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慎独”

试谈“慎独”
试谈“慎独”

试谈《大学》、《中庸》里的“慎独”

摘要:“慎独”即“慎其独”最早出现在《大学》和《中庸》,是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有其形成的渊源所在,历代许多学者对其释义也各有阐述,“慎独”的达成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哲学的精髓就在于人生哲学方面,“儒家站在人生之内体证宇宙万物之生命本源,并据此体证追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审视人生的意义……”[1]P5,在其哲学思想内包含着修身的重要的方法等,几千年来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内,滋养着渴望优化人生的国人。“慎独”就是传统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本文旨在对《大学》和《中庸》里“慎独”的产生、释义发展的脉络以及其重要价值进行探讨。

一、“慎独”的渊源与释义发展

1、“慎”、“独”的文献例证

众所公认“慎独”即“慎其独”最早出现在《大学》和《中庸》里,追本溯源,“慎独”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渐次发展的过程。“慎”与“独”作为单字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现是很多的。在《尚书》中“慎”就有三十几处出现,如“克慎明德,昭升于上”(《周书·文侯之命第三十》),“独”也有几处出现,如“无虐茕独而畏高明”(《周书·洪范第六》),《春秋左传》里的“慎”多与“守”字结合,如“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报告”(《春秋左传·哀公三年》),《周易》里也有这二字,如“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系辞上》),“有孚挛如,不独富也”(《象传·小畜卦》)。《说文解字》曰:“慎,谨也”可见“慎”就是谨慎之义,上古文献通常作这种解释,而“独”字本义是犬好斗则独而不群,本义废弃,用假借义,可解释为单独、独处、或老而无子。

还有重要一点,儒门经常引用阐发思想的《诗经》内虽无“慎独”出现,但已蕴涵了后来慎独的意思,比如《诗经·大雅·思齐》曰:“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大意为一个人虽处于幽密之中而内心谨慎,有所坚持,不能随意行事。又如《诗经·大雅·抑》曰:“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覯。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就是即使在暗室中,不被人看到的地方行为也无愧于神灵,显而易见表现出了“慎独”的潜在含义。由此可推断经过儒门对《诗经》的潜心研读,潜移默

化的溶入儒家思想,成为其理论来源,此后在《大学》、《中庸》里开宗明义提出“慎独”一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2、《大学》、《中庸》中的“慎独”表述

《大学》有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有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汉唐注家对“慎独”的阐释

从东汉起对于“慎独”的阐释都是具有继承性的和发展性的。东汉郑玄是最早给“慎独”一词释义,郑玄注“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礼记郑注》),之后北齐刘昼的《刘子·慎独》等继承其释义,再到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根据疏不破注的原则,孔颖达对“慎独”所做的疏解与郑玄的注是不相违悖的。汉唐之际,由于当时当权者给予郑氏、孔氏显赫的学术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这一时期“慎独”的主流释义。

4、宋明时期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关于“慎独”的解读实际上都继承发展了郑玄对于“慎独”的阐述。朱熹在《大学章句》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2]P7。在《中庸章句》中,朱熹又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2]p18通过对朱熹的章句集注以及其文字的研习,可以看出朱熹除了沿袭自郑玄以来的传统看法,即认为“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更要谨慎戒惧,在人所不知不闻之地加紧个人道德养成,不可自欺,还将“独”的内涵扩大了,朱熹的解读较之郑玄的发展之处在于使“独”包含了内心独知的意义。在郑玄看来,“慎独”之“独”只是空间上的独处,是别人无法干预的地方。而朱熹理解的“慎独”之“独”除了上述之义外,还指一种人不知而我心

里独知的“独”,这个去处虽慎隐微,却是内心正或不正之所由分,不可不谨。由此可见,朱熹对于“独”的理解更进一步。

《大学》、《中庸》中的"慎独"还逐渐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学者对这慎独二字,独即天命之性所藏精处,而慎独即尽性之学。”(《刘子全书》卷五),“慎独之功,只向本心呈露时随处体认去,使得全体荧然,与天地合德。”(《刘子全书》卷六《证学杂解》)。到王阳明时把能否做到“慎独”作为“立诚”的最重要内容,并把它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良知的重要道德标准。

