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防洪计算

合集下载

垃圾填埋场计算书

垃圾填埋场计算书

某地470t/d 垃圾填埋场设计计算书1、垃圾产生量、垃圾填埋量的计算该填埋场的服务人口在2014年月45.82万人,在服务期限内的人口增长如下计算。

设垃圾清运率为95%,则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如下表。

本工程人均垃圾产量取值0.95~1.05千克/天·人,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见表服务面积人口采用下式计算:n o n P A A )1(+⨯=式中:A n ——第n 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A o ——初始服务人口数,人P ——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根据城市人口调查情况,本次设计中取0.20%)n ——第n 年,年表6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预计年份 服务区人口数量(万人)人均垃圾产量(kg/d.Cap) 日垃圾产生量(t ) 清运率 (%) 填埋处理量(t/d )2014 45.82 0.95 435.29 95 413.53 2015 45.91 0.95 436.15 95 414.35 2016 46.00 0.95 437.02 95 415.18 2017 46.10 0.95 437.89 95 416.01 2018 46.19 0.95 438.77 95 416.84 2019 46.28 0.95 439.64 95 417.68 2020 46.37 1.00 463.73 95 440.54 2021 46.47 1.00 464.65 95 441.42 2022 46.56 1.00 465.58 95 442.31 2023 46.65 1.00 466.51 95 443.18 2024 46.74 1.00 467.45 95 444.07 202546.841.00468.3895444.962026 46.93 1.00 469.32 95 445.85 年份填埋处理年填埋量压实垃圾压实后体覆土占年填埋体累计填2027 47.03 1.05 493.77 95 469.082028 47.12 1.05 494.76 95 470.002、垃圾填埋场库容和垃圾填埋面积的计算2.1 垃圾填埋场库容需求量计算本工程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由工程服务区域内垃圾产量的预测结果,填埋场库容需求量计算如下表。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摘要:一、防汛方案的重要性二、施工现场防汛方案的计算方法1.确定防汛等级2.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3.制定排水措施4.制定防水措施5.制定临时设施的防汛措施三、方案的实施与监督四、方案的调整与优化五、总结正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施工现场防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对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施工现场防汛方案的计算方法、方案的实施与监督、方案的调整与优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防汛方案的重要性施工现场防汛方案是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因水患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工程延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汛措施。

一个科学合理的防汛方案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二、施工现场防汛方案的计算方法1.确定防汛等级:根据施工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年降雨量、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汛等级。

2.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施工现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位、土壤渗透性等水文地质条件,为制定防汛措施提供依据。

3.制定排水措施:根据施工现场的排水条件,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降低内涝风险。

4.制定防水措施:针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如设置围堰、防水墙等,防止洪水侵袭。

5.制定临时设施的防汛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临时道路、临时围墙等,要采取加固措施,提高抗洪能力。

三、方案的实施与监督防汛方案制定完成后,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确保所有人员了解并掌握防汛方案的内容。

在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确保各项防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四、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降雨情况和施工现场的防汛情况,及时对防汛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防汛效果。

五、总结施工现场防汛方案计算书是保障施工现场安全和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

建筑垃圾填埋处置设施建设相关计算

建筑垃圾填埋处置设施建设相关计算

建筑垃圾填埋处置设施建设相关计算A.1 渗沥液最大日产生量、日平均产生量及逐月平均产生量宜按下式计算,其中浸出系数应结合填埋场实际情况选取。

Q= I×(C1 A1+C2 A2+C3 A3+C4 A4)/1000 (A.1)式中:Q ——渗沥液产生量,m 3 /d;I ——降水量,mm/d;(当计算渗沥液最大日产生量时,取历史最大日降水量;当计算渗沥液日平均产生量时,取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当计算渗沥液逐月平均产生量时,取多年逐月平均降雨量。

数据充足时,宜按20 年的数据计取;数据不足20 年时,可按现有全部年数据计取。

)C 1 ——正在填埋作业区浸出系数,宜取0.4~1.0,具体取值根据现场作业及覆盖方式确定;A 1——正在填埋作业区汇水面积,m 2 ;C 2——已中间覆盖区浸出系数;1 当采用膜覆盖时宜取(0.2~0.3)C 1;2 当采用土覆盖时宜取(0.4~0.6)C 1。

(若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小、整体密封性好时宜取低值;若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大、整体密封性较差时宜取高值。

