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
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修课论文课程名称:中国戏曲艺术欣赏论文题目: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系别:戏剧影视学院专业:戏剧影视导演班级:导演1班*****学号:***********任课老师:宋向阳日期:2015年10月24日赏析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小时候,就听说过《梁祝》的故事,是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是现如今家喻户晓的凄美故事。
在民间流传已经不止千年的《梁祝》,在戏剧舞台上的历史也有五六百年了,越剧版本的尤为世人称叹!在第一场中,叙述了一位待字闺中的小姐祝英台,非常渴望女子也能和男子一样有着相同的身份和地位,为了争取,她想去读书,可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的,代表封建势力的父亲不同意,因此她设计使得自己女扮男装能去读书,在读书的途中遇到了善解人意的梁山伯.并结伴去书院读书,由于志趣相投便结拜为兄弟,这里为他们产生爱情埋下了伏笔,因为爱情是建立在有共同兴趣和爱好上的。
看的是电影版本的越剧《梁祝》当中的布景相对华丽,且写实,祝英台一身美丽活泼的衣裳,台词彰显出祝英台向往自由的性格,而在初见梁山伯时,她已然当自己是男儿身,聪明伶俐且不怯场,勇敢过人,这些都成为了后来他俩相爱的铺垫。
往后,论梁山伯的才识,是有点察觉到祝英台女儿身的身份的,但却总是随意被祝英台糊弄过去,真让人在旁干着急,两人的走步,情之真切,暗示了很多,举手抬足间皆是情谊。
在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等多场戏中,最为出名且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十八相送”这一场戏。
“前面到了凤凰山。
”“凤凰山上百花开。
”“缺少芍药共牡丹。
”“梁兄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还。
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难。
”“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
”这一段词更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愫已经发酵,送了一程又一程,路上对话缠绵不尽,英台给了无数的暗示,梁山伯的闪躲不敢向前,只当是兄弟之情。
“巍巍兮高山,汤汤兮流水”,高山流水是中国人对知已的评价,也是爱情中的阳春白雪。
平常的心动 永恒的美丽——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 ) 少芍药 共牡 丹 , 唱 缺
与 我 一 同 把 家还 。
《 台 会 》 全 剧 情 节 的 转 折 点 , 好 的 爱 情 惨 遭 楼 是 美
台 ( ) 兄 若 是 爱 牡 丹 , 唱 梁
我 家有枝好 牡丹 ,
梁兄 要摘 也不难 。
伯
心 九 台
伯
扼 杀 。 两 人 抒 发 了一 往 情 深 、 分 难 舍 的 满 怀 悲 愤 。 英 难
是 有 力 的衬 托 , 使 全 剧 的 悲 剧 精 神 更 加 强 烈 , 并 震
f 。
“ 坟碑 , 坟碑 , 兄 你 红黑 两 字刻 两块 , 的刻着 梁 立 立 梁 黑
山 伯 , 的 刻 着 祝 英 台 , 和 你 生 前 不 能 夫 妻 配 , 就 红 我 我
是 死 也 要 与 你 同 坟 台 。 ” 版 删 去 不 用 , 全 剧 有 损 无 新 对
益 , 在 可惜 。 实
责 任 编 辑 : 小 红 刘
象剧 院 演 出 的 《 山 伯 与 祝 英 台 》 1 5 梁 ( 9 2年 出的 新版 《 山伯 与祝 英 台》2 0 梁 ( 0 7年 )
3 7
连 手 中 道 具 扇 子 也 成 了蝴 蝶 形 象 的 载 体 — — 向往 生 命
自 由 的 象 征 , 大 强 化 了 原 版 “ 白蝴 蝶 玉 扇 坠 ” 结 大 雪 和 尾 双 双 化 蝶 的 意 蕴 意 境 , 唤 人 间 真 情 至 爱 , 使 整 个 呼 并
演 出更 具浓 郁 的 民间色彩 , 抒 情 , 浪漫 , 美丽。 更 更 更
台
伯
伯
( ) 家牡 丹 虽然好 , 唱 你 可 惜 是 路 远 迢 迢 怎 来 攀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中学语文论文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许孝梅彩虹万里鲜花开,花间蝴蝶成双对;千年万年不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写完乐曲总谱说明文字之后,浮想联翩的作曲家感慨地题上这四句颂词。
正如他们所期待地那样,这部以颂词尾名题句、被国外听众称为“歌颂蝴蝶爱情”的交响音乐作品,不仅以鲜明的主题: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追求纯真爱情,控诉封建社会对一对纯情男女迫害,表现青年男女对封建势力的抗争,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并以其悠美动人的音乐,一直长久不衰地在中外音乐舞台演奏,扇动着音乐的翅膀,从中国飞向了世界。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民间故事,曾在全国各地长期流传,许多说唱艺人和地方戏曲都常表演这一家喻户晓的题材,新中国成立后还为它拍摄了彩色戏曲艺术片。
然而用外来纯音乐形式———协奏曲来表现这一故事,则是一项引入注目且颇具难度的崭新课题。
它的完成不能不说是音乐界的创举。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为素材,采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和民族器乐演奏技法与奏鸣曲式(西方音乐体裁的一种)结构布局相结合的形式写成,是一部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全曲依据故事的三段主要情节“相爱”、“抗婚”、“化蝶”而安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呈示部”,乐队演奏出引子,长笛轻快活泼的旋律与双簧管柔美抒情的曲调在和声衬托下交相辉映,描绘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美好园林风光。
接着乐曲进入主部,独奏小提琴奏出优美纯情的爱情主题,以及象征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友情的与大提琴对答的段落。
经过小提琴的一段精彩独奏,乐曲进入回旋曲性质的副部,先出现一段活泼轻快的旋律,接着又现出一段酷似古筝演奏音型的对应旋律,生动而形象地表现出两人三年同窗、追逐嬉戏、情同手足的幸福情景。
乐曲随后是结束部,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私语所表现出的难舍难分乐意,将两人真挚的情谊拓向到更深沉的境界。
突然,打击乐器演奏出阴森可怕的声响,不祥之兆,随音而起。
乐曲进入第二部分“展开部”。
《第五单元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聆听并记录学生需在家中通过音乐播放器或在线音乐平台,完整地聆听《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至少两次,并记录下自己对于曲调、节奏、情感等方面的初步感受。
(二)知识探索学生需搜集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作品创作背景、故事情节、作曲家简介等,并整理成简短的文字说明。
(三)创作分享结合自己对曲目的理解,学生可尝试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对音乐中某一场景或情感的理解,并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四)家庭互动与家人分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和音乐,鼓励家人共同探讨音乐中的情感和表现手法。
