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二写作:学写人物小传》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解如何写一篇人物小传。

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素材、如何组织材料、如何使用细节等方面,使学生在写作时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小传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选择合适的素材,组织材料;3.能够遵循写作规范,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人物小传,让学生感受到人物小传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讲解人物小传的概念和特点通过课堂讲解和阅读课本原文,让学生了解人物小传的含义、结构和特点。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小传的概念;2.人物小传的特点;3.人物小传的结构。

3. 分析经典范例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人物小传,进行分析和讲解。

通过分析经典范例,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人物小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加深学生对人物小传写作的认识。

4. 练习素材选择和组织材料分组让学生共同选择一个人物,然后逐步深入了解该人物,选择素材,组织材料,并讨论如何让这样一个人物小传更加生动有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搜集素材的途径,例如采访、查阅相关书籍、电影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人物小传的理解,并提高素材搜集和材料组织的能力。

5. 课堂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篇人物小传的写作。

教师可以在辅导和指导意见时关注以下几点:1.确认素材的真实性,避免编造和虚构;2.组织清晰,按照小传的结构要求编写;3.使用适当的语言,注意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4.注意篇幅,严格遵循字数要求。

6. 课后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人物小传写作的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小传的写作。

四、教学资源•课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经典范例:例如《钱钟书小传》、《徐志摩小传》等•搜集素材的途径:采访、图书馆、其他书籍和电影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质量,或者其他表现形式(例如口头表达、讨论等)进行评价。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堂教案:写作技巧训练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堂教案:写作技巧训练

初中八年级语文课堂教案:写作技巧训练一、引言写作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提升写作技巧,本节课将重点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认识写作1. 写作的定义和作用写作是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观点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方式。

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写作的基本要素写作具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在写作时,需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使用恰当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以及合适的结构和篇章安排。

三、写作技巧训练1. 选题策略选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学生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和经历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作为写作素材。

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或观察他人的作品,得到灵感并进行改编。

2. 观察力训练观察力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如人物的外貌、举止和言谈,场景的氛围和细节等来描写和刻画。

通过观察力的锻炼,可以丰富写作的细节描写,使作品更加生动。

3. 描述技巧训练描述是写作的核心技巧之一,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形容词、动词、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还可以运用五官描写和感官描述等方式,让读者产生共鸣。

4. 表达技巧训练表达是达到写作目的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结构,使表达更加准确清晰。

同时,还可以使用排比、对比、转折和问句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有表现力。

5. 结构安排训练良好的结构安排能够使文章逻辑清晰,思路连贯。

学生可以通过设定开头、发展、结尾和段落间的过渡来组织文章。

同时,也可以适当运用分点、列举和举例等方式,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6. 修饰技巧训练修饰是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的关键,学生可以通过运用修饰语、修辞手法和修辞格等方式,使文笔更加优美。

此外,也可以运用比喻、夸张、反问和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7. 修改与反思写作并非一蹴而就,学生在完成初稿后应进行修改和反思。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文写作。

2.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范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解。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练习。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作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指导。

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修改,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作文质量。

5. 总结。

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

同时,老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作文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写作课试讲教案

初中写作课试讲教案

初中写作课试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表达,明确自己的梦想,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明确写作主题。

2. 讲解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3.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本节课的写作主题:“我的梦想”。

二、讲解写作技巧(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明确写作主题,以“我的梦想”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要追求这个梦想。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写作构思,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师讲解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梦想,注意语言的通顺和表达的准确性。

三、学生写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要求,让学生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的帮助和指导。

四、评价和总结(10分钟)1. 教师选取几篇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2. 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明确写作主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讲解写作技巧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学生写作实践环节,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给予个别学生的帮助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讲解。