)A 2——已中间覆盖区汇水面积,m 2;C 3——已终场覆盖区浸出系数,宜取0.1~0.2。

(若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小、整体密封性好时宜取下限;若覆盖材料渗透系数较大、整体密封性较差时宜取上限。

)A 3——已终场覆盖区汇水面积,m 2;C 4 ——调节池浸出系数,取0 或1.0;(若调节池设置有覆盖系统取0;若调节池未设置覆盖系统取 1.0。

)A 4——调节池汇水面积,m 2。

注:当A 1、A 2、A 3随不同的填埋时期取不同值,渗沥液产生量设计值应在最不利情况下计算,即在A 1、A 2、A 3的取值使得Q 最大的时候进行计算。

当考虑生活管理区污水等其它因素时,渗沥液的设计处理规模宜在其产生量的基础上乘以适当系数。

B.1 调节池容量可按表B.1 进行计算逐月渗沥液余量可按下式计算。

M=Q - B式中:C——逐月渗沥液余量,m 3;Q——逐月渗沥液产生量,m 3,由多年逐月降雨量可根据本规范附录A公式A.1计算;B——逐月渗沥液处理量,m 3。

垃圾填埋场防洪系统设计及校核

垃圾填埋场防洪系统设计及校核

垃圾填埋场防洪系统设计及校核摘要:防洪措施设计是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洪水设计计算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到填埋场安全运行,而且还会造成防洪费用的浪费。

所以合理有效的计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防洪系统、设计计算方法、防洪系统校核1 防洪标准建标124-200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填埋场应设置独立的雨水导排系统。

雨水导排系统应满足雨污分流、场外汇水和场内未作业区域的汇水直接排放的要求,尽量减少雨水侵入垃圾堆体,其排水能力应按照50年一遇、100年校核设计。

填埋场的防洪标准应按照不小于50年一遇洪水位考虑,遵循《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防洪标准》GB50201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并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相符。

2 防洪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生活垃圾填埋场上游汇水面积过大,会造成截洪、排洪费用增加,一般在选址阶段均应避免选择此类场地作为场址。

故设计洪水计算一般可以认定为面积不超过10km2的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3]。

目前我国各地区计算小汇水面积的山洪洪峰流量一般有3种方法:洪水调查法、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

2.1洪水调查法包括形态调查法和直接类比法两种。

形态调查法主要是深入现场,勘察红薯位的痕迹,推导它发生的频率,选择和测量河槽断面,按公式v=··计算流速,然后按公式Q=A·v计算出调查的洪峰流量。

式中n为河槽的粗糙系数;R为河槽的的过水断面与湿周之比,即水力半径;I为水面比降,可用河底平均比降代替。

最后通过流量变差系数和模比系数法,将调查得到的某一频率流量换算成设计涉及频率的洪峰流量。

2.2推理公式法推理公式有水科学院水文研究所公式,小径流研究组公式和林平一公式三种。

三种公式各有假定条件和适用范围。

如水科学院水文研究所公式形式为:Q=0.278··F式中:Q—设计洪峰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S—暴雨雨力,即与设计重现期相应的最大的一小时降雨量(mm/h);τ—流域的集流时间(h);n—暴雨强度衰减指数;F—流域面积(km2)。

垃圾填埋场计算书

垃圾填埋场计算书

垃圾填埋场计算书某地470t/d垃圾填埋场设计计算书1、垃圾产生量、垃圾填埋量的计算该填埋场的服务人口在20XX年月万人,在服务期限内的人口增长如下计算。

设垃圾清运率为95%,则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如下表。

本工程人均垃圾产量取值~千克/天·人,人口预测及垃圾产生量预测见表服务面积人口采用下式计算:AnAo(1P)n式中:An——第n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Ao——初始服务人口数,人P——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n——第n年,年表6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预计服务区人口人均垃圾产日垃圾产数量量(kg/) 生量清运率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 95填埋处理量年份20XX 20XX 20XX 20XX XX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2025 2026 2027 20282、垃圾填埋场库容和垃圾填埋面积的计算垃圾填埋场库容需求量计算本工程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填埋,工程服务区域内垃圾产量的预测结果,填埋场库容需求量计算如下表。

压实容重取/m3;根据填埋工艺,覆土占垃圾体积的比例取。

设使用期限为15年。

表7库容需求量预算填埋处理年份量20XX 20XX 20XX 20XX XX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年填埋量压实垃圾容重压实后体积覆土占垃圾量的比值年填埋体积累计填埋量则库容需求量约为382×104 m3垃圾填埋场面积需求量计算设填埋高度为80m 则填埋场面积为382104m3A104m280m3、计量系统计量系统是对进出垃圾处理场的垃圾运输车进行称量,以记录原生垃圾的进场和出场的情况。