综上,《大学》、《中庸》的“慎独”释义是经历了上述继承发展的过程的,严格说并没有一个统一释义的定论,用“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系辞》)的观点来说,历来对《大学》、《中庸》的“慎独”解释,就其都是指向内心道德修养这一点是一致的。因此结合各家释义,本文就《大学》、《中庸》的“慎独”含义归纳理解为“谨守道德之心”。

二、“慎独”的重要价值及达成因素

“慎独”就是“谨守道德之心”。那么何为道德?“道德就是关于人们的行为的规矩或准则,在本质上是为了某一范围内人们的利益而提出的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3]P156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良心,有人把道德比作月亮,在黑暗时更能显现它的光亮。“慎独”就似道德月亮,关键时能鉴别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志士“慎独”以身,传为佳话。柳下惠坐怀不乱,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主,勿以善小而不为”;许衡的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以上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成为行为的标准和依托。可见,“慎独”作为一种传统的修身法,不仅仅在古代发挥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物质不足的问题已不再是危及人类存在的根本大患,人类的根本大患已经并越来越突出地表现的精神方面。”[1]P356如今“慎独”的具备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并没有因时代的更迭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物质条件高度发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时,有些人却失去了灵魂家园的绿洲,有些人开始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一不小心踩进罪恶泥潭,经不住各种诱惑,从此抛弃了自己的道德操守,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是因为不能谨守道德之心而造成的恶果,应该引以为戒。可见,“慎独”就是挂在心头的警言,是阻止陷进罪恶泥坛的一把保护伞,是提升修养的一个弥久自新的好方法。那么怎样能做到“慎独”呢?

当今时代要求我们要拥有一份主动认识自身的自省意识,一份对主体觉醒所必备的忧患意识,这对于形成“慎独”至关重要。

自省是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反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事应当做,什么事不该做。鲁迅先生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和更无情的是解剖我自己。”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省是我们必修的功课。一个人能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及时作出调整和约束,这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己犯错误,提高自己的修养。

何为忧患意识?《中庸》讲“戒慎恐惧”,《尚书》讲“怵惕惟厉”,《诗经》讲“战战兢兢”,《周易》讲“终日乾乾”都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反映,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高超智慧,有助于我们把握自己的道德底线,防患于未然,从而更好的应对一切。

自省和忧患这二意识的具备能够积极促成“慎独”的达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心所逾不逾矩”(《论语·为政》),以此更好地来实践于实际的生活。

“慎独”就是这样一种简朴的修身方法,需要我们“学而时习之”的长久修炼,正如“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所说,没有对“慎独”的执著不懈的追求,又怎得完美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生命有如厚重的大地一样如此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该清醒的时候清醒,来吟唱人性真实的凯歌。因此用这晓畅朴实的简单哲理来更好的优化我们的人生,使人生少有负重,使生活变得轻快,从简约生活中领略生命的原汁原味。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一松柏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礼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作文慎独写作指导】 审读材料: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细读材料,整体概括,此则材料由两点构成:一是《礼记》中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我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感悟材料】(主要从自律角度话题思考) 1、瓜田李下的释义: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2、木匠刨家具的小故事:一个木匠制作家具,发现家具背板上有个疤痕,父亲主张刨掉,儿子认为别人看不到,又不影响外观漂亮,可以不刨。父亲严肃的一语别人是看不到,可我自己也看不到吗?极其震撼人心。同样强调了自律自觉的意义。 3、自律是自己给自己的承诺。 4、自律是思想的防火墙,自律是灵魂的洁净剂。 5、自律就要严格要求。思想上要高标准,行动上要重规范。严格是对错误的零容忍。千万不可懈怠。因为放松必将降低自己,放纵必将毁灭自己。 6、自律就要加强学习。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见贤思齐。以好人好事促进自己的修养,以真善美汲养自己的灵魂。努力学习,加深认识,提高境界。让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崇高的,纯洁的,有素质的人。 7、自律就要抵制诱惑。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丰富多彩。处处有诱惑,时时充满挑战。人是有欲望的,而且欲壑难填。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关闭。自律就要有坚持的原则,秉持的公义和平静的心境。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选择取舍的标准。我心我主宰。不管诱惑多么甜蜜,我都能克制。对不义之利,不存任何非分之想。