三、作业要求1. 聆听需专心致志,记录详细真实,能够反映出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2. 知识探索要全面,不仅了解作品本身,也要对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有所认知。
3. 创作分享要有创意,形式可以是绘画或简短的文字描述,表达要准确且富有情感。
4. 家庭互动环节要积极参与,促进家庭音乐文化的交流。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记录的真实性、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创意的表达进行综合评价。
优秀的作业将作为课堂展示的范例,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奖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提出的问题或困惑,教师将给予解答和指导。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作业心得,促进学习经验的共享。
4.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收集学生作业,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于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化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培养音乐审美和表达能力,以及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曲目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曲目摘要:一、概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及意义二、分析曲目中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三、探讨曲目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四、评价《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古典音乐史上的地位五、总结曲目给现代人的启示和价值正文:在中国古典音乐中,有一部堪称经典的曲目,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部作品,解读其背后的故事与音乐魅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绘中国古代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悲剧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自幼相识,共同学习、成长,最后因家庭原因导致悲剧结局的爱情故事。
这部作品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面对命运不屈的精神。
在音乐创作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民间曲调等,同时结合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手法,使作品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曲目中的主题旋律优美动听,充满哀怨之情,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无法割舍的爱情。
此外,作品中还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音效,如鸟鸣、风声等,以展现故事背景的自然风光,增强音乐的立体感。
在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方面,《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达了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以及对美好生命价值的追求。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古代社会封建礼教对个体命运的束缚,同时也展现了二人坚定的爱情信念和勇敢追求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古典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作曲家何占豪、陈焕庭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交响音乐的瑰宝”。
这部作品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故事与现代音乐创作相结合,为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后,许多作曲家受到这部作品的启发,纷纷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推动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
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部作品,通过其深刻的故事背景、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动人的情感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瑰宝。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典爱情故事的代表之一。
此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原梁山伯与一个江南祝英台两位少年男女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传奇般的爱情经历及不幸分离的悲剧结局。
这是一个描写了爱情、梦想、希望和不幸的故事,它所表达的情感深刻人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先,本故事所塑造的两个主人公,梁山伯和祝英台,是极具感染力和真实性的形象。
梁山伯是一个善良、朴实、才华横溢的男孩,他勇敢、聪明,天生伶俐,以抒发对祝英台深情种起鸣琴慨叹。
祝英台则是一个机灵、果断、待人热情的聪明女孩,她有坚强的生命力,懂得把握时机,尽力争取爱情和自由。
从她们的性格、言行、思想、艺术等多个方面的生动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巧妙把握和深刻塑造。
这种塑造方式,既从人物的性格、语言和行动等多维度刻画人物形象,又营造了梁祝爱情的真挚和深刻之感。
其次,本故事的情节策划和结构设计也十分精妙。
它循序渐进地铺陈故事发展,从两人相遇,到彼此相知,再到相恋,最终无奈分别。
这样一个情节设置,既贴合爱情故事的情感曲线,也自然地展现了梁祝爱情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特别是在人物冲突、情感矛盾、心理变化、故事高潮等方面,作者处理得相当到位。
不管是天边的光芒、云雾编织成的鬼簇还是春江水暖鸟飞回,都是表现作者深入人心的感人笔触。
最后,本故事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
这个故事不仅将中华文化的浪漫情怀和宗教意象表达得淋漓尽致,还融合了哲学、道德、艺术等诸多方面的思想。
它不仅传递了爱情、家庭、人性、自由等方面的价值观,还匠心独运地借助寓言、象征、寄托等手法,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人生和更高追求的思考与追求。
如祝英台把自己的心思刻在刻石上,表达了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在了纪念之物上的观念,梁山伯墓前开花,更是表达了对梁山伯和祝英台美好爱情的美好哀思和纪念。
综上所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感人至深、生动具体、文化深厚的作品,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经典的爱情表达,具有着广泛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第五单元 欣赏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更深入的理解,包括其主题、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