车辆进出的情况和称重结果被记录并出具回执。

垃圾计量间设SCS-30地上衡1台及配套的计量设施。

主要设备:地磅秤一台主要设计参数:地磅最大称重量:根据进厂垃圾运输车和其载重确定为20t。

垃圾填埋场计算内容

垃圾填埋场计算内容

工程建设规模垃圾填埋场的工程建设规模,应根据所选场址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库容能力,结合实际情况,预测生活垃圾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在相关规范指导下,最终确定垃圾填埋场规模和使用年限。

场址设计总库容设计总库容计算见表1。

2.2 人口预测由于最新规划资料,提取规划人口数据。

2.3我国中小城市的人均垃圾产量一般在1.0~1.3kg/人.d左右,主要与城市性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消费习惯、城市气候特征、城市燃气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选择***~***年,人均垃圾日产率按照1.*kg/d计算。

2.4 垃圾产量预测按照垃圾场服务区域内人口变化和人均垃圾日产量,考虑垃圾填埋覆土量,计算若干年内需要的库容。

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未压实前密度为0.5~0.6t/m3,填埋压实后压实密度可达到0.8t/m3。

填埋以后经过固结沉降、慢速压缩沉降和自然降解,体积减少,密度增加,参照秭归县县城垃圾填埋场的数据,垃圾堆体平均密度可以达到1.0t/m3。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垃圾填埋场在日覆盖层和中间覆盖层材料的选择,确保适当的透气性和水力渗透系数的问题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

很多垃圾填埋场发现采用黄、粘土覆盖垃圾堆体,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蝇虫密度,消除恶臭,但是经常造成粘土衬垫隔水层,使得垃圾渗沥液下渗速度减低,造成淤堵。

因此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垃圾填埋场使用HDPE膜作为垃圾堆体日覆盖和中间覆盖的材料,不但减少了覆土用量和工作量,而且有效保证雨季垃圾填埋作业,减少渗沥液产生量,而且能循环利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当地垃圾产量较小,作业单元和作业面积较小,作业时覆盖采用HDPE膜覆盖和粘土覆盖相结合的方法。

作业高度达不到填埋单元时采用HDPE膜覆盖作为日覆盖材料。

填埋单元按照5m一层考虑,其中垃圾压实厚度4.7m,覆土厚度0.3m。

若干年内垃圾填埋所需要的库容如表3所示。

根据表2.3,从工程建成投入使用2011年到***年,垃圾填埋所需要的库容为***m3。

垃圾填埋场防洪计算

垃圾填埋场防洪计算

4.3防洪工程截洪沟系统设计:截洪沟沿着填埋区的边界设置以导流雨水, 阻止山坡上的雨水直 接流进填埋区。

洪峰流量的计算:1.理论计算公式:式中:q 暴雨强度,mm/h暴雨径流系数,本设计取0.9 ;降雨历时,即汇水时间,本设计取 10mi n ;F ——汇水面积km2;取0.026 km2 n ——暴雨衰减指数,本设计取0.60 ; H 24 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 ,本设计取161.2mm161.2 1 0.60 2.00 354.6mm ;暴雨强度q 为:Q p 0.278 斗 F (m3/s )q H 24 P ? 24n1 (mm/hH 24P H 24?1 C V24 ? H 24?K pH 24P 设计频率P 最大24小时雨量 (mm ;C V 24——最大24小时雨量的变差系数, 取 0.60 ;皮尔逊m 型曲线的离均系数,当 p=5%寸,=2.00。

当P=5%即重现期为20年时, =2.00,贝y :H 24P H 24 ? 1 C V24 ?q H 24P ?24n 1 354.6 240.6 1 99.5mm/h ; 洪峰流量为:Q p 0.27^q n F 0.278 静 0-9 0.026 1.89m 3/s 2.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1376.228 1 0.599l g P (升 /秒?公顷)其中: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降雨历时,本次设计取10min ,即0.167h 。