小议慎独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与例文 【话题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慎独”的范围之内。 【写作指导】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 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用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思路点拨】 写议论文: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

名师评点优秀作文:君子慎独、成长宣言等5篇(附精批细评)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的赞美。 名师评点: “慎独”,于中学生是个不大容易写的话题。本文能准确理解题意,从“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展开论述,论述中材料的运用和对所用材料的理解准确到位,显示了作者较好的文化和思想积淀。 罗京

留住我们的根 彭旭 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穿过狭窄的街巷,我们来到了目的地。难道这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地方吗?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铭牌上的的确确写着:贾谊故宅——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有《过秦论》等名篇传世。 繁华的商业街就在不远处,大小车辆嗽叭叫个不停,高耸入云的大厦昂着头向人炫耀,密布的电视天线、电线有如“横柯上蔽”,在繁华街市的背后,在商业气息的罅隙里,贾谊故宅在呻吟。人们似乎早已将它遗忘,成堆的垃圾几乎要将它埋葬,使它难见天日。人们也早已将它遗忘。故宅多年未曾修葺,四周只剩残垣断壁。尽管市地图上赫然标明这里是贾谊故宅,但真正来这参观的也许只有我们这些傻瓜了。无言地面对着它,我不敢相信,我也不愿相信,但我又不得不相信:人们的记忆已被夹在历史书里,开始发黄了。 我们曾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骄傲,但当我们从破“四旧”的恶梦中惊醒时,我们的悠久文化已奄奄一息了。多少珍贵的文物典籍灰飞烟灭,这是继秦始皇焚书,清朝文字狱更可怕的文化灭绝——因无知而酿成的悲剧啊!可是,仍有许多人浑然不觉,在续写着这演不完的悲剧。据报载,山海关一段长城被扒坍,只因要修一条路;某些城市改造让无数文物就此消失;西北一带甚至有这样的民谣:“要想富,盗古墓”;我们一些名胜古迹被游人乱写乱画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可怕的还不止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充斥着文化垃圾,廉价而庸俗的文化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记得“焦点访谈”曾作过这样的报道:记者向路人“请教”四大发明是什么,大部分人满脸茫然,而当问起外国电影,进口服装什么的,这些人又俨然专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是何等的悲哀!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迷信祖坟不长草是家族颓败的先兆,而如今,贾谊故宅为垃圾所困,也是寸草不生,这又是什么先兆呢? 人们每时每刻都会忘记一些东西,每时每刻都会抛弃一些东西,但有些东西是绝不能忘记,绝不能抛弃的,那就是我们的根!

递进式论证结构 答案(3)

高考议论文系列训练之主体部分论证结构 导学案答案 二、层进式论证结构 (二)典例分析: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列举反例,反弹琵琶法开篇)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提出论点)(是什么)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以上三段回答为什么)(并列中有递进)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转入怎么办)(递进式)(与后两段构成总分式)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

小议慎独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人:牛华明审核人:龚光丽张华芳都启玲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⑩“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谈慎独

谈慎独 (2007-04-12 22:32:14) 《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慎乎其所永闻,莫见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而近代刘少奇同志则对慎独作出了更通俗的解释,那便是“一个人独自工作时,也不干坏事。”而据我看来,慎独同读书一般,亦有三重境界。 其一,居不妄想,行不妄做,心不妄动,思不妄发。简而言之,便是一个人独处时,也可以同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时刻用道德规范来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而不是像一头拉磨的驴,非得挨一鞭子才动弹两下。而这种发乎而内的心灵的力量,也是人之所以可以凌驾于牲畜之上的根本原因。在古有柳下惠坐怀不乱,曾参守节辞赐,杨震面对王密的厚礼可以铿锵有力地说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许衡面对满树梨子可以不动声色地说出“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便是慎独的力量。而现在那些手握重权的人,自以为没有人会发现,疯狂敛财,纵情声色,沉迷于肉体上的快感和物质上的满足中,便是缺少了慎独的力量。 其二,吾日三省吾身,在独处时,反思自己的得失之处,力求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怍人”,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境界,力求比在众人面前做得更好。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在提到人的七种智商时将“自省能力”放在了最高的位置,而现代著名的马斯洛理论中所阐述的人的五个追求中的至高点便是“self-motivated”。即是在自我反省后自我实现。先哲们所养成的浩然之气,无不来自于慎独时的自省,而曾国藩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则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空谷幽兰》一书中那些终日独居于华山之巅的道家隐士们,他们可以在鸟儿都飞不上的山顶过着“以天为盖地为庐”的寂寞生活,那些突兀的绝顶和晦涩的暗云下,他们正因为有了在慎独中日渐充实和丰盈的心灵,才可以如空谷幽兰一般超凡脱俗,不染尘垢。 其三,从心所欲不渝矩。当心灵的境界达到一定高度,俗世间的滚滚红尘便汹涌退去,芸芸众生,七情六欲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你的灵魂,此所谓“独”,举头之天有神明,而这神明便是自己的心灵,在自己心灵的约束下,胸怀乾坤,情系苍生,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博爱的光辉,此所谓“慎”。《庄子·大宗师》有云:“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

