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学大纲
网络仿真与模拟验教案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网络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3. 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仿真软件进行网络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概述1.1 网络仿真的定义1.2 网络仿真的作用1.3 网络仿真软件分类及特点2. NS-2网络仿真软件2.1 NS-2简介2.2 NS-2的安装与配置2.3 NS-2基本操作3. 网络仿真实验设计3.1 实验需求分析3.2 实验方案设计3.3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4. 网络仿真实验案例分析4.1 案例一:单播路由实验4.2 案例二:组播路由实验4.3 案例三: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5.1 实验报告结构与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仿真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网络仿真实验。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仿真实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材或指导书。
2. NS-2网络仿真软件及其安装包。
3. 网络仿真实验案例及实验数据。
4.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参与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4学分)2. 授课方式: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3. 授课时间:第1-8周,每周4课时七、实验要求1.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2.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纪律,不得随意操作他人计算机。
3. 实验报告需在实验结束后一周内提交。
八、实验内容1. 实验一:NS-2安装与基本操作80分钟2. 实验二:单播路由实验90分钟3. 实验三:组播路由实验90分钟4. 实验四: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90分钟九、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1. 实验一:9.1 安装NS-2软件9.2 配置NS-2环境9.3 运行NS-2示例脚本2. 实验二:10.1 设计单播路由实验场景10.2 配置网络参数10.3 运行仿真实验10.4 分析实验结果3. 实验三:11.1 设计组播路由实验场景11.2 配置网络参数11.3 运行仿真实验11.4 分析实验结果4. 实验四:12.1 设计网络攻击与防御实验场景12.2 配置网络参数12.3 运行仿真实验12.4 分析实验结果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五个部分。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

《建模与仿真》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模与仿真课程代码:INDE2038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6学时开课学期:第七学期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大纲执笔人:杨宏兵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建模与仿真》是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课程,是工业工程系的专业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运用仿真技术来发现生产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现,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
课程以制造型生产企业为核心,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阐述了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生产企业分析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其内容涉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分析中的作用和原理、仿真软件的介绍,重点介绍排队系统、库存系统、加工系统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分析。
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堂教育和上机训练,能了解如何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生产系统的布置和调度管理;并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能够实现的功能;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教学方法1、启发式课堂讨论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
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2、重视在教学中加强知识演进的逻辑规律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将Flexsim仿真软件引入教学中。
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能方便的改变系统结构参数,认识复杂系统的动态响应。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历史;掌握系统仿真技术的特点;理解系统仿真的应用;掌握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熟悉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了解系统仿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教学重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系统仿真的优势与局限性;系统仿真的相关技术;教学难点:系统仿真的应用;第二章系统仿真基本知识(6课时)教学目的:了解生产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掌握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仿真的类型;理解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熟悉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深入理解排队论的基本概念,熟悉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掌握到达模式与服务机构刻画的参数,熟悉排队规则与队列的度量;熟悉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掌握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掌握库存系统模型;熟悉库存系统仿真及仿真结果分析;教学重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生产系统建模的方法与仿真研究的步骤;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组成与排队模型的分类;几种常用的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实践的理论分布(定长分布、泊松分布、埃尔朗分布、正态分布等);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方法;教学难点:系统、系统模型、系统仿真等建模与仿真相关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的区别;排队论的基本概念;M/M/1排队系统与M/M/C排队系统的分析;库存系统仿真;第三章随机数与随机变量(3课时)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随机变量(离散、连续),以及连续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理解掌握随机数的概念,熟悉产生连续均匀分布随机数的几种方法,掌握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熟悉随机数的统计检验;掌握各种离散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熟悉非均匀连续分布随机数及其产生方法。