P=5%即重现期为20年时,暴雨强度为:汇水量公式:Qp 二F- q -其中:由上述计算可知:暴雨强度公式推导所得流量值小于推理公式计 算推导所得流量值值。

故洪水总量以及管渠计算都按推理公式计算结 果来求。

7.133 0.6081376.228 1 0.599lgP1376.228 1 0.599 Ig 20 0.608 7.133 10 0.608 7.133 435.2843F ――汇水面积 km2径流系数, 0.1 〜0.3 ,本设计取0.2 填埋区:Qp 二Fq =0.026 3 435.2843 0.2 2.26m /s -一次洪水总量的计算( w )1、按最大 24 小时降雨量算w ?H 24p ?F汇水面积(km2 ,本设计设计的汇水面积为 0.026km2;一次洪水总量为:459.8 0.026 1000 0.956 104 m 32、按最大洪峰流量计算:P=5%即重现期为20年:一次洪水总量为:w 2.45 600 1470m 3通过以上的计算进行对比可知,按最大 24 小时降雨量计算所得 的洪水总量远远大于用最大洪峰流量计算所得的量, 所以为了安全起 见,必须以最大 24 小时的降雨量来算。

垃圾填埋场防洪计算

垃圾填埋场防洪计算

4.3防洪工程截洪沟系统设计:截洪沟沿着填埋区的边界设置以导流雨水,阻止山坡上的雨水直接流进填埋区。

洪峰流量的计算:1.理论计算公式:F qQ n p ψ=τ278.0 (m3/s )(1)12424-∙=n P H q (mm/h ) (2) ()p V P K H C H H ∙=Φ∙+∙=242424241 (3) 式中:q ——暴雨强度,mm/h ;ψ——暴雨径流系数,本设计取0.9; τ——降雨历时,即汇水时间,本设计取10min ;F ——汇水面积 km2;取0.026 km2n ——暴雨衰减指数,本设计取0.60;24H ——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 ),本设计取161.2mm ; p H 24——设计频率p 最大24小时雨量(mm );24V C ——最大24小时雨量的变差系数,取0.60;Φ——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当p=5%时,Φ=2.00。

当p=5%,即重现期为20年时,Φ=2.00,则:()()mm C H H V P 6.35400.260.012.1611242424=⨯+⨯=Φ∙+∙=;暴雨强度q 为:h mm H q n P /5.99246.3542416.0124=⨯=∙=--;洪峰流量为:s m F qQ n p /89.1026.09.0167.05.99278.0278.036.0=⨯⨯⨯=ψ=τ 2.暴雨强度公式计算:()())/(133.7lg 599.01228.1376608.0公顷秒升∙++⨯=τP q其中:q ——暴雨强度)/(公顷秒升∙;P ——重现期(年);τ——降雨历时,本次设计取10min ,即0.167h 。

p=5%,即重现期为20年时,暴雨强度为:()()()()=+⨯+⨯=++⨯=608.0608.0133.71020lg 599.01228.1376133.7lg 599.01228.1376τP q 435.2843汇水量公式:Qp=F ·q ·Φ其中:F ——汇水面积 km2Φ——径流系数,0.1~0.3,本设计取0.2填埋区:Qp=Fq Φ=s m /26.22.02843.435026.03=⨯⨯;由上述计算可知:暴雨强度公式推导所得流量值小于推理公式计算推导所得流量值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防洪工程
截洪沟系统设计:
截洪沟沿着填埋区的边界设置以导流雨水,阻止山坡上的雨水直接流进填埋区。

洪峰流量的计算:
1.理论计算公式:
F q
Q n p ψ=τ278.0 (m3/s )
(1)
1
2424-∙=n P H q (mm/h ) (2) ()p V P K H C H H ∙=Φ∙+∙=242424241 (3) 式中:
q ——暴雨强度,mm/h ;
ψ——暴雨径流系数,本设计取0.9; τ——降雨历时,即汇水时间,本设计取10min ;
F ——汇水面积 km2;取0.026 km2
n ——暴雨衰减指数,本设计取0.60;
24H ——多年平均最大24小时雨量(mm ),本设计取161.2mm ; p H 24——设计频率p 最大24小时雨量(mm );
24V C ——最大24小时雨量的变差系数,取0.60;
Φ——皮尔逊Ⅲ型曲线的离均系数,当p=5%时,Φ=2.00。