2019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2019高考作文素材:话题作文“慎独”导写及例文 【题解】 “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一】写作指导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那么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三】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

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君子慎独

预测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君子慎独【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礼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要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范文1]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

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他赢得了满天星光。

《谈慎独》阅读题及答案

《谈慎独》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谈慎独曾彦彦 ①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②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③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④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依旧,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⑤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 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⑦然小人反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觉虚伪与造作,而毫无益处。 ⑧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⑨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⑩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因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24版)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19阅读读第④段、第⑤段,思考: (1)在第④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使其能够统率全段的论证内容。(1分) (2)第⑤段中划线部分在段中起什么作用(2分) 20.联系生活,举一实例谈谈如何做到“慎独”。(2分) 参考答案: 17. 答案:中心论点是“要想有所作为,必先做到慎独”或“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18. 答案:论证过程:开宗明义提出什么是“慎独”,然后从三个角度正面论述“慎独”,再从反面分两层论述,不慎独则无益,最后得出结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19. 答案:(1)慎独是一种信念。 (2)举尧舜者慎独终得天下,桀纣者不慎独而致亡国两个例子,正反两方面证明慎独是一种哲学。 20. 答案:例如过马路时遇上红灯要耐心等待,不要没有交警或没有车辆通过而闯红灯。 (只要是生活中的实例,能够体现

作文“慎独”

话题作文“慎独”导写 一、写作指导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三、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7.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即使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8.南宋学者朱熹:“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朱子语类》) 9.宋代学人陆九渊:“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 四、例文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

慎独

今天,我要讲的是“慎独”。 说到“慎独”,相信大家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杨震暮夜却金”。当然,也许还会有人想到说出著名的“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元朝许衡。虽然这些例子大家可能都听腻了,但不可否认,他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坚持操守,自觉地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确实是难能可贵的。而他们的这种慎独、这种对于道德的坚守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然而看当今社会,慎独,在越发地离我们远去。 我曾听说过一段称得上是苦涩的笑话:“一早起床用高露洁致癌牙膏刷牙,给孩子冲一瓶碘超标的雀巢奶粉,自己喝杯过期光明牛奶,吃几个超标面粉做的馒头,夹点臭水池里面腌的榨菜。中午跟同事一起到肯德基吃顿苏丹红炸鸡,下午给朋友打电话,约她到新开的菜馆吃顿地沟油炒的菜,其中有一盘避孕药催大的香辣鳝鱼丝,一个牛肉毒粉丝,上一杯重金属超标100倍的碧螺春茶,再喝点含甲醛的啤酒……” 也许这段话有些骇人听闻,但细想我们的周围,有些司机在晚上没有交警也没有摄像头的路口闯红灯,有些行人在车行的绿灯尚未变红前匆匆跑过人行道,有些乘客在空旷的高速路上忽然拉开车窗扔出包装袋,有些游客在四顾无人后随地吐痰,或是把饮料瓶扔到草丛中……相信大家都会在心里鄙视这些没有公德心的人,那么,在唾弃之余,不妨想想我们自己,能否在人前和独处时做到始终如一。当然,在这里,“慎独”是广义的,它强调是否能坚守道德准则,是否能做到始终如一。因为毕竟现在有很多人仗着别人不认识自己,就肆无忌惮起来。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似乎我们每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时都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在独处时就不免放松下来,表现出不好的一面,而这,尤其表现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当然不能被称为“小人”,但也不免见人而掩盖什么。有家公司曾把来应聘的人集合到一间大的办公室里,没说几句话就借口有急事离开。在监控室里,公司的老总失望地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看看这里,翻翻那里,很少有人能做到如《弟子规》中“入虚室,如有人”的慎独。也因此,公司的老总拒绝了所有有着高学历但没有做到慎独的应聘者。 如同《大学》中所说的那样,慎独是意诚的核心,也是我们能够做到身修、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核心。曾国藩曾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同样,从那些反面事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慎独对君子、对想必都希望成为君子的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礼记·中庸》上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三国时刘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充满诱惑的大千世界之中,一个人要做到“慎独”,成为坦荡的君子,需要有极强的自制力。在实际生活中要做到慎独,关键的是不可小觑事情的“第一次”。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一”表面上看是最小的数字,事实上是最大的数字,因为它是量变之始,质变之源。有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