2. 作文练习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写作的感悟和经验。

二、讲解作文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素材积累和选材。

3.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构思和布局。

4.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语言表达和修辞。

三、作文练习和指导(15分钟)1. 教师给出作文题目或素材,学生进行现场作文。

2. 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建议。

3. 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进行讲评和反馈。

四、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作品和感悟。

3. 教师给出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作文作品的质量和创新性。

3. 学生对作文技巧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作文技巧和方法,以及现场作文练习和指导,让学生掌握了作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互动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热爱写作,乐于表达的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初二语文写作技巧指导教案

初二语文写作技巧指导教案

初二语文写作技巧指导教案一、引言语文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初二学年,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写作技巧。

本教案将提供一些写作技巧指导,帮助初二学生提升语文写作水平。

二、提高写作思维的技巧1. 多阅读优秀的作文阅读优秀的作文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了解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学生可以挑选一些经典的作文,分析其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

2. 提升写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写作时要有深度思考,可以通过提问自己、思考问题的各个方面,以及多角度思考来深化自己的思维。

此外,广泛阅读不同领域的知识,了解各种观点和见解,可以拓展思维广度,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观点。

三、提高写作表达的技巧1. 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初二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合理组织文章结构。

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引出主题、论证主题、总结的方式进行写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

2.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美观性语言是写作的重要表达工具,初二学生在写作时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词语、形象的描写等方式,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同时,要避免冗长的句子,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思想。

3.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初二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式。

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分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四、提高写作技巧的练习方法1. 多写多练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初二学生要通过多写多练来提高写作技巧。

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和要求,进行定时的写作练习,逐渐培养写作的习惯和自信心。

2. 多接受写作指导与反馈写作过程中,接受他人的指导和反馈是提高写作技巧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和家长,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初中写信 作文指导教案

初中写信 作文指导教案

初中写信作文指导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内容:1. 书信的基本格式。

2. 写信的方法和技巧。

3. 修改和润色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书信的历史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写过信吗?都是写给谁的?封信有什么要求和格式吗?二、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10分钟)1. 教师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书信格式,并在课堂上练习书写。

三、写信的方法和技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写信的目的和对象,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思路。

2. 讲解写信的方法和技巧,如如何选择话题、表达情感、组织材料等。

3.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方法,现场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互评和自评(10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

2. 学生根据互评意见,自行修改和润色作文。

3. 教师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信的重要性和写作技巧。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给亲朋好友写一封信,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书信的基本格式和写作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初中语文写作实践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写作实践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写作理论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初中语文写作教案【篇1: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详细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气氛,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p —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慨:“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暴,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详细化?二、活动一:〔一〕、老师演示:老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写作辅导教案【指南针】回顾总结作文快速破题的方法本课重点记叙文、散文的整理阅读与训练建议提醒随笔选题课后作业一篇记叙文阅读题【基础拾贝】记叙文基础知识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事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抒情散文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写作手法: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12、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做铺垫17.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技巧1、读懂文章、读懂题目,找准区间、顺序答案,按照最后区间的原则把答案找到,然后根据要求或者整合或者提炼,最后以文解文,用文中的信息解答提出的问题,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规律。

2、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阶段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3、开放性试题常见的开放性试题的题型有:模拟仿写类、浅谈理解类、表述感悟类、补句填空类、联想类、献策类等。

这种题目,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答案多样,答题时应弄清文章的主旨或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明确观点,要做到表述言简意明。

开放性试题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必须做到: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或说明、或议论、或记叙;语言力求简明扼要,一般在百字左右(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真题链接】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1)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2)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的绿荫。

难道你不相信?(3)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4)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5)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6)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7)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8)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9)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10)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11)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

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

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

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12)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

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13)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

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

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14)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15)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2007,湖州)(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作者:赵丽宏)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2分)2.第11段中加点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4分)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分)4.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

(4分)示例:第12段,作者连用4个“也许”形成排比,生动地描述了“心灵之花”开放的奇妙景象,形象地告诉读者:“心灵之花”一定会开放。

(2007,孝感)(三)父亲的自行车①有人说,十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

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惟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②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

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

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

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

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

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

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③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

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片簿。

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

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

因此,在父亲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