《虚拟仿真实习及实训》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仿真实习及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码:x1103601 1周/1学分适用专业:能源化学工程开课单位:化工学院一、大纲说明(一)适应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二)适应教学计划版本:2018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实习(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1.对指导教师的基本要求(1)熟悉能源化学工程主干课程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操作和生产检测工程实践;(2)具有工业实践工程或科研背景,能够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课程知识结构特征,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3)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并能正确引导学生遵守相关职业规范和道德。
2.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基本掌握化工模拟工厂的工艺流程及操作;在指导下,初步能理解能源领域化工生产和装置操作的工程实践;(2)了解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特征,初步具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能力;(3)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时间、各项规章制度、实习考勤制度,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具备记录、归纳实习日记记录,独立总结完成实习报告,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和请教。
四、实习(实训)内容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周,实习单位包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虚拟仿真中心。
实习内容如下:1.准备好实习服装及用具,在企业人员带领下,参观并了解模拟工厂装置流程。
(支撑毕业要求9-3)2.学会利用电脑3D软件模拟的工厂操作。
3.学会内外操配合进行装置的开工、运行和停工。
(支撑毕业要求9-3,10-1)4. 笔试及实习报告撰写(支撑毕业要求10-1)(1)笔试采取开/闭卷考试形式;(2)学生实习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作业、笔试成绩等五、实习(实训)方式和时间安排实习学生应服从统一的安排,在已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
第一周:(1) 实习动员;(2) 厂方安全教育;(3) 学生分组到各个实习院所实习;(4)实习考核与测试六、实习(实训)考核和成绩评定1.实习考核(支撑毕业要求9-3、10-1)(1)实习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实习任务,并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报告)、平时作业、实习笔试,方可参加实习考核。
《网络工程实训》教学大纲1

《网络工程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近年来,网络仿真试验已成为普通大学本科生、Cisco认证考试等的主要学习途径,《网络工程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将网络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仿真软件NetSim的安装与使用、与NetSim7.02配套的若干CCNA试验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网络工程实训》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前修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原理、操作系统等,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1.熟练掌握网络仿真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熟悉Cisco的部分系列交换及路由产品3.能利用网络仿真软件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图4.能利用网络仿真软件配置网络拓扑图中的设备5.通过完成CCNA的一系列仿真试验深刻理解若干网络原理及理论知识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网络工程实践》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
一般情况下,两个专业都安排18课时,其中讲授10课时,实验8课时。
课时安排及教学方法表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 《Boson NetSim 7.02 CCNA试验指导》2. Boson NetSim 7.02配套指南《Bonson NetSim 入门进阶I/II》六、课程评价1.这门学科的评价依据是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网络仿真与模拟验教案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网络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3. 学会利用网络仿真软件进行网络模拟实验。
4. 能够分析网络仿真实验结果,并提出优化网络性能的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网络仿真的定义、特点和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网络仿真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网络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网络仿真软件的界面、功能和操作方法,让学生熟悉软件的使用。
3. 网络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进行网络模拟实验,掌握实验步骤和技巧。
4. 分析网络仿真实验结果教授如何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数据中发现网络性能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5. 拓展练习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网络仿真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作用和软件操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仿真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步骤。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网络模拟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网络仿真软件:如NS-2、GNS-3等。