君子慎独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故需慎独,故需自强。而,慎独者始能自强。 以前并不太明白,古人修身为何必须要强调“慎独慎微”。慎微是容易理解的,林黛玉进贾府般的“事事留心时时在意”是慎微,“伴君如伴虎”亦是慎微。那么慎独呢?独,为独自一人处于一处。此时是否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呢?是否真的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了呢?近日组织学习贪官警示录,郑少东之流无一不是人前为圣人,称“少帅”,人后呢?很容易就忘乎所以了。孔老夫子言“吾日三省吾身”,后人也有言“静坐常思己过”,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又有几人做到了还会犯人生的大错误?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读罢此句,方知儒家学说体系中的慎独,在于做一名诚意的君子。熊十力先生叹“为学不易,为人殊难”,也即指慎独诚意之难也。一个真正的君子是需要修炼的。而修炼之难不在人前,而在人后,人前人后皆为一人,是为真君子也。 在儒家的理念之中,人的修养与国家的治理是渐进而为一体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诚意上承格物致知,下启正心,修身。当世之人都叹世风日下,又有几人把自己也当成世人的一份子,把自己的修身、正心、诚意也当成世风的一组成呢?又有几人能够时时能有一种道德之自律宛若明镜高悬?又有几人能慎独自省,敢于直面自己内心之阴晦?卢梭的《忏悔录》之所以震撼人心,便在于他的坦诚与省醒。 慎独者,可以诚意。可以有一颗安静的心灵,来格物,而致知;可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来修习生命的每一份高贵,来感化教育家人,和衷共济相濡以沫;可以有一颗宽广的心灵,有一颗富于责任感的心灵来担当,来引导周围的人,用他的道德来感召和团结他的人民,为他的组织、集体、社会、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有一颗伟大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来对待世间的一切生命和事物,为着世界的美好和太平而竭心尽力。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无比强大的人,一个君子、仁者,也往往被后人尊为圣人。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只是认为他不过是世人中的一份子,是个匹夫有责的匹夫而已。 君子慎独 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大体意思是: “道,是不可分离的,而分离开来的东西,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别人听不到的时候,也要谨慎自己的言行。”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指导及范文: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礼记》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一是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此则材料由两点构成:一是《礼记》中的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我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君子慎独

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

《小议“慎独”》阅读附答案

《小议“慎独”》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小议“慎独” ①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②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③“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 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④“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⑤“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⑥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⑦“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 ⑧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 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⑨“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年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如何多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如何多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一.导入。 在议论文写作中,所谓角度就是作者处理“材料”确立论点的着眼点,也是作者确立论点后,证明论点的出发点。由于角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所以证明论点既可以正反对举切入,还可以围绕总论横向铺排,平行列举。论证过程中,如果能围绕中心论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论证,会让我们更接近事理的本真,从而更全面、更充分、更有力地证明观点。 结合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我们把常见的论证角度分为以下两种:并列铺排角度、正反对照角度。 知识链接: 1、并列铺排角度: (一)知识点技巧: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并列式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分论点并列式: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然后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2)分论据并列式: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并列式的结构如下: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 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全文) 2、正反对照角度: (一)知识点技巧:对照式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