当p=5%,即重现期为20年时,Φ=2.00,则:
()()mm C H H V P 6.35400.260.012.1611242424=⨯+⨯=Φ∙+∙=;
暴雨强度q 为:
h mm H q n P /5.99246.3542416.0124=⨯=∙=--;
洪峰流量为:
s m F q
Q n p /89.1026.09.0167
.05.99278.0278.036.0=⨯⨯⨯=ψ=τ 2.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
())/(133.7lg 599.01228.1376608.0公顷秒升∙++⨯=τP q
其中:
q ——暴雨强度)/(公顷秒升∙;
P ——重现期(年);
τ——降雨历时,本次设计取10min ,即0.167h 。

p=5%,即重现期为20年时,暴雨强度为:
()
()()()=+⨯+⨯=++⨯=608.0608.0133.71020lg 599.01228.1376133.7lg 599.01228.1376τP q 435.2843
汇水量公式:
Qp=F ·q ·Φ
其中:
F ——汇水面积 km2
Φ——径流系数,0.1~0.3,本设计取0.2
填埋区:Qp=Fq Φ=s m /26.22.02843.435026.03=⨯⨯;
由上述计算可知:暴雨强度公式推导所得流量值小于推理公式计算推导所得流量值值。

故洪水总量以及管渠计算都按推理公式计算结果来求。

一次洪水总量的计算(w )
1、按最大24小时降雨量算
F H w p ∙∙ψ=24
式中:ψ——平均径流系数取0.8;
F ——汇水面积(km2),本设计设计的汇水面积为0.026 km2;
p H 24——设计频率p 最大24小时降雨量(mm );
342410202.11000026.0676.5778.0m F H w p ⨯=⨯⨯⨯=∙∙ψ=
p=5%,即重现期为20年:
一次洪水总量为:
342410956.01000026.08.4598.0m F H w p ⨯=⨯⨯⨯=∙∙ψ=
2、按最大洪峰流量计算:
p=5%,即重现期为20年:
一次洪水总量为:
3147060045.2m w =⨯=
通过以上的计算进行对比可知,按最大24小时降雨量计算所得的洪水总量远远大于用最大洪峰流量计算所得的量,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必须以最大24小时的降雨量来算。

截洪沟设计计算:
截洪沟沟底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因此沟底宽度要不小于0.4m,其过水断面为梯形。

截洪沟的断面面积为:
()h
w∙
=(m2)
+
b
mh
式中b——截洪沟沟底宽度,m;
h——截洪沟内水深,m;
m——边坡系数,可通过查表得出,本设计取1.0。

由于山地的土质一般为粘土或非粘土的土壤,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7册)城市防洪》得,其容许的不冲刷流速都很小,大部分都小于1m/s,抗冲刷能力很差,所以必须进行防护处理。

本设计采用的是混凝土护面进行防护,其抗冲刷能力很强。

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7册)城市防洪》得,混凝土护面的边坡系数为m=1.0,混凝土护面(无抹灰的混凝土)的糙率为n=0.013。

流速计算公式为:V=
C
Ri
其中: R——水力半径,m;
i——沟底纵坡,其值不小于0.2%,本次设计可取2%;
C——流速系数,其值与水力半径R和护面的糙率n有关,可通过查表得出。

取b= 1.0m。

假定设计水深h=0.4m
断面面积:
()()256.04.04.00.10.1m h mh b w =⨯⨯+=∙+=
湿周:
m m h b x 13.20.114.020.11222=+⨯⨯+=++=
水力半径:
m x w R 26.013.256.0===
由R 和n 值查流速系数表得,流速系数C=60.96。

则沟内流速为:
s m Ri C V /39.402.026.096.60=⨯⨯==
所以流量Q 为:
s m wV Q /458.239.456.03=⨯==
设计流量p Q 的计算公式为:
F q Q n p ψ=τ278.0
截洪沟的尺寸以20年一遇的流量进行计算。

由理论推导所得设计流量s m Q p /45.23=
校核流量:
%34.04584.245.24584.2=-=-Q Q Q p
<<5%(5%为设计允许最大误差)所以假定的h 值符合要求。

所以截洪沟的设计尺寸为:
沟底宽度b=1.0m ;
设计水深h=0.4m ;
沟内流速为V=4.39m/s
由于采用的是混凝土作为保护层的方法,因此其抗不冲刷的容许
流速较大(一般在10m/s左右),所以完全不必担心产生冲刷;而一般粘性土壤的最小不淤流速都只在1m/s左右,所以混凝土护面的不淤流速要比粘性土壤小很多,基本不会存在淤积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设计的沟内流速V=4.39m/s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为了安全起见,设计水深应加上一安全高度△h=0.2m,所以,最终的设计结果如下:
截洪沟过水断面为梯形,并采用混凝土护面进行防护,沟底宽度b=1.0m;设计水深h=0.6m;沟内设计流速为V=4.39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