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虚词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课件知识点——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
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6、溱与洧,浏其清矣
2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变式训练】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变式训练】
答案:
1—4: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他们的”“它
的”; 5—7: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 8:第一人称代词“我”; 9—12:指示代词“那”“那些”;
13:指示代词“其中的”;
【变式训练】
27—29:在单音节形容词和象声词之前,起强调
作用;
30—32:句中无实意,凑足音节;
33:表示疑问语气。
解析:其字的主要用法。A代词,代第三人称,他
(它),他(它)的。B代词,代第一人称,我,
我的。C作指示代词。D作连词。E语气副词。 总结点评:明晰“其”字的文言用法。
可译为“吧”“啊”
解析:1、“而”,作第二人称代词,通“尔”,你、你 的。2、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 等。3、助词,副词词尾 总结点评:明晰“而”字的文言用法。
表假设的文言虚词
【变式训练】
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二、表示假设关系的文言虚词列举 1、而;2、其;3、若;4、则
兼爱ppt课件高中虚词

介词
时间介词
表示时间关系的介词,如:在、 于、自、从。
பைடு நூலகம்
方位介词
表示方位关系的介词,如:在、对 、向、从。
方式介词
表示方式的介词,如:以、按照、 通过。
连词
并列连词
连接并列词语或句子的连词,如 :和、与、及、或者。
转折连词
连接转折关系句子的连词,如: 但、然而、却。
因果连词
连接因果关系句子的连词,如: 因为、所以、于是。
兼爱PPT课件-高中虚词
目录
• 虚词综述 • 常见虚词类型 • 虚词在高中语文中的运用 • 兼爱思想在高中虚词学习中的应
用 • 兼爱思想在古文阅读中的应用
01
虚词综述
什么是虚词
定义
虚词是没有完整词汇意义,但有 语法意义的词。
特点
虚词在句子中主要起连接、辅助 、强调等作用,是构成句子语法 结构的重要元素。
兼爱思想在古文阅读中注重修辞手法的分析,通过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理解文 章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
探究古文的行文特点
兼爱思想强调对古文行文特点的探究,通过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语言等行文特点,理 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意图。
兼爱思想在古文阅读中的价值
丰富教学内容
兼爱思想为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丰富 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选取含有兼爱 思想的古文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 深入探究其中的思想和情感。
05
兼爱思想在古文阅读中的应 用
兼爱思想在古文阅读中的作用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兼爱思想强调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通过深入分 析文章的思想、结构、语言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 读理解能力。
增强文化素养
兼爱思想融合了古代文化的精髓,通过阅读含有兼爱思想 的古文,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 文化素养。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虚词

• (3)表感叹 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祈使。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毋从俱死也。
•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十二、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剑舞。《鸿门宴》
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 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 赋》)
六、若
1.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你的。
2.动词,像、如同;比得上 3、连词 (1)表假设,“如果”“假设” (2)表选择 ,“或“或者”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或者
某所,而 母立于兹 而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 复音虚词(不译) 【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臣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二、何
1、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哪里、 什么 2、疑问副词,放在句前或谓语前,译为怎 么、多么、怎么这样等; 3、复音词 [何如][奈何][若何] ,译 “怎么样”“怎么办” “为什么”等;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无何]译“不久” ;[何乃]译“怎能”
七、所
1、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 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 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 事物”、“所……的情况”等。
2、为+所,表被动 3、所+以,①……原因;②用来……的,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
4、名词,地方。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课件)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城:确实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1.“说”通“悦”,高兴。 2.“反”通“返”,回来。 3.“振”通“震”,害怕。 4.“庭”通“廷”,朝廷。 5.“还”通“环’,绕。 6.“卒”通“猝”,突然,仓猝。
赢粮而景从
译:人们挑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贾谊《过秦论》)
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②名词作状语 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 饰或限制的作用。
(2)词类活用的分类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坚,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铠甲。
③形容词作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 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
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
示仇恨、怀恨。
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 表示品德低,含贬义。 不开。
古今异义词的判定方法
(1)区分所给成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古代汉语往往以单 音词为主,双音节往往有其固定的义项。
般包含在古义当中。
以东”,今义特指“山东省”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了今天却变成另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今义转移为偷窃。
词义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全版.ppt