2. 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包括对音乐结构的分析、情感表达的感受等。
3. 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作业内容1. 听写作业:学生需完整听一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要求能够描述出音乐的主题、情感表达和音乐风格。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结构,包括其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要求能够理解并分析音乐的结构,讨论后小组内部互相分享和交流。
3. 角色扮演:学生选取《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一个片段,尝试进行角色扮演并录制下来。
这个作业需要学生投入情感,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4. 艺术创作:学生以自己的方式,用画笔、手工制作或者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和感受。
这可以是他们对故事情节的描绘,也可以是他们对音乐主题的视觉表现。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每个学生都需要独立完成这份作业,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的成果。
2.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和互相学习。
3. 记录反馈:听写作业和艺术创作需要学生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创作过程,以便于后续的作业反馈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提交:学生按时提交听写作业、小组讨论的成果、角色扮演的视频和艺术创作作品。
2. 评价标准:评价将基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分析、小组讨论的成果、角色扮演的表现和艺术创作的原创性。
3. 反馈与指导: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要反思自己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自己的收获、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小组内部分享:小组内部分享各自的感受、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表现,促进小组内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赏析《梁祝》创作于1959年,它取材于同名民间爱情传说,在题材的民族化上占尽了先机。
全曲的音乐语汇大量借鉴吸收了我国民族戏曲――越剧的唱腔音乐素材,在乐曲结构上,以民族音乐的严谨连贯为特点。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是“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认为,它“给交响乐的民族化开辟了一片新的田野”,“为西洋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具有典范性的道路”。
在国外它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的伟大的艺术”。
它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笔者认为在于题材内容扣人心弦,画面展示惟妙惟肖,中外艺术巧妙结合。
一、作曲家生平简介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冬他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何占豪1933年生于浙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后改编过琵琶、古筝、二胡、高胡、革胡及钢琴的五重奏版本。
其主要作品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二、《梁祝》乐曲的结构这首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奏鸣曲式是以对比、发展与统一原则为基础的一种曲式。
它善于表达人物的内心变化与事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富有戏剧性的大型曲式结构形式,往往用于奏鸣套曲及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
呈示部中有主、副两个主题,也称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它们之间往往是对比性的。
展开部一般是将呈示部中的两个主题加以发展,达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再现部是经过陈述与发展后主题趋于平和、统一,具有明确的结论性的意义。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它具有民族特色,这部作品在艺术处理上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用小提琴和大提琴“对话”的形式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梁山伯与祝英台》
主备人:郑虹课型:新授课时间:年月日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二、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首,大家都比较熟悉。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用音乐表达的《梁祝》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
(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
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
(2)乐曲的创作背景。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
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1)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
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中似乎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
(2)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3、
再现部—化蝶。
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
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
2、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学生讲述或用歌声表达等等,)
(1)学生讲述。
(2)学生演唱《化蝶》。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
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让我们带着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吧! (播放歌曲)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