2. 计算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操作实践的机会。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网络仿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介绍网络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2. 第3-4课时:进行网络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和技巧。
3. 第5课时:分析网络仿真实验结果,讲解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
4. 第6-7课时: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网络仿真实验。
5. 第8-9课时:组织讨论,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第10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课程考核。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网络模拟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优化方案的提出。
《网络工程实验综合实训》教学大纲(5篇可选)

《网络工程实验综合实训》教学大纲(5篇可选)第一篇:《网络工程实验综合实训》教学大纲网络工程综合实训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工程实验综合实训总学时/总学分:1周适用对象: 网络工程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课程简介介绍了网络设计与系统集成的概念、技术发展和理论基础,然后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综合布线与中心机房设计、高速局域网与系统集成、园区网路由与系统集成、WLAN及有线网无线网的一体化、服务器技术与系统集成、IPv6技术与系统集成、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政务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网络测试与维护等内容。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系统集成工程的实践,为读者提供多个完整的网络工程案例。
这些案例包括数据中心机房设计,校园网系统集成部署,园区网路由冗余、负载均衡及策略路由应用,服务器集群与备份,双栈校园网交换、路由配置,网络安全部署,政务混合云解决方案,以及网络运维管理等。
二、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基本的如VLAN 设置、静态路由及动态路由配置,网络集成系统总体规划、网络集成系统VLAN与IP地址规划、网络集成系统设备选型、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投标书制作,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与延伸。
三、实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序计划实训实训名称实训内容教学目标号学时类别确定系统必须完成那些工作,基本网络工程需求理解需求分析的意义,掌握进行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1 2 型分析需求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清晰和具体的要求理解网络工程总体规划的内容,网络工程总体基本2 6 对整个系统进行规划与设计掌握进行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型与方法理解VLAN与IP地址规划的重要网络工程VLAN设计网络工程VLAN与IP地址规划性,掌握VLAN与IP地址规划的与IP地址规划性原则与方法网络工程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理解网络工程设备选型的意义,设计选型等选择掌握设备选型的原则与方法性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网络综合布线六大子系统的详细设置,传输设计 5 6 与方法,会设计简单的网络综合系统设计介质的选择性布线系统了解系统集成招投标的流程,会工程投标书制设计 6 2 系统集成投标书制作制作简单的系统集成投标书作性四、教材、参考文献1.杨陟卓.《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第3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0 2.李联宁、陆丽娜.《网络工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五、考核方式实训课程考核为综合评分制。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报告

网络仿真和模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网络工程组员(学号):王荣达(13055522)、李晨阳(13055318)、张勇安(13055534)指导老师:郑秋华完成时间2016年6月30日目录网络仿真和模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1)目录 (2)一、NS2模拟环境搭建 (1)1.1安装cygwin (1)1.2安装NS2 (7)二、不同版本的TCP协议仿真模拟 (11)2.1实验目的 (11)2.1实验步骤 (11)2.2实验过程及结果比较 (11)三、添加Ping协议 (18)3.1实验目的 (18)3.2 实验步骤 (18)四、添加Application和Agent协议 (23)4.1实验目的 (23)4.2实验步骤 (23)附录A (29)附录B (32)附录C (36)附录D (46)附录E (47)附录F (50)一、NS2模拟环境搭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比较繁琐,需要根据NS不同版本,下载相关补丁进行修正。
下面介绍在Windows下安装NS-allinone过程。
1.1安装cygwin1)点击安装setup.exe文件,如图1所示:图1 执行setup.exe文件2)请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2所示:图2 安装步骤23)选择“Install from Internet”单选按钮,如图3所示:图3 安装步骤34)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所示:图4 安装步骤4 5)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5所示:图5 安装步骤5 6)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6所示:图6 安装步骤6 7)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7所示:图7 安装步骤78)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8所示:图8 安装步骤89)选择“Curr”,点击“View”按钮,使右方出现“full”,然后把最下角的隐藏过期包组件那个勾去掉,如图9所示:图9 安装步骤910)由于是初次接触该软件,在不清楚各个包作用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包都安装,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如图10所示:图10 安装步骤1011)安装结束后,点击“完成”按钮,如图11所示:图11 安装步骤111.2安装NS21)解压缩并改变路径到ns-allinone-2.35,如图12所示:图12 切换到NS目录2)修改ls.h错误代码行(进入C:cygwinhome/Administartor/ns-allinone -2.35/ns-2.35/linkstate/ls.h 第137行):3)安装指令,进行编译安装,如图13所示:图13 进行编译安装4)重新编译完后,如图14所示:图14 编译结果5)设置环境变量:6)测试NS2是否安装成功,如图15所示:图15 进入图形化接口窗口7)在跳出的对话框中,输入nam,系统跳出一个图形界面,如图16所示:图16 Nam界面8)在窗口中输入gnuplot,结果如图17所示,则NS2安装成功:图17 gnuplot界面二、不同版本的TCP协议仿真模拟2.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如何利用OTcl脚本编写NS仿真案例。
网络模拟和建模课程设计

