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上语文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山行》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反思

部编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反思

部编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材解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反思教材解析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点明深秋季节,“远”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有人家”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引出“寒声”。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

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必背古诗词75首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2.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中较为生僻的词汇和古汉语用法,如“壁”、“涧”等字词的古义。
-鉴赏古诗的深层意境,尤其是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意义的把握。
-体会诗人情感表达的细腻之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王维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将古诗的韵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朗读和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举例解释:
-在解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难点在于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和“思亲”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情感如何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现代汉语表达古诗的意境?”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觉得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鼓励他们主动提问、分享学习心得,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经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2.语言建构与应用:让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理解、赏析能力,培养文学鉴赏素养。

《山行》教学反思

《山行》教学反思
学。
是否结合了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如将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
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是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 ,如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表演等活 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06
教师自我反思
教学态度
认真备课
我始终认为,备课是上好一堂课 的前提。在课前,我认真研读教 材,查阅相关资料,确保自己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和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和讨论,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 了锻炼和提高。
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 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 学习时,需要更加注重实效性,
04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掌握情况
学生对《山行》这首诗的诗意理解较为准确,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诗中的意境 和情感。
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出这首诗,并且能够默写出来。
在课堂互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活跃,表现出对这首诗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 掌握了《山行》这首诗的诗意 和情感,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语言表达
我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清晰 、准确、生动地传达知识,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小 组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未来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教材
未来我会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和教法,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加强与同行交流
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的把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和他的七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和他的七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和他的七绝《古诗三首》《山行》杜牧和他的七绝《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其中收录了杜牧的《山行》。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七绝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为人称道。

本文将着重介绍杜牧及其代表作《山行》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杜牧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既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广受欢迎的文学家。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风格而为人称道。

杜牧的七绝以其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的特点而备受赞誉。

《山行》是杜牧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山的壮美和人的微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诗情质朴自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了作者登上寒山的艰辛之路。

作者用简练的语言道出了人生的坎坷和困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痛和挣扎。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则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广袤的山脉中,人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自己的归宿,并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的宁静时刻。

诗人用"停车坐爱"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霜叶红于二月花"则是描绘了冬季的景色和寒冷。

通过对冬季景色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季节变迁的美好与不同寻常。

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常和事物的变化,让我们思考人生的转瞬即逝和充满变数。

杜牧的七绝以其简练而富有力度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山行》中,杜牧通过对山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人们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综上所述,杜牧的《山行》是一首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诗篇。

诗中描绘了山和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学霸笔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学霸笔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八课 古诗三首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 )首古诗。

2.默读两遍,背诵古诗。

3.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涯y á 莺y īn ɡ注意:“涯”右部有两个“土”。

4.课文中画出下列词语,并抄写一遍。

浪淘沙 四百八十寺 绿映红 自天涯 牵牛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春》这首诗中描写晴景的诗句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有趣。

7.《浪淘沙》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黄河汹涌澎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填空题。

《江南春》一诗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等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9.读古诗,填一填。

本课编排了三首____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是一首有关_____的古诗;《江南春》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是一首描写_____的诗;《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是一首描写_____居所环境的诗。

10.请摘抄三首古诗中描写优美景物的诗句,并背一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山行读后感

山行读后感

《山行》读后感
《山行》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景的画卷,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生气的画面。

作者通过远处的山石和小路,暗示了这是一次远离尘嚣的探索之旅。

而白云深处的人家,又为这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温馨和人情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枫林的热爱,以至于在晚霞映照下的枫林中停下车来欣赏。

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这既是对秋日山林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热烈歌颂。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生动的描绘,将情感和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山行》
从小我就十分喜欢看书,什么《水浒传》《哪咤闹海》《海底世界》,反正我就是什么要都看,我的书柜里面都被我塞得满满的。

其中我最爱看的还是古诗,《山行》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秋天,满山的红叶挂满枝头,红叶铺满田野,铺满山坡,到处都是。

那枫树的枝丫上一簇簇红叶如一团团火。

山路弯弯曲曲,一直绵延地伸向远方。

山上隐隐约约地能看到几户人家,它们立在那里,家家都冒着炊烟。

“当当当”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会儿,只见一匹马车向这里驶来,车上坐着的原来是著名诗人杜牧。

杜牧被这美不胜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车来,看到这一片生机的景象,心里不禁地赞叹到:这景象太美了。

杜牧看着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这时好像没有时间,没有任何人,是一个单人的世界。

诗人终于忍不住,呤诗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他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动地走进枫树林,诗人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枫树的红刚好配上衣服的雪白,这美丽的红叶简直比二月时五彩缤纷的红花更加美丽。

我喜欢诗,因为诗能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