《烛之武退秦师》 1、《左转》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 体史书。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位。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 称。 5、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 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课件
课件
所
(三)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 用,文言中也常见。 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 段和凭借。 1、表示原因的如: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课件
13隋书 唐·魏徵等85 14南史 唐·李延寿80 15北史 唐·李延寿100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200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225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150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74 20宋史 元·脱脱等496 21辽史 元·脱脱等116 22金史 元·脱脱等135 23元史 明·宋濂、王袆等210 24明课史件 清·张廷玉、万斯同等332
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
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 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课件 项伯。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 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
高中语文“四两拨千斤”——虚词ppt3 人教课标版最新精品课件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 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 存在、能、可以。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 词。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
今天 仔细 想 互相 噫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副词
语气词
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的”的后面能不能添相应的名词。能添加的是 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了的, “的”是助词,没改变的是语气词。
书
这本书是图书馆的。 助词,的字结构 这是图书馆的书。 助词,定语标志 关于科技方面的书。 助词,定语标志 昨天我去过图书馆的。 语气词
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 国家将在西部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 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 力去市场拼抢厮杀谋求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快、灵、狠特点,是 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 然”相对,表示“意外”。选项C中应该是表示意料之外的 意思,故应用“偶然”而非“偶尔”。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明确:左侧句子中加点词是虚词,具体说是虚词中的介词;右 侧句中加点词是实词,具体说是实词中的动词。
高中语文18个文言虚词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语气词 做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做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地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焉
表示判断语气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 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表疑问语气,吗,呢
乎 表反问语气,吗,呢
语气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吧 助词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啊,呀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相当于“于”,在文中有 介词
不同的翻译
词尾 ……的样子,……地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乎:于)(《醉翁亭记》)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捕蛇者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一个“乎”:在。后一 个“乎”:比)(《师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劝学》)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前赤壁赋》)
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 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我的,我(自己),你的,你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这里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加强祈使语气,可,还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
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
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
同学们可以根据各种句式特点,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依据进行归类整理,这样既熟透了课文(所谓拉网式复习),又识别和掌握了常见的文言句式。
用汉语翻译文言句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一般要看分数的设置,判断几个给分点,一般一个给分点是1分,然后判断哪几个重点实词必须解释出来,该句子含有哪几个特殊语法现象,必须通过翻译体现出来,一定要成竹在胸,不然,心中无数,乱翻一气,是没有多少胜数的。
能默写文言名篇高考一般是五句中任选其中四句,4分。
课内课外兼顾。
散文、诗词兼顾。
课内,要注意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
就目前而言,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0 附常见文言虚词: 计 个 见教材(必修)单元知识
之 其 而 则 乃 (第二册)
14
因 表凭借,依靠。如:因人之力而敝(破坏)之。
介词,依照、根据。如: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又 :趁着,如: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因击沛公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沿袭:蒙故业,因遗策。
介词:由于、由、通过。如: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副词:于是、就。
1. 相如因持璧却立。 2. 秦军解(松懈),因大破之。
15
与
先看例句:
如: 欲加之最,其患无辞乎?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6
而: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可作连词,
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如:
余知而无最也。
(你)
故其国富而兵强。
(并列、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而且)
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 (却)
林木茂而斧斤至矣。
(于是)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 (如果)
于其身也,则耻师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⒌表并列。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
乃:
☆作副词,
于是,这才: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却,竟然: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第二人称代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判断:
其实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这很容易记!
乃夷门抱关者也。
9
讲解:以 于 然 若 为 因(见第三册P312-323)
★连词:格式为“修饰语+而+中心词”
如:⑴ 人立而啼。
⑵ 吾恂恂而起。
7
则:可作名词,“准则”,如“以身作
则”;
作动词,“效法”。
以作虚词为主,有下列用法:
⒈乃、是、就是,可 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⒉连词。相当于“就、 便、那么”。
故木受绳则直。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⒊连词,表转折。 ⒋连词,表假设。
连词,相当于“而”,只表并列,
如:夫夷以近,则险以远。 表示在……时候,
与方位名词配合使用: 以上,以东。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 正月生于邯郸。10
于:
介词,译为:在、从、到、向、对于。
如:达于汉阴;
不求闻达于诸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复音虚词“于是”: 1、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吾父死于是。 2、同现代汉语的“于是”: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作动词,认为、以为,如:不以为然。
以:
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作介词,如: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又表目的:楚人伐宋以救赵。敛资财以送其行。
表原因,另有复音虚词“是以、以是”,作“因此”解。 如: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
介词“用”,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表凭借……身份、按照。
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
2.所以→表原因: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表凭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3.为+所→行将为人所并。 为天下(所)笑。 另:作名词,表处所: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以 于 然 若 为 因 (第三册)
所者何且
(第四册)
也矣焉乎
(第五册)
与 (单元知识未介绍)
3
讲解: 之 其 而 则 乃 (第二册)
之:是一个多类词,主要有三种用法。
1、作代词,在动词或介词后,相当于“他(们)”、 “她(们)”、“它(们)”。
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称代词 均之二策 ---指示代词
A、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给)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
总CD、、结呼玉:尔斗此而一处与双之,的,欲“行与与道 亚”之父均人。为不动受。词,但应记住还有:((赠给送))
◇参加,读yù:蹇叔之子与师。 ◇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此外——
句末语气词,读yú,表疑问或感叹,常通“欤”。
如:若夫淫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13
为
⑴动词,这较为常见,
如“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统治)
⑵ 又表被动,上例中的“为……所”即是。
⑶介词:给、向、对、替。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为击破沛公军。
⑷也可表目的,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⑸ 表语气:何辞为?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主语>
<谓语>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最之有?
哈, 我知道了!
◆语气助词: 怅恨久之 顷之 5
其:可作代词,代人、事、物等。
如:其将归见其亲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又代“其中的”,如: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作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句中语气副词:表猜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
介词:表比较,解作“胜过、比”。 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表被动,引出动作的施动者。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1
然
1.作动词:燃烧,即后来之“燃”。
2.是的、对的;认为……对的:成然之。 3.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如: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4. 复音虚词“然则”:这样……那么
如: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必多(赞赏)也。 然则何时而乐也?
复音虚词:孰与、与……孰,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吾孰与徐公美?
介词:跟、和、同,如:……,与曹操共争天下。 16
17
讲解:所、者、何、且(第四册P299-304)
所: 所+动词 “所以”连用
“所”字的用法基本就这三种。
例:
为+所
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 如: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5.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如:杂然相许。
烨然若神人
12
若 像、好象,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更若役,复若赋,则若何?
表假设,如果,
如:1、天若有情天亦老;
2、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复音虚词“若夫、至若”,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 意思为“至于说到……”。
2、作动词,相当于“去、往、到 ……去”等 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
之: 3、作助词,如作结构助词,或补充音节。
◆定语的标志: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
如: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日之事如何?
◆取消句子独立性:格式——主语+之+谓语,不译。
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水也。
<主语>
<谓语>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