网络模拟和建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模拟和建模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原理和应用范围。
2. 使学生掌握至少一种网络模拟和建模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简单的网络模拟。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协议和算法在网络模拟中的应用,并能分析其性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模拟和建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网络模拟和建模过程中进行沟通与协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优化网络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实践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可能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确保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模拟和建模基本概念:介绍网络模拟和建模的定义、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网络模拟和建模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模拟和建模工具:讲解常用的网络模拟和建模工具,如NS2、OMNeT++等,并指导学生安装和使用这些工具。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模拟与建模工具3. 网络协议与算法模拟:分析TCP/IP、路由算法等在网络模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协议和算法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协议与算法4. 网络模型设计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优化网络模型,包括模型构建、参数设置和性能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仿真与模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482103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实验学时:1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一、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现代通信网络飞速发展,网络结构和规模日益复杂庞大,开展的网络业务也越来越丰富。
如何以最小的代价组建性能优良的网络,以及快速而准确地从多种网络构建方案选出最优的一种,通过组建实际的网络进行测试是不经济的,当网络庞大时更是不可能实行的,而利用软件仿真却是一条经济的、可行的,而且有效的方法。
通过仿真,不仅可以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设计和规划,还可以开展网络设备及网络协议的研究。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Opnet软件的应用方法以及组网工程的核心技术。
实验教学的任务是:掌握主流网络仿真软件OPNET基本使用方法,包括仿真环境和仿真过程,重点掌握以太网和无线网络的仿真技术,并且在仿真环境下进行关于TCP/IP协议、A TM 协议、MPLS协议和无线局域网协议的网络通信实验。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雄厚理论基础,又有熟练动手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以后能顺利从事网络工程建设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实验,才能使学生深刻掌握Opnet仿真软件的安装方法和基本应用方法。
因此要求学生积极参与Opnet软件的学习与网络建模,学会分析仿真数据,从中找出网络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还要学会利用VC++联调仿真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利用现有模块和自主编程优化网络建模方案。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两个部分,其中实验一为验证性实验,其余为设计性实验,每次上实验课时需要调试出一个结果给老师检查,并在课后提交实验报告;在进行设计性实验之前,需要先行准备好设计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以4-6人为一组,在上实验课时提交初步的设计方案供老师评阅指导,并在课后上交一份完整的设计报告。
实验一 Opnet基础应用方法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Opent中各编辑器的应用方法
(2)掌握Opnet探针的使用方法
(3)掌握Opnet仿真数据的分析与显示
(4)掌握Opnet错误的调试方法。
2、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1)学习Opnet工程与场景的建立方法
(2)学习并掌握节点编辑器,进程编辑器等使用方法
(3)学习并掌握ODB错误调试方法
实验二中小型公司局域网络建模设计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分析中小型公司的局域网络需求
(2)选择适合中小型公司的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
2、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4学时)
(1)设计中小型公司的网络拓扑结构
(2)配置中小型公司的设备
(3)对建模方案进行仿真,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
实验三校园网络建模设计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校园网络的需求
(2)选择校园网络的设备
(3)设计校园网络的拓扑结构
2、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1)在Opnet仿真环境中设计校园网络场景
(2)为校园网配置虚拟网络设备并设计网络拓扑结构
(3)对网络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实验四无线移动广域网的建模设计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无线移动网络的建模需求
(2)掌握无线移动网络所需的设备和工作方式
(3)设计移动终端的通信协议
2、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4学时)
(1)在Opnet仿真环境中设计无线移动网络的工作场景
(2)配置无线移动网络设备和工作模式
(3)设计无线通信协议
(4)对无线移动网络模型进行仿真测试,并根据结果进行优化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五、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每次实验都要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和课堂表现来评定。
实验考核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40%
六、实验教材(或参考书、指导书)
教材:
1.张铭主编《Opnet Modeler与网络仿真》,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陈敏主编《OPNET网络仿真》(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徐雷鸣等编《NS与网络模拟》(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参考资料:
王文博《opnet modeler与仿真建模》(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执笔人:陆垂伟审核人:李芳(盖章)
2007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