—前轮罩
前轮罩与前轮包罗面间隙大于10mm
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高度布置
摆捶、模拟保险杠及可变形壁障试验规范中,碰撞器高度设置有要求。 a、摆捶撞击的高度范围:445±57mm,适合欧洲及北美; b、完全正碰模拟保险杠横梁的高度范围:457±50.5mm,适合北美; c、15%重叠模拟保险杠横梁的高度范围:406±50.5mm,适合北美; d、40%可变形壁障高度范围:200mm~530mm,适合欧洲及北美。 北美前保横梁中心线离地高度406.5mm≤H≤456.5mm,欧洲前保横梁中心线离地高度 388mm≤H≤502mm,满足北美高度布置要求的前保横梁,同时可以满足欧洲高度布置要求。
发 动 机 舱 总 成 设 计 讲 解
发动机舱设计--构成
发动机舱是动力总成的主要承载部件,也是前碰撞整车安全的主要吸能部件。发动机舱一 般由左右前纵梁总成、左右轮罩总成、前保横梁总成、前挡板总成、前风挡下横梁总成所构成。
发动机舱设计-前碰撞(高速)
前碰撞强制法规范:FMVSS208、ECE R94、CMVDR294(GB11551 )
发动机舱设计-前纵梁
前纵梁功能:承担来自前悬架系统、发动机的工作载荷、前碰的主要吸能结构。
A、吸能区1:前碰撞最重要收能区域,理想折叠形式为手风琴式的变形最大程度吸收能用 量,并为安全气囊匹配提供合适的加速度值 B、动力总成安装区:发动机匹配提供理想的纵梁刚度,足够强度保证动力总成不后窜 C、吸能区2:动力总成与前挡板之间,在撞碰时希望适当变形参与能量收吸。 D、纵梁折弯区:由于前纵梁与底板的高度差,在力传导中此处极易弯折,造成前挡板较 大的入侵量,此处设计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支持前纵梁的变形。 E、与底板搭接区:前纵梁的撞碰剩余能量传导入底板的重要搭接区,要求较高的搭接强, 需要至少两排焊点
发动机舱设计-前挡板
前挡板上部,也称前风挡下横梁,前风挡排水
前挡板上部,也称前风挡下横梁,空调进气口
空调进气口一般设计成翻边孔,大小可根据进气量计算得到,要求翻边高度5mm以上,滤清器固 定方案可选用焊接T型钉N90149502固定。为了从前风挡流下的水不流入滤清器上,要求在滤清器 的正上方要求有下装饰板或是钣金遮挡。
5、试验中车门打开,整个试验至少要扣1分,每打开一 个车门(包括后门)将要被扣1分。
从车身的角度分析前碰撞主要有: 结构完整性的损坏根据特征鉴定,例如: 1)门锁和铰链失效。除非门充分的保留在门框上。 1、前纵梁变形模式(手风琴折叠变形) 2、碰撞加速度波形(匹配安全气囊) 3、前挡板入侵量 4、发盖刺入前风挡玻璃 5、A柱折弯程度 6、A柱后移量
低速碰撞要求前保横梁分总成具体足够的强度,一般选择材料1000MP以上。一般发生碰撞时横梁 会折弯,左右吸能盒发生轻度变形。除Allian以16Km/h速度40%offset碰撞刚性壁,吸能盒完全折 叠变形。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相关法规:
低速碰撞要求前保横梁分总成具体足够的强度,一般选择材料1000MP以上。一般发生碰撞时横梁 会折弯,左右吸能盒发生轻度变形。
发动机舱设计-前保横梁
前保横梁结构组成:
前保横梁分总成、左右吸能盒、及安装板组成;前保横梁分总成从工艺上分冲压焊接成型 和滚轧成型两类。
1、冲压焊接成型由多个冲压件焊接而成,其优点结构灵活,可变截面设计,冲压件自制生 产。缺点是材料利用率低,由多件零件焊接而成,重量较大,高强度钣金冲压成型困难。 2、滚轧成型是由钣金等截面由滚轧模具成型,优点材料利用率高,可设计成单个零件,重 量轻,可适用于特高强度的钣金成型。
前纵梁理想变形区段: S1 从横梁的最后端到散热器,主要由保险杠横梁 和横梁安装盒承担,长约150mm S2 轮罩前的纵梁变形区,主要由纵梁、上加强梁 承担能量吸收,长约300mm S3 从动力总成后端到前挡板,主要由纵梁、轮罩、 上加强梁承担能量吸收长约150mm S4 指前挡板充许侵入量,(在Euro-NCAP 偏置碰 时A柱向后的位移量如小于100则不扣分, 如达 到200则扣2分),长可100mm.
前纵梁的结构布置要求: 1、截面尺寸:截面尺寸的大小与碰撞吸能多少有直接关系。在纵梁设计中可以根据整车的目标重 量及参考车型的截面大小初步定义我们纵梁截面的大小。在相同的碰撞速度下,碰撞能量与整车 的质量成正比E=m.v2/2,因此,整车的质量越大前纵梁截面尺寸设计也应该相应要大。
发动机舱设计-前纵梁
前纵梁的结构布置: 2、离地高度:吻合各法规碰撞器高度要求,理想高度与前保横梁中心高度一致。 摆捶、模拟保险杠及可变形壁障试验规范中,碰撞器高度设置有要求。 a、摆捶撞击的高度范围:445±57mm,适合欧洲及北美; b、完全正碰模拟保险杠横梁的高度范围:457±50.5mm,适合北美; c、15%重叠模拟保险杠横梁的高度范围:406±50.5mm,适合北美; d、40%可变形壁障高度范围:200mm~530mm,适合欧洲及北美。 北美前保横梁中心线离地高度406.5mm≤H≤456.5mm,欧洲前保横梁中心线离地高度 388mm≤H≤502mm,满足北美高度布置要求的前保横梁,同时可以满足欧洲高度布置要 求。
变形诱导槽 激光焊缝 变形诱导槽
前纵梁内加强板
前纵梁本体
B340/590DP/2.0
B340/590DP/1.8
发动机舱设计—前轮罩
普通轿车一般麦弗逊式和双横臂式前悬架 ,前轮罩的主要功能是安装前悬架并承载整车的重量。
麦弗逊式前悬架
双横臂式前悬架
前轮罩设计要点: 1、前悬架安装点强度----CAE分析 2、前轮胎跳动包罗面空间,要求前轮罩与轮胎跳动包罗面间隙大于10mm 3、shortgun在碰撞的吸能设计,控制前轮的后侵量 4、发动机盖铰链安装点强度碰撞时不后窜导致发盖侵入前风窗
其中,1和2主要取决于前纵梁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前挡板结构设计是车身碰传力路径设计的 重要组成部分。
左/右加强板:在碰撞中把部分力传导到A柱 以支撑前挡板 外加强板:连接左右纵梁在碰撞中维持驾驶 舱的平衡性,并把部分力传到另 一侧
发动机舱设计-前挡板
前挡板上部,也称前风挡下横梁,玻璃安装截面。
玻璃安装面 前盖密封条安装,防机舱废 气通过空气室进入乘员舱
2)在前/后压力下车门卡住或其他失效。
3)仪表盘与A柱接合处分开或接近分开。 4)门缝遭受严重的破坏。
发动机舱设计-理想变形区段
碰撞车身传力的主线: 前纵梁---前纵梁后部---底板纵梁----车身后部骨架
碰撞车身传力的分线: Shortgun---A柱及前门窗台 前纵梁---前挡板内加强板---A柱下部 前纵梁---前纵梁后部---扭矩盒---门槛
流水槽本体 横向封闭截面,提高侧向刚度
发动机舱设计-前挡板
前挡板上部,也称前风挡下横梁,雨刮安装与运动包罗面,运动包罗面与流水槽间隙大于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